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13

第13章 广播与文学(4)

(二)编辑加工

广播中的散文,编辑对文字的加工不大,总的原则是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貌。

即使文字过长,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文字的删节也要特别慎重,尽可能保留描写部分的文字,可以适当压缩叙述部分。为了使节目不露删节痕迹,编辑有时需要增补一些语言,这些语言一定要保持原作的风格,以求节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对于那些散文大家的作品,更要谨慎处理这些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1.删节

广播中播出的散文,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从出版后的众多散文中择取佳作搬上广播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为广播撰写的散文。也就是说,这些佳作都是为读者而作,并非为听者而写。从读的文字转换成听的节目,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1)从听觉出发,有的似乎是多余的文字,需要删节。供读者读的作品,内容的涵盖面比较大。如果有必要,横向和纵向的内容都可以任意延伸,使情节和人物都更丰满,对时代的折射也更全面。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播出的广播节目,它的容量相对来说要更单薄一些,更直观一些。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作者是按时间的逻辑组织文字,给人以清爽而自然的感觉。这篇文字在编辑成配乐散文时,删去约十五六处,删去的文字多是作者的遐想和引文。因为这些遐想和引文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影响播出效果。

(2)节目时间的限制。电台文艺节目时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节目播出,首要的问题就是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删节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品中留下的内容必须符合节目的要求:政治的要求、艺术的要求、内容含量的要求(也就是节目时间的要求)。这种删节一定要抓住听觉艺术的特殊要求,在尽量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节,使节目长短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

2.语言

(1)不易听懂的。文字是给人看的,文字中即使有些生涩的语言,一眼如果看不明白,还可以稍加思考、琢磨,乃至细细思考,以求得作者的真意。而广播节目可真正称得上是一次性的艺术,它的声音语言稍停即逝,如果感到稍有迟疑,稍加思索,后面的语言又紧跟了上来,丝毫不会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这样一来就造成前面的没听清,后面的又没听见,这就等于给听众的审美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搞乱了听众的审美情趣,以致造成关机或调台。广播中的语言应当是一听就懂的,无须左思右想地斟酌。如果有些需要思索的语句,编辑将其搬入广播中来,就一定要重新改写。

(2)从听觉上容易引起误会的字句,需要编辑重新斟酌。中国有许多同音而不同义的字,这在印刷传播中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在听觉上往往会引起误解,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意思。所以对于广播文艺编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音乐、音响在散文中的作用

散文,在广播中基本上都是配乐播出。音响效果在散文中的使用,要比音乐稍后了。

音乐在广播的散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参与要比只是用声音语言播出的散文节目,多了些许浓重的艺术色彩,使之更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出听的散文比看的散文更具有韵味和美感。音乐在散文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意境,推动情绪的发展,以造成一种美的氛围,给听众强烈的艺术感受。这里所说的“情绪”,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散文中人物的情绪;一种是散文中作者的情绪;一种是散文欣赏者的情绪,对广播来说也就是听众的情绪。也就是说,配乐散文中的音乐能够烘托意境,推动散文中人物的情绪,推动散文写作者的情绪,推动听众的情绪。

音乐在节目中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和散文应形成统一体,不能使人感到音乐是硬加进去的,是可有可无乃至是节目的多余部分。散文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多是写景或是写情的音乐。音乐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情感。它能强烈地作用于人物的情绪,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散文中通过音乐的表情作用、音乐和作品的内容结合,渲染气氛,创造所追求的艺术意境。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所描述和表现的对象,是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首要的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曲家正是通过自己的观念、感受、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音乐的体裁、样式和风格特点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音乐作品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音乐的民族特性和各地区的语言音调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定的环境中固有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直接反映出不同民间旋律的音调,使其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风采。在广播的配乐散文中,音乐和散文的风格、情调一定要相吻合。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散文,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恰如其分的音响效果,能为文字的表情达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广播中的诗歌

