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05

第5章 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1)

·麻国钧

在古代亚洲,大约有这样一些演出艺术,即伎乐、舞乐、散乐以及后来的目连戏,贯通亚洲间各个民族,在历史上留下蛛丝马迹。当它们走进一个新的民族中间的时候,也同时把不同民族文化串联起来,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自己的方式,使之积淀并融合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之中。

伎乐,这条千余年前从印度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游,犹如一条横穿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把亚洲大陆连接起来。在这条艺术之舟上,所承载的是古代亚洲各国所构成的文化圈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文化圈形成的重要渠道。佛教的传播,佛教文化的一路东渐,则是伎乐传播的媒介。

伎乐,一作“妓乐”,原本出自佛教经典,意思是由菩萨演奏的供养佛的乐舞。在流传过程中,它的宗旨与内容,甚至连名称,可能都在变化中。

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就留下关于伎乐的蛛丝马迹。中国古代文化曾不断地被其周边民族所受容,同时中国也在接受着、吸纳着别种文化的有益成分。佛教传来之后,佛教中的护法神也被很快地纳入到中国固有的傩仪中,成为驱鬼逐疫的主神。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出,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公元6~7世纪,朝鲜半岛及日本先后从中国传入了“伎乐”艺术。这种所谓“伎乐”,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变异之后的样态。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南朝梁代前后的荆楚大地,古老的傩仪因受到佛教影响而改变了古风古貌,或者至少可以说,荆楚大傩仪不再仅仅是黄金四目的方相氏以及神兽之类,在这个队伍中,有戴胡人假头者,也有装扮成佛教护法神的。

当时伎乐的风貌已无从详知。但是依据现存之物以及文献记载,我们仍然可以窥知其大貌。味摩之传伎乐至日本之600余年后,日本的乐书《教训抄》对该时的伎乐有所记述。此外,日本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7~8世纪的伎乐假面。这些都为我们透视古老的行进演艺——伎乐,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

伎乐是典型的装扮出游的艺术形式。据《日本书纪》载,日本钦明十五年(554年)百济三个乐人把百济乐传到日本。推古天皇二十年(612年),百济人味摩之把他从中国的吴地学到的伎乐又传到日本。比起百济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是更加高级的文化,完整而成熟。当日本人见到吴的乐舞后,颇为惊异,立即迷恋于斯。

2001年10月下旬,我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中日韩戏剧节期间,在东京上野公园内“东京都美术馆”参观了“圣德太子展”。展品中有数幅《圣德太子绘传》,作为“重要文化财”,该绘传实属难得一见。其中两个版本的《圣德太子绘传》均为14世纪镰仓时代的作品,其一为茨城妙安寺藏本,一为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本。在这两个版本的长卷中,都绘有圣德太子41岁时,味摩之传授伎乐给日本宫廷艺人的场面。同时展出的还有两副伎乐面具,第21号展品标为“太孤父”,第22号展品标为“力士”。“力士”、“太孤父”都是伎乐中所使用的面具。这两幅面具都是日本奈良时代的物品,也是“重要文化财”。其中“太孤父”保存尚完整,而“力士”面具则仅存其半。两副面具造型奇特,刀法极其苍劲流畅,让人顿生爱不释手之感。尤其是“力士”面,线条夸张,高鼻深眶,怒目圆睁,令人望而生畏。不想在同一个展览中,见到四件与伎乐相关的文物,真是可喜,有幸。

百济(前18~660年)原是朝鲜半岛汉江一带的小国,后来灭掉马韩,从而作为名副其实的王国登上历史舞台。在南下的高勾丽和西进的新罗夹击下,三迁其国都,渐次南移。其国所处的位置便于与中国的吴地交往,吴的文化很自然地被其国吸收。伎乐便是其中之一。

有趣的是,日本的这种伎乐多少有点像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金刚力士以及戴着胡头的行进傩队。传入日本的伎乐多少应该保存有6~7世纪的吴地伎乐的风貌。南朝梁建都于建业(今南京),日本古籍说味摩之从吴地带去了伎乐,其所谓吴地当然应该包括梁代都城建业一带。这一点,还可证之以《隋书·音乐志》记载梁代普通中(520~526年)宫廷设乐,其中第44伎,曰:“设寺子,导安息孔雀、凤凰、文鹿、胡舞,登连《上云乐》歌舞伎”。由寺子(即狮子)导引的动物假形、胡人舞蹈以及接连《上云乐》歌舞伎的演出形式,就应该是全部或部分被味摩之带到日本去的伎乐。

