登陆注册
9659000000013

第13章 三位文化巨人的三式人格(3)

如果连实事都不是,你求是的基础在哪里呢?就像最近曝光的上海市“钓鱼式”执法,分明是栽赃陷害,事实都不成立,硬造一个事实出来,而且还要假执法的美名,还要跟着严厉的处罚,还要光天化日之下打扮成正义的化身,实在太过丑恶。与此类人等讲“实事求是”,会把实事求是羞臊死的。

“有一分根据,说一分话”,太重要了,学术之事,本当如此,必然如此。不如此何以称之为学术。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前提是有根据才行。无根无据,道将安在,术业将安在?它没有安身立命的基础呢!你纵然自认为非常专攻,也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讲自由,讲实证,必定讲理性,讲宽容。实在理性与宽容,如同鸟之双翼,宽容不能没有理性作内涵,理性表现在学术研究上即是实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又是宽容,而它的价值底蕴则是自由精神。

胡适的理性表现,在中国人中可以说是最典型也最完整的。因为他信奉理性,所以常常坚决反对激烈的出格行为。对朋友如此,对同事如此,对论敌也是如此。他那个时代,看他不顺眼的人很多,骂他的人也不少。但他是不骂人的。鲁迅与他曾经是同仁,后来是敌对,至少在鲁迅那一面看来是敌对的。但他对鲁迅的成就,一贯肯定。

后来,苏雪林等一班人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人的著作,他还要站出来予以澄清。

虽然如此,他却不是一个没有准则的人。他对于公权力,是有批判的,对于钳制言论自由,尤其不能忍受。为此,也曾和国民党政府发生过且激烈且深刻的内在性冲突。

对此,他一生都有坚持。比如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

保障人权的命令,这听起来就搞笑。世界上哪有人权靠政府命令来保障的?当然,也总有捧场的人会说,有这样的命令总比没有强吧!胡适不这样看,他对这道命令提出三点质疑:第一,这道命令认“人权”为“身体,自由,财产”三项,但这三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如“自由”究竟是哪几种自由?又如“财产”究竟受怎样的保护?这都是很重要的缺点。

第二,命令所禁止的只是“个人或团体”,而不曾提及政府机关。个人或团体固然不得以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与财产,但今日我们最感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党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如今日言论出版自由之受干涉,如各地私人财产之被没收,如近日各地电气工业之被没收,都是以政府机关的名义执行的。四月二十日的命令对于这一方面完全没有给人民什么保障。这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第三,命令中说:“违者即依法严行惩办不贷。”所谓“依法”是依什么法?我们就不知道今日有何种法律可以保障人民的人权。中华民国刑法固然有“妨害自由罪”等章。但种种妨害若以政府或党部名义行之,人民便完全没有保障了。

请读者朋友原谅我引文太长,实在这些引文是如此珍贵,删去一句,我都心疼。

在胡适心目中,约法是需要必备条件的,人权是需要制度性保障的,契约是要认真遵守的。记得我在某个地方读到过,想当初冯玉祥驱逐皇室出故宫,社会舆论大声叫好,胡适先生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国民政府既然与皇室有约,就该遵守这“约”。

约而不遵,后患正多。故,他的“人权与约法”的理念是: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过此权限,便是“非法行为”。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保障:有侵犯这法定的人权的,无论是一百五十二旅的连长或国民政府的主席,人民都可以控告,都得受法律的制裁。

胡适有深厚的西学背景与现代学术训练,他的这些经历与鲁迅很是不同。鲁迅也是一位革新者,但他对西方尤其是英美式的西方文明,了解得远不及胡适之多,之深,之切。而他更为熟悉的日本及德国文明,却又处在那样一个很特别的且有些畸形的历史年代。

胡适追求自由,也十分理解民主。殊不知,自由乃是民主的前提。而民主尤其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比较这二者的关系,民主体制的形式化建立,也许都是其次的呢!

