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传统上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是借助文字和出土文物等物化资料进行的,这些用于历史研究的物化资料就是史料。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文字和物件。声音是人类表达自己和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是人类获取自然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声音是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界同时存在的。它虽然不是一种物化的实体,但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这种物理过程中包含和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迁的信息。

在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上声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声音。所以声音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在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全都消失在空气中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声音本来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却无法用来研究历史。在有些文字资料中有对过去的声音的描述,但这种无声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动感的声音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特有的信息,仅仅是文字史料而已。自录音机发明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声音记录媒介和录音技术不断涌现。记录下人类活动的声音并把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许多重大的活动和场合都有同步的录音资料记录,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录音资料也逐步在不断地增加。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和以后的史料形式就不只局限于文字和文物了,声音资料也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成为史料的一种。虽然声音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但并非所有的声音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的一幕幕场景所组成的,有背景、有剧情。因此有史料价值的声音资料必然是由声音所构成的声景生态资料,它以声音的形式反映和记录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时间节点上人们的社会生存状态。

声景的概念起初是从景观学的概念借用过来的,声景生态所关注的问题起初也是从环境保护、环境审美、环境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特别注重它的史料价值。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以声音为传播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视,对声景生态资料的价值赋予了新的理解,使得它具有了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历史研究中如何采集、整理、使用史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史料学方法。而不同物态的史料,其史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研究和论著,目前还见得不多,基本上处于起步研究阶段。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本书的依托课题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06BaLS008),书中的内容也是这个课题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内容不一定全面,许多工作都是初次涉及,难免有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术界探讨和研究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全书由三个部分共八章组成。前三章是第一部分,论述了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观点、以及具体方法等。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声景概念的由来,声景的基本要素,声音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声景资料的属性和分类等。第二章是本书关于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的理论阐述核心。首先根据历史学研究论著,梳理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原生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史料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性。在此章首次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即如何判断声景生态资料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的问题。这一章的最后,论述了“无声的声音”,即声景生态的文字史料的考证问题。

为了给不具备声学知识和录音技术的一般读者提供必要的如何录制声景生态资料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一般性地介绍论述了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方法,声景录音的特点与要求,录音环境和录音对象的声学特性,录音资料的后处理与标注等。在录音技术和录音艺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声景录音这个分类,本书中关于声景录音的提法和论述也是首次,也是希望在录音领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声景录音的具体技术和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本书起名《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图,一是论述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相关理论问题,第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的声景生态中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作为对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的支撑或应用。在北京的声景生态文化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就是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和老北京的响器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许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渐渐远去了,积淀下来的东西就成了文化遗存。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对北京市传承老北京吆喝叫卖声和响器表演等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进行跟踪研究。这件工作的目的除了采集整理老北京的声景文化遗存外,也希望对这种声景文化的传承、变异、传播、甚至它的“被”商业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第四章和第五章就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总结。对老北京的声音的研究,得到了目前还活跃在京城的民间艺人和老北京民俗传人的帮助。

老北京的声音已经是文化遗存了,对它的研究是从抢救、还原、整理、传承的角度出发的,尽可能地发掘正在逐渐消失的声音资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对现存的声景生态如何从史料的角度进行记录和研究,这就是本书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三章所尝试探讨的问题。第六章论述了“北京的心跳—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天安门广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标志性极强的场景,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声景都具有历史价值,并且这种历史价值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凸现出来其珍贵性的。这一章首先论述了天安门地区的历史变迁及其声景意蕴;对天安门地区的声景概观做了一个整体论述;在现场录音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天安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声景档案。第七章论述了“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都市,北京虽然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早已不是一个可以朝闻鸟语花香、夜听风吹雨落的自然田园式的地方了,北京是一个被交通噪声所包围或处处弥漫着交通噪声的城市。从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交通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噪声污染。但是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交通声景包含了大量的反应当下社会历史进程的信息,是一类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因此,这一章从史料采集的目的出发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史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探讨了北京的现代交通声景概观,制作了部分典型的现代北京的交通声景档案。

本书的最后一章对声景生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音乐声音生态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承载音乐声音生态的场所,北京的几个著名的音乐厅的音质状况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民族音乐传播生态的一些调查结果。音乐声音生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流行的音乐的形式和偏爱;二是大众化的音乐欣赏或音乐传播环境的声音生态问题。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音乐声音生态反映了一个社会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品位和大众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也反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某种现实。

论著声景却没有声音,似乎是说不过去的。本书的附录给出了与第四章到第七章配套的声景档案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声景录音资料。本书的意图是从史料的角度去录制这些声景资料,但是由于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在摸索探讨当中,因此不敢说这些声音资料可以作为史料来应用。虽然录音避免不了人为的加工和处理,本书对附录的声音资料尽可能不做刻意的雕琢,而保留它本来的面貌,因此录音资料显得粗糙在所难免。

