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800000003

第3章 引论:坚持,并且超越(2)

2006年以来的情况如何呢?只要考察娱乐节目中的两只主力军——电视剧与综艺节目,看看它们在全部节目中的播出与收视比重,就可以知其大概。

“娱乐之声”在中国大陆回荡,大量电视节目“按照市场化原则”,以“满足受众需求”的名义炮制出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它的口诛笔伐同时铺天盖地而来,批评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电视几乎被指责为社会文化庸俗化的罪魁祸首。

2006-2008年,广电总局至少召开5次会议,制定下发10多项规定,组织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全面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一些节目低俗、庸俗、恶俗,严重背离了党的宣传方针,弱化了广播影视的喉舌作用,削弱了广播影视的宣传效果,损害了广播影视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后果。我们要充分认识抵制低俗之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宣传管理。相关言论详见国家广电总局网站(www.sarft.gov.cn)上登载的王太华、赵实等人的“会议讲话”。

“坚决抵制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和低俗、媚俗、庸俗倾向”,已经关系到“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了。

回过头来,我们来听听“民间的话语”,它们恐怕更加直白:

喋喋不休地耍贫嘴,千篇一律的大俗套;让专家操练幼儿园游戏,让学者回答灯谜般的问题;没完没了的广告外加片头片尾字幕,剩下一丁点正剧时间又满是虚饰与矫情。

电视剧等等娱乐品用各种野性的、媚态的乃至于肉欲化了的媒介暴力算计观众,以提供消遣和娱乐为诱饵,使人堕落到各种拜金、拜物、拜欲和畸变偶像崇拜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娱乐化”的幽灵正在荧屏上频频亮相、愈演愈烈,电视文艺节目的“恶性娱乐化”倾向正在伤害着我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娱新闻的低俗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每一位编辑和记者都有义务和责任为此付出努力,而且我们必须努力,否则会愧对于这个时代和民族。

低俗化被分了类:低俗的女色、低俗的猎奇、低俗的隐私、低俗的暴力、低俗的拜金、低俗的炒作、低俗的调侃、低俗的“性”闻……具体表现为:以“性”为看点,狂打擦边球;以残忍为噱头,发掘人性之恶;极尽窥探之能事;以恶搞、整人娱乐观众;颠覆传统,挑战道德,发掘“丑闻”、“丑态”;以奇装怪行、言语无忌吸引眼球;以巨额奖金刺激收视,高举名利大旗,宣扬寻欢作乐的生活方式。——在类似的描述中,娱乐,全面陷落为“愚乐”、“误乐”,媒介生态的面貌恰似一幅怪异、荒诞的“行乐”全景图。

3.电视批评隔靴搔痒、苍白无力

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但是,它至今陷于困境之中——领域新、论题大、内涵少——不能自拔。实际上,电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引作用非常有限,在电视批评领域也是如此。

有论者指出:中国的传媒业怪象迭出,“反”什么就“滥”什么,而且越“反”越“滥”。这一两年,反对假新闻,假新闻泛滥成灾;反对低俗化,低俗之风愈加蔓延;反对炒作,炒作之风越刮越盛,以至于“假新闻、低俗化、新闻炒作”成为全民公害。在各门类的批评之中,电视剧的批评应该算是“最为活跃、最现生气、最显水平、最起作用、最具威力、最有影响,最是被创作者、传播者、接受者、宣传者、经营者、管理者所看重”的,然而,总还有“缺席、失语”的嫌疑;“遭到过批评的呢,有些人根本就不把批评放在眼里”。

批评并没有完全尽到鼎新革故、激浊扬清的职责,这一评价机制多少失效了。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形:批评和创作(或者说制作、生产)各行其是,评论者和制播者互不买账;转而,被收买、被利用;发展到近两年,贬损、攻击式的“批评”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为商业炒作的奇招妙术,例如制作方雇请一班人“恶评”、“恶搞”自己来造势——真是“多年来从未目睹之怪现状”!

