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300000014

第14章 政治传播载体———报刊(3)

第二节 中国报刊与政治

一、近代报刊与政治

中国近代报纸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最早由来华的西方人创办,是西方报纸的舶来品,最早由传教士和教会在靠近中国的南洋和中国沿海一带办报。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由一个统一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本被禁止的外国人办报也发生了变化,凭借着坚船利炮的威力带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人获得了在中国办报的特权,他们办的报刊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出现,影响较大的有《申报》。与鸦片战争前相比,这时的报刊把主要篇幅都用来宣传所谓“和平”、“友谊”,或是夸耀自己国家的科技水平、政治民主,同时也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人文思想,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近代的处境使得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开眼看世界,为了寻求强国之道,选择向西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国人认识到报刊对近代文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政治的巨大影响,他们在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时,往往通过报刊,为自己制造舆论,鼓舞民众。中国人自己主办的近代意义上的“报刊”,经历了从译报到办报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到1839年,为了搜集西方的信息,林则徐组织创办了译报《澳门新闻纸》,重点是介绍“禁烟”和“兵事”。

近代中国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报刊一诞生就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清政府自发的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国人自办近代报刊创造了条件。许多中国人在西方人在华开办的报馆中工作,学习了西方近代报纸的观念、办报技术等。19世纪70年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王韬、郑观应、容闳等人通过著书、办报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通过促进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以商战的方式自强,并积极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科学观念。

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由此开始出现。

第一批国人自办的报纸中,较为成功的是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这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也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变法自强的道路。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蓬勃开展起来,适应维新运动的需要,出现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办报高潮。1895年,康有为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和《强国报》,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陆续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湘报》、《湘学报》等,介绍西学和宣传变法维新的主张,在社会上引起了思想的震动。其中,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时务报》刊登的政论文章,传播了民权、议院等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色彩的政治观点,从而初步宣传了“设议院”、“伸民权”等政治主张。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继续推行其立宪主张,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进行保皇和君主立宪宣传,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样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在上海、香港、广州、武汉等地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中国日报》、《大江报》等,不断地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预备立宪骗局,批评立宪派的改良主张;鼓吹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概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并通过革命派的《民报》和保皇派的《新民丛报》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宣传了革命的思想。20世纪最初的10年间,也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民办报刊,如1902年创刊的《大公报》,1904年创刊的《京话日报》等,以严谨的态度,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政党,同时政党报纸和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也随之登场。但是,不久后袁世凯窃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对报业采取高压手段,报业发展陷入低潮,但是中国的近代报业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生存下去。辛亥革命失败后,思想界陷入混乱的局面,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应该从思想文化方面着手,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随之兴起。其主要阵地就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创办的杂志《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开始宣传民主、科学。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等同人在《新青年》纷纷发表著译,认为只有实现民主,中国才能进步。

中国最早的新闻期刊应属于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每周评论》,在它的带动下五四时期一批以时事政治评析为主的新闻期刊出现,《国民》,《新潮》,孙中山领导创办的《星期评论》,毛泽东主笔的《湘江评论》,以及《钱江评论》等,推动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动。民国时期还产生了如《国闻周报》、《生活周刊》、《观察》等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新闻期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改组为无产阶级刊物,宣传社会主义的报刊大量涌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各地陆续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也开始通过报刊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1920年,为了建党的需要,《共产党》月刊创刊,内容包括介绍有关共产党的知识,报道欧美各国的共产党成立消息,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运的资料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主张,唤醒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启发民众,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如大革命时期的《向导》、《热血日报》、《中国青年》、《劳动周刊》、《中国工人》、《工人周刊》、《革命工人》、《湖南工人》周刊等,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旗日报》、《布尔什维克》、《上海报》,《红色中华》等。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机关报,1922年9月创立于上海,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中共“二大”的路线,指导工人运动。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向导》周报将党的统一战线作为宣传的重点,反复阐明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发表一系列文章,向孙中山先生阐明以往革命失败的原因,论述只有联合无产阶级、发动广大民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人在革命军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利用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主持下的政治报纸如《政治周报》(毛泽东、沈雁冰、张秋人等先后担任主编),结合军队的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当时的革命报纸如《中国农民》月刊和《农民运动》周刊,与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千万个农民协会一道,普及革命理论,报道政治形势。农民们大多数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依然成立通讯社,创办各种报纸,正如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发刊词所说的:“不仅要反对国民党的政治压迫,同样要起来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革命的理论,传达真实的革命构造的消息,建立在革命斗争中之一个伟大的推翻国民党的言论机关。”在国统区出版的《红旗日报》、《布尔什维克》、《上海报》,以地下状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苏区的《红色中华》、《红星》报等,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开展宣传组织报道,内容以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生活和根据地建设为主。红军长征期间,《大公报》的范长江以旅行记者的名义,采访发表了长征中的一些真实情况。除此而外,长征前后全国出现了数百种抗日救亡的进步报刊。当时,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就是上述这些进步报刊报道事实真相并批驳谣言的。

