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600000014

第14章 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1)

艾诚、张常勇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民工涌入城市。在这个民工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到大城市的。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我国现有的流动人口总数超过了1亿1千万,21.5%的外来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涉及民工子女达数百万,并且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

对于这些民工子女,有关部门是相当重视的,从违规搭建的打工子弟学校,到合法规范的打工子弟学校,再到就近进入本地学校,为了让民工子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今,多数民工子女已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那么,他们的心理,是否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对部分来京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做了一番调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的六年级(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光明小学是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在软硬件上处于一般水平的学校,占地3亩,有8间教室和1间办公室,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七个年级,在校学生320人,11名教职工。创办六年间,据初步统计,共有五百多名适龄儿童在这里就读,就读学生全部为民工子女。这里位于北京东郊的建设繁忙地带,外来人口特别多,很多家长将孩子就近送往这所民工小学。我们选取了六年级(1)班的36人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18人。之所以选取六年级同学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因为我们认为六年级的学生在光明小学生活了比较长的时间,心理机制也发育得较为完全,通过他们的心理状态更能反映出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另外,我们选择7名同学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一方面因为笔者对这几位同学了解较多(笔者曾在这个班支教并以他们为主角拍摄了纪录片《光明之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生活经历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意义更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2006年3月7日开始至2006年3月19日结束,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观察主要是开放式观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学校、学生居住的地区以及学生的家,对其周围的环境及生活条件、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都作了较为仔细的观察和记录。

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光明小学学生填写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表、自我意识调查表、学习心理调查表和交往心理调查表来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访谈法,我们首先访谈了学校的校长、任课教师,对学校以及学生的情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结合我们对该校学生的了解,选取了7名较为典型的学生作为深度访谈对象。我们首先对学生本人进行了访谈,然后走访他们的同学,最后再针对其中两人进行了再度访谈,并采访他们的老师和父母,因此,对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问卷调查

1.学习心理问卷调查

民工子女在学习心理方面总体上是积极上进和坚韧的。有86%的学生表示喜欢学习读书,有81%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愿意继续奋斗。大多数民工子女对自己所在的民工小学还是认可的,高达92%的学生喜欢这里的学校,喜欢在这里学习。

同时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40%希望长大后找到好的工作、挣钱,37%希望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3%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民工子女读书、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挣钱,动机处于低层次需求。

另外,在学习上民工子女还存在着焦虑、畏难的矛盾情绪。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太好;64%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跟不上其他同学,83%的学生会感到着急;作业做错,67%的孩子会感到紧张。

2.自我意识问卷调查

我们惊奇地发现统计数据跳跃式的变化,绝对的“是”或绝对的“否”。总体来说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面对同是民工子弟的伙伴和任教于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有较大的认同感,然而在面对这个群体之外的人群时(尤其是城市人群),明显表现出自卑、敏感的弱势心理。

首先来看在本地范围内,92%的同学认为学校里的老师喜欢自己,还有83%认为自己和班级同学相处融洽,97%的同学从未觉得学校的同学看不起自己。然而在强烈认可的同时又存在着自卑不安、行为拘谨的矛盾心态和行为。81%的民工子女认为自己不是出色的孩子,也不是聪明的孩子,86%的民工子女没有主动跟老师聊过天,73%的孩子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其次,孩子们对本地范围以外的群体(这里主要考察是对城市人群)的意识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民工子女有着特别敏感的自尊。92%的孩子感觉到自己比不上城市小朋友,还有89%感觉城市的小朋友看不起自己。

另外,当问及“回到老家时,你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自豪地告诉家乡的小朋友吗?”回答肯定的比例高达84%,并表示自己来了北京大开眼界。当问及“你觉得自己比家乡的小朋友优秀吗?”回答是否的比例各占一半,有的还在后面标注了:家里的小朋友也很优秀。

3.交往心理问卷调查

农民工子女的交往心理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民工子女明显存在孤僻、压抑、敌对等弱势心理。或许是初来乍到,或许是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或许是听不懂这里的方言,更由于本身的胆小、自卑、敏感,民工子女往往独来独往,闷不做声,不愿与人来往,不愿与他人交流,生活于自我的小天地里。