胡适本质上是一个建设者,与鲁迅不同,他始终是一位体制内的人,即便身在其外,心也在其内。他固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彼时中国的政情,对国民党党政合一的专政体制,有种种严重的不满——因为不满,他才极力主张全盘西化呢!而且,直到他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这个观念也不曾动摇过的。然而,他是坚决反对暴力革命的,他希望并且尊重渐进性变革,他渴望以文明的手段达到文明的目的,也因此他对于国民党政府常常表现出种种迁就,隐忍与不合时宜的遵从与合作。

胡适先生的性格其实是比较柔性的,柔性加韧性,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他并非没有坚持,或者说没有坚守,然而,在强权面前,却又不能做出强烈的表现,就如同他的学生殷海光那样,或者他学生的学生李敖那样。他可以做哥白尼,不可以做伽利略,即使可以做伽利略也一定不要做布鲁诺的。伽利略坚信地球在转动,但和教廷是有妥协的。胡适的妥协更其严重。当蒋介石政权在大陆风雨飘摇,堪堪毙命的时候,他依然站出来表示道义上的支持;而当后来雷震、殷海光因言论自由惨遭蒋政权迫害时,他也没有一点要与之决裂的意思。胡适一生挨骂不少,总体言之,比之鲁迅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骂他的人中,既有他的论敌与别一阵营中的各色人物,还有他支持的政权,更有他内心非常赞赏与支持的自由派人士。如他的学生殷海光,不但与他决裂,而且绝其一生,也没有真正原谅他的。

胡适的悲剧——如果这也可以算做悲剧的话,在于他的时代还远不成熟,外部环境既不适宜,内部条件也不满足,既无足够的中产阶级作支持,也无必要的市场经济作基础,又无坚牢的文化平台作奥援。然而,从历史的现实与未来考虑,他一生的信念、实践与追求,与他同时代的各个巨人相比还是成功的。

实际上,他也是有信心的。他不但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也有信心,甚至对社会,对政府都有信心,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自然也从来都不曾失去信任。各种的是耶非耶,可说一言难尽。

因为他自信,而且他信,所以他也是那一代文化巨人中,最具绅士风度的一个,又是最具独立立场的一个。他不会像鲁迅那样,对一切不满意的对象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又不像钱穆那样对所谓领袖不惜歌功颂德,也不会像刘文典那样狂狷率性,甚至不会像傅斯年那样,就做一名体制内部的轰鸣的大炮。他是有原则的,又是有礼貌的,他是有坚守的,又是有风度的;过去的是非曲直不言,单从进入21世纪的中国的现实而言,现代中国人,尤其青睐和好感胡适,不是没有充足理由的。

鲁迅的文化性格,一言以蔽之,完全可以而且完全有资格称之为批判人格,这一人格格式,使他与陈、胡二位有很大区隔。

陈寅恪一心追求学术,不批评别人,也很少有人对他进行批评。批评都少见,批判更罕见了。有时,他的学生要写批评别人的文章,他也不赞成。他只关心自己的学术与学业,那意思仿佛是说,好与不好,让成果证明,或者好与不好,你自己思量。

胡适不拒绝批判。他一生既受到很多批判,本人也曾批判过不少的人。但他有自己的准则。比如对于顽固坚守文言文的主张,他是不能容忍的;对于维护专政的理念,他也坚决不能苟同;对于所谓反对科学的玄学思想,他也很不客气;就是反对他“全盘西化”主张的,也一定要反唇相讥。但他不做过激的动作,也少有过激的言词。他的办法是:我说,我也同意你说;你说,也不能妨碍我说。说固然说,理性是第一位的。没有理性的表达,无论如何,他不赞成。

鲁迅的批判性人格,与他们截然不同,而且水火不同炉。看他一生行止,批判乃是他人生主调,也是他思想主调,还是他作品与风格的主调。他并非不喜欢学术,然而学术与批判比,批判的地位显然处于高度的优先位置;他并非不讲自由,但尤其不讲情面。自由尽管自由,但要把话说到如匕首与投枪的程度,他才能满意。其效果追求,岂止入木三分,干脆直戳要害。

