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400000007

第7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2)

纸张轻巧,携带简单,运输传递也十分方便。同时,印刷术使得大规模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于是,信息(知识)由垄断走向普及,随之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比如,施拉姆曾就印刷媒介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关系,说道:究竟是文艺复兴促进了印刷媒介的发展,还是印刷促进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和观念,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究竟是大众媒介促进了传统村庄的变化,还是村庄的变化促进了媒介的传入,也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有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书籍和报纸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力的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新闻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施拉姆充分概括了印刷媒介对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基础正是印刷媒介轻巧便捷的传播力。信息可以凭借纸张传递到遥远的地方,那么图像和文字所负载的知识和信息就能最大规模地发挥作用。

5.电子传播

电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的传播能力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传播的广度来看,人类“无远弗届”的传播梦想真正成为可能。自18世纪荷兰科学家莱顿和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分别用“莱顿瓶”和“蓄电池”制造出电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根据电磁现象发明了发电机之后,电就被人类制造并征服。

“电”用于传播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电”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每秒可达30万公里,因此,负载着电的信息也就获得了同样的速度,传播空间的障碍被大大地突破了。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使得信息首先能以光速在电线上传播;波波夫、马可尼等人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又使信息可以脱离电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而不需要依附任何有形的材料;随后萨尔诺夫等人将广播技术推向成熟。几乎与广播发展同一阶段,在法国人勒布朗,德国工程师尼普可夫、威勒,英国人贝尔德,美国发明家詹金斯等人的努力下,电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于是,通过无线电,人们不仅能够传播声音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图像的信息。

电子传播颠覆了文字信息和印刷媒介的传播逻辑。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就是电子媒介使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原始社会的人们是以“部落”方式聚居的,又因聚居而交流密切——这种交流往往都是人际传播。后来,各种传媒出现了,尤其是报纸、书籍、电话、广播等大众传媒的出现,使人们即便相隔千里也可以获得远方的信息,保持密切的联系。于是,人们可以与人隔绝却不与世隔绝,这个时候,人类社会“去部落化”了,不聚居在一起也可以顺畅地联系。但是,当电子媒介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部落化又重新开始了,这表现为人们可以被媒介虚拟地聚集在一起,就像今天当除夕夜举家团圆的时候,世界各地的许多中国人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以上是对人类传媒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大致扫描,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遵循这样的方向: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空间越来越广。这样,人类将可以了解更多更远的信息,获取更为丰富的见识,从而为更有效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基础。

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

同样能证明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必然性的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模仿、复制现实的需要。

人类会不断地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复制客观现实,即人有利用自身模仿的能力创造模仿物的能力。人类社会从图像开始的媒介变革,一方面大大提升了人们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利用符号手段模仿客观世界、模仿自然的能力。模仿,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总的来看,这种行为有助于拓展人类“知(认知,如科学活动)、情(情感愉悦,如审美活动)、意(伦理和道德,如信仰活动)”三方面的能力。

1.模仿行为的功能

模仿能够促进人们更多更好地认知客观现实。思想家早已通过各种方式证实,人类很多发明都是通过模仿自然界来完成的。据此可以最终推断,模仿具有发现真理的功能。

这首先体现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模仿是孩子认知周遭环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对模仿曾经有过诗意的描述,在《捉蝴蝶》中他谈到一个孩子该怎样才能抓住蝴蝶——那是需要模仿才能实现的,他说:我的这个夙愿(抓住蝴蝶——作者注)后来是这样得以实现的:我让自己随着我所迷恋的那对翅膀的挥舞而起伏,随着他们的晃动而漂移,那个古老的猎手格言开始在我们之间起作用:当我的肌肉每一根纤维都调动起来去贴近那个小动物,当我自己将幻化为一只飞舞的蝴蝶的时候,那蝴蝶的一起一落就越来越近似人类的一举一动,最后擒获这只蝴蝶就好像是我重新为人的必须代价。在这里,本雅明想用“捉蝴蝶”来说明模仿是“对自然的同化”,那么,模仿就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合,通过模仿人类可以掌握更多的自然奥秘和能力。

