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000000021

第21章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构想(2)

第二节 党报采编机制创新

编辑部是报社的核心业务部门,编辑部的组织机制及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的内容质量。近年来党报在新闻业务改革的同时也力图通过采编机制的创新来提升新闻生产活力。

本节力图分析党报采编机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创新对策。

一、以效果为目标的舆论导向管理机制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党报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报发展壮大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从现状来看,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应立足于改善现有舆论导向管理机制忽视舆论效果的情形。

各党报都把舆论引导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党报普遍采取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相结合的舆论导向管理模式。以《哈尔滨日报》为例,党报舆论导向管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事前监控有:

(1)会议监控——大编委会制。集团编辑出版委员会负责主报、子报舆论导向正确以及每周例会。

(2)出版流程监控——印前“四审”制,印后“第一读者”制。

一审为记者、编辑;二审为主任、主编;三审为审读员;四审为总编辑、主管副总编辑;第一读者为质检员。

(3)第一责任人制与岗位政治责任制。总编辑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第一责任人,须承担舆论导向方面的主要责任;从集团社长、总编辑到一般编辑记者,规定岗位政治责任,明确责任事故类型与处罚标准。

(4)重要稿件送审制。重要稿件包括刊有领导重要讲话内容的稿件;署真名实姓的批评性稿件;重要言论文章;其他按规定应该送审的报道。

事后监督则有上级新闻宣传部门的新闻阅评制度;党报新闻研究室的每日审读制度;党报内部评报制度。

上述舆论导向管理机制是党报多年新闻实践中逐步积累确立下来的,对于保证党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上述舆论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的党报舆论管理机制强调了党委及党报自身对舆论导向的管理,忽视了读者在党报舆论引导工作中的作用。

从事前监控来看,党报的舆论导向管理主要是在报社内部严格控制,重要稿件则交给上级部门把关。从事后监督来看,党报的舆论导向管理主要由报社及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负责。新闻阅评与审读制度是党和国家舆论管理和新闻质量把关的常规手段。除个别省和地区外,我国从中央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一些省辖市都先后建立了新闻阅评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新闻阅评队伍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新闻阅评队伍的构成,大体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党委宣传部拨出经费,聘请专家组成新闻阅评队伍,被聘请的新闻阅评人员主要来源于五个方向:已退休的媒体老总、资深新闻人士、已退休的媒体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员、高校新闻系教师等。这种形式被我国目前各省市普遍采用。其二是不额外聘请阅评人员,由宣传部新闻处工作人员同时兼任新闻阅评人员。其三是宣传部新闻处专职工作人员和所聘阅评人员共同组成阅评队伍,承担新闻阅评工作。”几种阅评制度各有利弊,但是无论哪种阅评制度从阅评人构成来看,都没能覆盖党报读者群。从现状来看,党报的舆论导向管理显然是以传播者为本位的,在整个舆论导向管理过程中,对读者的意见重视不够。

其次,党报的舆论引导管理机制注重舆论导向,但是忽视了报纸舆论引导效果。1960年,J.T.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而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只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大众传播也并不作为唯一的因素单独起作用;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五项定理是基于《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等多项大众传播效果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修正,“魔弹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强大力量,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一样,可以引起直接快速的反应。魔弹论夸大了媒介的作用,也干扰了传媒自身对传播效果的认识。现代媒介越来越重视传播效果的考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舆论引导为核心竞争力的党报,在其舆论导向管理过程中对舆论引导的效果的关注并未深入到精细测量的层面。舆论引导是党报的重要使命,当前党报对舆论引导实施较为重视,对舆论引导效果却缺少足够的重视,例如多数党报在长期工作中尚没有对舆论引导效果进行科学量化的分析。再以《哈尔滨日报》舆论引导的事前监控机制为例,其中有一个环节为重要稿件送审制,重要稿件的范围包括署真实姓名的批评报道。这无形中增加了批评报道的难度。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常委、深圳原市委书记厉有为曾向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取消被批评单位同意才能刊登批评报道的规定的提案》。一些地方规定甚至存在“被批评单位同意才能刊登批评报道的规定”。这一规定显然有违新闻规律,其产生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为省却送审程序,很多批评报道不署名。但是批评报道不署名,首先是一种推诿的做法,对事实要素的交代不全面,有违真实性原则。此外,由于不署名,容易造成报道调查不深入、不细致。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批评性报道得不到发表,阻碍了舆论监督。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报纸的质量,造成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感觉,这影响了舆论引导的效果。