从下面这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就可以明显地得出以上结论。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时,63%的同学,不会告诉别人,而自己一人承担;当问及“你会把不高兴的事情跟父母讲”时,69%的孩子表示不会;不会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占89%。面对这些比例,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民工子女是坚强的,他们处处忍让迁就,心理承受着许许多多的悲哀和无奈,却依然坚强地忍受着,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担忧,一个年幼的身躯究竟能承受多少呢?压抑的太多,却没有宣泄的出口,使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心理状态担心。同时,对于本校师生的认同感,使得他们只有在民工学校里,才能随心所欲地交朋友,同时也迫切地想找同学和老师交流,但又由于本身内心的孤僻、压抑、敌对等弱势心理,他们又不敢大胆地去做这些事情。

问卷调查中,只有14%的孩子认为很难交到朋友,而86%的孩子在民工学校内部都交上了一些朋友,但是尽管他们交到了朋友,还是有75%同学,因自己本身内心的弱势心理,而不喜欢同别人交谈;同学交谈时,也还是有50%不想加入。

受自身弱势的限制,民工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往往是孤独、苦闷、压抑又不合群,对来自周围的评价特别敏感和在意,认为周围的人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但也应该看到,他们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的。97%的孩子希望有更多的朋友,75%的孩子希望能和老师多说说话,92%的孩子希望能经常和父母在一起。

4.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调查

民工子女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表现出了相对弱势的一面,存在着失望、不安和孤立感,但又比同龄的城市孩子要懂事独立很多。

我们发现有80%的民工子女对现在住的地方感到不满意,还有83%的民工子女觉得自己现在生活不幸福,69%的孩子表示不喜欢现在生活的地方。令他们感到失望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安。67%的孩子感到有人在背后嘲笑他,64%的孩子在老师找他时,会感到紧张,还有69%的孩子则经常会感到苦恼不安。

另外,我们发现在本地小学和民工小学中,孩子们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异的适应能力。民工子女在本地小学中往往会被他人孤立起来。86%的孩子表示本地小学的同学老师不喜欢自己,与此相反的是89%的孩子在光明小学可以找到玩伴。在本地小学遭到的孤立和排斥使得83%的孩子有从本地小学转到民工小学的经历。同时,很多孩子过早地承担了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责任,所以格外懂事。民工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强,72%的孩子表示经常做家务,86%的孩子表示父母不在身边时,会自己照顾自己。

(二)深度访谈

1.学习心理

根据我们的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总体而言,民工子女在学习心理上是积极上进和坚韧的。

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到处流动,对他们来说学习是弥足珍贵的机会。

因此,他们一方面承载着父母所有的希望,认为学习是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又常常责备自己因玩性耽误学习,产生深深内疚。

下面就是我们在访谈过程中获得的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

(1)我爸爸现在攒钱给我读书很不容易,爸爸让我好好学习,多学一点知识以后打工比较轻松。等我找了一个好工作,我要好好报答我爸爸妈妈。

(2)小时候,我在老家四川上学,没见过高楼大厦、汽车、电脑。如今我从老家到了北京,尽管学校不大,但我想比老家的条件好多了。我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这良好的学习条件。

(3)我现在很烦,因为我没有在家乡时那么认真,那么刻苦,看到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有时候我都很恨我自己。

(4)爸爸说只要我和弟弟好好学,就是砸锅卖铁向别人借钱也供我们读完书。

可是我现在非常担心,因为我偏科,数学成绩不理想,不过我已经给自己定了一套学习方案,我想如果我认真执行,我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2.自我意识

访谈中,我们感受到民工子弟的自我意识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面对同是民工子弟的伙伴和任教老师时抱有较大认同感,二是当面对这个群体之外的人群时(尤其是本地的城市人群),明显表现出自卑、敏感的弱势心理。同时,他们在面对家乡的伙伴时,认为他们同样优秀,表现出思念和友好。

下面就是我们在访谈过程中获得的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

(1)我原来在本地小学就读,在那里我每天被人欺负,被别人说是外地人、穷光蛋。自从来到光明小学,虽然是个很小的学校,没有正式的学校那么大,那么亮,但到这里我就觉得温暖觉得亲切,没有人再欺负我也没有人与我比父母,我再也不是孤身一人了,我再也不是没有老师关心的学生了。

(2)我在一个北京人的学校读了几天书后转过来的,他们说:你不配做我们的同学,跟你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是我的耻辱,还说我是乡下来的土包子。我一定要争气,不要让他们看不起,将来我们长大了当个博士,看谁还会说我们是乡巴佬!

