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32

第32章 广播中的戏曲(1)

第一节 戏曲艺术特征概要

在人类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有不少国家、民族都创造出了绚丽多彩、光辉灿烂、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曾经有过她的从容和优雅,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不朽的篇章。戏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孕育出的一道亮丽风景,它是由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一门多彩的艺术。作为文艺本体的戏曲,是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和人物表演的综合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戏剧样式,它以“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以“手、眼、身、法、步”的程式化表演为造型元素,以“歌舞演故事”为表演特点。自戏曲形成后,这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给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丰富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精神,使它在内容上更加开阔,具有更广泛的涵盖性,在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彩。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戏曲”一词的最早出处一向被认为是元代人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该书卷二十七《杂剧曲名》云:“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谓之‘杂剧’。”直到1989年,胡忌先生读南宋遗民刘埚(1240~1319)《水云村稿》,在其《词人吴用章传》中又发现了“永嘉戏曲”一事。《词人吴用章传》云:“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论谣哇盛,正音歇。然洲里遗老犹歌用章词不置也。”刘埚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于是“戏曲”一词的最早出处比陶氏《南村辍耕录》又提前了半个多世纪。近代以来,王国维开始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对于戏曲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总结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第一,认为戏曲起源于古巫、古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第二,认为戏曲受印度梵剧影响而形成,代表人物为许地山;第三,认为戏曲起源于傀儡戏、影戏,代表人物是孙楷第;第四,认为戏曲至迟起源于春秋,完成于唐代,代表人物是任二北。

虽然以上观点都各有各的论据,但是关于戏曲起源和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目前我们还很难对这个问题进行定性。还是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回顾一下戏曲的发展历程吧。

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比较起来,中国戏曲起源很早,但是成熟却比较晚。

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的歌舞是戏曲的最早萌芽,随着原始氏族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原始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尚书·舜典》上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一群原始社会人在出猎以前或猎获回来之后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人装扮成兽形跳舞,以祈福或酬神,在舞的时候还伴随着欢呼和歌唱。《吕氏春秋·古乐》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里所唱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作物丰登之词。正是原始人这些载歌载舞的活动,使戏曲形成的最早的因子得以孕育、生长、发展、壮大。

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歌舞在历代农村里也得以保留。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分,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而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征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虽然中国戏曲一直在缓慢发展,但直到北宋之前,始终没有进一步形成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宋朝时,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瓦舍”和“勾栏”等新的市民娱乐场所开始出现,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融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商业城市和港口,附近农村在生活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职业化的艺术团体。于是,早期的戏曲形式——南戏,在南方应运而生,而统治北方的金朝则出现了“金院本”。金院本与宋杂剧实同而名异,但在艺术上有所发展,它是从宋杂剧过渡到元杂剧的重要形式。

元代,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这一时期,产生了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伟大的戏剧家和剧作。后来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随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中国的戏曲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戏曲经历过一系列艺术改良活动后,一直发展到今天。

目前,戏曲已经分布到全国各地。戏曲的发展源流主要以四大声腔系统为主。

四大声腔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南昆”指曾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以昆腔为基础的剧种;“北弋”指曾流行于北方的以弋腔为基础的剧种;“东柳”指曾流行于山东、河南一带以梆子腔为基础的剧种;“西梆”指曾流行于陕西一带的以秦腔为基础的剧种。四大声腔各具特色和特长,如昆腔的雅致、弋腔的高昂、梆子的激越热情……后经不断相互影响和发展变化,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方言、民族、历史和生活习俗为基础形成种类繁多的剧种。1959年曾统计出全国共有剧种360余种,而影响最大的当属盛行在北京一带的京剧。

二、“四功五法”与戏曲的歌舞化、戏剧化、节奏化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到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同治、光绪前后,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才日臻成熟。

(一)四功五法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以“手、眼、身、法、步”的程式化表演为造型元素。因此,“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需要具备的四种基本功,它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四功五法”。

