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700000070

第70章 幸福家教(15)

翻译作品发表

儿子进入了外交学院英语系,本科的专业是英语。

他认真地学习语言,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他也认真地阅读用英文写作的文学作品。

在他读到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他翻译了英国作家劳伦斯(1885~1930年)的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叫做《任性的女人》。他在译文的后面还做了一个“译后附记”,向读者简要地介绍了这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性作品。这篇翻译作品发表在《女子文学》月刊1990年第7期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翻译作品。

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写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坐着火车从美国纽约到西南部去的故事。出场的人物也很少,只有三个人,女主人公、黑人列车员、一个男孩儿。我问他为什么选择翻译这篇作品,老师是否在课堂上讲过这个作家的作品和语言风格。儿子说,正是因为老师在上英语课时,介绍过这位作家,尤其称道他的语言优美,儿子才从图书馆里借来了他的原文作品,认真阅读。读过之后,觉得老师讲得很对,他的语言确实很有风格,并因此激起了想要翻译他的作品的欲望。

这篇译文发表了之后,他很高兴。阅读原文作品的积极性也更高了,继续翻译的劲头也更足了。

在他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在一本英文杂志上,看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其实是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在她大学时代的母校——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讲演。儿子觉得这篇讲话很有人情味儿,也很有幽默感,就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这篇译文被编辑先生冠以《成功的家》这样一个题目,发表在《婚姻与家庭》杂志1991年第9期上。他不曾料到的是,作为这篇文章的译者,过了些日子以后,他收到了布什夫人亲笔签名的一张照片。

本科毕业以后,他继续读研究生,在1992年第6期的《女子文学》上,他又发表了翻译小说《女巫》。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是篇幅不算短,写的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农家女玛利安遭受贵族迫害的故事。在这篇译文的末尾,译者又对原作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原作者是英国作家乔治·麦基布朗,他是英国当代的著名文学家,以独特的地方风格著称,《女巫》是一篇很能体现麦基布朗独特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因为我国的很多读者对麦基布朗这位著名作家比较生疏,儿子的这篇翻译和介绍,对广大读者了解他,很有帮助。

儿子去了美国以后,仍然没有放弃笔耕。在北京出版的《中外期刊文萃》杂志1998年第11期的“最新译丛”栏目里,又发表了他翻译的另一位英国当代著名反战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作品《诅咒》。同样,他在这篇译文的末尾,也加了一个“译后记”,向中国读者介绍这位以创作科幻题材为主的著名小说家。他在这篇“译后记”里特别指出:

“在这篇小说中,反映了西方世界相当普遍的对核战争的恐怖情绪,使人联想起美国诗人R.弗罗斯特《火与冰》中的名句——有人说人类将葬身于烈火,有人说世界会毁灭于坚冰——克拉克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情绪,一方面显示了西方文明高度发展所派生的精神弊病,另一方面又表达出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命运,怀有极大的忧虑和关注,跟一般只是玩弄技巧的科幻小说不同,而从内心深处升华出呼吁和平与反对战争的进步思想倾向,正如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作者对战争只有一句来自地狱的诅咒。”

这篇“译后记”写得真好。

到了此时,我完全明白,儿子的智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我。他已经具备了需要我向他学习的实力。与子女相比,母亲并不总是优越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母亲就应该向子女学习了。这也许就是古话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吧。

女朋友上门来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是来探望儿子的。那一天,儿子感冒了,在家里卧床休息。

来者是一位年轻姑娘,身材修长,气质优雅,很可爱。她向我报出了自己的姓名。这个姑娘我是认识的。她是我儿子小时候的同学,我曾经见过他,不过那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现在却是一位婷婷玉立的大学生了。

这位姑娘的光临,让我意识到,儿子已经长大了。

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男女青年谈恋爱这件事,我一向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为我觉得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必然会有恋爱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自从这位姑娘光临我们家以后,儿子有女朋友一事,在我们家里就不是秘密了。

从此,儿子的女友经常光临我家。儿子有时也到女友家里去。

我和丈夫都把这件事,看做是一定会发生的事,现在它发生了,我们就用合适的态度迎接它。

不过,这是我的理智在支配着我。

而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种被称为“失落”的情绪,困扰着我。过去,当我第一次听到“失落”这个从海峡彼岸传过来的词汇时,不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忽然之间就懂得了。

