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400000050

第50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5)

二、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和广播媒介都具有“兼容性”的特色,但是电视的“兼容性”更强。原因在于电视拥有表现画面的功能,由此它更容易表现其他的媒介形式和艺术形式,而在兼容不同艺术形式方面,电视综艺节目是最典型的代表。

“综艺”顾名思义是“综合文艺”的意思。综艺节目最先出现在广播媒体中,1955年,美国NBC无线电台部门为了应对电视媒体的挑战,采纳了一位名叫罗伯特的专栏作家的建议:把各种短小的广播节目结合起来形成一档综合性的广播节目。这档名为“Monitor”的广播综艺节目包罗万象——爵士乐、新闻、书评、赞美诗、名人谈话等等,播出后大获成功。随后,NBC获得启发,决定在电视中采用这种形式,它网罗了大量的娱乐艺术界的明星,将他们的表演引入了电视,于是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电影、戏剧、歌舞、魔术、马戏等各种娱乐形式,耳目一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艺节目在欧美电视界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快餐俱乐部》等一批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取得了不菲的收视效果。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于70年代开办了自己的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成为电视媒介中重要的一种节目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性的元素,终于从中分化出“电视游戏”节目,它也成为所有电视节目中最容易被精英知识分子诟病的电视节目类型。

中国大陆在电视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有了综艺节目。中国电视文艺第一次播出综艺晚会是1960年的春节,当时的节目有诗朗诵、相声、歌舞等,它是春节晚会和综艺晚会的开端。到1963年1月24日春节,春节晚会持续时间已经长达四个小时。中国电视文艺的第一次专题晚会是在1961年8月30日举办的以“笑”为主题的晚会,名称为《笑的晚会》,内容全部是相声。节目播出后收到100多封来信,产生了一定的反响,考虑到当时中国电视机极低的普及率,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笑的晚会》取得了它可以获得的最大的社会效果。后来普遍认为,风靡全国近3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和《笑的晚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富饶的资源。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成为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综艺节目。此外,其他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发展起来。80年代,电视综艺节目以文艺节目汇编为主,在这方面,开山之作是1985年黄阿原主持的《金银场》节目,随后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以歌星演唱歌曲、主持人串联为主要的表现形态,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好评。1990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过长期筹备,推出了《正大综艺》节目,这是国内第一个相当成熟的、完整意义上的综艺节目,而无论是前期的姜昆、杨澜搭档主持还是后期的赵忠祥、杨澜联袂主持,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观众每逢周末必看《正大综艺》的情形。同年,中央电视台的另一档大型综艺娱乐节目《综艺大观》也被隆重推出,王刚、成方圆和倪萍先后担任主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综艺大观》的节目质量直线上升,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并引发了全国各地电视台竞相模仿学习的浪潮。从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电视媒介细分化的进程,综艺节目这种节目类型也走向细分,即由综合艺术类的节目编排转向专门类的文艺节目类型。《综艺大观》于2005年停止播出,而相应的,《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等专门类的电视文艺节目大行其道。不过,作为一种成熟的电视文艺节目形式,综艺节目依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一些仪式性的时刻,电视综艺节目主旋律的表达更是不可或缺。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电视综艺节目:

1.综合性:拼贴和整合的艺术

“综合性”是电视综艺节目最为突出的性质,也成为它相对于其他电视节目最为引人注目的优势。造成这种传播效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演出形式巨大的综合能力充分满足了观众多重欣赏要求的需要,观众能在一档节目中得到全方位的娱乐或者审美的满足。同时,不同社会阶层的观众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目类型,这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类型中为数不多的真正能达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播效果的节目。二是电视综艺节目直播效果造就的现场感,能给观众带来一种类似于在现场直接参与的幻觉,他们似乎是在面对面地欣赏明星的表演。从节目本身来看,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优势:

(1)艺术类型的整合造就综艺节目的整体结构

电视综艺节目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它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整合上,或者说,这类节目是最能体现电视媒介“兼容性”特色的栏目之一。以下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综合性”特色的体现:

1983年春晚节目单

1.赵忠祥致开幕词

2.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3.相声大师侯宝林讲话

4.主持人代表所在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

5.歌曲:《拜年歌》,演员:李谷一

6.主持人介绍到场演员

7.猜谜:(1)“从上至下,广为团结”(打一字)

8.相声:《山村小景》,演员:马季、赵炎

9.相声:《小小雷峰》,演员:马季、赵炎

9A.相声:《说一不二》,演员:马季、赵炎

10.诗朗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演员:林丽芳(中国台湾)

11.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演员:索宝立、牟玄甫

12.歌曲:《竹林沙沙响》,演员:索宝立、牟玄甫

13.歌伴舞:《草原民歌》,演员:斯琴高娃、胡松华

14.歌曲:《勤劳的比帕尔》,演员:胡松华

15.歌曲:《马铃响,玉鸟唱》,演员:胡松华

16.小品:《逛厂甸》,演员:斯琴高娃、严顺开

17.舞蹈:《节日》,演员:赵青、徐川

18.猜谜:(2)“年终算总账”(打一句唐诗)