人类不仅仅通过单纯地模仿自然界的表面现象来使自己的认知范围更宽广,同时他们还会模仿自然界中隐含的深层次的道理和规则,即将这种模仿上升到理性层面。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通过模仿自然界来完成的。比如,借助模仿鱼鳔使鱼沉浮的原理,人类发明了潜水艇,而对于潜水艇来说,密封舱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鱼鳔;通过模仿蝙蝠利用超声波辨别方向的本领,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样就可以发现辽远的天空中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模仿是人类通向理性世界,获得科学认知的通路之一。

其次,模仿有“善”的指向,即在所有的“模仿”中,模仿“应该是”的东西是人类“模仿”的价值指向。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早就提到,戏剧不仅仅要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还要模仿“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这里所谓的“应该有”其实就是一种道德指向。

英国思想家科林伍德就模仿的道德指向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说,他认为:在任何虚拟活动的背后或许总有一个动机,即渴望获得某个东西,如果虚拟实现了,我们就可以享受或占有这个东西。这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实际所处的情境感到不满,又不企图运用实际手段去实现一个更令人满意的事物状态来补偿这种不满,而是凭借想象一个更满意的事物状态来得到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的满足。在科林伍德看来,模仿是一种“虚拟活动”,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真”的模仿,如果模仿成功,“就可以享受或占有这个东西”。前文所说的潜水艇、雷达等发明成果便是人类通过模仿而占有的东西。第二个层次是对“善”的模仿,即对“一个更加令人满意”的事物状态的模仿。这种模仿的成果往往是一些符号,比如一些艺术作品,包括我们在广播电视媒介中看到的更美丽的人(灯光、摄像、化妆打磨出来的)、更美丽的爱情故事(编剧、导演、演员等合作制作出来的)等等。

最后,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即模仿具有美学意义。至于为什么如此,目前还没有严密的科学证明。但是,我们可以随意地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感知到这种乐趣的存在。比如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我们很难发现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感觉疲惫,他们始终玩兴很浓,直到倦意袭来突然睡去。在那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游戏中,大量的是模仿行为。比如,男孩和女孩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共同抚养他们的孩子(这个孩子通常是由一个布娃娃替代的),他们会假设各种生活情景,给孩子(布娃娃)穿衣、吃饭、玩耍、讲故事等等。由于这只是模仿行为,并非真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父母照顾孩子往往会非常疲劳),孩子们便会轻松地获得巨大的感性愉悦。即便是成年人,在他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时候,也往往会不经意地选择通过模仿的方式使自己重拾快乐,比如现代都市中的许多年轻人喜欢到电子游戏厅去减轻压力,其实就是一种对拳击手、赛车手、枪手等角色的扮演模仿,以达到放松和愉悦的目的。当然,成年人通过模仿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还是欣赏各种艺术品,包括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各种电子艺术文本。

的确,艺术的模仿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快乐。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会产生巨大的愉悦感。柏拉图说,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时进入的是一种情感激越、思致横溢的“迷狂”状态,而尼采干脆以“醉酒”来形容,认为艺术品是“酒神精神”的产物,这都说明了艺术创作过程中蕴藏着的无以言表的感性愉悦。其次,艺术品的信息接受同样能带来巨大的快乐,这是我们用感觉“内模仿”艺术品的方式获得的快乐。美学家汤姆森曾经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内模仿”,他说,观看一个花瓶的时候:双眼盯着瓶底,双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体的向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体上端展宽的瓶口的向下压力,自己也微微感到头部的向下压力,……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的观照。正是我们自己身上的这类动作的完整与和谐才是和谐的整体这个理智的事实相适应的。

