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500000003

第3章 声音生态学概述(2)

第三节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尽管声景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30多年,开展研究的国家与学者不断增加,方兴未艾。但是对声景的理解和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的界定并没有统一,这也是必然的。一个新学科的出现是相对于现有学科而言的,也正是在与传统学科的差异中确立自己的。对声音生态学研究范畴的理解应该从声景的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看,描绘出了声景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在听者与环境的关系中,传统的景观学研究人通过视觉感知,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审美体验,通常不考虑听觉对环境中声音的感知。所以这是一个“无声”的视觉审美,是一个“寂静”的景观,好比是一张照片、一部无声电影。景观建筑师在作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时,通常只是考虑视觉形象,画出表现图。但人在观看环境景观时,在欣赏风景时,不仅仅是眼睛在看,耳朵也在听。人对环境的审美体验是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协同完成的。缺少了听觉,只有视觉,其美学意境是不完整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没有了钟声,其美学意境、文学意境就差远了。所以,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之一就是在传统景观学的人对环境的视觉审美中,如何考虑声音,包括自然声音与人文声音(具有人文含义的声音)及其听觉感知的作用和影响,它涉及到视觉景观与“在场”声音在审美上配合和协同关系的研究,进而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进行声景的规划和设计。在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内,建筑景观学和环境生态学的问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学和生态学的问题,而要考虑到声音的存在和声景的平衡,声音和声景作为一个构成要素进入到景观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在人与声音的关系中,传统的生理和心理声学研究人的听觉机理,以及声音作为一个物理刺激如何引起人的感觉和知觉反应,它以作用于人耳的声音作为起点,不涉及环境,也不涉及声音的文化与审美内容。语言声学和音乐声学则主要研究以声音为媒体传播的信息和音乐美学,也不涉及环境。但人在倾听声音和欣赏音乐时,其审美感觉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觉的感知,还和“在场”的环境及对其的视觉感知有关,人对声音的审美体验是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协同完成的。所以,声音生态学的另一个研究范畴是,研究人与声音的关系中环境的影响,且主要是人以审美目的倾听时,“在场”环境的影响。在音乐厅中听吹笛者的演奏,在音响设备前听CD播放的笛声,与在月光下隔着一汪池水倾听从花丛中传来的笛声,以及在乡间田埂上听从牛背上牧童吹出的笛声,感受迥然不同。

在声音与环境关系中,传统的建筑声学以及环境声学主要研究构成环境的物质材料、物质实体和空间的声学特性(吸声、隔声、反射等),声音以物理波动的方式在环境中的传播(吸收、衰减、扩散、透射等),以及声音从声源辐射后传播到接受者处产生的物理特性变化(强度、频谱、延时、混响等)及其引起的人听感的变化。它不涉及环境的视觉特性(景观),不涉及声音的文化与审美内容。但在这个充满各种声音的地球上,对环境声音的评价,不只是一个声压级多高、频谱成分如何的问题,也不只是噪声干扰和环境安静与否的问题,还应包括审美的、人文的评价。“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环境噪声级是评价不出在有蝉鸣(声级可达80dB)和鸟叫的环境中,反而感到“林静”和“山幽”的主观感受的。英国的研究者在欧洲城市声景调查中发现,历史街区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街市“噪声”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倘若听不到这种声音,人们会有失落感。因此,声音生态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范畴是从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角度,即人文的角度研究环境中的声音,并对具有丰富历史和地域文化内涵的声音—“声音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和记录。其中伴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的声音遗产的保护最为重要。声音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和传递这些声音的环境和生活形态,而不是简单地用录音机去记录下这些声音,保存在博物馆和档案馆中。

声景或声音生态学的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突破了以前对于声音的传统认识,从声、环境和听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声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出发研究听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对声音的认识和评价,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声音的环境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声景的规划、保护、设计、施工、记录、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展开声景的调查、保护、记录和研究,并就声景规划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5][6][7][8],但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第四节声景的实践

声音生态学的出现与声景的实践分不开,是在声景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景的实践有原发性的实践,也有在声音生态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声音生态学正是通过这些实践过程不断地拓展学科领域、深化学科体系。

一、声景与声品质

声品质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技术目标或任务内涵中声音的适宜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声音的功能,刺激反应相适性;声音的舒适性,表示基于声音本身特征以及个人喜好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即时的总体感受;声或声源的可识别性,由此人们可以辨别出周围发生了什么。

声品质研究是对于声事件的研究,使用者对于声音有着先验的认识并对噪声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心理期望,并将实际的声事件的特征与期望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对声品质优劣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声的设计。声景研究则是对于声环境的研究而言的,是在认识声事件的含义、功能基础上研究声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声环境对处于其中的人和生物的影响,以及处于其中的人的活动对声环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声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声品质研究着眼于人对声音的认识和评价,而声景则是研究在特定环境中听者对声音的认识。所以,声品质研究是声景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声景研究的基础。而声品质研究则要上升到声景研究,声品质研究的成果需要在声景的理论体系中做出评价和判断。

