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500000027

第27章 音乐声音生态与北京的音乐厅(1)

第一节音乐声音生态[1][2][3]

传统上对音乐生态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的传播方式、音乐的消费方式或消费价值取向、以及音乐受众的文化背景结构等环节上。音乐生态学概念的提出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音乐生态已经失衡,并导致许多难以理解和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音乐生活,就是要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提高音乐生态意识、关注音乐的生态发展。同时,将音乐作为一个生态学因素是指人类需要一种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向上的音乐生活状态,它是维系人们拥有更好的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保证。不管是在东西方文化还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音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前进和发展。

音乐生活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音乐的生态环境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未来的音乐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已大大拓宽或改变了对音乐概念的理解。面对一系列新的现象和新的课题,人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本体意义的发展,而需要重新反思现有的音乐生态环境,重新考虑存在于音乐生态环境中的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关系以及生态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

音乐在经历了无线接收、唱片、播放器、随身听、CD、固体存储(mp4、ipod)播放器时代后,早已不再是特定场合、特定气氛条件下特定的声音过程了。相反,它现在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引导和决定着人们的生活,音乐不仅仅可以“听到”或者“随意使用”,它自始至终就存在。如今是音乐支配着人类,人类几乎是被动地服从于音乐的驱使。因此,在这样一个音乐触手可及的时代,把音乐看作是一个生态学因素是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用伏尔泰的观点来看:音乐是食物、衣服和住所之外人们最大的必需品。因而,音乐对人有社会价值。音乐所关注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技巧的界限,它包括人类智力的、感情的以及精神方面的东西,并且跨越了时空。

以二十世纪的音乐生态变化为例,西方“现代性”文化逻辑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历史。在这个世纪的历史中,从理性崛起到理性独白,再到反对理性中心主义,形成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轨迹。人们逐渐地发现,“音乐”这个词慢慢地被“声音”所代替,它传达了一种不同的欣赏态度,“新的声音,要有新的听法。不要力求听懂,而是要注意音响的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音乐并不是以一种形态出现的,但是无论怎样,各种可以被称作是现代音乐的音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对和声功能的破坏、不稳定的节奏或者根本毫无节奏可言、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噪音的运用、对发声乐器的功能的再定义等。从九十年代中期电子音乐大爆发开始,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带上了电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乐也成为了电子音乐中的一种素材而被经常地使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音乐家面对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音乐就更多的是在于选择而不是创造,这样的局面总是会伴随着某种音乐行为泛滥的趋势。泛滥,就意味着对某种生态平衡的破坏。

由发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所引发的现代技术革命,始于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人类科学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微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技术革命更加明显地展现出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特征。现代技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无法抗拒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音乐生活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代末,法国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创作的《地铁练习曲》,不用乐器,不用人声,直接使用“具体的声音”来制作音乐,把车轮滚动、喷汽、汽笛等声音进行拼接、录制而成。通过电子技术手段,作曲家第一次摆脱了“组织音符”的常规,实现了直接“组织声音”和创作、制作、演出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拉开了电子音乐的帷幕。从五十年代的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到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磁带音乐(Tape Music)和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电子音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横跨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技术时代,包容了多年来人类在电声学、音乐声学、录音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高科技为依托成为这个时代的音乐标志。

二十世纪音乐几乎贯穿整个世纪,可以说,是一种极端专业化了的现代音乐:通过新的观念、新的技法、新的音响结构方式,以及某些新的声音材料创作出来的那部分音乐。因此,从二十世纪整个音乐发展来说,二十世纪音乐是极其前卫和先锋的;另外,和整个西方史相比,无论在创作还是表演上,也已经在工艺技术上及至顶端。人们穷尽想象进行创新,艺术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技术的大比拼把音乐的表现疆域推进到所能想象的极限。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音乐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音乐与科技的同步性。

再以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为例,所谓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是指传统音乐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周围诸种文化脉络的关系。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来考察传统音乐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创造和积累,对其不同时期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历时性考察,可为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历史依据。某种文化样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其核心、其实质最终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学者将中国传统音乐在不同时期的生存环境分为三种: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工—自然环境。并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几个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与这三种不同的环境逐一对应。农业文明时期传统音乐生存于自然环境;工业文明时期为人工环境;信息文明时期为人工—自然环境。所谓自然环境,即自为存在的或人类活动干预较少的环境如传统农业社会。人工环境即人为存在的且受人类活动干预较多的环境,如现代工业社会。而人工—自然环境指的是共为存在的环境,如未来的信息社会。在人工—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可不断改造自为环境为共为环境,但必须以自为环境为根本,以不破坏自为环境的平衡为限。这三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依附、对立、协调”的三阶段来描述。音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精神产物,因而不仅人与自然,而且中国传统音乐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亦应体现为“依附、对立、协调”的关系。按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测,在“人工—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为因素的参与和调控,传统音乐与环境的关系将由“对立”走向“协调”,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文化生态系统。