如果从机制上解决目前党报舆论管理中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尝试在理事会下设置舆论管理委员会。舆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党报的舆论导向做事后监督。监督的范围不仅仅是评议舆论导向,更重要的是对党报舆论引导的方式及舆论引导的水平做出评议。舆论管理委员会向理事会负责,其人员构成应是多元的,在党报读者调查基础上按类别按比例确定,党报需要向舆论管理委员会支付一定费用。

设置舆论管理委员会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首先,舆论管理委员会向理事会负责,而不是向党报管理层负责,保证了评议的客观性。党报的运营业绩需要向理事会汇报,作为出资人的代表,理事会会要求一个客观的评议结果,不仅仅是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水平也将得到强调。其次,舆论管理委员会的构成按读者构成比例设置,能够客观反映读者对党报舆论导向的真实意见。舆论导向管理从以传播者为本位转为传播者本位与受众本位双向结合。

此外,在报社内部的事后监督层面,可以考虑增设读者反馈环节,具体由信访部门负责。读者反馈可内外结合,外则在报纸上公开设置“读者评报”专栏,回复读者来信;内则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编辑读者反馈信息发放报社相关部门。

二、有限采编分离的编辑部组织结构设计

近几年,党报在机制体制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视编辑部采编机制的创新和调整。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党报编辑部的采编机制创新并不完全成功,即便实行了采编分离机制,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别,为何如此,笔者在这里做一些粗浅探讨。笔者以为编辑部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应为有限采编分离机制。

国内党报的编辑部中,采编合一机制、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有限的采编分离机制,三者均有采用,整体趋势是从采编合一机制逐步转为采编分离机制(包括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和有限采编分离机制)。

采编合一制指记者编辑不做严格区分,新闻从业人员身兼两职。采编合一制的编辑部由总编辑负责,下设经济部、时政部等专业部门,多数部门内部新闻从业人员都身兼记者、编辑两职。新闻改革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社都采取采编合一机制。这种机制的优点是采写与编辑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编辑意图。而且,采编合一机制能够节省报社开支,降低报社运营成本,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报社。不过,采编合一机制下编辑和记者是一个人,如编辑和记者的新闻操作有违职业操守或者由于技术失误违背客观公正,则很难被排查出来。甚至,在一些采编合一的报社,出现编辑利用自采自写的便利条件搞有偿新闻的情形。《北京青年报》总编张雅宾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还谈到采编合一机制的另外两个缺点:“首先,一个版面或者一张报纸做成什么水平,基本上就是负责采编的这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很难把集体的智慧反映在版面以及整张报纸上,这样就不能体现编辑部的最高水平。其次,采编合一可能造成各个版面的质量参差不齐,也不利于报纸整体风格的统一。”张雅宾认为,采编合一的编辑部组织形式不适应于新闻产品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采编分离机制则指在编辑部内部记者与编辑严格分工,职责明确。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的编辑部也由总编辑负责,但是以中心制替代部门制,下设编辑中心与采访中心,报社编辑由编辑中心统一管理,记者由采访中心统一管理。采编分离体制有利于在报社内部建立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这种体制之下,记者没有发稿权,稿件需择优上版面;编辑没有外出采访权,避免了编辑自己编排自己采写的稿件所可能引发的职业道德问题及业务问题。不过,这种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在很多报社都是短期延用,多数报社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都做出调整。例如《中华工商时报》在推行了一段时间采编分离制之后,2004年前后废除中心制,重新采取部门制。该报做出调整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割裂采与编之间的有机联系、编辑权力缺乏制约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办报质量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北京青年报》2002年实行采编部门分立下的“采”“编”岗位分离,即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2006年,《北京青年报》编辑部在总结2002年采编分离组织结构的经验基础之上,重新做出调整——确立了以提高编辑部整体绩效为目的和原则的组织结构调整方案,实行“采编岗位分离,部门合一”,建立以编辑和记者协作为核心的新版组。

