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7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超越精神之旅(2)

其实言和象是传道的媒介,艺术的存在形式是言和象,潜在的是人的性情和信仰的展现。人、自然和世界存在的大道运行、生命气韵才是艺术的最后旨归。清代贺贻孙在《诗筏》中有:“盛唐人诗有血痕无墨痕”,“墨痕”其实是诗人性情的表露,接受者要超越墨痕寻致性情,从“墨痕”抵达“血痕”。王弼的观点为中国古典美学所尊崇,王国维的意境论与之一脉相承。

至唐代意境论诞生,意境是意象的延伸,意象结构组合形成意境,意象的组合也是一种蒙太奇,这是思维层面的蒙太奇,与电影的画面与声音组合方式极为相似。唐代印度佛教西来,研禅学佛成为文化时尚,中宗时曾迎佛骨。佛教文化逐渐传入中原,成为中国的佛教——禅宗,境界本是佛教用语,逐渐由尚佛文人自然地引入中国文论画论之中。意象在唐代之前已经成为美学常用范畴,与“境界”相结合产生意境的概念。唐代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意境的说法,并阐明了意境的内涵。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三种诗的境界: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物境是汇聚自然景观形成的想象境界,追求形似,准确地描摹现实中的自然景象,诗歌中的山水诗和电影中的纪录片追求形似;情境是由意而萌生情绪,以之为推动力而形成情感饱满、意象纷呈的境界;意境是对自然宇宙的思考,把握真理,了然于心。王昌龄的意境论强调的是客观世界的“道”,意境之妙在于对道的理解领悟。后来的意境论意义已经泛化,“意”不仅指思考的理性意义,也可以指一种意味、韵味,了然于心但无法准确言说。

皎然的《诗式》讲“取境”:

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在诗人开始构思时,便有境界选择的问题,境界高低与诗的格调直接相关。“取境之时,需至难至险,始见奇句”,境界的险奇与语言的险奇是一致的。内心的想象境界与艺术的语言有一种源流关系。

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出:境生于象外。所谓象即意象,超越意象可以获得作为整体的意境,从具体可感的意象品味得到整体时空美感。品味类似咸淡的味觉,所谓咸淡其实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菜肴的感觉,咸淡不是菜肴组成而是人的感觉对之产生的一种身体自然反应。意境与滋味在反应机制上类似,意境是意象构成的一种整体的审美境界,但是,意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象,离不开人的想象,是在人的想象之中构建的审美时空中的形象,人的心灵在想象中进行体验可以获得审美愉悦,这也是一种“味道”。所以有人也称意象为心象。所谓品诗、品画是对诗歌和绘画进行审美品评。咸淡是味觉对菜肴的体验,意味是心灵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人的想象对意境的抵达和心灵对意境的品评是同时进行的,在想象中建构意象,意象在审美时空中生存,从而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叙事和抒情,心灵对想象的审美境界进行品味,获得审美的“味道”,产生审美愉悦。而审美境界、审美意味、品味等都源于象而超越象。

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用诗歌的方式阐述对诗歌的品评,二十四种诗品其实是二十四种诗歌意境审美品质。司空图用自然景观、人物行貌和诗人感悟来描写不同诗品的特质,庄子曾认为“象罔”可以得道,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诗论本身也是具有诗意之美的四言诗,构建了具有意境之美的意境,是以意境来写意境。

首先,《二十四诗品》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观描写,自然具有意境美质,对自然的欣赏品味是意境意味的重要源泉。“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描写的是雄浑气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描写的是冲淡之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本身就是极其优美的意境,而且也描绘了纤浓的意境之美;“海风碧云,夜渚月明”描绘的是沉着的意境;“眠琴绿荫,上有飞瀑”,描绘的是典雅的意境;“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是洗练的写照;“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荫”描绘的是绮丽的景象;“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泛舟”描绘的是清奇的意境;日月星辰、锦绣大地、山川秀水、春夏秋冬都是自然的意境,都形成了自然审美时空。而雄浑、冲淡、纤浓、典雅等是对自然意境的品味和提炼。意境论首先是对自然的品论,自然本身可以成为审美品味的对象,本身拥有审美的潜在美质,同时,自然也是其他审美意境的物质基础,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传统。

其次,《二十四诗品》中有大量对人物行动风貌的描写,在人物活动的情境中构建整体的人文景观,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意境。“窈窕深谷,时见美人”,描写的是纤浓的幽谷佳人景观;“脱巾独步,时闻鸟声”,描绘的是沉着的诗人行吟图;“畸人乘真,手把芙蓉”、“人闻清钟,虚贮神素”,高古的韵味焕然眼前;“座中佳士,左右修竹”、“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描绘的是典雅的人物景貌;“俯拾即是,不取诸邻。适道俱往,著手成春”、“幽人空山,过雨采萍”,描绘的是自然的真性情;“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构建的是豪放的诗人气象;“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书写的是旷达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滋味进行体味与品尝从而进入人的生命之气充盈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情境,也可以称之为生命审美时空。

