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400000019

第19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6)

80年代末,电视专题片《河殇》将这一电视理念推向了极致。如果说,《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黄河》等作品是用叙事或者抒情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者的主体意识的话,那么,《河殇》完全是通过说理乃至说教来完成这一目的。《河殇》所要表达的道理完全是通过解说词来完成的,画面的作用仅仅作为一种烘托和例证,这样解说与画面之间就完全成为了一种图解的关系。那么,在很多地方,这部专题片都有“硬靠”之嫌,即创作者硬用自己的观点来阐释某一组画面,或者某一组画面硬被拿来用作一个道理的论证。在这部片子中,创作者主体意识的表达已经不仅仅是思想情感的引导,更多的地方是一种赤裸裸的说教,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变成了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要将一种观点加诸观众,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在此弘扬到顶峰。在此,电视的纪实本性被完全消弭了,这是违背电视传播规律的,所以,这种式样很快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也体现了同样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业还没有被商业逻辑过多侵蚀,国营型的电视运营机制还占有着主导地位,电视台的日常运作,包括很多电视节目拍摄的投资都是由政府承担的。新闻作为党的喉舌,更要担负起宣传和意识形态引导的功能。8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还有新闻配乐,这是延续六七十年代《新闻简报》的做法,直接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引导新闻的宣传主题,但是很快这一做法就被取消了。

此后,《新闻联播》尽管在形式上取得了重大进步,比如开始了声画同步,但新闻的宣传意味,主题先行的思想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消除。这个时候,电视新闻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术语——“万能画面”,即同一种画面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全看解说词如何解说。同一组稻浪滚滚的画面,解说词可以说“我国农业获得大丰收”(而且,这一画面可以用在今年的秋收,也能用在明年的秋收),也可以说“农村科技水平取得了极大发展”,可以是江苏水稻大丰收,也可以是江西水稻大丰收。也就是说,画面本身的含义是次要的,甚至是虚弱的,一则新闻表达什么意思,关键是看解说词怎么说。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来说,很多时候画面成了解说词的附庸。

更鲜明的特征体现在80年代的电视剧上,这部分内容,本书将在第三章第三节“理想主义时代精神造就的‘文人电视’”中详尽论述。

2.中国电视界的“九三变革”

中国电视界在1993年经历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电视理论界称之为“九三变革”。这场变革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刷新了中国电视纪录的语言;二是创新了中国电视界的经营体制。“九三变革”之后,中国电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可以说,整个90年代是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岁月。

(1)电视纪实语言在1993年获得了一次突破性变革

在90年代以前,中国电视人对电视纪实语言的把握可以说是非常幼稚的。尽管在和NHK等域外电视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电视人也接触了一系列的电视纪实理念,但长期“宣传至上”的思想笼罩着电视新闻界,使得“纪实”不可能真正获得重视。比如,央视的《新闻联播》一直到80年代初期还保留新闻节目配乐的传统,即用音乐影响人们对新闻事实的主观判断;新闻节目当中,长期没有同期声,尤其是对于重要的领导人,都是只见其张嘴,而听不见他的真人发声。而在《话说长江》等电视专题片中,主题先行,循着声音配画面还是司空见惯的做法。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那个时候的中国电视新闻过多地体现了自身的宣传功能而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信息功能。

中国电视的“九三变革”改变了这一切。首先是《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时空报道》和《东方之子》。

按照《生活空间》创始人陈氓的说法,《生活空间》是“一部记录小人物的历史”,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栏目第一次把电视镜头完全对准了中国普通百姓,使得他们成为了电视节目主角。在拍摄的过程中,各种纪实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等大量使用。为了保证镜头能尽可能地记录生活的原生态,《生活空间》的编导们也创造了各种技巧。比如,深入百姓家庭拍摄是《生活空间》摄制组的日常业务之一,为了让普通人消除所谓的“镜头意识”当人们面对摄像镜头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有被拍摄的感觉,于是油然而生一种表演意识。正是因为如此,有专家认为,影视除了偷拍以外,根本无法记录最本真的现实,最多只能是不断地接近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拍摄对象“镜头意识”的多寡,就是一部纪录片“纪实性”深浅的一个标志。编导们会先和拍摄对象交朋友,同时在这个家庭内部架设摄像机,这部摄像机有时候是开着的,有时候是关着的,但始终放在房间的某一个位置,等一段时间过去后,拍摄对象已经渐渐习惯了家庭里这部摄像机的存在并进而忽略它的存在,于是就会生活出所谓的“原生态”。在《时空报道》中,编导们所关注的是所谓的社会新闻,与中央电视台传统的新闻价值即权威性、严肃性取向不同的是,《时空报道》强调新闻事实的重要性甚至爆炸性,尤其是《时空报道》开启的批评性新闻报道,更是刷新了中国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格局。