本书的依托课题《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的立项源于著者对声景生态和老北京声音文化的兴趣,但在具体的工作之上,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史料研究的层面并撰写一本相关的论著,对笔者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力所不及的任务了。著者和相关课题组的专业背景是传播声学,着重与传播科学与实践领域与声音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对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学研究都是外行,对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虽然有兴趣,但对文化本身的理解都很肤浅。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起初甚至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在课题的开题阶段得到了有关历史学研究专家的指导,特别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建平先生,还有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先生的专业指导。李先生和姚先生的指点使我们意识到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研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重点是通过探索性的工作,提出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研究开启一扇门,因为这项工作还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前人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课题研究和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就放在提出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重点就北京的声音从声景史料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的工作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许实在算不上系统和严谨,甚至有多处错误,希望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著者并非史学研究出身,斗胆以外行的身份撰写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方法、史料化的声景录音等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毕竟,声景生态的史料录制不是一个单纯的录音技术问题,需要史学家和录音技术人员共同来思考。也许,它会成为一个新的录音学科,如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等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的多位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课题,以及本书的文字编撰工作。这些同学包括戴璐、范玮、安翔、丁雪、郑之风、庄周、薛云霞、孙文艳、吕艳华、董强国等。其中安翔和丁雪就老北京的吆喝声、响器声等在她们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在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关于北京历史的论述,参考和引用了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具体的参考文献在相关章节中给出。在此一并感谢。

孟子厚

二零壹零年八月八日(立秋)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社交礼仪、国学常识、中外未解之谜、文化典故等知识。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梦之云

    网游之梦之云

    当颓废的大学等死党李云,进入了“梦境”这款游戏,一颗新星在冉冉升起,凌梦雪,萧雨......一个个美女,一个个惹人爱怜的故事,与这梦境交织,让我们揭开每个美丽背后的脆弱--本文轻松惬意流,适合当饭后的那碗清汤,不yy,不种马,我们是小清新的搬运工--
  • 别跑,我的小娇妻

    别跑,我的小娇妻

    她走错房间他缠绵一夜,后来因为意外怀孕不得不被迫嫁给他。可是,他却另有所爱,在婚后依然风流无限,和数不清的女人纠葛不清。后来,她意外流产,他却选择和他的旧情人在她伤痛的时候重温旧梦。她选择离开,想逃离这个梦魇一般让她着迷又痴情的男人,冷酷无情的他却堵住了她所有所有的退路:“女人,别想跑!”
  • 我们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我只想为前辈们要实现的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过往的前辈们,一路走好,你们付出的心血会在将来的中国人身上发出光芒。
  • 玄武无双

    玄武无双

    突然天边电闪雷鸣,只见天外陨石如一轮红日,火红的焰火划过天际……
  • 武逆天下

    武逆天下

    叶向晨不甘身为废材,以大毅力打破血脉囚笼,获大造化,修无上武道!且看他继太祖之英灵,携东荒之圣鼎,脚踏天道不公,拳镇万域圣者,追寻自身血脉囚笼之迷,破除命运枷锁,以绝世武魂、以不甘武意、以至强武道,逆天下,定苍生!
  • 狐王霸宠,迷糊捉妖师

    狐王霸宠,迷糊捉妖师

    二十一世纪的二流捉妖师茶埋埋被雷劈到另一个时空……醒来的时候发现旁边躺着萌奶娃,只不过那奶娃怎么那么熟悉?小巴卫……?当迷糊的二流捉妖师遇到腹黑傲娇的狐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惊天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没错,男主巴卫就是《元气少女缘结神》里的巴卫,男主保留着巴卫的属性;女主是一个动漫深度中毒患者,对男神巴卫已中毒至晚癌~注:这里没有奈奈生他们…)
  • 灵器使

    灵器使

    漫长的岁月,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时光一同见证历史的器物从岁月中醒来,有些选中凡人与其一同守望世界,有些则不甘堕入凡尘意寻回往日传奇。
  • 无限之剑噬天下

    无限之剑噬天下

    当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有了颠覆世界的力量,你是为善?还是为恶!若为善,傲世当代万古同尊,若为恶,苍天震怒神魔共逐。
  • 孤海狂啸

    孤海狂啸

    一个悲剧的人生。一个祖辈的诅咒影响了我们主角第一生。是平凡还是雄起。还是落寞的堕落。两位女性使他成长,但却逃不了死亡的命运。是孤星转世,还是命中注定?他说:“我命不由天。”一夜白了头。人说他是白发罗刹。本人新人作家起步。望大家多给点意见
  • 别有意图

    别有意图

    姜微二十二岁时见到徐敬南,唤一声徐叔叔。他深沉内敛,步步为营,她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徐敬南三十二岁时,再次遇到姜微,而她,竟对自己印象全无,很好。她有心上人?很简单,分手。她态度冷漠?很简单,捂热。她终于动心?很简单,娶回家。接近你,是我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