《荆楚岁时记》所说的“戴胡头”是泛指,举凡西域形象的假头或假面都可以这样称呼,按理它应该是复数,绝不止一两个假面。

此外,伎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行道”,其二是继此之后的演技。行道是一支行进的队伍,其顺序为:狮子、踊物(舞踊)、笛吹(笛等吹奏乐)、帽冠(戴着帽冠者)、打物(打击乐)。详细一点,其队伍大致为:治道、狮子儿、狮子、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吴女、吴女从、力士、太孤父、大孤儿、醉胡王、醉胡从等。队伍中的“治道”,是戴着高鼻子面具、手持长兵器的开路先锋角色。后来,这个角色被凶恶的“天狗”或“猿田彦”所取代,变成了日本的开路神。紧接着“治道”的是狮子。无论是“治道”,还是狮子,都具有咒术意义,是驱魔的角色。在这里,不是嗅到了伎乐的“傩”味儿吗?于是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判断:伎乐是继承了《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逐疫”一类队列表演,而又丰富了它,并进一步趋于世俗了。今天,在日本的神奈川县镰仓市坂下,每年9月18日,御灵神社照例举行祭礼。祭礼中的一项节目是面具行列,队列以两头狮子为前导,后面跟着九个戴着异国情调面具的人,他们排成一列绕村而行。在这里,古老伎乐的影子尚依稀可辨。

如果伎乐仅仅停留在“行道”一项上,似乎还不至于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若是,也就消损了它的艺术价值。不,不是的。在“行道”之后,恰恰接续着演技部分。演技部分的构成,据《日本艺能史》一书的分析,有以下三类:

(1)狮子舞(狮子和狮子儿);

(2)戏剧性模拟(吴公、吴女、金刚、迦楼罗、昆仑、力士);

(3)模拟(婆罗门、太孤父——太孤儿、醉胡王——醉胡从)。

在伎乐的演出中,第一部分的狮子舞,同样具有清场的作用。狮子舞之后,一连串的模拟性艺能登场了。

首先是狮子舞,在它处于行进的状态时,目的在于清道。一旦停下来,则舞态百出。狮子或一头,或两头,每一头中,一般有两人共舞。另一个叫做“狮子儿”的,则由一位美少年担当,他持纲引狮而舞。综观中、日、韩三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乃至迄今为止仍然流行在东亚这块大地上的狮子舞,可谓异常丰富。但是,它一直没有向戏剧转化,而停留在舞的阶段上。

同类推荐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热门推荐
  • 寻深蓝之旅

    寻深蓝之旅

    这是一篇《死神同人》文,女主是个披着正常人外皮内里崩坏的半仙。她的名字叫玉深蓝!听她那不靠谱的爹说,深蓝,那是她爹情敌的名字!这是一个背着母亲的债,寻找父亲的情敌的故事!
  • 来世再爱之陆炫

    来世再爱之陆炫

    曾有人曰过,人妖殊途,纵使在一起也没有好的结果,世间万物皆有感情,此则何为?公元21世纪,就开辟了这样一个故事,人妖大战数百年未止,幻化多变各个升级修炼,成为一世霸主!他本为孤儿,而后为强者,一次次的挫败,一次次的转折,精疲力竭,走上了忐忑之路!经历风风雨雨,回头看来那只是浮云!校园风波,校花追拙……
  • 炼符成神

    炼符成神

    符,取云物星辰之势,化自然天地要素之形;生于元始之上,出于空洞之中;符者:上符天、下符地、中合人体。携宝转生,他重修符道;再踏征程,我必炼符成神!在符生的概念里,没有什么事不是一张符能够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张!
  • 陌上雪无殇

    陌上雪无殇

    雪山之巅男子轻轻抚摸着躺在冰床上的女子,如玉的模样,倾城的容颜刻在了心上,喃喃自语“颜儿,待我杀了楼如玉,灭了那群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就来接你去一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去过你想要的生活,你说好不好”雪无殇:凤阳,若是我败了,就替我做一件事凤阳:你说雪无殇:带她去一个世外桃源,替我好好照顾她
  • 一个人的综漫行

    一个人的综漫行

    当穿越成为现实,他作为一个幸运儿,为了旅行而穿越各个动漫世界。而哪怕只是蝴蝶轻扇一下翅膀也会引起巨大风暴,更何况他这个胸无城府家伙的小动作?原本的动漫成为自己人生之路的一部分,过分了解剧情,又是否会成为他致命的短板?他的旅程,又将何去何从?在这孤独的综漫路上,他的一切,又将如何转变。
  • Indian Boyhood

    Indian Boy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陆清小道士

    陆清小道士

    仑山上有一座小庙,小庙周围草木茂盛。在小庙里,坐着师徒二人,师傅陆谦??徒弟是陆清。小道士的眼睛还泛着眼泪。师傅陆谦说:为师就要驾鹤西去了,也没什么东西给你,就把祖上传下来的陆压道法、那把七星万象剑、紫金万象八卦袍以及那本符咒大全给你吧。我死后就下山斩妖除....魔...去9.....吧。“师傅!师傅!呜...呜...呜”
  • 武道序章

    武道序章

    天辰,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却被一滴血改变了命运,解开了身体的封印。却毅然离开家族,前往下等大陆,开始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 boss追妻无下限

    boss追妻无下限

    亲眼目睹未婚夫与陌生女郎车内翻云覆雨,燕洛璃冲动之下深夜买醉,糊里糊涂丢了自己的第一次,身心疲惫回到她所认为的家,又因私生女身份被亲生父亲狠狠抛弃,前方路漫漫,她人生不顺的路,才刚刚开始……
  • 网游之情殇黑洞

    网游之情殇黑洞

    当世界上所有人都被《黑洞》吸引,当世界上所有事都被《黑洞》控制。而这,并不是结局,这只是个华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