《东方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生活空间》遥相呼应的另一个极端:如果说《生活空间》是展示小人物的历史意义,那么,《东方之子》就是要把社会中的著名人物、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相同的一面挖掘出来。在节目进程中,主持人以聊天的方式引导采访对象娓娓道来,如此,日常语言充满银屏,这是中国电视观众以往所不熟悉甚至是从未见过的。著名电视人孙玉胜认为,《东方时空》的出现改变了中央电视台的语态,将以往流行于广播电视界的“新华体”改变为“中新体”。“新华体”是“把新闻写得不像平时说话,才会给读者以‘权威感’”,营造一种“字正腔圆中丝毫不透露宣讲者的态度,居高临下的语态中保持着一种既定的距离”,而“中新体”是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一种新的叙述方式”。这种话语是用民间话语的鲜活、幽默、趣味,“带着世俗生活的具体语境,让人感到随和、亲切、心领神会。新闻节目中采用这种人际交流口语化的方式,拆除了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线和戒备,使新闻的接受者有了人际交流的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的愉悦”。《东方时空》这种语态的变化后来影响到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学习这种语态。“口语化”倾向成为整个9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电视运营体制的变革

中国大陆电视界制片人体制发轫于央视的《东方时空》。而《东方时空》当时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机制严重阻碍了电视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在新领域的扩张。比如,转型时期带来的社会变动造成了突发新闻的增多,这需要记者能更机动、迅捷地出现在新闻现场,但央视当时的制度使得这种迅捷对于普通记者来说不可能。90年代中国电视主流体制中其实还包含有80年代国营型的电视机制的因素。这反映在财权和人事权方面政府对电视机构的控制:首先,尽管这一时期,广告费用已经成为电视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就如当时央视的状况一样,电视台延续了相对死板的管理机制,使得电视人不能按照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来合理地支配费用,费用该如何使用往往是由政府的代言人——电视机构的领导决定的,这样工作在第一线的记者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费用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运作。其次,电视机构的人事权牢牢掌控在政府手里。当时的电视机构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性质,要进电视台必须有国家相关机构批准的事业单位的名额,这种名额的限制无疑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阻隔于电视台大门之外。所以,电视栏目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创造不了利润,也就无法获得自主性的生存与发展,这与90年代的社会主题“发展才是硬道理”相悖。

1993年的《东方时空》正是从这两点进行了改制。当时的《东方时空》栏目是作为央视的一个试验田,或者说是一个特区来运作的。它实施制片人制和灵活的用工制度的重要目的和结果就是,让电视栏目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利润而生存并发展下去。随着制片人制迅速风靡全国电视界,中国电视此时遵循的逻辑已经不是“宣传逻辑”、“教育逻辑”,而是“发展逻辑”、“商业逻辑”。所以,《东方时空》从节目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创新了一种崭新的节目类别,成功地开拓了中国早间的电视黄金时段;从电视运作的角度来看,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不用拨款,不花上级一分钱,而创办了一个栏目,这个栏目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制片人体制得以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方台。这引起了两方面的变化:

其一,制片人体制赋予了电视人更多的资金和人事方面的自主权,电视栏目化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新的栏目层出不穷。因为一档电视节目只要符合市场规律,就能获得资金和人事的保障,就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无疑给电视人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动力。整个电视节目的结构生成了一个新的格局。在这种条件下,栏目化的理念的实施,使得电视传播的定位更加明确,对观众传播的针对性也更强了。这意味着观众能更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信息。“窄播”、“对象性”传播等理念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的认可。

其二,电视文化的商业性意味越来越浓。1997年12月4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简称CSM)在北京注册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权威的收视率调查分析机构。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成为电视节目质量最权威的评判标准,也成了各级广告主决定是否向某一电视机构投放广告的依据,甚至是唯一的依据。这样,在很多情况下,电视人都有一种“唯收视率”的倾向。这突出体现在电视媒体对娱乐功能的张扬上。