二、音乐中的声景

在音乐创作中声景作品通常是以电子音乐或电声音乐的形式出现的,用电声乐器来模拟自然音响,阐释环境效果,达到使人心旷神怡、沉醉幻想的境地。比如许多标以“自然音响”的现代音乐作品。典型的这类音乐作品有瑞士Bandari乐队空灵飘渺的音乐专辑,包括:《仙镜》、《寂静山林》、《春野》、《蓝色天际》、《迷雾森林》、《月光海岸》、《梦花园》、《琉璃湖畔》、《微风山谷》、《月光水岸》、《雾色山脉》、《翡翠谷》等。在这些作品中电声乐器、原声乐器、和纯净的自然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抽象的空灵飘渺的声景,使人陶醉或浮想联翩。还有太平洋唱片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大自然的音乐”系列,包括《森林》、《溪流》、《四季》、《海》、《田园》等。这一类的音乐作品大都着重声音的颗粒性,用不同的音色来细腻地刻画和反映作者希望表达的声景意境,这种意境除了法于自然外,也明显地融入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类似的音乐作品其实在现代民乐作品中也有出现,如由陈明志作曲,香港中乐团演奏的《精·气·神》以宇宙生命的运动为背景,透过不同的音形和多变的音色,或动或静的承接转换,以求在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节奏韵律中,体现东亚艺术文化中那种刚柔并重、抑扬顿挫的美,反映天地宇宙之间的一种具体而又抽象的宏观声景。

三、声景与噪声污染

在噪声控制的研究领域,从声景规划的整体角度来理解噪声污染、控制噪声污染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从声音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对自然形成的声音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控制噪声其实不一定非要一味地消除某种声音,而是重新建立起某种声音生态的平衡。而新的声音生态平衡的建立要依据人们的听觉心理状态和需求,甚至也有将视觉景观设计与声景设计结合起来,改变整体的环境状态,降低人们对噪声的注意力,使得人们所听到的声音更加悦耳,从而达到降低烦躁度的效果。新的噪声控制的目标理念已经不仅仅是“安静”,而是“谐和”,从“安静”走向“谐和”是噪声控制的新的方向。声景研究和设计已经成为噪声控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活跃的学科,在国际噪声控制学术会议上,每年都有大量的与声景研究有关的论文。这些研究工作从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建筑、环境、生理、心理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环境噪声与声景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噪声控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噪声控制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程学科,而是一个人文色彩很强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四、声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和研究领域历来都是“视觉至上”的,即重视视觉要素,而对其它的诸如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要素基本上很少考虑。但是,听觉是人的五官感觉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还是感受景观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声音生态学的理念向相关学科的渗透,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引入声景观的设计已经被景观设计者所接受和重视。声景观的设计,就是运用声音的要素,对设计对象空间的声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并加强与总体景观的调和。声景观设计的理念扩大了设计要素的范围,包含了自然声、城市声、生活声,甚至是通过场景的设置,唤醒记忆声或联想声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直接的以声音做为对象的设计,而且还和其它的设计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声景观设计可以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包括:

(1)城市设计层次;

(2)城市区域设计层次;

(3)环境设计层次;

(4)建筑音响设计层次;

(5)装置设计层次。

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声景观设计为例说明环境设计层次中的公园环境声景观设计的问题,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声景观设计在国内是首次大规模的声景观设计实践,没有可供参考的范例。设计工作庞大复杂,必须考虑生态、环境、技术、艺术、哲学、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的课题,而且受制于森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客观条件。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1)森林公园声景规划的意义;

(2)声景设计的理念;

(3)重点声景规划分区;

(4)声景设计中传统造园手法的借鉴;

(5)自然声景的保全与创造;

(6)功能性广播系统与声景;

(7)对噪声的控制措施;

(8)艺术声景观;

(9)天境宇宙射电接收及播放系统;

(10)露天剧场声学设计;

(11)声音艺术活动的持续性组织策划与管理。

这个声景设计的内容很多,考虑得也似乎很全面,但是从最初形成的声景设计方案来看,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

(1)意义与总体理念

整个声景观规划设计立意新颖,涉及广泛,意义重大,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传统的公园设计大多只考虑人的视觉感受,而忽略人的听觉感受,然而声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所不可分割的条件,尤其在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到处可见,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所以在公共场所的规划设计中引入声景观或声环境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综观整个设计规划,虽然提炼出“绿色、人文、科技”这一与2008奥运会相符的理念主题,但是总体思路还是有些离散和笼统,中心线索不够明确,有一种大而全的感觉。运用了声景设计的许多概念,面面俱到,但是特色不够突出。

