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32

第32章 余论(2)

从胡适对政治的“不谈”到提前“谈政治”,对胡适个人来说是有代价的。据何炳棣回忆,1947年夏季冯友兰到美国纽约,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一家旅馆,何炳棣去看他时,提到有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做了一篇题为《1927年以前胡适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的硕士论文,“冯先生听了,急不能待,口吃地以极纯极浓的河南腔说:‘这……这……这个题目很……很……很好,因为过了1927,他也就没……没……没得影响啦!’”何炳棣认为,这是冯友兰讥讽胡适的不实之词,“文人相讥,自古已然,相形之下,冯之讥胡要比胡之讥冯温和多了。”冯友兰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呢?大概这和冯友兰1926年之后的哲学经历有关。据冯本人记述,1927年之后他开始受邀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内容“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有显著的不同”。

1928年,冯从燕京大学转到清华大学,继续担任中国哲学史的讲授。1929年,他完成了《中国哲学史》上册的书稿,并在1931年出版,到了1934年该书的上下两册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很明显,冯友兰同何炳棣所谈关于胡适的话里包含着抬高自己哲学史贡献的意思。其实,冯友兰的书确如金岳霖、陈寅恪所评价的那样,也是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自然会分走胡适的一部分光环,但冯友兰自己也承认“胡适的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况且,何炳棣言及的那篇硕士论文,讲的是胡适的文化影响,而不仅局限于“哲学史”领域。但冯友兰起码点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专制政治的强化,论政任务艰巨地摆在面前,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毕竟分身乏术,要对社会负责,对得起良知,还要对自己所信仰的实验主义负责,同时还要进行启蒙,从事学术研究,传播科学的种子。一身而二任,即便天才如胡适,也不会应付自如,凯歌齐奏的。冯友兰所谓胡适1927年之后“没得影响”了,道出了一个事实,即国民党掌权后胡适最终完成了报刊论政、启蒙的“双轨制”向论政“单轨制”的过渡,故其学术活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王云五等胡适的朋友都劝过胡适在《努力月刊》办起来之后,尽可以把繁杂细琐的编辑事务交给别人管。

在他们看来,胡适把大好的时光用在难以奏效的论政上,实在不值得,真不如写出学界企盼、胡适擅长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下卷。应该说明的是,胡适在最终完成“过渡”之前,还是有不小的学术成绩的,如他所说:“从民国十六年五月我从欧洲、美国、日本回到上海直到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底我全家搬回北平,那三年半的时间,我住在上海。那是我一生最闲暇的时期,也是我最努力写作的时期。在那时期里,我写了约莫有一百万字的稿子,其中有二十一万字的《白话文学史》卷上;有十几万字的‘中国佛教史’研究,包括我校印的《神会和尚遗集》(敦煌出来的四个残写本)和我用新材料特写的两万五千字的《菏泽大师神会传》。……《中古思想史》的‘长编’写出的约莫有十七八万字。”也就是说,即便受到了恶劣政治的影响,胡适在学术创作上还是有骄人收获的。若不是分心于论政,胡适的启蒙功效会更显著。到了30年代主编专门论政的《独立评论》,加上担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胡适说,“从此以后,我更忙了”,虽然也从事了一些中国思想史研究,但原来计划中的几个专题研究,就无暇顾及了。比如,胡适等人原本寄希望于教育救国,通过新式教育来塑造完善的国民,奠定中国文艺复兴的根基,可国民党比军阀们更高明,它承继了苏俄的“党化教育”的路数,并同时鼓吹中小学生“读经”,实际上等于掐断了教育的慧根,也等于宣判了胡适教育理想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评论》才有针对性地发表了任鸿隽反对党化教育,胡适、傅斯年等人反对中小学生读经的论政文章。看来,不良政治不仅摧残人性,扼杀民智,而且迫使最有学术前途的人不得不放弃很多学术工作,去做民主体制下不需要做的工作。

胡适论政的目的也不是要彻底改变已有制度。因为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民国建立之始就基本搭建好了。在胡适看来,制度大致是不错的,可惜好制度流于形式,所以要通过论政使政府变得好一些,通过思想革命让民众变得聪明一点儿。胡适也明白,好制度不能执行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清朝统治者专制统治多年,直到垮台国内也没有出现成熟而负责任的反对党,所以一时旧权威倒台,社会上便没有了能行使权威的继承者。二是政府组成不好,好人进不去,即便进去了,其结果是或变成坏人,或好人的作用不得发挥,有劲使不上,如同汤尔和当了几天教育部次长后所感慨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说官场自有一套游戏规则,不像局外善良人想象得那样简单。胡适的论政就是要完善政治制度的框架;不断批评政府,令其在舆论面前有所忌惮;唤醒民众,使其懂得现代公民的道理,起来监督政府,讨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强调发展教育,特别是教育要独立,培养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顺民;全方位地传播人类先进的精神财富,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批评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扼杀。以上各点,恐怕很难事先确定先后顺序。胡适的经历也说明,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不能单打一地论政或启蒙,启蒙也不能自以为是地事先划定重点和非重点。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度中,启蒙任重道远,近代史上的每个时期都应该扎扎实实地推进,内容的安排既应该考虑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应该放眼长远,进行脚踏实地的基础性安排。

