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61

第61章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纵横谈(4)

第三,广播剧结构的研究突破了旧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于卓的《谈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一文着重分析了深受中国听众欢迎的德国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特点。文章指出,此剧的结构特点是几种方式的交叉运用,其中包含着思考式结构、多人物多层次结构和情绪结构。所谓思考式结构,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和回忆倒叙方法,但其间又有区别。多人物多层次结构,使全剧构思变得奇中出奇。作品让听众感到,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一代接一代的探索,一代接一代的重复,这是一个永恒的事实。至于情绪结构,作者主要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从整体看,每个人物在毕业作文中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洋溢着勃勃朝气,可是他们(每一个人)后来的经历中都笼罩着惨淡的气息。这种结构方式对我国广播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刘雨岚、朱宝贺的《广播剧结构形式发展初探》和朱宝贺的《突破旧模式,开拓新结构》,两篇文章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雪梅的《心灵的展现———从〈大地震〉谈广播剧的艺术特质》指出,南京台的《大地震》把故事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空间,展现了特殊的人物心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物压缩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60多个小时的相伴,60多个小时的交流倾诉,60多个小时的感化,60多个小时的思索,使一个十恶不赦的逃犯道出了一句话:“谢谢你真诚的陪伴,其实你已经拯救了我的灵魂。”人物性格的延伸及其多侧面性展现了广播剧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突破了原有结构模式的结果。

第四,厘清我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王雪梅撰写的《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作者把中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播剧发展的初期,即直播时期,时间从1933年至1952年;第二阶段,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即录播时期,时间为1952年至1966年;第三阶段,广播剧的繁荣兴旺阶段,时间为1976年至今。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作品成绩、艺术发展概况;二是事业发展情况;三是理论成果或者说是认识的进展,为今后对广播剧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五,对广播剧的观念、艺术样式、表现手法展开了比较活跃的研究。对于许多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剧目,理论评论界都给予了注意。刘雨岚的《关于广播剧美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我们除去要着重塑造人物,展示人的命运,以人物命运紧紧吸引听众之外,还应当在艺术表现技巧上下工夫”,“要千方百计地制作出吸引听众激发想象的意境”。同时作者进一步指出:“广播剧要制造意境,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可以产生意境的情节,二是采取可以产生意境的处理手法。”

此时期对同一问题作出研究的还有陆群的《非剧化———广播剧发展的一种趋势》等。

第六,对广播剧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技巧手法问题,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配乐艺术、音响艺术等均有所涉猎,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宋家玲的《怎样写广播剧》,王瑞棠主编的《广播编辑学》,张凤铸、王雪梅主编的《中国广播文艺学》等书,均在其广播剧部分阐述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质,同时探索了广播剧对传统结构的突破:突破之一———结构的“散文化”;突破之二———结构的“心理化”。这在广播剧理论的探索中,又前进了一步。《漫谈广播连续剧创作》是郦子柏的研究文章。作者认为,“目前广播连续剧的创作,要把审美视角放在大众化、普及性及通俗化的基点上,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着重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境遇,描写平民百姓的心态,并通过新奇曲折、巧妙动听的故事情节,刻画出具有真实性格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广播连续剧创作中一直受关注的议题。除此以外,广播剧理论方面的著作还有祖文忠的《广播剧、电视剧概论》、朱宝贺的《广播剧编剧艺术》和穆罕默德·阿里·冯富宽的《消失在声音里的青春》等。这些著述的共同特点是以具体作品为实例,各自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广播剧的本体特性、艺术构架以及它的语言、音响和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是宋铁铮几十年实践的积累,在广播界有一定的权威性。《广播剧的空间表现———音乐效果的地位、作用》是周传基1985年在全国广播剧音响效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课题目,他以中外作品中典型的音响事例阐释了其审美价值,在广播界有一定的影响。《论广播剧的制作艺术》是戎雪芬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制作艺术是广播剧的一种特性,一种质的规定性。制作的基本要求不是对听觉诸元素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有机的融合。在制作过程中要稳住声音画面,并把其处理得富有动势,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这是广播剧这种听觉艺术的要求。同时,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声音画面的衔接和转换要有真实感和新鲜感,并注意把握其节奏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审美效果。叶咏梅的《用无声的手托起有声的世界———评复制合成广播剧的艺术魅力》,从节目的制作中总结了广播剧录制艺术的美学所在。

杨树华的《试论广播剧音响效果的艺术特性及作用》阐述了音响效果有着描绘客观环境,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的行为动作,激发听众的情感,表现景物的运动状态,反映时间的变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音响效果还有参与承担剧作结构的功能。该文的写作特点是,作者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是从作品的典型实例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很具有说服力。张贻力的《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的特殊效应———浅析广播剧从〈世纪之声〉到〈中华之声〉的音响艺术》,作者从自己的积累中,梳理了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特有的艺术魅力。《广播剧音响创作思维》是房大文的作品,文中较全面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宋铁铮、胡妙德的《广播剧的配乐艺术》一文,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广播剧的配乐按发音体的声源及在广播剧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可分为描绘性音乐、表情性音乐、情节性音乐三大类别。这些阐述对广播剧中的配乐艺术,无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撰文《喜听广播剧〈陈妙常〉》,发表了他关于广播剧的重要见解,提出了广播剧的美学特征,谈到了三层意思:其一,广播剧更像“诗”,更有诗的感情;其二,广播剧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想得更多,把人的感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其三,它仅靠声音渗入人的灵魂,让人回味,这是关于广播剧美学特征的很深刻的见解,引起了我国广播界的重视。

早在1981年,曹禺先生曾为《广播剧选》作序。他称广播剧为“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耐人回味”。并说“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曹禺先生还明确指出:“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诗,魅惑人,广播剧也魅惑人。”