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声音,传统上音乐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也就是音乐传播的物理环境。如果以全局的生态学的视角来看音乐生态问题的话,必然涉及到与声音和声音传播的空间环境相关的生态问题。但是在以上所介绍的目前关于音乐生态概念的理解和关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直接对音乐声音生态的讨论还是个空缺,其原因除了音乐生态学的研究还顾及不到具体的音乐声音外,学科隔阂是一个主要的困难。音乐声音生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音乐学、生态学、历史学、文化研究、以及音乐声学、环境声学。传统上关心和研究音乐生态问题的人士大多是音乐人和文化人,对声学问题的陌生,使得他们即使想涉及音乐声音生态的问题,也不清楚从何入手。从“有声”的角度来看音乐生态,在此我们提出音乐声音生态或音乐声景生态的概念。在音乐声音生态的概念下来考查音乐生态的问题,主要关心的问题包括:在音乐生态的大背景下,流行的音乐声的音色特点或趣味取向;在音乐生态的大背景下,音乐活动发生的听音环境或声学环境;公众对音乐声音生态的认识和态度。

在一般的声景概念中标志声是构成声景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声音生态中流行的音乐声的音色特点或趣味取向,构成音乐声音生态中的标志性声音元素。在近现代西方的乐器和音乐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音乐声音生态基本上是本土化的、相对封闭的,受众习惯并喜欢着传统的民族乐器的音色。但在近现代西方的音乐体系和乐器传入中国后,这种局面逐渐发生了改变。在受众中喜欢民族乐器音色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偏爱西方乐器的音色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声音。本来似乎没有问题的民乐的声音,相对西方乐器来说却变得音色不太谐和了、不好听了。这种音乐声音生态的变化自然会导致音乐文化生态的改变,从而也会引起传统音乐所要传承的精神内涵或价值观的变化。这就促使人们去思考,民乐的音色为什么变得不谐和了?如何去变革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音色,延续传统音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偏爱的流行音色都可能有明显的差别。如抗战时期沦陷区的“靡靡之音”、文革时期高亢激昂的声音、七十年代末开放初期邓丽君的声音风靡大陆等。构成音乐声音生态的流行音色,实际上很典型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态,甚至更深层次的社会状态。

构成音乐声音生态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音乐活动发生的听音环境的声学特性。这个听音环境是指音乐活动普遍发生的环境,具有大众化和流行化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用标志性的听音环境来表征。这种标志性的听音环境往往也是在这个音乐声音生态背景下,其它音乐活动场所构建时的样板。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其预期的艺术效果应该和音乐活动发生的场所的声学特性一致协和,这才是理想的音乐声音生态。如浪漫派时期的西方交响乐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音乐厅的音色特点所创作的,音乐本身与音乐活动的物理环境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中国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尤其是古琴和古筝。而古琴、古筝音色的形成与它的演奏环境和演奏方式等是密切相关的。古琴、古筝历来主要是文人乐器,并不具有大众音乐的功能,文人音乐主要是自娱的,其演奏环境没有固定的室内环境,更多地是在天地之间,在露天场所,因而要余音袅袅,就造成了古琴和古筝的残响不断的音质特点,这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音乐声音生态。

西方室内乐是从宫廷音乐演变发展而来,交响乐是由教堂圣乐演变发展而来。西方传统音乐文化是大众化的音乐欣赏文化,因而需要大众化的音乐欣赏场所,这种音乐活动发生的场所必然是室内场所为主,基本上是封闭的建筑空间,因而发展出音乐厅文化,所以西方的古典音乐与音乐厅文化基本是协和的,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音乐声音生态。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形成大众化的音乐欣赏习惯和音乐厅文化,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直到现在,难以找出一个适合中国民族音乐的标志性的听音环境。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众化的音乐活动场所不断地被建造出来,但这些场所的出现并没有预先考虑到音乐声音生态的问题。音乐是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不同民族的音乐其听觉审美心理是不一样的。

人文精神是传统中国音乐审美价值的核心,“静、空、疏、简、淡、远”是传统文人音乐所追求的意境,在这个审美前提下,音乐演奏和聆听的环境,或其声学条件,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因素,而可以作为整体音乐审美的一部分,参与并对音乐的审美过程有所贡献。比如通过混响感和回声,营造出空灵虚幻的意境。中西音乐在审美品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美感特征上:音乐思想的深度,音乐的主题和意境的关系,以及音乐形象的表现方式上。美感特征上的差别必然反映在音乐演奏和欣赏时的环境条件的差别上。