尤其是,有一次,在我们家里,我无意之间,瞥见了儿子望着他女友的眼神,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射出了充满爱意的光芒,这样的眼神过去我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虽然我是百分之百地爱他,无私地爱他,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报,他也非常地爱我,但是他望着我的眼神里,却从来不曾如此地充满爱意。当然,以我所接受过的教育,我知道母爱是无私的,儿子长大成人了,他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一个姑娘。可是,当这件事真的降临到我们家时,我却不能不感到“失落”。

我悄悄地把自己的感受讲给丈夫听,我希望听到他对我的批评。他是一个很理智的人。想不到的是,他的感受竟然与我的一样。他还向我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前辈陈荒煤先生光临我家,他是我丈夫的领导。他们谈完了话,丈夫出门去送行。楼道后面是一条很长很大的公用阳台,儿子和他的女友正站在那里聊天。丈夫把儿子介绍给荒煤先生,儿子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陈爷爷”,荒煤先生看了看我儿子,高兴地说:“这孩子长得真好!”之后,丈夫就送他老人家下楼去了。等到丈夫送客回来,儿子和他的女友仍在那里说说笑笑,他们只是应付性地叫了一声:“爸!”“叔叔!”然后仍然专心致志地继续他们的说笑。

丈夫的性格虽然比较内向,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细心而敏感的人。他觉得儿子对他的态度,与儿子对自己女友的态度,差别较大。所以他的心里,也产生了很强烈的“失落感”。

我们俩人交心的结果,是感受相同。这说明,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心理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感慨欷歔了一通之后,互相提醒说,“失落”归“失落”,这种情绪大概是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都会体验到的,可是话说回来,我们还要理智地对待它。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女朋友,儿子的学习热情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愈来愈高涨了。这大概是男孩子们的通病,他们在各自的女朋友面前,都有一点儿“英雄情节”,很想表现表现自己,既然他们俩人都是大学生,儿子当然要在学习方面下工夫。

他后面的几篇翻译作品,就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后,发表的。

留学梦

有一天,我发现,儿子的小房间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他在房门的背面,向着窗户的方向,贴了一张很大的标语,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留学梦”,后面还画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在20世纪90年代初,留学的梦想是一股很强大的潮流,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都有这样的梦想。

他的女友也有如此的梦想,他们俩人的梦想,可以说,同样强烈。

而如果想把梦想付诸实践,就必须先考托福和GRE。

对儿子考托福,我是很有信心的。他本科学的是英语,考托福绝对不成问题。果然如此,他没有怎么准备,就考出了660分的高分。

可是对儿子考GRE,我的心里就没有太大的把握了。因为儿子从上高中二年级起,就进入了文科班,大学几年读的也是文科,已经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分别了六七年,而GRE的考试内容里面,大部分是理科的,是用英文当载体的理科考试。这样的试题,儿子在告别了理科知识这么久之后,还能够应付得了吗?

我在心里这样想着,但是我没有把这种担心表露出来。

我想,做母亲的,应该支持孩子,即使母亲的心里有些担忧,在面对孩子时,也应该表现出十分乐观的精神,相信他能够干得很成功。

儿子用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每天白天在学校里上课,晚上回到家里,专门复习与GRE有关的知识。

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为他做好晚饭和夜宵。他很累,白天照常读课内的书,晚上还要加班,读留学需要的书,不好好地加餐,是顶不住的。

他就这样辛辛苦苦地准备了三个月左右,之后,就参加考试去了。

报名、考试、认识考场的地理位置,所有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没有费我一点儿心思。当时这类考试的报名地点、应试地点经常改变,对儿子的实际生活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考试的那一天早晨,我等儿子吃完早点,送他出门,然后就在家里静等他的消息。

他说中午回家,我为他做好了午饭。

大约中午一点钟左右,他回来了。我问他考得怎么样,他只说:“还可以。”

他一向是个“低调”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接到了一张通知,让他去某个地方取考试成绩单。

又是一天的中午,他回来了,右胳臂高高地举起,右手里拿着那张分数单。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还没有等我开口问他,他先向我发问了:

“妈,您猜猜,我考了多少分?”

我因为心里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反问他说:

“多少分?”

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用力地摇动着手里的分数单,兴高采烈地高声说道:

“2200!”

我真是又高兴又惊奇,也不由自主地高声叫道:

“啊,2200!真棒啊!”