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电台的初衷,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宣传的武器,是对群众的一种鼓舞和革命的鞭策。开始只是把选来的诗歌让台里的播音员朗诵,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后来发展到配乐诗朗诵,即诗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具有诗朗诵的诗味和配乐后的音乐魅力,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我国素有“诗之王国”的称谓,因为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诞生最早的。

文学界的人最容易提到的是“创作冲动”,这便是由生活激起的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对诗人来说也是如此。自古至今,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情感的火山喷发的结果。屈原的《离骚》是忧国忧民时的悲愤之作,司马迁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传》),这说明,正是感情的激流推动诗人进入创作的过程,成为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广播中诗歌的创意与制作,同样也需要有强烈激情的泼洒,方可向听众展示其艺术的震撼力。

诗歌在文艺广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它的听众群体。因为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非常适合上口,适合朗诵,听起来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吟诗”之说。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有人曾经说过“朗诵能给诗歌插上翅膀”,这话一点不错。加之诗歌在广播中的传播,它可以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使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抚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能诉诸人的视觉,而且能诉诸人的听觉。广播能使诗歌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可以渗透到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中去,更好地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受到启迪、鼓舞,陶冶情操。所以,诗歌在文艺广播中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广播为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之更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诗歌的敏锐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它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很敏锐,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比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反映得更迅速,并可以直抒胸怀,所以人们都愿意用诗歌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在广播中及时播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触动人民群众脉搏的诗歌,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

(二)诗歌的歌颂性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世间真挚情感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听众以优美的享受,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美好的生活。

(三)诗歌的抒情性

在诗歌中,抒情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美学上看,对于抒情的作品,一种是优美的,一种是壮美的。所说的优美,就是阴柔、纤细、情意绵绵的。以古诗来说,李清照的作品就要优美、缠绵一些。所说的壮美,就是阳刚、激情、奋发一些的。比如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凡是这些健康的、引人向上的诗歌,都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在选材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选作品是否容易听懂。广播中的诗歌是供人听的,即使是瞬间即逝,也要让人充分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广播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诗歌与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的亲和,产生了“电视诗”这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

而在广播中,听众失去文字的依据,如果遇上多音多义或费解的词语,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如果进一步地琢磨和思考,毕竟耽误了后面的部分,这就会使得听众心烦意乱,以至于关机或调台。当然,一般来说,看起来是好诗,听起来效果也会好。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比如,有的诗阅读起来很好,但只要一上口,听起来就有些令人费解。

从内容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诗歌适合广播播出,那么从艺术上说,什么样的诗歌能得到好的播出效果呢?就目前广播播出诗歌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类型是真正能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这种诗中的情要真、要浓。首先要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必须是作者真实感情的倾泻,而不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只有作者动情了,朗诵者动情了,听众才能动情。例如安徽台播出的抒情长诗《生命进行曲》,讲述的是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坚强的生命意志,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实际上也属于抒情诗,但和上面我们所谈的诗歌相比,这些诗歌都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和人物。也可以说,诗人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抒情。听众往往是被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而打动。

第三类,叙事诗。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诗作。作为一名文学编辑,选择这一类诗作的时候,要注意全诗自始至终抒情、叙事不能脱节。叙事要有新意,不能总陷入套路;抒情要紧紧结合叙事和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叙事。编辑在选择这一类诗的时候,要注意有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作者叙事时忘了抒情,全诗看起来只是分行写的小说,文字干巴,没有光彩,抒情时又和叙事脱节,这样全诗就形不成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统一的整体。

第四类,讽刺诗和寓言诗。这类诗歌如果能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电台播出时,肯定会得到强烈的反响。