《中华工商时报》与《北京青年报》的经验可以为党报提供一些借鉴。两报的修正都是从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走向有限的采编分离机制。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的弊端在于分成两个部门后,对于编辑和记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产生极高的要求。采编工作的特点是按专业、按条线划分报道领域,跨部门割裂了这种条线领域内的业务探讨。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这两个部门虽然有一定的沟通机制,但是跨部门操作难以规范,容易造成沟通不及时、不畅通,最终导致两个部门变成“两张皮”,编辑部的团队作战能力被削弱。而且,采编分离机制强调编辑指挥记者,这里的编辑主要指的是负责版面质量的编辑。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编辑的指挥作用发挥的尺度就难以把握,而且在很多报社也缺乏真正能够运筹帷幄的编辑。这些弊端目前在一些实行完全采编分离体制,设置大编辑中心、大新闻采访中心的党报内部也已经显露出来。

有限的采编分离机制如何操作?笔者以《纽约时报》和《北京青年报》的操作方式试加以说明。

首先是《纽约时报》的有限的采编分离机制。据《纽约时报》教育新闻记者格瑞格·温特介绍,在《纽约时报》的采编部门,“职位最高的是Executive Editor(相当于中国报纸的总编辑),下面是若干个Managing Editor(相当于中国报纸的常务副总编辑),再下面是若干个Associate Editor(相当于助理总编辑),紧接着上述这个相当于领导层级之后的,是Desk Editor(部门主编,相当于中国国内的部门主任),在《纽约时报》内,有商业、体育、文艺、大都市、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数十个Desk Editor”。

在部门内部,Desk Editor职级之下是部门副主编、勤务编辑、小组主编。“小组主编是每一个记者的顶头上司。”可见,在《纽约时报》编辑部,编辑与记者是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划分的,是一种采编分离机制。不过,《纽约时报》的采编分离机制又不同于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在《纽约时报》编辑部,采编人员是分类组合,在部门内部,采编分离,但是具体到Desk Editor这一层级,Desk Editor则统管记者和编辑,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不完全的采编分离机制,可以称为有限的采编分离机制。

同类推荐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热门推荐
  •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我是天上的月老,掌管人间姻缘。门当户对是我为男女牵红线的准则。经我牵线成为夫妻的有情人,数也数不清,这是我莫大的骄傲。我本以为能得到人间所有人的尊重。谁知道人间的痴男怨女竟……竟合起来将我告上天庭。玉帝大怒,说我不识人间疾苦,整天乱点鸳鸯谱。一道圣旨将我贬下凡间。我只好乖乖的滚下凡间……经历半世情劫,回到天庭,玉帝问我所感所悟,我满怀激动说出了自己的所悟,玉帝听了又下了一道圣旨。我不由的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 那年夏天的台风

    那年夏天的台风

    一帆风顺的家庭主妇突然发现自己被驱逐出了经营多年的婚姻家庭,功成名就的丈夫做了大多数男人都会做的事情,为小三和她离婚,而生性倔强的她独自离开,买房子竟是鬼屋,和鬼作斗争,斗得不亦乐乎,怪异邻居频频窥视,单身女人还真是难,管他是鬼还是怪邻居统统拿下,不信你看
  • 百货零售店经营管理一本通