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乐思、疏阔空灵、虚无远悠的意境和写意为宗旨的韵味感在音乐发挥空间上也自然追求“静、空、疏、简、淡、远”的特点。这种音乐审美上的需求,反映在室内声学特性上,就要求有安静的本底环境,较空的室内容积和较大的每座容积,疏密适度的近次反射声和侧向反射声,较简单的室内装修和扩散结构,较宽泛的混响时间范围,较长的纵深感等。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音乐建筑,是否有助于形成较为理想的民族音乐的声音生态,是缺乏论证的。

同类推荐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惊鸿浙大

    惊鸿浙大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融会着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浙大求是文化。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灵魂君王

    上古世纪之灵魂君王

    原大陆,神秘而富饶,是所有种族向往的故土。来自东西大陆的远征队穿越危机重重的海峡,突破敌军和海盗的层层封锁,在神秘的原大陆建立自己的城堡书写自己的史诗!在这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到来之前,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也开始了他的异界之旅。
  • 黑魇

    黑魇

    “这个世界,要变天了……”她,一个来自远方的异客,轻而易举地打破了整个世界的平衡。来自黑道的人可以一统天下?没有什么不可能!当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她时,只有他,懂得她的罂粟和彼岸花。黑玫瑰也是玫瑰……
  •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在文坛行走三十年,亲见的人物不少、亲历的事件也颇丰繁。早些年,我就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要把行走文坛三十年的见闻书写出来。我们山西文坛的耆宿元老,我们的老师西戎和马烽,身处文坛半个世纪乃至六十春秋,他们的经历该是多么丰富、多么宝贵!然而,西老最后突然中风失语;马老像平素一样去住院,却再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痊愈归来。发生在眼前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简直惊心动魄!也许,老师们并不愿意将他们的回忆形诸文字;但是,假如他们曾经有过那样的念头呢?天不假年,死神使出了霹雳手段。
  • 一夜冥婚:你好,老公大人

    一夜冥婚:你好,老公大人

    我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大而明亮。只是……它不平常。能看见人,能看到魂,能看到快死的人。也正是因为这双眼睛,我本该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别怕跟着我,我带你走出这里。”多少个午夜梦回的晚上,我总是听到这个声音。却不知,他是我另一个生活的开始!
  • 青春期自我

    青春期自我

    特殊成长轨迹下生成的睿紫格外的乖张,在遇到生命中各种突发风景中不断的成长,当蔷薇遇上罂粟,毒上加毒的条件使问题变得复杂,无法挽回还是悬崖勒马,让青春期与更年期开出异样的光彩。
  • 魔道传奇

    魔道传奇

    他,天赋平平人生基本上就是被定型了,但是当他去了那里以后,他的一切都因此改变。原本平凡的人生变得充满了变数从此他踏上了走向巅峰的道路**************,千万莫欺少年穷。今天你欺我少年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绝世魔功,上天入地,战神战魔。魔者嗜杀随心所欲,可以为所欲为,不顾及任何的道德法律,追求绝对的实力。
  • 赶走小鬼子

    赶走小鬼子

    东北三省落入小日本之手,1937年,小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轰轰动动的抗日斗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共产党展开抗日根据地,李茫以及所有地下党员被叛徒出卖,李茫成功撤退,李茫决定清除叛徒,李茫得到上级指示,要求李茫同志进入虎头山根据地,担任突击队队长,与日军展开五年的斗争
  • 我是功夫之王

    我是功夫之王

    重生?或者是穿越,也或者……在医院醒来的之后,张矢、胖娃发现置身在一个奇异的世界——HX世界。这里社会秩序发生了颠覆,个人成功的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X世界的公民赚取财富、收获地位、俘获美女的方式不再是金融、房地产,更不是权势,而是功夫。这是一个拥有功夫便拥有一切的世界!
  • 行政行为法律适用判解

    行政行为法律适用判解

    行政行为法律适用的研究,涉及到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行为违法理论、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理论、行政诉讼证据理论等各相关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本书通过从理论、立法、判例等多角度地对行政行为法律适用中的基本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试图对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作一系统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的绝色王爷,铁血冷酷,威震天下。当现代雇佣兵,穿越时空,成为娇小的十三岁王妃。当古代的绝色王爷,浴室之内,对上喋血的利剑谁能降伏谁?“少打我的主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乱世浮沉,这天下不尽是男儿的天下风云会聚,且看今生谁主浮沉。《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