3.中国电视娱乐化的浪潮

与中国电视新闻“九三变革”同时发生的是中国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开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持续变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性改革在国人精神生活层面引起了相应的变动,人们的社会心理也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更新。他们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私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看电视成了人们在购物、旅游之外填补闲暇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对忙碌而紧张的竞争时代的精神调整与心理修复手段,逗笑的、欢快的、不用动脑筋的娱乐类节目自然比深沉的、说教类的节目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娱乐性内容自然会更加吸引观众。

湖南电视台在这方面走到了所有电视台的前面。1996年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的播出引发了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中国电视文艺的探索不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演和艺术欣赏方面,转变成为了以明星的游艺或游戏的形式为主干的电视娱乐。《快乐大本营》热播,不仅节目自身取得了成功——最红火的时候它的平均收视率曾达到33%,广告价格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平均价格,而且吸引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对娱乐节目的关注和参与。各家电视台的娱乐化栏目大量涌现,彻底改变了电视节目长期以来“新闻加电视剧”的结构形态。甚至连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到这一娱乐化的大潮中,其中《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成为央视娱乐节目的亮点。而《非常6+1》、《星光大道》、《梦想中国》和风靡全国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选秀节目在电视文化中刮起了一股娱乐风潮。一些电视台迎合观众所需在不同的时段推出各类电视剧场,安徽卫视在周末以电视剧全天联播的《周末大放送》来满足观众的需求。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北京居民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娱乐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观众收视的首选,在电视荧屏上迅速走红的也大多是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如央视的李咏、毕福剑等。

总之,中国电视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新闻、娱乐、教育、文艺等节目类型异彩纷呈,电视成为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热门推荐
  • 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培养孩子成为英才的过程中,哪些方面的教育才能造就真正的英才,如: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沟通技巧、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有些事情自己作主、让孩子多吃点苦、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等等。
  • 轮回序之阴司红颜

    轮回序之阴司红颜

    他叫青砚,是一名船夫。摆渡于忘川之河,承载着往来游魂,看惯了新魂旧鬼,听倦了生死离分。数千年心神的沉淀,使他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直至遇到那一抹红色,将他心中的千年冰川融化,他方才知晓,他要有人陪。
  •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乘雅半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鸟学院

    白鸟学院

    她是伯爵的掌上明珠,聪慧可人,进入魔法学院学习,能力莫测静待发觉,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和众多追随者,看萌萌哒的公主殿下如何做吧~小公举们~入坑前注意啦~这部小说不是一对一,而是一个妹子对一大堆男孩子哈哈哈~所以有些玛丽苏?!当然,百分百甜文,宠文。歡迎入坑,謝謝支持~
  • 一不小心成了大明星

    一不小心成了大明星

    原本只是想赚点小零花,一不小心火遍全世界。什么?那巨星,那天王,那影帝都是我迷弟?粉丝太大牌,小明星表示鸭梨山大呀~~~粉丝A:从小到大,我粉过SWING,粉过I-KING,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粉上个组合叫“天天向上”,一点也不洋气。粉丝B: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你和你妈粉上同一个组合,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你们一起粉的组合都是学霸。粉丝C:每次被粉的的明星督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特别想脱粉!!!求不是一个人!!!
  • EXO独宠我

    EXO独宠我

    她,苏沫雪,是一个孤儿,天真活泼可爱,从小是由院长带大,在星辰学校上大二时,被选为去韩国圣樱学院的交换生,遇到十二位不一样的少年,他们能擦出怎样爱的火花
  • 当你姗姗来迟

    当你姗姗来迟

    三好学生竟然是电竞爱好者,乖乖女在游戏里居然是怪蜀黍,气质校花变身网游变态,女扮男装砍BOSS,无敌霹雳骚包手技,让无数妹子抱大腿,无数屌丝喊大哥:就在她玩转游戏之际,一次偶然的和服,让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克星——
  • 性格影响人生

    性格影响人生

    本书从各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性格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婚姻状况,还能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及身体健康。同时,本书也剖析了各种性格的优劣,给出了优化性格的方法,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认识自身性格并很好地修正性格以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
  • 妖娆舞伶

    妖娆舞伶

    初进府邸的私生女萧舞儿,接受嘲笑的洗礼,与母共相依。一生为谁而舞,又为谁愁断肝肠。真想知道是谁走进了她的心,陪她一起在这个江湖中赏月秋光。
  • 那让人窒息的爱

    那让人窒息的爱

    一场事故让她失去爱别人的勇气,以为一个人独自的走过,却不知道有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