抗日战争中,党的报刊系统旗帜鲜明地发出抗战的号召,积极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对国民党在抗日相持阶段的反共摩擦进行批判驳斥。1937年在国统区创刊的《群众》周刊和1938年创刊的《新华日报》向国统区人民宣传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政治主张、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政治路线。1942年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新闻和评论被国民党查禁,周恩来同志悲伤交集,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报刊网也有发展,在党和军队的建设、革命事业的推进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军事宣传是这一时期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在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精心选择宣传重点,组织有力的宣传队伍,报道剖析战局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瓦解了敌人的军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现代报刊与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有步骤的进行了新闻事业的恢复和改造工作,二是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文革”时期,报刊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中国的报刊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报刊业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出现了众多报业集团。改革开放以来,报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在对于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对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解读、报道重大事件和应付突发事件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热点问题方面,报纸宣传总体上发挥了正确思想引导和政治动员作用,为改革开放做好了舆论准备。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中国报纸始终注意做好热点引导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使热点问题降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宣传改革开放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后,平反冤假错案和探索新的正确的路线,成为新闻工作的主题。1978年1月1日,中国三大媒体《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刊发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国会向何处去?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刊发了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这篇文章引起了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9月10日,青年刊物《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上,首篇文章是特约评论员文章《破除迷信,掌握科学》,文章引用毛泽东在1954年讨论第一部宪法草案时讲过的话,“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也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否定了对“两个凡是”的鼓吹。与这篇文章相对应的是著名理论工作者邢贲思的力作《“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中国改革的气息从报纸这个社会的风向标首先传递开来。

1982年5月24日,《深圳特区报》创刊了。这张报纸从出现伊始就站在潮流的前端,大力传播特区的新事物和新观念。198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喜看深圳新面貌》一文,通过展示深圳推行改革和扩大开放之后发生的变化,鼓励各地加快开放的步伐。198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报道《对外开放八年,勇敢迎接挑战,广州经受冲击更有生气》,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总结了广州开放的经验,有力地回答了质疑者。1991年9月,《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对于稳定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收到了相当理想的宣传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势,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有关改革姓“资”姓“社”的疑问出现。

1991年1月18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上海考察,发表了很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依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上海《解放日报》陆续发表了署名为“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争论。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2月20日至3月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猴年新春八评》,准确地传达了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3月26日,该报发表了陈锡添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作者采访了邓小平视察深圳的全部过程,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随稿配发500多字,向海内外播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全文转载或者摘要刊登,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用45分钟时间全文播发。3月12日,《深圳商报》发表社论“八论敢闯”,从解放思想、快马加鞭、防右更防左、实事求是、敢用他山之石、险处敢攀登、胸怀大局等方面阐释了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日报》发表《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等文章,《人民日报》发表《人民币为何敢说不贬值》等文章,在国际上为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内解除了人们的担忧和疑虑,宣传了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199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经济日报》组织《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前后》等重要稿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类推荐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 联合国行动内幕

    联合国行动内幕

    从海湾“沙漠雷暴”行动到中国蓝盔部队开赴柬埔塞,本书为您揭露联合国行动的内幕。
  •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本书从六个方面,即海外华侨与近代中国、创建组织、舆论宣传、经济援助、武装支持以及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海外华侨在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以及宣传革命思潮、捐助并参加武装起义等方面的贡献。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热门推荐
  • 曲目新编

    曲目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盟记

    东盟记

    芸芸三届,寰宇无限,时令大乱之际,于廓星崛起奋发,好不风光!以吾之名,赐其名号!吾乃东盟之主:陈言!
  • 下一路口,遇见你

    下一路口,遇见你

    爱你,就应守护你。这是一个双向暗恋的故事,主角众多,可能会设置男男。不喜误入,愿者可加群讨论,群号534740952
  •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历来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都地处高寒地带或远离尘嚣、无污染的偏僻地区。然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发达地区的江苏如皋却是一个例外。作为世界唯一地处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长寿现象独具魅力,当地百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名列世界前茅。环境稀松平常,却养育了众多百岁人瑞,这一长寿现象背后到底蕴藏什么奥秘?世界长寿之乡的人们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以及日常养生、养性方面有着怎样的智慧?长寿神话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
  • 重生忘不掉的爱

    重生忘不掉的爱

    重生了,我要让你好看!王雨陌!---by陈梓涵
  • 无尽道渊

    无尽道渊

    在万族林立的时代,一个神秘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不是深渊恶魔,不是灵族人,不是人族之人!他,是一个奇异的存在!召唤,会!炼器,会!还有他不会的吗?!你说血脉力量?你的看起来不错,我融合!【ps:新人多多关照,以后会一直保持1——2更,若有打赏会爆更的哦】
  • 轻狂女将军

    轻狂女将军

    慕千寻,一位将门独“子”。浪荡不羁只是蒙蔽世人的假象,直到有守护的人,家族面临危机时,一人挑起重任,战场上英姿飒爽,官场上成熟稳重,成就一位绝世的女将军。
  • 穿越之三国霸主

    穿越之三国霸主

    一个企业的小员工,一个神秘的中年人。开启了一段新的三国传奇!!!
  • 盛夏之约,莫忆流年

    盛夏之约,莫忆流年

    “郁流年,我们的约定你还记得吗?”“记得,言沫忆。”“可是盛夏已经过去了。”“不会,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最美的盛夏。”------------------当言沫忆初见郁流年,她才十四岁,只是一名转校生,陌生的学校让她紧张,黎时学院的处处都让她陌生。时过境迁,言沫忆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就连当年那条让她迷路所碰见郁流年的石子路,她现在闭着眼睛都能走一遍,只是同样的景物,已经没有人在陪了而已。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等他,因为,他欠她一个约定,就在盛夏,那最美的年华。
  • 绝世修魔

    绝世修魔

    生在修仙世界确拥有万年难遇的无上魔体,天才的成长,泄露魔功遭修仙众人围杀,灭门的仇恨,魔尊之女的爱,心爱的人替他抵挡攻击香消玉殒,踏入修魔世界,乱世再起风云,看洛凡尘如何修成绝世魔功,笑看天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