反过来看,电视批评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众语喧哗的评论声中,良莠不齐,少数评论甚至被嘲讽为“弱智”。即使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部分批评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欠缺。常见的主要有两类。其一,简单化地为从业者指点迷津——诸如:剖析通俗、低俗之别,批斥“克隆”歪风,说明“良性娱乐”才是金光大道并且阐释其长效机制,等等;其二,道德劝谕。国内新闻界的声誉并不高,从业者也有自知之明。1995年6月,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四城市进行了一次针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67%的公众认为我国目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高,大部分公众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那么,伴随着“道德劝谕”,几年过去了,情形好转了呢还是每况愈下?“防火防盗防记者”、“狗仔队”之类的说法以及“纸馅饺子”、“茶水发炎”之类的事件,近年来频频登场,由此不难推测出业界的状况。

殊不知,业界之所以饮鸩止渴、杀鸡取卵般娱弄观众,并不是“无知”或者“无耻”,而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然。指点迷津,当然有助于明辨是非;道德劝谕,强调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或许可能发挥深远的影响。不过,仅仅是这样的“电视文化指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这类批评仿佛对牛弹琴、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就是明证。

因为娱乐异化是多种社会因素合力的结果,我们把眼光盯在某一层面、某一群体,高高在上、“站着说话不腰疼”般隔靴搔痒,可能于事无补。然而,沿着“常识传授、品行教育”的思路,大同小异的评论们炮制出笼了,严肃、中肯、建设性的批评反倒被淹没。由此,电视批判格外地苍白无力,以至于“不如没有”。

当今中国,因为电视对社会、对民众的塑造威力,因为电视文化异化的日益严重,批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毋庸赘述,关键是批评什么、怎样批评。笔者认为,批评之前,我们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得不然。

三、制度批评才是重点

作为一个“电视迷”,“看电视给了我很多乐趣……我是普通观众中典型的一员”;作为一个电视工人,我做过十几年的节目,新闻、社教、娱乐都有涉及。所以,我希望能够以生产者、消费者和批评者的多重身份,比较全面、切近、深入地探讨电视娱乐文化方面的“老生常谈”,艺术(现象)→文化(本质)→制度(根源),重弹老调,力求翻出新声。

在当代社会的运行中,制度之重要或许怎么样形容都不过分。

电视制度问题就是电视媒介如何结合社会生活开展工作的问题。“电视制度是生产创造力的最有力保证”;小而言之,“体制是技术潜力充分开发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得以有效生存的绝对空间,没有必要的体制空间,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发挥作用”电视机构的建立及其有序、健康发展,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电视的经营运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电视制度文化在整个电视文化中起到环境检测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电视文化身份的价值取向、行为导向甚至是存在样态,也就是说,规定着电视行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观、利益观”。

教育学上有句名言:“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没有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好的教育制度”。不妨同理类推:没有不好的观众,只有不好的媒体(和从业人员);没有不好的媒体,只有不好的传媒制度。笔者并不认同传播学上的“魔弹论”,但它有合理之处:迄今为止,强势媒介面前的受众仍然处于被引导、被教育的角色,宛如学生。笔者认为,中国电视娱乐文化异化的根源是在制度上。例如,责权利纠葛不清的“官办商营”体制;例如,粗疏而且单一性的收视率评价机制。落后的电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经而且正在阻碍电视事业的升级换代,影响电视文化传播的秩序建构,影响节目生产、传播上的效益、效率的提升。如何参照电视先进国家的一般规则,制定出既符合我国社会现实、又有利于电视传媒长期发展的有效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份考卷。

“制度创新”并非全新的命题。2005年就有论者撰文指出: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前广播影视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要推动产业体制的改革创新,塑造市场主体;二是要推动流通体制的改革创新,完善市场体系;三是要推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放宽市场准入;四是要推动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内部活力。