之后,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有了托福和GRE的两项高分,儿子的心里有了底,我的心里也有了底。很快,多所美国著名的大学就纷纷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儿子最后选择了著名的伊利诺依州立大学,因为这所大学不仅录取了儿子,还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同类推荐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生命的歌哭

    生命的歌哭

    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一双微微颤抖的小手;小手刚从地震的废墟里抽出;有惊惶和肿痛;在指缝间传递;可她终于握住了阳光生命等。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热门推荐
  • 战场黎明

    战场黎明

    星空是最为神秘的地方,有着绚丽的美景,有着神秘的暗域。平静中暗潮涌动,爆发着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一次次的轮回,能否在这一刻得到真正的终结!迎接那真正的黎明时刻!
  • 相遇多么不容易

    相遇多么不容易

    “我喜欢的人有很多,但我爱的人只有一个。网上都说十七八岁爱上的那个人将会是自己这辈子最爱也是最忘不掉的,一开始我不信,但最后我信了。我也曾跟自己打赌我会跟他一直在一起,但最后我输了,输的一塌糊涂。”
  • 几纸人生

    几纸人生

    这是一个初中毕业后的学生,用第三视角,缓缓地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初中生朴素,但又五味杂陈的初中生活。
  • 瀚海征途

    瀚海征途

    一个人,出生时是一个样子,当你步入暮年时,可能是另一个样子。永远不要怀疑你的努力,有时你身为一个弱者,但,这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风易寒
  • 吟唱青春的歌:永恒的爱

    吟唱青春的歌:永恒的爱

    十二个不同款式的美男遇上了她们几个小魔头,从校园中的相遇就一直相爱相杀。最令她们几个小魔头无奈的是:她们竟然和那十二个人同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生死狙击之戎马半生

    生死狙击之戎马半生

    地球遭受异族的侵扰,末日爆发了,绝大多数人类都被感染成变异体,并且变异体还在不断进化,人类似乎已经陷入绝境。初中生秦峰从梦中得到了世界宿主系统。他能否在末日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呢?故事的最后究竟是变异体全民统治地球,还是人类绝地反击,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呢?
  • 魂战九州

    魂战九州

    世间万物,两极相立!世间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神有魔、有人有妖……神魔之战,自古不断,从天地初开至三皇五帝,两族之争从未间断。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规模小则数以百计,多则牵动两族全部精英,而战场也从不固定,无论是天界、魔界、或者是人间。妖族加入神魔之战,人类得到七百年和平,学会炼魂之术,许多天才成为与神魔对抗的炼魂师!任宇天机缘巧合之下,成为炼魂师,平定九州之争,大败神魔入侵,成为炼魂师的神!
  • 打个大僵尸

    打个大僵尸

    “欢迎致电地府服务热线:投胎咨询请按1,十八层地狱预约入住请按2,捉鬼服务请按3……”“3”“了解捉鬼收费详情请按1,包年捉鬼业务办理请按2,紧急捉鬼请按3,返回上一级请按#号键。”“3”“游魂请按1,凶灵请按2,恶灵、鬼将及以上请按3。”“3”“正在转人工服务,请稍候。(音乐起)”“快点!它就要过来了!”两分钟后……“对不起,话务忙,请稍候再试。(嘟嘟嘟……)“”……你不要过来,不要过来……救命,救命……啊!“
  • 我敢横刀立马

    我敢横刀立马

    自九一八以来,日占领我东北黑吉辽热四省,而后入关威胁我华北,占北平、西进晋城,夺淞沪、威胁南京。我中华大好河山沦陷,国家告急!民族危亡!中华大地不埋无骨之尸,四海九州不养无名之辈。故事讲述了自幼接受新式教育的王铭山,自南京中央军校毕业后抗战的故事,期间受欢喜冤家林妙的影响,加入八路军。王铭山性格幽默风趣,但是面对敌人铁血铮铮。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故事。忧喜参半。
  • 大山里

    大山里

    《大山里》故事背景定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北部地区某山村里的人物故事,本书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山村里的人物生活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农民工纷纷进城的高潮期,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来到了惊奇新鲜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迅速暴涨起来,而那些原本清幽祥和的农村迅速几乎变为了空城,除了一些老弱妇孺外,很少看到几个人影,除了雀跃鸡鸣狗吠外,很少听到几丝声音。在外边打拼的还算不错的相继回来携带家眷络绎进城,只有那些体弱伤残者继续留守在这篇熟悉而又沧桑的故土之上,无意间、无形之中,这又生出了几分离别,斩断了几根情思,多出了几份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