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000000040

第40章 参考文献(1)

中文部分

[1]孙玮,洪兵,杨击.后超女时代的知识分子[J].新闻大学,2005:73-82.

[2]约翰·费斯克(著),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Matt Hills(著),朱华瑄(译).Fan Culture[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4]赵秀文.“粉丝”文化及其现象解读[J].新东方,2007,9:48-50.

[5]徐福坤.浅议“粉丝”[J].修辞学习,2006,2:74-75.

[6]黄海靓,罗安元.网络“粉丝”文化社区传播机制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80-82.

[7]张蔷.迷研究理论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7,5:43-46.

[8]尚香钰.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对后现代大众文化fans群体的症侯式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05-108.

[9]孙慧英.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2006,6:7-13.

[10]蔡骐,欧阳菁.电视传播与粉丝文化[J].声屏世界,2007,11:15-16.

[11]廖海青.粉丝的社会学与经济学[J].经济,2007,4:118-120.

[12]蔡骐,欧阳菁.社会与传播视野中的“粉丝”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3-76.

[13]蔡骐,欧阳菁.正说“粉丝”文化[J].学习月刊,2007,3:42-43.

[14]欧阳菁.E时代的“迷”文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6-48.

[15]文卫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收视特点探析——以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网上迷群为例[OL].:中华传媒网学术网,2007-5

[16]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其影响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7]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8]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司艳(译).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9]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21]曼纽尔·卡斯特(著),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2]张意(著).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3]约瑟夫·A.马克斯威尔(著),朱光明(译),陈向明(校).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4]张旭鹏.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9-93.

[25]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冲突论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6]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7]李友梅,肖瑛,黄晓春(著).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8]董明伟.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108-110.

[29]亨廷顿(著).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征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0]梁玉晶.析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1-73.

[31]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32]张云鹏(著).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3]李白鹤.文化认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江汉论坛,2008,11:101-104.

[34]唐世鼎主编.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1958-2003[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35]朱玲玲.浅析美国电视剧为何走红中国[J].电影文学,2008,5:102-103.

[36]郑英明.美国电视剧的文化解读[J].戏剧文学,2007,8:92-94.

[37]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8]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9]邱均平,陈远,邹晶.论网络社区信息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8,5:25-31.

[40]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76.

[41]黎静.社区归属感研究评述[J].大众文艺,2008,10:12.

[42]查尔斯·泰勒(著),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3]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4]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7:24-27.

[45]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6]周庆正.虚拟资本对实质经济具有双重作用[N].中国企业报(北京),2004,11(19).

[47]徐伟新.文化资本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48]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9]杨韶刚(著).精神的追求——神秘的荣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0]方迪(著).精神分析学与微精神分析学实用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1]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著),高凌瀚(译).种族主义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2005

[52]欧阳康(主编).社会认识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53]郭瑾.投射心里机制与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D].南宁:广西大学,2004

[54]苏富忠.投射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127-132.

[55]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56]郑培秀.论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7]里普斯(著),朱光潜(译).论移情作用[A].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8]卓如彩.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9]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0]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1:4-14.

[61]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2]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3]卢岚兰.媒介消费:阅听人与日常生活[M].台北:台湾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5

[64]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65]陈明珠.媒体再现与认同政治[J].中国传媒报告,2003,4:12-14.

[66]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7-100.

[67]胡申生.传播社会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68]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69]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70]埃尔东·莫里斯,卡洛尔·麦克拉吉·缪勒(主编).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天杀体之阵道崛起

    天杀体之阵道崛起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倒下的。第二个倒下的,是人类自身。人类自2300年走出地球后,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千年的黑暗时代,百年的智能人战争,又百年的天杀体之乱,无一不是书写着关于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在这场足够渊源悠久的历史大戏中,天行容若历经重重生死考验,与神斗,与人斗,与过往斗,与未来斗,只为揭开一个个天杀体背后的历史大幕,还人类一个本正源清的世界。
  • 老公不好养

    老公不好养

    “我想要的礼物是你!”十八岁成人礼,她将自己送到他面前,却被他当作跳梁小丑推开!八岁那一年起,她的世界里就只有安御风!默默守候十几年,等来的却是他和其他女人的婚讯!黯然离开,再见,她被别的男人拥在怀里,冷眼看着一向凉薄的他暴跳如雷……
  • 豪门婚宠:冷少,别太坏

    豪门婚宠:冷少,别太坏

    第一次见面,她心虚逃走,他误以为她是小姐;第二次见面,她躲进草丛中,他以为她是跟踪狂。第三次见面,她爬上他的床,成了他的新婚妻子。
  • 前夫,别来无恙

    前夫,别来无恙

    曾经,奚薇是程世爵最爱的女人,所有人都知道,跟在程世爵身后的那条小尾巴是碰不得的,那是他的逆鳞。后来,却也是程世爵亲口说,那个女人,给他提鞋都不配。然而,彼时的她,早已经不在他身边,任他搅得满城风雨,她也没有回来过。
  • 快穿之追妻路漫漫

    快穿之追妻路漫漫

    这是一本关于快穿的故事:原本是寻找能量石的林毅爱上了那个将自己送到莫名时空的笙,而那个原本不食人间烟火的笙却因为莫离的到来变得不像自己
  • TAMBURLAINE THE GREAT FIRST PART

    TAMBURLAINE THE GREAT FIRST P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后甜宠:傲娇boss高冷妻

    婚后甜宠:傲娇boss高冷妻

    被亲生父亲下药送到男人的床上,林娇拼死逃跑。逃离虎穴,又进狼窝,被自家boss堵在办公室吃干抹净。林娇:“那件事是个意外,请忘了吧。”方以擎:“我承认上次是意外,那这次呢?你总得负责了吧!”在遇到你之前的苦难与背负,忽然有了意义。
  • 穿越之禁咒法师

    穿越之禁咒法师

    离奇的穿越经历,一块从小就随身佩戴的玉佩,死里逃生的他发现眼前的世界突然变了,而且自己似乎变的很厉害。禁咒很难施放吗?我怎么不觉得呢?变成了传说中的禁咒法师的瞳翼忍,为了揭开这一切背后的谜底,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异界生活!
  • 烧荒

    烧荒

    《烧荒》为“当代书丛”的其中一册,是董立勃继《白豆》之后的又一力作。小说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后,兵团战士们在下野地烧荒,开垦耕地,与自然冲突,与爱情和人性冲突的故事。《烧荒》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丰满,是一部描写红色年代的经典小说。小说描写了新中国建国后,兵团战士在下野地烧荒,开垦耕地,与自然冲突,与爱情和人性冲突的故事。烧荒是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激情燃烧的象征。在这个大背景下围绕盘砣、支齐、阿布、花木兰、占石等主要人物展开一系列的情感纠葛。
  • 重生之最强剑帝

    重生之最强剑帝

    一代剑帝陆长风在突破天神境失败后,重生回到过去。母亲还没有被人乱棍打死,妹妹依然尚在。这一次,陆长风发誓,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不再有任何遗憾,就算弑神杀佛,他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