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000000040

第40章 参考文献(1)

中文部分

[1]孙玮,洪兵,杨击.后超女时代的知识分子[J].新闻大学,2005:73-82.

[2]约翰·费斯克(著),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Matt Hills(著),朱华瑄(译).Fan Culture[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4]赵秀文.“粉丝”文化及其现象解读[J].新东方,2007,9:48-50.

[5]徐福坤.浅议“粉丝”[J].修辞学习,2006,2:74-75.

[6]黄海靓,罗安元.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80-82.

[7]张蔷.迷研究理论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7,5:43-46.

[8]尚香钰.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对后现代大众文化fans群体的症侯式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05-108.

[9]孙慧英.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2006,6:7-13.

[10]蔡骐,欧阳菁.电视传播与粉丝文化[J].声屏世界,2007,11:15-16.

[11]廖海青.粉丝的社会学与经济学[J].经济,2007,4:118-120.

[12]蔡骐,欧阳菁.社会与传播视野中的“粉丝”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3-76.

[13]蔡骐,欧阳菁.正说“粉丝”文化[J].学习月刊,2007,3:42-43.

[14]欧阳菁.E时代的“迷”文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6-48.

[15]文卫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收视特点探析——以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网上迷群为例[OL].:中华传媒网学术网,2007-5

[16]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其影响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7]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8]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司艳(译).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9]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21]曼纽尔·卡斯特(著),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2]张意(著).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3]约瑟夫·A.马克斯威尔(著),朱光明(译),陈向明(校).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4]张旭鹏.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9-93.

[25]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冲突论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6]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7]李友梅,肖瑛,黄晓春(著).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8]董明伟.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108-110.

[29]亨廷顿(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征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0]梁玉晶.析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1-73.

[31]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32]张云鹏(著).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3]李白鹤.文化认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江汉论坛,2008,11:101-104.

[34]唐世鼎主编.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1958-2003[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5]朱玲玲.浅析美国电视剧为何走红中国[J].电影文学,2008,5:102-103.

[36]郑英明.美国电视剧的文化解读[J].戏剧文学,2007,8:92-94.

[37]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8]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9]邱均平,陈远,邹晶.论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8,5:25-31.

[40]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76.

[41]黎静.社区归属感研究评述[J].大众文艺,2008,10:12.

[42]查尔斯·泰勒(著),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3]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4]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7:24-27.

[45]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6]周庆正.虚拟资本对实质经济具有双重作用[N].中国企业报(北京),2004,11(19).

[47]徐伟新.文化资本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48]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9]杨韶刚(著).精神的追求——神秘的荣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0]方迪(著).精神分析学与微精神分析学实用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1]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著),高凌瀚(译).种族主义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2005

[52]欧阳康(主编).社会认识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53]郭瑾.投射心里机制与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D].南宁:广西大学,2004

[54]苏富忠.投射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127-132.

[55]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56]郑培秀.论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7]里普斯(著),朱光潜(译).论移情作用[A].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8]卓如彩.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9]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0]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1:4-14.

[61]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2]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3]卢岚兰.媒介消费:阅听人与日常生活[M].台北:台湾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5

[64]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65]陈明珠.媒体再现与认同政治[J].中国传媒报告,2003,4:12-14.

[66]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7-100.

[67]胡申生.传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68]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69]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70]埃尔东·莫里斯,卡洛尔·麦克拉吉·缪勒(主编).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同类推荐
  •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人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洛克指出,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等,也要学点儿工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热门推荐
  • 初恋我的那些事儿

    初恋我的那些事儿

    让你在故事中明白爱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爱和珍惜被爱,把温情传递到你心灵深处,牵引你奇妙跨越成长的每一道门槛。
  • 踏破九地州

    踏破九地州

    大业千秋何为峰?红尘万丈化神鸿。修平之处见英雄。莫道上天多作弄,楼台飘渺梦成空。沧桑笑饮酒三钟。
  • 天地残缺

    天地残缺

    只想安稳度日的少年,等待他的却是种种不公
  • 风华依玖绝代玄音师

    风华依玖绝代玄音师

    和所爱之人一起死在爆炸中,一起穿越重生,重生归来,她要风华依旧。“我要让那些曾经伤害我的人付出代价,离歌,你说好不好”“好,只要你高兴,做什么我都支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乱世战争之路

    乱世战争之路

    乱世争霸,狼烟四起;一个小角色如何才能在这乱世战场上赢得一个地位。。。赢了了帝王之称,又能如何?
  •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优酷老友记,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平时公众眼中的商界大佬们,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各自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冯仑、王石,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人物马云、古永锵、周鸿祎,实业界的元老柳传志、王建宙,青年导师新东方的俞敏洪,娱乐大咖周星驰、陈可辛、王长田,电商界的新秀陈欧……他们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历,在“老友记”这个混搭的平台,在巅峰对谈中,呈现出各自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内幕。你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个性魅力、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他们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睿智眼光,他们在无数风险中所沉淀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功,相信对你我都会有所启迪。
  • 惊世红颜

    惊世红颜

    他是为兄长所嫉恨,年少时遭受暗算,不良于行。她,医学世家的继承人,在父亲被害后追寻真凶,却不想入了圈套,葬身敌手。一睁眼,她成了她,不!她还是她,只不过是带着记忆在异世重生了。幼年遭受磨难,背弃乡野,一纸诏书,她重回世人眼前,不过是顶着他的妻子的身份。本文高甜,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新人新书,欢迎入坑。
  • 罪名的荆棘

    罪名的荆棘

    却是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战争、疾病、废墟。。。。。最可怕的却是人心紧闭双眼你看到的是什么?是黑暗吗?睁开双眼,你看到的是什么?会是光明吗?你看得到最远的地方,却永远也看不透人心。闭上眼看到的不一定是黑暗,也可能是梦境;你睁开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光明,也可能是光投下来的阴影。你看这个世界多美好,蓝天绿水白云。可是真的是你看到的那样吗?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幕啊,你永远也猜不到结局。当最亲密的伙伴,站在你的对立面;当最温暖的笑容,变成了刺眼的嘲笑;我们是选择继续走下去,还是逃避?呐,不是说好永远不放手吗?所以呀,到时会不会放手哦。
  •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狼行天下:智慧生存的95则狼性法则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狼性赤裸,生存为先;追求自由,圆融以对;交朋识友,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取财有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