学术界多年来差不多有了一个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即近代历史上之所以专制阴魂不散,之所以民国徒有躯壳,是因为外敌入侵频仍,民族危亡之剑时刻高悬,所以知识分子把有限的精力安排到了救亡的呼号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基础性的民主、科学的启蒙工作,于是“救亡压倒了启蒙”。事实上,我们纵观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完全可以说,上述结论尽管在逻辑上能说得通,但有违于历史实际。《努力周报》的创办以改变丑恶、腐败的政局为目的,在前期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周报的基本内容不是救亡,而是着眼于内政的改善,并兼及启蒙,启蒙的代表性文章就是顾颉刚的古史讨论和胡适对梁漱溟文化观的批评。在蔡元培辞职后的几个月内,周报发起了以人生观讨论为代表的启蒙高潮。综观一年半的周报历程,并没有专门的以“救亡”为中心的话题。1928年《新月》的出世,就是以启蒙为宗旨的,“人权运动”所针对的目标,即专制极权,也是启蒙所要改变的对象。

1932年《独立评论》的发行,直接的原因是九一八事变,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面对着民族危亡,国民党当局依然进行着腐败、专制的统治。《独立评论》的基本内容是对国民党政策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揭露日本侵华阴谋,所涉及的国民党政策中包含着妥协的外交,但外交仅是众多政策中的一个方面,《独立评论》对国民党拖延宪政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评,对宪政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也抨击了国民党经济、文化和教育政策。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所谓“救亡压倒了启蒙”,起码对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来说,对于胡适等人的几个刊物来说,是不确切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从来没有放弃启蒙,即便论政,其话题也往往没有脱离启蒙的范围,如《努力周报》“宪政的政府”,《新月》“人权运动”,《独立评论》宪政的呼吁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当然极度重视救亡,但在他们看来,除了敌寇全面入侵,别无选择地浴血奋战,就像抗战全面爆发胡适等人毅然撤离北平,而更多的时候救亡靠的是整修内政,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近现代国民的形成。

历史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在胡适那个时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武器,除了学校的讲台以外,就是创办报纸和杂志了。同人刊物凝聚了知识分子,起到了“准”政党的作用,同人的聚会也具有一定的政党集会的性质。同人知识分子的积极活动,促进了同人刊物的发展。当社会没有了办报自由,也就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了。当知识分子没有了刊物,也就很难凝聚了。北洋军阀迫于种种原因容忍了《努力周报》,于是一种非官方的声音就有了传播的机会,反对北洋政府的正义大合唱的旋律听起来就显得更宏伟些,尽管合唱的演员们的立场不尽相同。顾颉刚也就在古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启发了一代代人去理性地看待文化传统。国民党时代容忍了《独立评论》,于是读经闹剧就令人感到演得蹩脚,“党化”教育就不那么理直气壮,蒋介石拖延宪政的把戏就总是露出破绽,很多劳民伤财、支撑门面的“建设”就暗淡无光。胡适能当上书生大使去美国奔走抗战外交,显然也与他系列抗战时评打动了蒋介石分不开。而等到国民党不能容忍《观察》、《大公报》了,储安平、王芸生等人也就半推半就地辗转到了北平,加入到反蒋的行列中。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缺少悲剧的向往,往往更推崇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用这个标准衡量胡适,人们会越发感到胡适挺可怜的:他被称为“白话文之父”、“中国的文艺复兴之父”等,他又自称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但一直到他1962年逝世,他也没看到他所播下的龙种到底结出了什么。顾颉刚1949年初的两段日记反映了他这位胡适的追随者对胡适命运的感慨。1948年12月15日胡适坐着蒋介石派来的专机从北平飞往南京,1949年1月中旬去上海,1月17日晚在沪与顾颉刚等聚餐,当天顾颉刚的日记:

适之先生南来,一举一动皆为报纸材料,日报记之,杂志詈之。予劝先生,勿至南京,免入是非之窝。然孟真挟之以自重,恐终须去。当国民党盛时,未尝与共安乐,今当倒坏,乃欲与同患难,结果,国民党仍无救,而先生之名隳矣。

1月27日日记:

中共发表第二次战犯名单,胡适之先生在焉。平日为国民党排击,今日乃殉国民党之葬,太不值得。推原其故,盖先生办《努力周刊》、《现代评论》、《独立评论》,一班朋友藉此多做了官,乃将之拖下水去,而先生则受人之捧,为人所利用也。捧之害人如此。顾颉刚的慨叹中充满了惆怅,也包含着对他所敬仰的师友的同情和惋惜。

顾颉刚与胡适均已作古,即便睿智如他们,当年也预见不到历史的指针指向世纪之交的时候,胡适的名字会无数次被人提起,他的著作会以各种版本和形式被人研究和评判。喜剧耶,悲剧耶?