但鲁迅不是愤青,既不是小愤青,也不是老愤青,把鲁迅看做愤青就贬低他了。他的批判是老道的,甚至老辣的,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他也不是情绪化,歇斯底里大发作,那不是鲁迅的风格,他的批判自然有情感在,不但有情感,而且有激情,不但有激情,而且有大爱。

一般人听闻鲁迅,知道这个浙江绍兴府的老头儿爱骂人的,而且被他老人家骂过的人可真不少哩!其中尤其不乏名人,不乏大家,且绝大部分还都是些品行端庄成就卓然的人士。然而,一般人也许不知道,他不但敢恨,尤其有爱,不但骂过很多人,而且帮过很多人,他对于家人,友人,同仁,都是充满深情厚爱的。如对自己的母亲,对师长,对兄弟,对许广平,对儿子,对学生,对一些相识或不相识的青年,莫不如是。而且他所深爱的人士中,颇有一些异国异族的师友,如藤野先生,如内山完造。他尤其热爱家庭,这一点与某些所谓的革命家不同,他绝不以牺牲亲人利益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崇高品质,而是将自己的战斗精神与对亲人的挚爱,对同仁的友爱,对劳动者的关爱,对学生与一般青年的喜爱,融为一体,燃烧升华。故此,他才需要“呐喊”,也才产生“彷徨”,才不怕交华盖运,不怕做“三闲”“二心”人,才要鼓吹“热风”,才要勇做“野草”,才要“朝花夕拾”,不羞于“南腔北调”,不小觑“花边文学”,不轻视“且介亭”住所,敢于“准风月淡”,敢于揭露“伪自由书”,也不忘“故事新编”。由此我们知道,他的内心是博大的,然而,忧思之深,压抑之重,也许是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的。

鲁迅的批判具有全方位表现,要而言之,包括对专制体制的批判,对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他不认同的各色是是非非的批判。他自言前期信奉进化论的,后期改信阶级论了。在他后期的批判中,阶级与阶级理论已成为他批判的一个主题性内容,而且锋芒所至,颇令人惊。

分析这些批判内容,他对专制体制的批判,价值最高,而他对国民性的批判则最为深刻,影响也最为久远。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大体说来,是具有重大启蒙作用的,个别地方,如对中医与京剧的不满,也有些偏颇之处。他的理论主要是文艺理论批判,只是一家之言,他有他的立论标准,对手也有人家的立论根据,虽世事沧桑,不免生此长彼消之感,可以认做真理的两端性;至于他对一些人情世态的批判,则处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或有价值,或无甚价值,只是一种人生记录,但凭后世人的喜好罢了。

鲁迅的批判态度尤其坚决且坚定。他最反对的乃是骑墙派,也不高兴“费厄泼赖”。在他看来,骑墙态度差不多就等同于对恶者的帮凶。因为如此,他又特别厌恶叭儿狗,即现今养狗人喜好的京叭一类。他看不惯它们。觉得它们本来是狗,却又有些像猫,不伦不类,失去了本性。他宁可欣赏旷野之中猛犬的狂吠,并为那种“犬声如豹”的声响所感动所振奋。

鲁迅批判人格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批判是个体性的,理性化的,又是具有充分的逻辑品格的。

首先是个体性的。

鲁迅最痛恨的表达方式,乃是假话,空话,大话,以至于他留下的遗嘱中,要特别写上,儿子倘无文学才能,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空头理论家。

他反对用大帽子压人,大口号吓人,反对侮辱人格,坚定地认为“辱骂与恐吓绝不是战斗”。他主张用自己的头脑思维,用自己的语言写作,不说自己不懂的话,也不认同自己内心反对的东西。对于中国式的从众性心理与起哄式行为,更是深恶痛绝。且不论这种从众性心理与起哄式行为是说好、说歹,他内心都是不予认可的。