    百货零售店经营管理一本通

    本书分百货零售业概览、百货零售店开张筹备、百货零售店店面设计、百货零售店陈列管理等十四章节对如何经营好一家百货零售店进行了介绍。
  • 仙之怨

    仙之怨

    前路无望,古人悲歌,神州血乱,天地凋零,众生皆苦,怨灵肆虐,问道巅峰,葬断仙峡。人不绝,道不止,之后数千岁月,修行渐又鼎盛,皆传古人心生苦执,扰乱天地,触怒上苍神明,以致如此!而法门现说偈,世人皆有相,有相皆苦,苦生怨,怨生灭……海枯石也烂,沧海变桑田,繁华终落幕,岁月犹无痕。过去,终究是过去,此时在这浩瀚缥缈的神州大地,现出了一朦胧身影,伴着一副挣扎血躯,一缕空性灵魂,一股不屈意志,一柄轮回古剑,默默前行……ps:最近根据一些大大的意见,需要对前面部分修改一下,可能得断更最多一个星期……罪过,罪过
  • 豪门婚宠:权少老公太惹火

    豪门婚宠:权少老公太惹火

    爷爷是商界大佬,腹黑霸道的洛靖祺从没想过会和自己的美术老师宁心杠上,而且对方还是个有夫之妇。越纠缠,发现自己越把她当成了一盘菜,怎么办?吃不吃?管她呢,先把这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女人抢了回去再说。宁心:“他找不到老婆了吗?一天到晚盯着我做什么?”还有还有,说话就说话,做什么脱衣服?不过,嘿嘿,洛大少爷身材还不错呢!
  • 快穿之男神别跑

    快穿之男神别跑

    只见男人眼里出现的宠溺:“别生气,这样对你身体不好。"男人的语气让其他女性的眼里闪过狠厉。”那好吧,我不生气了。“少女的语气里含有无奈。
  • 完美未来之全民科学家

    完美未来之全民科学家

    科技与神话相遇,擦出了绚丽的火花!看陈逸飞怎样把中国变成世界强国。精彩不容错过
  • 网游之女王攻略

    网游之女王攻略

    一个三十几级的徒儿,又会跑地图,又会欷怪,抗得了Boss,斗得了反派。人人都想拜她为师,殊不知这么一个精英徒弟并非是她亲手教导出来的。因为这个徒弟不是别人,正是消失已久的全服NO.1——纸鹞公子。擂台上,他输给了她,他的小号成了她的徒弟。擂台上,她输给了他,她成了全服第一名的娘子。师徒恋?姐弟恋?魅惑万千的神秘学弟、计谋百出的学生会主席、从儿时到现在一直喜欢的初恋对象。到底,谁才能融化她为自己堆砌的冰山,复燃她早巳死去的真心?当游戏中的感情与现实中的不羁学弟相结合,一切,都乱了套…
  • 重生之注定作死

    重生之注定作死

    被吸粪车崩死?无所谓!被厉鬼勾魂?无所谓!重生以后不是主角?无所谓!可偏偏穿成一个永恒炮灰,头上永远顶着一个黑气腾腾的作死光环!天知道有多少“天命主角”正在虎视眈眈,待天机来临时,一刀砍下云杉这颗大好头颅!据说城南有个廖老师,正是天命主角,身负恐怖至极的爆发力,为了博得校花苏雪冰的欢心,要把云杉活活碾死,从此踏上坐拥数美、醉枕江山的都市后宫之路!据说市里还有一个穿越系统达人,也是天命主角,穿越后身负成长性无限的超级武器系统,为了达成系统任务,要把云杉扒皮抽筋,从此踏上狂刷系统点数、换取无数无敌装备的都市兵王之路!据说……云杉默默给贼老天点了个三十二个赞。
  • 清风悠悠,浮生一梦

    清风悠悠,浮生一梦

    【本文全免,完结】曾经坚固无比的三角架因为一次意外分散崩塌。如今的三人再次聚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清风若姣姣,悠悠只一梦。文文不会太长,中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