最后,《二十四诗品》中还有很多对宇宙的感悟与体会,这是一种超越人自身上升到宇宙大观的精神境界,感悟与形象结合一致。雄浑的意境也是对宇宙之气的感悟:“反虚入浑,积健为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就是冲淡微妙的机心和清奇的景象;“乘之欲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阐述的也是纤浓的审美特征;“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陈述的是绮丽的审美品质;“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是自然的随意化创作神思爆发状态;“真予不夺,强得易贫”是自然的创作要旨;“薄言情语,悠悠天钧”是淡泊随性的审美状态,对自然的判断充满了智慧机巧;“由道反气,虚得以狂”、“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写的是豪放之时的精神境况,宇宙真气充满内心,意象纷呈;“道不自器,与之圆方”,讲的是道的现形,圆方自如,委曲之致,千回百转;“情性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讲的是实境之中情性自然生发,极其精妙,声音美妙,宛如天籁;“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对人或物的描摹形容能够传神,不拘泥于形象的相似。在“流动”品中,“超之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大道流行,自然流转,变动不居,合乎天道。

所以,《二十四诗品》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解读:自然、人文和宇宙大道。二十四种诗品是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品评,也可以视为二十四种诗歌的审美品质,其中有着内在的一致。《二十四诗品》既是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品评的二十四种审美品质的提炼,也是二十四种诗歌品质的总结。自然其实就是自然审美时空(物境)。人文其实可以说是生命审美时空(情境),构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审美境界。宇宙大道超越了人类,上升到展现宇宙大道的境地,可以视为哲理审美时空(灵境)。《二十四诗品》中并没有截然的划分,但是各种诗品中蕴涵了自然、人文、宇宙三层次的审美四维空间,或者反过来说,自然、人文、宇宙在二十四种审美品质中得到同一,人在二十四种审美境界之中与自然和宇宙获得统一。

二、意境论的发展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论的高峰,一直到明末王夫之在理论上出现了新的内容。王夫之的现量说引进佛家学说,阐释意境的心理特征,称得上是意境论的突破:

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乃为朝气,乃为神笔。景尽意止,意尽言息,必不强括狂搜,舍有而寻无。在章成章,在句成句。文章之道,音乐之理,尽于斯矣。引自《唐诗评选》卷三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评语。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引自《相宗络索·三量》。

王夫之认为,创作诗歌应在“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应该展现境界,心灵想象出审美意象,主体的心灵和眼前出现的景象能够得到同一,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合一。情景交融形成主客合一的审美意境。此处之景亦非现实之景,而是想象之中呈现的审美意象,一旦审美意象寂灭,则审美意味中止,语言也就停息。言、意、象是三位一体的,言由意生,意由景发,言、意、象融合成为统一的审美意境。作者在创作时,其实是一种审美直觉的心理过程,诗人直观现量。

王夫之引用佛家“现量”之说,佛家禅悟的心理机能与诗家审美直觉是相似的,禅家入诗,诗家入禅,在唐代以后的中国古典时代本就是常事。王夫之认为,现量的意义有三层:“现在”,在时间维度上是创作/欣赏诗歌时的现在,具有即时性,用海德格尔的理论就是具有当下性,在这一时刻诗人/读者进入审美境界之中,如果创作/欣赏的过程中止,也就立刻从这种审美境界之中脱离出来,从精神的审美时空回到现实时空。“现成”,是指在审美观照之中瞬时把握作为整体的审美境界,进入作为整体的审美时空之中,审美境界之中的景象完全地展现出来,似乎不假思量,自然地由心生象起,心寂象灭,这里着重强调审美境界的整体性,审美意象组合而成的审美境界展现整体的存在。“显现真实”,审美境界可以展现世界的真实本性,审美主体在审美境界之中可以观照世界的本相。王夫之的现量说阐明了审美境界作为一种精神的审美时空的心理特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意境论逻辑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现量与西方现象学中的“现象”意义相似,都强调一种精神的想象和哲理的观照。王夫之进一步阐明了意境的精神现象特征,相对于王昌龄和司空图而言是一个进步,在影像艺术盛行的今天仍然有着重大价值。

笪重光在《画筌》中论述了意境虚实相生的问题,是意境论的进一步发展:

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着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绘画中的光和影本来是无处着笔的,光和影是实景的虚化,可感可知却无形无象。空景和神韵也是难以直接展现的,空景通过实景呈现,绘画中的留白和空明之处通过笔画着墨的实景来呈现,这是绘画用笔的辩证法。实景清则空景自然展现,实景呈现山川、草木、人物,空景呈现整体的意蕴、气息和神韵。而绘画的神韵,本来无处描摹,通过作为整体的意境达到逼真的效果来展现,意境逼真则神韵自然产生。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自然之中万物,“心源”即心灵的审美体验。“造化”与“心源”在意境之中得到和谐统一。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影坛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方面是它以狭小的弹丸之地,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期这十余年间创造了商业上的票房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同好莱坞相比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试图从武侠功夫片、黑帮警匪片、恐怖鬼怪片和喜剧片四个香港电影最为常见的类型片种人手,为读者展现香港类型电影的兴衰,其中既有正史,也有戏说。另外还加入了“类型人物”和“类型之惑”两个单元,前者归纳总结了香港电影中一些特定类型的人物形象,而后者则更为深入地剖析了香港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香港类型电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热门推荐
  • 神话仙道

    神话仙道

    神,远古所成,魔,人心所铸,道,两者必经之路。。。。。。。间突然混乱,时间秩序重叠,恒古的历史,传说中的人,神,鬼,妖,魔,全部重叠,时间再也没有流逝,所有人都仿佛被定下了使命。恒古的残卷被发现,一侧古老的预言在若干年后被展现,当时空迷乱,万千世界重叠,众神走上回归之路,万世共世开启,命运之手残缺,天命之人归来。这并不是预言的全部,一则残缺的预言,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少年,在这个逆乱的时空会卷起什么样的浪花。神话时代再现,消失了的上古却在如今从现世间,是历史的重现?还是时空的错乱,上古那些传说中的人物到底为何消失,如今的世界到底是如何?天地法则为何缺失不全,且看神话天道
  • 安定天下

    安定天下

    她,行军布阵,披甲驰骋,不在话下,一身红衣,映照出她张扬的独特。她说,“别人的军中也许不知帝王,只知将军,而我的军中,却是只知定王。”他,从小残疾,弱不经风,却是另有内情,一身清冷的白衣下,却是睥睨众生的从容。他说,“也许我以前到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会让那么认为的人,一无所有。”他,掌握着天下时事,却是为了那一刻,守候了她一生,然,没有后悔过。他说:“月儿,我在。”生命总是在很多时候错过,很多时候的过错中,造成一桩桩的不幸,也衍生着一桩桩的缘分。
  •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他是华夏国最强兵王,也是佣兵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龙刺”出身神秘部队的他,最终选择卸甲归田,重回都市!一柄军刺,横扫繁华无人能敌。一双铁拳,打破河山傲立天下!我是兵王之王,在都市,我,就是王者。绝美女总裁:“林枫,你丫先给老娘来个全身按摩,再到这里吹牛!”
  • 天下三之幽州乱

    天下三之幽州乱

    《天下三之幽州乱》简介:他出生在魍魉门,在一个偶然的时刻、一个未知的追杀阴谋叛徒的过程中偶遇他心中的她,从此他的生命中有了牵挂,未知的悸动、未知的天下,能否带来一份安定的爱念.....幽州之王,动乱的王朝,能否如愿收复妖魔占领之地?
  • 终于

    终于

    “柒柒,你是心中唯一。”——裕景“无论发生什么,我在。”——华觞曾经,他们给过慕柒柒最美的童话,却也亲手将她推向万丈深渊。在爱与被爱的边缘,退一步,都是万劫不复。童话始终是童话,多年后,终于明白,情之一字,悔不了.
  • 天上掉下来一个败家子

    天上掉下来一个败家子

    肖任天,一个大学生父母是农民高考顺利上了个一本大学,并且已经大二了可却意外的被女朋友甩了。结果收到刺激跳楼自杀,可这时一颗彗星落下……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扶摇嫡女

    扶摇嫡女

    他与她一路披荆斩棘,彼此相依相伴,他以为她会陪自己到岁月流年,她也以为他们将相守一生,可谁也算不到将来会如何!他想要的越来越多,她期盼的已成奢望,温润的面容,含笑的深情,公子仍如玉,她的心却已千疮百孔!那年桃花灼灼,少年招摇着那身醒目的红衣半倚枝头,笑得张扬而邪魅,他垂目看她,说:今日春光明媚,正适踏春,同赏可好?她站在树下不说话,只抬头定定看他,眸中水波盈盈,脸上一对梨涡若隐若现,分外动人。他弯起红唇轻笑一声,衣诀飘扬间青丝划过半空,落地时,漫天的红缓缓将她缠绕其中,他霸道地拥住她,你不说,我便当你默认了哦!
  • 穿越之灵空

    穿越之灵空

    一次外出游玩让她穿越成一代公主又是一位传奇的王妃他与冷面王爷之间又擦出怎样的火花......
  • 黑玫瑰也有红的时候

    黑玫瑰也有红的时候

    当黑玫瑰十岁时进入学校的门槛她什么都没有,可是他有小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