制度创新通常包括宏观制度创新和微观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宏观制度包括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等,微观制度包括电视生产与传播领域自身多种制度的建设。二者相加后涵盖面非常广泛,涉及一些根本性问题。例如:节目评价体系如何匹配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节目审查制度如何适应不断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电视产业化的探索如何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生产传播的法律法规如何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改革和推进相适应,等等。另外,从电视生产与传播的过程来看,存在着大的体制、政策、法规与小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机协调问题,如电视传媒的基本属性、体制定位,到底是政府机构还是事业单位抑或企业,到底以何种定性为主导,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包括影视内部的生产、传播,如制作机制、员工分配机制等等。本书有关制度批评的研讨,以微观制度的改革为主要对象,适当兼顾宏观层面。

本书分为七章,行文脉络是:电视娱乐文化是什么?→中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表现和影响→娱乐转型的社会原因→电视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另外,就学术研究而言,本书致力于建构一个中观层面的阐释框架——针对电视文化中的专门化的论题即电视娱乐文化进行阐释,希望有益于拓展或者深化电视研究的层面。

同类推荐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窗边的孩子

    窗边的孩子

    本书的目的是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北京市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的影响过程和方式,从而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初中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并对预防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论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家庭环境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影响的“下旋螺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价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非正式制度创新等。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热门推荐
  • 追忆青涩流年

    追忆青涩流年

    青春无悔悄流过,昔日情愫为哪般?划过清澈星空;追忆最初的那份感动.....(书评悬赏,推荐悬赏)
  • 永远抹不掉的耻辱与悲伤

    永远抹不掉的耻辱与悲伤

    漂亮的年轻女大学生徐子晋小姐热爱文学写作,为了使自己小说里的一个保姆形象更加真实和动人,决定亲身体验一下当保姆的生活。在当保姆期间与她的男主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同时也引出了另一段隐藏多年的秘密,从此男女主人公都陷入了极度的伤痛之中,爱情、亲情都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 墓荒魔神

    墓荒魔神

    名门子弟,天赋,前途无限,兄弟不义迫害,逆转成魔。
  • 少爷溺爱:宝贝被缠身

    少爷溺爱:宝贝被缠身

    什么?这货就是硕南学院四校草的初恋?不信!吃货一个!还是一个大学痴!他们四个怎么会喜欢她?!呆萌少女苏恬尽然被玄以泽、鹿铭、慕言给缠身?朱世轩你给我滚出来!最后答案揭晓!谁才是主角?!
  • 刑警异闻录

    刑警异闻录

    梦,是幻化的真实,也是对现实的警示!噩梦的提示、模糊的记忆、失踪的娇妻;善与恶的交锋、生与死的轮回;盛唐遗书《称骨歌》的奥秘…《刑警异闻录》又名《猎魇判官》,一个刑警队长的追魇旅程:有时候,现实比噩梦还要残冷…
  • 灭生源

    灭生源

    红尘纷扰涤我心,生死狱中挽红颜。缘生缘灭塑我魂,轮回殿里觅双亲。浴血焚身锤我骨,玄灵路上援莫逆。心碎,魂飞,骨裂,以证我道。且看主角如何追寻大道,问鼎乾坤。
  • 恶魔亲吻怪:爱上那个SL

    恶魔亲吻怪:爱上那个SL

    他们在村子里邂逅,在豪华的学校里恋爱。恋爱,总是遥遥远去。家人和亲卫队,总是让他们之间相隔之远。在恋爱的道路上,冷凝荨总是让出那一步。白封尘喜欢冷凝荨,却不得不离开她。他们的感情线上,出现了许多外人。潘芫和欧阳彩,成为了他们爱情之间的隔河。冷凝荨默默喜欢着白封尘,掩饰着自己的感情。而后来,又会发生怎样不寻常的故事呢……
  • 金融巨子的悲欢人生

    金融巨子的悲欢人生

    纵横商海的富二代吴森、海外学成的归国游子李秋实、毫无学成的保安公司总经理潘子良,三个结拜兄弟驰骋金融界,会有怎样的悲欢人生?国家的需要、金钱的诱惑、对手的打击报复、恋人的生死离别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 奴魔

    奴魔

    我是枫云看我如何引领风云!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