19.喜剧小品:《吃鸡》,演员:王景愚、姜昆

20.京剧表演,演员:尹宏伟

21.京剧:《坐寨盗马》,演员:袁世海

22.相声:《错走了这一步》,演员:姜昆、李文华

23.相声:《对口词》,演员:姜昆、李文华

24.相声:《战士之歌》,演员:姜昆、李文华

25.猜谜:(3)“制定人口政策”(打一成语)

26.魔术表演:彩扇争艳,演员:姚金芬

27.杂技表演,演出:上海杂技团

27A.相声,表演者:侯耀文、石富宽

28.京剧:《空城计》,演员:马长礼

29.歌曲:《牧羊曲》,演员:郑绪岚

30.歌曲:《大海啊,故乡》,演员:郑绪岚

31.歌曲:《太阳岛上》,演员:郑绪岚

32.京剧:《霸王别姬》,演员:李维康

33.录像:《火烧圆明园》花絮

34.录像:电影《垂帘听政》片段

35.歌曲:《红花》,演员:刘晓庆

36.歌曲:《盼红军》,演员:刘晓庆

37.喜剧小品:《弹钢琴》,演员:严顺开

38.猜谜:(4)“镜子里面照着人”(打一字)

39.喜剧小品:《阿Q的独白》,演员:严顺开

40.相声录像:《戏剧杂谈》,演员:侯宝林、郭全宝

41.猜谜:(5)“晚会”(打一字)

42.歌曲联唱:《春之歌》、《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年轻的朋友》、《知音》、《乡恋》,演员:李谷一

43.歌曲对唱:《刘三姐》,演员:李谷一、袁世海、姜昆

44.京剧对唱:《牛皋招亲》,演员:李谷一、袁世海

45.电影《武林志》录像

46.武术表演,演员:葛春燕、郝志华、王杰、李霞、王建军、于绍文

47.魔术表演:《吉庆有余》,演员:秦明晓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晚,一切尚在探索中,但创作者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电视媒介综合性的优势发挥出来。总体来看,这档综艺晚会节目包括歌曲演唱(独唱、联唱、重唱、对唱等多种形式)、戏剧(京剧、黄梅戏等)、魔术、武术表演、小品表演、猜谜、电影录像展示等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种形式给观众造就的感性愉悦是不一样的:歌曲让人放松,体会或优美或动感的节奏,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能让人们进入一种古典的审美情境,相声通过让人感受生活的荒谬进而感到好笑再进而有所领悟等等。如此,观众只要看这一台综艺晚会,就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审美或娱乐的享受。同时,这些节目所针对的人群也不同,比如京剧针对的是中老年观众,歌曲针对的是青年观众。而当时的相声、小品、电影片段等等则尽可能地做到兼顾所有年龄段的观众。如此,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电视观众都能够在这档节目中找到针对自己而设定的节目。这种节目编排策略也造就了春晚在中国大陆近30年极高的收视率。而事实证明,这种电视综艺晚会的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1983年之后,历年春晚在整体上基本延续了这一模式。

(2)艺术元素的整合造就新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综艺节目既是舞台艺术,也是电视艺术。电视和舞台的配合可以充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进而衍生出新的综艺晚会式的艺术形式,在此,电视艺术显示出其“拼贴”和“杂烩”的艺术特性。

在1983年的春晚中,这种“拼贴”已有雏形。喜剧小品《阿Q的独白》就有了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结合的意蕴。电影《阿Q正传》拍摄于1981年,拍摄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演员严顺开凭借此片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在瑞士韦维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一下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1983年春晚编导借着严顺开扮演阿Q的知名度将其请上舞台,用阿Q的口吻把电影中阿Q的故事重新说了一遍,语气滑稽,内容调侃。看过电影《阿Q正传》的观众由于有了电影的基础,他们能顺利地将晚会现场和电影中相应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的收视效果则是在电影传播效果叠加的基础上完成的。