在一个都市森林公园中进行声景观的规划首要目的应该让都市人有接近自然的机会,因此“绿色”的声景是首位的,这才是“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市民的森林和休憩天堂”的设计主旨所在。而“奥运花园”的主题应当是临时的,或者说是局部的。再结合人文的思想,衍生出来的意义就并不一定是要侧重“富于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了,而强调其“自然美育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更为确切。“人文”的价值不在于强硬的创造,或者刻意的培育,也不在于提高“品位”或者是改变“习惯”,而在于体现和保存民众和社会的现实及历史的文化信息,习惯的形成或培育只是其副产品。“科技”也只是一种手段,声景观的规划不应当以展示科技为目的,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和效果与科技并无必然的联系。提供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这才是强调的重点。而设计方案中“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提法有待商榷,自然是无法“高于”的。声景规划中虽然会人为创造某种声景观,只是用积极的“干预”来接近自然。以“道法自然”为思想基础的中国自然哲学,更无所谓什么“高于自然”,应当是“法于自然”。

在景观设计者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中热闹的市民文化始终充满活力,但清净雅致的高雅文化却恢复缓慢;同时,人们对城市文化环境中的公共生活缺乏传统参照,尚未建立起对公共环境,尤其是声音环境的尊重态度……”,其实这种对现状的理解与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和国人的生活传统不完全一致。最基层的市民仍然自觉或不自觉的保留着传统生活中与自然相融的习惯,很多民俗民风都能确切的反映出这种传承。反而是许多学者和设计者因不同的原因而忽略了这一点,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营造景观。

同类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凭借兼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而具备的独特知识背景,从三国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三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方方面面;由三国许多称谓的不同谈到了三国语言的差异,由三国人的婚恋观、家庭观、女性观谈到了三国人的佐餐习惯、餐桌用具、代表食品,由三国地域划分的习惯谈到了三国人的日常坐卧方式、送礼观、人情观,由三国人不同的情、义、理观谈到了三国人各有千秋的国民性格。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热门推荐
  • 利义劫

    利义劫

    一个警二代,命运的作弄,走进了安全局,为了调查父亲的死亡原因,却牵出儿时的兄弟,他会怎么做?是杀?还是查?年少义为先,中年利放前,如若平常心何愁劫难多.
  • 牧鉴

    牧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天乏力

    回天乏力

    新人新作,望各位大大多多支持!这里是鬼的世界——幽冥界!鬼有欲望但欲望却永远无法满足,所以鬼的生活才会痛苦,鬼为摆脱这种痛苦就必须积攒功德,等功德满后才能转世为人。但是几百年前的一场大战,阎王陨落,六道轮回和生死簿都消失不见,鬼再也不能轮回转世。主角意外身死后来到幽冥界,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他不断的变强,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然后去寻找轮回的办法
  • 步月登仙

    步月登仙

    赵茶用自身案例告诉一众屌丝:资质差点没问题,只要有钱有关系,管它什么天才骄女,只要脸伸过来了,照样通通打回去!
  • 英雄联盟之末世暴君

    英雄联盟之末世暴君

    喜欢英雄联盟里的美丽动人的女英雄吗?喜欢女英雄的超级皮肤吗?这是一个主角搂着女英雄在末世里嚣张跋扈的故事。
  • 我的大学十年归

    我的大学十年归

    参加同学聚会,不慎失足落水,重回十年前的大学;10年记忆优势,天赐储存技能,看我弄潮世界经济;再追大学女友,展开浪漫爱情,看我再博红颜一笑;黑道大哥当小弟,政府高官做朋友,看我黑白两道混的风生水起。不一样的重生作品,你,值得拥有!
  • 炫恋

    炫恋

    搞什么说好的侠侣PK大赛人呢?~姐上官云我沐雨尘从今天开始和你势不两立哥、尘、颖我该走了,姐真的要离开吗?嗯~,再见(转身离开,或许不会再见了!)吐血
  • 穿越之神医嫡女

    穿越之神医嫡女

    她是谁?来自哪里?梦里的白衣男子是谁?被叫做“烟儿”的女孩是谁?仙人一般却缠着她不放的人又是谁?她不知道,她只知道,欺负她的人,都要死。他被世人称作谪仙,少有人知他痴醉毒药,他富可敌国权可倾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只有她。“我会毒你会医,只有我们在一起才把全天下人的钱财赚光,我们才是绝配。”“好像也对。”
  • 邪王盛宠天仙配

    邪王盛宠天仙配

    芊雪蝶本是芊家大小姐,在学校里也与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但是有一天,她却凌虐地穿越了。还遇见了那个和现代校园里那个远近闻名的邪王殿下的相貌与性格一样的帝尊(其实他们是一个人,当然了,这是后话)两个人认识之后,就......我的意思,你们懂的。有一天,芊雪蝶找到了穿越回现代的方法,就穿了回去,但令她感到诧异的是,父母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又穿了回去。“神啊!不带这么玩的啊!”
  • 帝道之殇

    帝道之殇

    上古时期,万族林立;神巅一战,六圣血染苍穹。自此,人族式微,苟活一方,受尽欺凌。一位年轻人重生在这片神奇的世界,他应当何去何从?十年沉寂,一朝惊醒,帝道争锋,浴血征战,怀殇傲视群雄,斩尽世间敌,于尸山血海中踏出一条千古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