“唱”,指传声、传情地歌唱。行话说:“四功五法唱为冠,发声运气唱之元”,“运气得法助发声,方能越唱越动听。唱曲铿锵有弹音,似奏琵琶、钟或琴。着力应在板眼上,反喉玉润装饰音”,这充分说明了“唱”的重要性。演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清腔纯,节奏准确,以字生腔,以情带腔。“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古有“千斤白,四两曲”之称。俗语说:“死曲活白”,就是念白比唱曲困难得多。因为唱曲不但有曲谱旋律依借,而且有弦乐和锣鼓伴奏;念白只靠演员一张嘴来说,要念出人物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来。念白分为“韵白”和“散白”。“韵白”就是韵律化的念白,“散白”指的是以方言为基础,接近生活语的念白(如黄梅戏的安庆语、苏剧的吴语、京剧的京白等)。“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演员在表现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时都要有舞蹈化的韵律,给人以美感。做功要讲究以腰为中枢,从动作规律出发来达到自然和谐。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意把技巧动作与人物的身份、动作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当然,这种真实是经过提炼、变形、美化了的艺术的真实,舞蹈化的真实,而不是纯粹的生活的真实。“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一般分为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对打或独舞的“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毯子功”。“打”不是单纯地卖弄技艺,而是同戏曲情感意境相结合,为塑造出更鲜明的人物形象服务,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更高的艺术享受。

“手、眼、身、法、步”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术方法,习称“五法”。“手”指手势,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手势动作加以艺术化的夸张和美化,如整冠、整鬓、抖袖等。

“眼”指眼神,可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最特别的是主要角色上场或下场以及一节舞蹈动作完毕后有个短促的停顿,称亮相,表现一个塑像式的姿势,这时的眼神,更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身”指身段,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它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提炼而形成,包括举手投足、上马下马、捋须甩袖等。“步”指步法。这是以生活为基础经过艺术化地提炼和创造、加工出来的舞蹈化的步伐。根据剧中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及规定情境的差别,各有不同的台步,如小生步法潇洒,花旦步法轻盈,花脸步法豪迈。对于“法”的定义,目前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手、眼、身、步”四种技术有机结合的表演方法。对此,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钮骠先生援引前辈艺术家的话说,“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第二,“法”应为“发”。“五法”为“手、眼、身、发、步”。“法”是“发”的讹传,“发”指甩发的技法。第三,“五法”应为“口、手、眼、身、步”。“口”指发声的口法。

“四功五法”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互相服务的,它们不能脱离彼此而孤立存在。例如唱功,就需要口、手、眼、身、步同时配合,缺一不可。因为演员不能站在舞台上干唱,眼神、身、手、步都要能更好地渲染唱词所表达的情绪,要随着唱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唱和念是表现人物情感的,就要有动作,动作要有章法。念功更要与手势动作、眼神变化、身段形体、步伐变动水乳交融,才能更有效地传情达意,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四功五法”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戏曲演员必练的基本功。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戏曲演员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法。

(二)戏曲的歌舞化、戏剧化、节奏化

戏曲表演具有歌舞化、戏剧化、节奏化的特点。戏曲的程式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变形、夸张、美化后加以规范化的结果。这种提炼、变形、夸张、美化的艺术加工过程就使戏曲形成了歌舞化、戏剧化、节奏化的特点。

1.歌舞化

王国维曾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齐如山说京剧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可见,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为表演特点的。歌舞化,就是对生活形式的美化。根据“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手段各自的特点,可以相互补充结合形成不同的艺术语汇。在戏曲表演艺术中,音乐因素属于主导地位,特别是歌唱。由于有歌唱,念白就不能保持生活语言的自然状态,它必须是吟咏,强调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语言同音乐不同程度的结合,使语言音乐化。如此就由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做”、“打”二者相互结合就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演员的身段、表情、工架和武打均突出外在节奏,夸张变形为一定程式。甚至将髯口、长发、水袖、腰带、靴子、辫子、帽翅等等都作为宣泄情绪的舞蹈用具。无论是音乐语汇还是舞蹈语汇,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它们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戏曲表演服务。“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段,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的结合,音乐美与舞蹈美交融在一起,就构成戏曲艺术与众不同的特点。