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和艺术领域的整体繁荣,电视综艺借鉴其他的文艺形式成为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比如在电视综艺晚会中,所谓的“泛小品艺术”成为引人关注的形式,这是电视文艺创作者将小品、歌曲演唱、舞蹈等因素予以整合的结果,由此形成了戏曲小品、舞蹈小品和相声小品等等。其中,戏曲小品是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推进小品故事情节的发展。最早出现的戏曲小品是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断桥》,在这部小品中,许仙、白娘子和小青的扮演者分别用川剧、越剧和豫剧的唱腔来对话和抒发胸臆,让观众一边欣赏戏剧一边领会故事的内容。在随后的每年春晚中,《孙二娘开店》(1987年)、《清官难断家务事》(1988年)、《狗娃与黑妞》(1989年)、《烤红》(1990年)、《群丑争春》(1993年)等等逐渐将这一艺术形式推向成熟。第一个有影响的舞蹈小品是1988年春晚上播出的《看秧歌》,由山西歌舞剧院表演。随后,舞蹈小品也成为春晚舞台上的常客,如《背起那小妹妹》(1990年)、《踩鼓点》(1992年)等等。尤其是1993年周洁表演的《山妞与模特》,把舞蹈与时装表演结合起来,用戏剧表演来构成整个节目的结构,是典型的舞蹈和小品结合的电视艺术形式。此外还有相声小品的形式,比如1992年由侯耀文、石富宽表演的《小站联欢会》。这档节目既有相声的形式——参加表演的演员都是相声演员,在形体动作上以两人平行站立面向观众的相声语汇为主,但同时节目的推进又有小品的作用——侯耀文频繁地更换衣帽,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充分利用道具,并通过肢体语言表情达意,戏剧表演和语言艺术被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还有魔术小品,比如1991年的《争先恐后》,1994年的《大变活人》等等,把魔术表演和小品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也取得了一种特殊的杂耍性的艺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门类和小品结合都能够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比如戏曲小品“并未产生喜剧小品那样的轰动效应”,而舞蹈小品“并不能激起观众的接受热情便日渐退隐了”。但相声小品却被逐渐发扬光大,相声的语言艺术,尤其是抖包袱的技巧,成为小品发展的一个方向,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同类推荐
  •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本书试图从传播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结合诸如信息论、控制论、传媒生态学、新闻学、美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来探索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传播现象、技巧和规律。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热门推荐
  • 尽破天下

    尽破天下

    “你喜欢这山么?”不等漓萧回答,那女子便又开口道。“你喜欢这水么?”女子好像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一般。风吹过漓萧,刮起了散乱的头发。两人沉默了许久。突然女子又回头看向漓萧,脸上挂满了笑意,漓萧一怔,思绪好像回到了从前那个无忧的年代,同样的场景中,有一个女子在说。“那你。。。喜欢我么?”漓萧大震。===================================荒尽大陆,修炼者无数,绝世高手可以开宗立派,建国称皇,弱者只能苟延残喘,俯首称臣。在荒尽大陆五洲之西州洛国之地,一名来自地球的灵魂悄然坠入,域外之魂唤醒家传神秘玉佩,道法天地尽在《尽破天下》
  • 勋兴凡之半夏锦年

    勋兴凡之半夏锦年

    你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张艺兴你认识的张艺兴?哈...他早死了,连同他的心你忘不掉吴亦凡?够了!你没资格提他!他曾经那么善良,以前我自欺欺人的骗着自己吴亦凡只是消失了而已.现在,权当他死了吧.你是傻瓜吗吴世勋?为什么要回来?你走阿!走的越远越好!不要回来!走阿!我走了你怎么办?今天就让我保护你一天吧.我还要带你去看巴黎的铁塔和日本的樱花,不会不遵守诺言的.听话,一会松绑了就一直跑,无论一会发生了什么都不可以停...------------勋兴凡之半夏锦年已解锁------------
  • 舍身魔剑

    舍身魔剑

    锻剑一族被灭。逃亡中的少年带着灭族的仇恨,心血炼剑。十年炼剑,十年练剑。早已对死无惧,对生无望,舍弃生命舍弃身躯的一剑,剑光灭世。
  • 啸傲武林

    啸傲武林

    猪脚习得一身盖世武功,秉录师训,独涉江湖。江湖险恶,高手如云,行侠仗义,卧抱美人。
  • 雪黎皇后2

    雪黎皇后2

    她5岁的时候被带到了皇宫,被独断霸道的皇帝喜欢上是幸还是不幸?长大的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喜欢上了那个穷苦却才华横溢的人,而皇上却百般阻拦。她该怎么办?
  • 无线之塔

    无线之塔

    他将以骑士之姿走遍这个迷茫的世界聆听他人传奇的同时也编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虽然忘记了自己从何处而来但在与这世界的居民们懈逅的同时或许曾是名留历史的伟人,或许是神话中被诵扬的传奇,又抑或是被这世界给遗忘的存在他将会逐渐的找回那藏在心底处真正的自己那个闪耀到无法直视的美丽灵魂...
  • 恶魔书

    恶魔书

    黑暗中,隐藏着光明,光明照到的地方,也总会有阴影伴随,无论你是否相信,恶魔确实存在,如果你感到害怕,那么说明,它已经悄然到来。
  • 七曜的魔法使

    七曜的魔法使

    你们以为这会是网游吗?错了!这只是作者无节操的将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全部扭曲了而已!所有一切非正常的BUG,请全部联系虚渊玄╮(╯▽╰)╭嘛,有各种意见还是欢迎各位多提意见的,书评区里什么的╰( ̄▽ ̄)╮PS:作者是个笨蛋
  • 回到三国的穿越者

    回到三国的穿越者

    赵兴成为徐闻县县长之子,他心中的抱负有多大?
  • 我是八零后:王小三的现代生活

    我是八零后:王小三的现代生活

    王小三出生于80的农村,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尖,赶上了改革所有实验,最终落户在蓬勃发展的城市。现代社会的各种观念冲击,有扭曲,有正直,有浮沉,有昂扬。生就固执、倔强的王小三如何立足于社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寻求自己的幸福。一个八零后人的生活写照,写着八零人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