第七,展现广播剧的风格。雷国芬的《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一文在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上谈得较为透彻。文章以《嫁给公家人》、《拂晓》和《汽车人》等剧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修改剧本;2.确定语言的表现方式,这其中包含人物对话和解说:3.确定音乐方案;4.对音响提出具体的要求:(1)找准人物的语言动作;(2)注重生活气息的渲染,注意立体感和层次感;(3)落实到实处,一丝不苟;(4)抓住机会充分表现时代背景;(5)运用真实素材,增加纪实性。饶津发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简析广播剧的地域特色与剧本编辑工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八,儿童广播剧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所以任何媒体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儿童广播剧在广播剧领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谓儿童广播剧必须具有儿童的特点。王锐的《童趣,儿童广播剧的灵魂———浅谈导演在儿童广播剧中的独特视角》,作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1.心中有对象———儿童,并把儿童分出三个收听层面: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不同年龄的儿童,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欣赏需求。2.童趣的内涵,要表现儿童天真、甜美、纯朴、稚嫩的自然流露。3.童趣在儿童剧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导演要善于把演员、音乐、效果、录音合成置于营造童趣的构思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王雪梅的《儿童广播剧审美初探》,从儿童的审美情趣较全面地阐述了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好。

第九,广播剧的走向与时俱进。王雪梅的新作《新观念、新视角、新追求———近期广播剧走向演绎》,以较翔实的资料阐述了这一问题:媒体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普通百姓,尤其是广播,它的覆盖面绝对优势于电视和平面媒体。用寻常百姓的视角去揣摸当今社会无疑符合他们的接受心理要求。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安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欺诈,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愉快的感觉。不少优秀作品走出了自己的新路。以善教人、以善魅人是广播剧走向的另一特点。善,永远是艺术的主题,人性的最终追求。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的幸福所在。

随着人们承受各种压力的高度运转,准时收听广播连续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于是,短剧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短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滴水蓝天”的表现力。听众可以在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获得审美愉悦,甚至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高坦的《短剧之美———浅谈广播剧中的短剧》,作者简明地阐述了短剧的戏、短剧的情、短剧的意、短剧的语言和短剧中的人物塑造。

同类推荐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公开时刻

    公开时刻

    本书从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与效果分析,传播环境与传播控制分析等几大方面把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传播案例,阐释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方面做出正面评价。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菩提烟魂

    菩提烟魂

    本书收录了黄复彩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可以尽情欣赏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 圣魔大战

    圣魔大战

    本作品由RPG游戏“圣魔大战”改编而作,后期内容将脱离游戏加入更长更精彩的部分,在特殊时间还会发放番外篇,让大家看到主角们的更多故事。请大家多多支持,非常感谢! :P
  • 鹿晗,此生挚爱

    鹿晗,此生挚爱

    她被渣男抛弃,却因为迷糊而遇上了一个此生难忘的男人,从此一见钟情!机缘巧合,她错过了他!却不曾想,五年后的演唱会上,她再次遇到了他!从此穷追猛打,不把人追到手誓不罢休!冷月希:“鹿晗,我是不会放弃的!”鹿晗:“我和你才见过两次!”冷月希:“没关系!以后会见得更多!”鹿晗:“……”作者第一次这同人小说,写的不好勿喷,因为实在没啥经验,都是凭兴趣写的!
  • 顾凉心冷

    顾凉心冷

    她本是魔族公主,但却生性冷淡,终年一席白衣长裙宛如天仙。那年他立于彼岸花花海,那一眼便是之后的万劫不复。“为什么!为什么要诛我全族!我爹爹他们助你得到这天帝之位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呵,为何?你们魔族强大能决定天界天子是谁,我不动你们,这个位置我能坐稳吗?”我本愿梦丝三千,你却斩断最后情愿。
  • 本吾

    本吾

    我是我?我为什么是我?我是我,我就是我。
  • 前后座的一二小事

    前后座的一二小事

    校园生活总是让人怀念的,青春从懵懂开始,青涩中结束,甚至有一些情愫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 溯歌

    溯歌

    风吹动竹,就像是响起一首歌,一首奏起逆反之路的战歌。
  • 从零开始的二次元帝国

    从零开始的二次元帝国

    只想安心找个老婆,度过余生的白昊,就这么穿越了。就有个外星公主说是他未来媳妇,还附带着一个又萌又腹黑的小姨子,她们还说自己重生了?什么,一般不是只有男主才能有的重生模版吗?就这样白昊就莫名奇妙的被外星公主和小姨子带着私奔了,还摇身一变成帝国元首,开始穿越二次元的帝国重建。而且,每穿越一个世界,就有几个萝莉或者御姐或者美少女甚至是幼女跑过来说他始乱终弃要他负责。这世界肿么了?!!!
  •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冷妻驾到:魅世魔尊追妻忙

    某天醒来,易晓柔发现自己竟然一夜风流了,且对象还是魔尊,于是,当机立断落跑走人。“遇见你之前,本尊是一个单纯的雏儿,遇见你之后,本尊宝贵的第一次被你拿走了,你竟不想负责么?”魔尊很忧郁。易晓柔表示她真心不乐意负责,于是被天天纠缠。她忍无可忍,“你多大了?”“今年十九,”魔尊大人表示他很年轻,也坚决不承认千年前那个和她哥打个不死不休的魔是他。对此回答,易晓柔表示,呵呵哒!“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她终于忍不住问,“我都改”“本尊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本尊的样子”“……”对此回答,她只能送与一个字,贱。不不不,魔尊义正言辞地纠正,“这叫爱,因为爱,所以容许你看不惯我”追妻路漫漫,魔尊且行且珍惜
  • 佩韦斋辑闻

    佩韦斋辑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