可见,“内模仿”的审美运动悄悄存在于我们观赏艺术品的时候,也正是它带给了我们巨大的审美接受愉悦。再比如观看动作片时,尽管我们的身体固定在影院的座椅上,然而内在的感觉却随着激烈的动作场面一刻不停地读解片中的一招一式,甚至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果认同并欣赏片中动作的美,那么观影结束后,我们甚至还会尝试模仿这些动作。这种艺术传播过程中的“内模仿”又被称作“移情”,即把自己想象成艺术作品中的那个主体,用上述汤姆森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把一只花瓶当成艺术品,那么,我们就会在内心将自己等同于那个花瓶,我们的内心会随着花瓶的形状而运动,通过这种对艺术品的模仿,能够获得巨大的快乐。

正是因为有上述种种需求,人类才具有一种持久的内驱力并最终发明了广播电视技术。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介是对人类传播能力的突破(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们帮助人类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获得更远更多的信息,不仅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而且还用电子信号记录信息、记载历史,比如今天我们随时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回味、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品味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介提升了人们模仿的能力(这同样也是人类的本能),人们用广播电视技术塑造了一个音像世界,这个世界既能客观地反映周遭现实,提升人们的认识能力,同时也能超越现实,按照人们的希望塑造一个理想世界,反映出人们的伦理追求和美学追求。

同类推荐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热门推荐
  •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眼萌妻

    鬼眼萌妻

    双眼可以看到鬼,是一件多么可以怕。当真正接触鬼后,才知道人心更可怕。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误以为她脑子有病,但不料他们从此纠缠不清。在相处的过程中,暧昧的气氛在他们之间隐隐约约产生了。当不确定对他的感情时,一只男鬼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天旋地转的变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着英雄联盟技能混末世

    带着英雄联盟技能混末世

    苏逸穿越了,还是穿越到丧尸横行的末世……不过他可不担心自身的危机,因为与他一起穿越过来的,还有英雄联盟系统……炫酷的技能,配上独有的符文天赋系统,让他在这个末世混的风生水起……德玛西亚的大招,时光老头的复活,天使的无敌,让他成为末世中最耀眼的一个……
  • 坠爱成魔

    坠爱成魔

    一夜之间,苏家破产,父母双亡,她气愤的找到始作俑者,他却一脸坦然。“苏清欢,这辈子,你的眼睛里只能看到我。”“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那我只能让你感觉到~”“流氓~”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师兄下山

    师兄下山

    避世千年的斗神宫最后一位子弟入世修行。带着师傅破碎虚空前留给他的寻凰玉,寻找天命注定的两个师妹。继而引出一连串啼笑皆非却感人至深的故事……
  • 快穿之拯救男主的爱情

    快穿之拯救男主的爱情

    简介:一场游戏,带她卷入一场又一场的新鲜故事,她明白了什么是爱,她也懂得了珍惜。有一个人在她遇到危险时找到她。她更是为了他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
  • 潇然若曦缘

    潇然若曦缘

    她美得让人心醉,但于他而言,从未想过拥有。在他的心中,她永远只是一个小姑娘,快乐就好,惟愿如此而已。“萧然哥哥,你为什么对若曦这么好呢?”“因为若曦在萧然哥的眼中是一个特别的人?”“特别的人?.......”
  • 刀载锦衣

    刀载锦衣

    锦衣卫指挥使步晟,他的刀是江湖上最快的刀,但他却答应挚爱闫若终生不用刀。玉背玲珑甲重现江湖,各方豪强争抢,步晟与闫若卷入其中,被多方势力迫害,他的刀刃,若隐若现……但当心爱的人被挟持,刀,拔还是不拔?
  • 梓树花开

    梓树花开

    那一年,五岁的他远离自己的亲人,独自跟着药师爷爷去到长白山上,十一年后的今天,他,独自下山,去寻找活下去的目标。十六岁,第一次踏岀大山,他迷茫,无助,只有他,这世上也许会有一种永恒的爱情,叫做。。。
  • 此生不负:娇妻宠上瘾

    此生不负:娇妻宠上瘾

    在遇到她之前,他不知道心动是什么滋味;在遇到她之后,他为了她不断的打破自己的原则而不自知。“薛言之,你不要脸。”她瞪着压在自己身上的男人恶狠狠地控诉。男人浅浅一笑,漆黑的眸中全是她,“嗯,我不要脸,我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