同类推荐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热门推荐
  • 扶摇诸天

    扶摇诸天

    一个终日厮杀在战场的少年。仅有的愿望就是活下去、有饭吃。直到老天踹了他一脚,却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雄奇瑰丽的崭新世界!!一切尽在《扶摇诸天》.......
  • 恶魔校草独爱我

    恶魔校草独爱我

    毫无意义的联姻,没有感情的恋人,却不知道情愫早已慢慢燃起。他说:“你不就想要这个吻吗?现在我给你了,感觉怎么样?”她:“呵~你以为你是谁?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我是生是死,和你有关联么?”
  • 绝天之城:逆天执恋

    绝天之城:逆天执恋

    前世的擦肩换来今生的回眸,天神树下尘封的记忆渐渐苏醒……我宁愿做个凡人……此生不化仙……
  • 我的生活不是梦幻

    我的生活不是梦幻

    现实,就是现实。即使追梦。梦境就是梦境,即使压抑。一个柔弱女生最寻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曾认为自己敏感,曾认为自己多情,曾认为自己怪异,现实的镜子给自己的是什么?最终的梦最终能否成为现实?仅此献给那些追梦,跌倒在路途中摔倒的人…………
  • 误惹全民男神

    误惹全民男神

    花筱筱不知道为什么她醒过来的时候会出现在封临的床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被人设计了。“花筱筱,我不管你为什么会知道我的房间号,也不管你是怎么趁着我喝多了之后爬上了我的床,不过这件事但凡出现在你的报道上……”这个封临怎么好像认识自己的样子?怎么感觉对自己还有天大的误会的样子?等等,这个封临怎么跟平日里报道里的封临不太一样的样子?自己该不会是惹了什么不得了的麻烦了吧?睡也没睡成,就直接惹上了麻烦,以后的记者之路还能顺畅么?
  • 莲华往事

    莲华往事

    从小被遗弃在神庙前的美丽少女修米娅,与年轻的法老阿卡门拉意外相识,一见如故,可是由于身份的悬殊,这注定是一场悲剧。我们都是埃及的王子,为何我们的命运会如此悬殊?被诅咒的王子卡门拉纵使阅尽人间冷漠,悲欢离合,还是未能读懂自己的人生。莲与叶的美丽容颜,茎与藕的晦涩暗沉。一半在明亮如镜的湖心,一半在暗无天日的湖底。都道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你我:一生一相错,一世一相见。泪醉人,人醉莲。
  • 盛世凰谋:后宫升职记

    盛世凰谋:后宫升职记

    一见君子误终身。她孑然一身时遇见他,她想,若有回报之时,她必定竭尽全力。深宫再相逢,情愫暗生,从此天涯相随。他要这天下,她就帮他得这天下!他要盛世,她就帮他铸这盛世繁荣!从草芥宫女,到九天之凰,她和他,并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黯然意境

    黯然意境

    博天,从小父母双亡,十三岁那年他在后山练功时,遇见一个红发男子,并且与红发男子定下了三年之约,待三年之期满时,他拜在红发男子门下,从此走上了一条未知的武道之路。他很聪明,但是社会见识很差,他走刀道,但是也懂阵法,他身怀强大功法,修强大武技,在武道路途中奇遇连连。但是江湖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爱情上出现些波折,师傅也被敌人群攻而受重创不知所踪,许多事情让他黯然神伤。因此他在痛苦之中领悟了黯然意境,从此之后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以敌人的血骨化作桥梁,走到了别人难以到达的高度。。。
  • 完美契约:赤雪落倾城

    完美契约:赤雪落倾城

    一场爱与勇气的奇幻冒险,或热血,或轻松,或梦幻,或励志……是冷魅少年还是逗比青年?蠢萌小狐狸竟是如此如花美眷?迷雾一层接一层,悬念一环扣一环,且看中二少年们如何对抗邪恶势力,锦绣天下…倾血与霙落初遇篇:“你做我的契约兽如何?”某男看着卧在树枝上,沐浴在阳光下的某狐狸。嘴角尽量扯出热情的笑。某狐狸翻了个身,睁开朦胧的双眼,把玩着自己毛绒绒的小爪子,慢条斯理道:“那你娶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