同类推荐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热门推荐
  • 王爷不哭,清冷娘子太难搞

    王爷不哭,清冷娘子太难搞

    她原是二十一世纪的才女,穿越重生,却成为了无法修炼玄力的无能小姐。接收了身体原主的记忆,既发现绑架、毒杀、陷害…各种意外与她如影随形。这么对待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究竟是有什么仇什么怨!抽丝剥茧,运筹帷幄。直到遇见那个变化万千的男人,终于让她乱了方寸。冷漠如他——“他们要杀的又不是我,我便只当看场好戏。”邪魅如他——“躺在你的床上,自然是等着你把我剥光。还是你想让我自己脱?嗯?”无情如他——“对你的好全凭兴趣,现在,我腻了!”高傲如他,霸道如他,温柔如他…为获芳心,他千方百法。奈何她不懂情爱,划分楚河汉界,令他欲哭无泪。王爷,咱不哭,倾尽魅力再战!誓要将清冷娘子拿下!
  • 落霞宫

    落霞宫

    四面楚歌系列第一部落霞宫主慕容兰叶与江湖第一杀手洛枭和武林第一公子白沅江的故事【文案1】兰叶回望,手中的桃木梳“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只见换了装的洛枭立在门口,左手持剑,右手背在身后,剑眉如羽,灿眸如星。江湖第一杀手竟有一副这样的好相貌,就像一块被埋没的和田墨玉,终是遮不住它的光芒。【文案2】白沅江温柔地望着沉睡的兰叶,弯起食指轻轻刮了刮她的侧脸,俯下身亲了亲她的额头,“我会让你忘记他的,我会让你爱上我。”说完为她掖好被子,转身离开。兰叶睁开眼睛,看了一阵白沅江刚刚离开的门口,翻个身睡去。
  • 路过的青春有谁

    路过的青春有谁

    青春总是刻骨铭心的存在,在我看来青春,就像捉迷藏,有人在找,有人在藏!
  • 须弥战记之英雄传说

    须弥战记之英雄传说

    生命不止,战斗不休。爱因侠而浪漫,侠为爱而永恒。如果难过了,就努力地看看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所有的委屈……QQ:1678730006
  • 我在地府守护你

    我在地府守护你

    故事从一个一心一意只想回阳间娶心爱女孩的灵魂开始。老大:你的任务是杀尽天下邪崇。我:我要回阳间娶媳妇儿。老大:你去把那几个老皇帝从坟里骗出来。我:我要回阳间娶媳妇儿。老大:你的任务是拯救苍生。我:我要回阳间娶媳妇儿。老大:只有拯救了苍生,你才能娶媳妇儿。我:呃!那好吧!从此我杀邪崇、和皇帝谈心、在巫墓里乱蹿、在阳世间捉鬼、消灭异国邪恶力量…………原来,拯救苍生就是守护亲人、爱人、朋友、还有我们的家园。
  • 摸金校尉的盗墓笔记

    摸金校尉的盗墓笔记

    一人一记一世界;叶无忌带着一本师父给的笔记;去闯荡那精彩绝伦的地下世界;斗粽子,灭血尸,干木乃伊;他一统盗墓四派,成就盗墓之王;这就是他和他盗墓的热血故事。
  • 年少需轻狂

    年少需轻狂

    这本主要内容是写几个同学在校园发生的事情,与父母的决定做反抗,年轻狂少与懵懂无知。
  • 魔仙问

    魔仙问

    何为魔?何为仙?何为对?何为错?为何仙会亡?为何魔会死?梦也好,情也罢,情定天地,飘渺追寻。我自乾坤戏世间!区域划分七界,仙界,魔界,神界,鬼界,妖界,乾坤界人界乾坤神器乾坤仙剑,乾坤神刀,乾坤枪,乾坤斧,乾坤盾,乾坤锤,乾坤鼎
  • 撞到老板大人(月老来牵线系列之一)

    撞到老板大人(月老来牵线系列之一)

    [花雨授权]女人真是不知好歹!他看上她,是她的荣幸;钦点她到身边做事,她更应该叩首谢恩!但是──她直截了当的拒绝他!?不,他不接受拒绝!这世上只有他拒绝女人,没有人可以拒绝他!
  • 七夕巧遇

    七夕巧遇

    谁的青春不曾被背叛,谁的青春不曾肆意张扬,谁的的青春不曾有闺蜜相配,竹马相伴。看龙颖丹如何在青春年少时与闺蜜、竹马、朋友肆意欢笑的欢脱生活,本文小白、主讲友情,不喜者慎入。七夕巧遇书友群,群号码:517897610,欢迎大家来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