他坚决反对集体的乃至爱国的自大,而主张个体的自大,他这样表达自己的“自大理念”: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史的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

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家拿来当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得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有这样的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

我有时会想,一个文明时代,应该只会允许个性的批判的,而绝对不可以允许一个团体,一个政治性组织,甚至所有的人民对某一个人进行无约束无法制的无边无际的批判,就是你能找出100条根据或理由,也不可以。

鲁迅的批判,也有失之偏颇甚至错误的时候,但那性质仍然是个体性质的。故而,并不从根本上妨碍他的批判人格。

鲁迅的批判又是理性批判。之所以称之为理性批判,一是他具有逻辑内涵,二是他注重事实依据。比如他的阶级论,是以事实作依据的,而且很是生动形象。他曾举例说:

同类推荐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热门推荐
  • 绝命天脉

    绝命天脉

    人族统治大陆已经六百余年,表面的风光下暗流涌动;象征着帝国希望的五位天才接连遇刺,是内鬼还是外敌?玄修的推行提高了人族整体实力,但再无半仙出世,人族能否守卫自己的疆土?绝命之后能否涅槃重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冰山女神:我劝你最好离我远一点

    冰山女神:我劝你最好离我远一点

    万年冰山女遇上蠢萌小同桌,犀利眼神秒杀!两人同居后,秒变腹黑小姐姐。“去,把我的东西拿上来。”“哼,我才不!”某人突然来了个壁咚“你是想来点儿刺激的?”“不不不不用了!我马上去干!”“把这套习题写完!”小蠢萌低着头“不会写……”“好,那你就别上大学了!我也可以去撩汉,反正姐姐这张脸,要什么样的汉子有什么样的汉子。”“别别别别别!我写!我写不就行了吗Ω_Ω”三年后,他如约考上了一线学校,也成功蜕变成响当当的校草,可她却远走高飞。当初她宠他上天,最后却以一句逢场作戏,可怜他罢了结束。徐盛,终究是我负了你
  •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因男友的背叛,而穿越成为胆小懦弱的嫡女。她,因为承受了太多爱恨情仇,所以,这一世,她只要爱的轻松便好了。他,是万众瞩目的三皇子,却被一个黄毛丫头给耍了,怎能不气!楚樱,我方泽希定让你好看!却不想,在未来的某天,他竟喜欢上了她。【此文是宠文啊!男主角多样,别怪酒酒哦。】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辞兮莫相离

    辞兮莫相离

    国安局最优秀的女特工:珍,因一幅古画机缘巧合下穿越异世,而异世另一头死去的红王府君主:红烟柔身体里有了珍的灵魂,奇迹复活。带着两世记忆的珍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这红王府君主,属于红烟柔的一切,也要替她通通抢回来,在这陌生的朝代,红烟柔的命运因天越太子而改变,遇到真爱的红烟柔又会如何一展芳华,为爱重生?
  • John Bull on the Guadalquivir

    John Bull on the Guadalquiv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咫尺清风剑

    咫尺清风剑

    清初康熙年间,一代大侠欧阳连城制造出威力惊天的火器“流星火箭”,不久,欧阳连城一家人一夜之间被截杀于川西道上。十八年后,欧阳连城后人突现江湖寻仇,随着谜底的一步步解开,武林各派各自不安,江湖中暗流涌动,更是牵连到了当时的朝鲜、扶桑以及西夏皇族后裔,一时间,江湖风生水起,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 我的青春有点怪

    我的青春有点怪

    相信青春是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是一种谬误。青春期是“罪恶期”,多数人不过是假借“青春”之名来肆无忌惮的制定自己的行事准则罢了。就算哪里出了问题也可以冠冕堂皇的说“冲动犯错也没什么啊!这就是青春嘛!”
  • DOTA任我行

    DOTA任我行

    偶然遇到了十四,被带入职业DOTA的郑昀和十四追随着将军开创了V5的一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