诗剧,是在艺术上适合广播指出的第五类。诗剧,顾名思义,是诗与剧的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的题材既要富有戏剧性,又要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诗歌广播的编辑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编辑除了把叙事诗改编成广播诗剧要做比较大的加工,如有的要在情节上有所变动,或对某些句子有所增加或删减以外,通常对单人朗诵或双人朗诵不可有大的改动,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貌。但对某些不容易听懂或意思容易听拧的句子可以增删,或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在诗歌的播出中,对篇幅短的诗可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按诗歌的内容组合,就是把主题相同的诗歌组合在一起。比如,把歌颂祖国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歌颂伟大领袖的诗歌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诗歌组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组合可以突出诗歌广播鲜明的主题。第二种是按诗歌的形式组合。比如,可以把几首讽刺诗组合在一起,尽管这几首诗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式都属讽刺诗。这样的组合,实践证明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播出效果。第三种组合方法是对某位诗人诗作的选播。比如,“毛泽东主席诗词选播”、“郭小川同志诗词选播”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最闪光的作品。

诗歌既可以朗诵的形式播出,也可以配乐的形式播出,电台称之为“配乐诗朗诵”。节目中有时还可以加上主持人的述评,也可以单纯地只播送诗歌。

诗歌中的音乐能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它绝不是作品的外在附加物,更不是花边式的点缀,而是诗歌语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兰贝尔说:“音乐是说话甚至是语言的一种,借助这种语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说得更正确些是表达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感语言。

再者,对于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编辑在选择时,不能只从其“好听”或“不好听”考虑。即使所选择的音乐再“好听”,而其表意与诗歌并不搭配,这种配乐也是失败的。所以说,选配音乐不能只从编辑的个人爱好出发,而是要根据诗歌的意境、情绪来选择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使节目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播出,并不一定只是诗与诗的组合,也可以是诗与歌的组合,可以把主题相近的诗歌和音乐穿插起来播出。这种组合方式显得活泼,更能受到青年听众的欢迎。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热门推荐
  • 执着的传统:平安村的财产继承研究

    执着的传统:平安村的财产继承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平安村概述、传统、提前实现的权利、老年人的赡养、男人的继承权、从夫居与宅基地制度等。
  • ON HEMORRHOIDS

    ON HEMORRHOI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领主大人有点坏

    领主大人有点坏

    女巫和魔法师,王国的统治实在不容易...
  • 武破桎梏

    武破桎梏

    一少年自青阳镇出,儿时偶遇传承洞天,继承星域大能衣钵,从此踏上漫漫武道,去追逐那虚无缥缈的武道巅峰。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 哦,原来是转校生

    哦,原来是转校生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面的一间普通中学,突然来了个狂拽炫爆的转校生,让平静和谐的校园生活一去不复返,应该说,在张敏的世界掀起了千层浪。初中三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是懵懂,叛逆,欢笑,泪水,还有更多难以启口的。。。
  • 幸福伴随左右

    幸福伴随左右

    爱情就是一个坑,跳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即使这样,还是很多人往爱情这个坑跳。它们,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思想不同,小清新绝恋——萌女追男,最终结局是命运之轮的怜惜还是人生的一小段回忆?
  • 大明之全面战争

    大明之全面战争

    四川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两次有目的性的屠杀,是上千万的人口消失。元屠四川,张献忠屠四川,究其原因,百姓的誓死抵抗引来的罢了。周刚,他回到了明末的四川,还好,现在是崇祯元年,一切都还来得及。
  • 寻古纪

    寻古纪

    进化之路,血染征途,欲望之源,正邪莫辨天地命轮,禁锢之锁,纪元始末,八荒破狱漫漫修行路,洒血染青天,探寻荒古秘辛,解封纪元之谜黯淡末法时代,追逐大道衍化万千,踏歌而行,征战万古
  • 美味新妻:老公宠上瘾

    美味新妻:老公宠上瘾

    相信一睡钟情吗?穆时光是不相信的,但自从睡了秦悠然后就不可自拔的恋上她的身子。为了能睡她一辈子撒娇耍贱卖萌无所不用其极。记者问,穆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穆时光毫不犹豫的说,“睡秦悠然一辈子。”记者问,秦影后你现在最想做什么?秦悠然漫不经心的说哦,“把穆时光睡了。”众人: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的话都这么相似。众人欲哭无泪,措不及防被撒一身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