(3)人们常说山里的孩子家见识少,不如城里的孩子聪明,可有谁知道农村小孩跟城市小孩一样聪明,我就是一直佩服我们家乡的小朋友,他们独立坚强,遇到苦难自己解决。我觉得我们村一定会成为社会上的知识村,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3.交往心理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的交往心理也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压抑、忍让,另一方面又特别地渴望交流。

下面就是我们在访谈过程中获得的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

(1)有些本地小孩问我是哪里人,父母是干什么的,但我总不愿意回答,因为我害怕他们会笑话我。我一般也不敢出门,我怕那些本地小孩说闲话。

(2)我不喜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别人听,因为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但是我很想和别人交朋友,也想和大学生交朋友,可是我不敢。

(3)我很胆小,我胆小到不敢说出我朋友还有爸爸妈妈的名字,我也不敢说我喜欢什么东西还有我的爱好。我现在知道胆小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不能实现我的理想和愿望。

同类推荐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热门推荐
  • 魔法进化

    魔法进化

    魔法是异世界最为高端的力量,科技是我们的世界里人类赖以生存最为根本的力量,当二者合一,将开辟出一个新的时代。
  • 海湾情

    海湾情

    本作品是书写远离家乡,在都市漂泊奋斗,探究两性婚姻的作品!
  • 恩仇天下

    恩仇天下

    乱世中出生,乔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次次的尔虞我诈中由懵懂无知,心软逐渐变成果敢坚毅,最终登顶巅峰,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 梦里花落几度流年

    梦里花落几度流年

    举杯对月一场梦,掩面羞花两眉愁。点上一瓣心香,温一壶寂寂安年,听一场秋雨寒凉,看一场花事凄惨,赏一场白云漫卷。风潇雨潇红尘静美,花弄云弄世事纷纭。等一个归人等到白首,觅一个知己觅到天涯,念一个过客念到遗忘。
  • 愤怒的灵魂

    愤怒的灵魂

    这是一块神奇的大陆,大陆上的人类崇拜灵魂的力量,人们从出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具备了这种力量。‘沐平’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他唯一与别人不同的便是不具备这种灵魂力量,为了能让他恢复这种力量,其父母倾尽所有将他送往帝国最好的学院,以图寻找恢复的办法。命运的齿轮恒古不停,是意外?是注定?或是因果循环?随着少年的步入,也逐渐拉开了这块大陆的神秘面纱...惊心动魄地大逃亡,神秘的组织,精彩刺激的航海冒险,各种神奇而强大的生物,各种未知的领域......等你一起来体验。
  • 罪恶的艺术

    罪恶的艺术

    每一个人都有变态的一面,我只不过把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我喜欢看人的绝望,我喜欢把人变成凝固的艺术品。喜欢看到他们瞳孔涣散,记忆定格在看到死神的画面。如果我的文让你不舒服,哼,别再欺骗自己了,如果你的内心也翻涌沸腾,或许我们可以交个朋友。
  • 摄政王的倾世萌宠

    摄政王的倾世萌宠

    他是古代的摄政王,他腹黑,冷血,无良。她现代顶级特工,她毒蛇,无耻,冷傲,。当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
  • 刀行江湖

    刀行江湖

    一个人、一柄刀、风雨泪、血彷徨、携刀走天下
  • 易烊千玺之小青梅别逃

    易烊千玺之小青梅别逃

    10岁那年他从隔壁捡到了一个小萌娃,15岁那年被小萌娃夺走了初吻,18岁那年他妈妈尽然告诉他和小萌娃有娃娃亲…………【请勿上升成真人】
  • 沙砾掩埋过的记忆

    沙砾掩埋过的记忆

    沐夏夕,忘掉的记忆,被自己对他的无视而唤醒,俩个人在一起却如同陌生人一般,他看着他心痛,她看着他云淡风轻,到最后才知道谁错了,才知道被伤遍体鳞伤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他,想要回头,但命运怎么可能让他她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