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2800000012

第12章 国外证券化实践:对次贷危机的审视(2)

在发起人与安排人之间,具有信息优势的是发起人。由于发起人可以通过发行原始贷款获得中介收入与转让溢筹。显而易见,原始贷款的规模越大,发起人的收入越高。因此,发起人有着与抵押人共谋,制造不实贷款申请的动机,进而不仅可能造成前面提到的掠夺性放贷(贷款方诱导借款方过度贷款),还可能形成掠夺性借款(与掠夺性放贷相反,指的是借款方诱导贷款方过度放贷,即此时信息优势方为抵押人,如抵押人造假以成功融资)行为。

当然,为了防范抵押贷款中的造假行为,证券化过程中是设计有许多应对机制的。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安排人的严格审贷,在证券化过程中分立发起人与安排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严格审贷来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安排人与发起人多为同一家公司。一旦安排人没有对风险有足够的重视,进行审慎的查核,就很难避免发起人大量造假现象。如Rucker(2007)指出,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安排人审查不严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二是发起人的信用担保。在证券化过程中,要求发起人就抵押人资信做出声明和保证,进行承保。一旦发生违约,发起人往往有义务回购不良贷款。但这一回购条款设计能真正起作用的前提,是发起人有足够的资金回购这些贷款,从“次贷危机”的教训看来,这实质上反而强化了流动性对于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发起人的流动性风险也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3)二级市场之二:安排人与第三方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这里所指的第三方包括了为安排人持有贷款池提供融资的暂持贷款人(warehouse lender,其目的是为实现外部信用增级)、资产管理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相对他们来说,安排人在掌握抵押贷款的质量上都具有信息优势,由此容易出现逆向选择现象:安排人将劣质贷款证券化,而保留优质贷款。下面分别说明:

①与暂持贷款人的逆向选择问题:

一般说来,在证券化过程完成之前,安排人都是抵押贷款资金的提供者。如果安排人本身就是储蓄性机构,这部分资金一般可以内部解决。而对于专业安排人来说,在完成证券化实现再出售之前都需要从外部的贷款者(即暂持贷款人)那里得到融资。由于暂持贷款人对抵押贷款价值具有信息劣势,故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对抵押资产价值的高估,如对初始贷款人的深入核查,折扣贷款、收取信用利差等。其中,折扣贷款即超额抵押,如就抵押资产价值100万的贷款,暂持贷款人只提供90万的融资额,剩下的10万头寸由安排人自己承担。这种方式简洁明了,不需支付第三者费用。但超额资产在证券未到期前不能移作他用,流动性受到限制。

事实上,上述折扣机制的设计,使得第三方贷款人对基础资产价格判断的逆转可能使发起人(或安排人)陷入困境。Wei(2007)和Sichelman(2007)都指出,在2007年上半年大量单一业务结构型(无自身储蓄业务支持的)发起人的倒闭均与他们无法应对第三方贷款人的超额抵押要求有很大关系。

②与资产管理人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抵押贷款证券化中,一个重要机制是破产隔离机制。贷款池会由安排人出售给SPV,由SPV来发行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对于证券化方式的信用转移功能而言,SPV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它保护了投资者不受发起人或安排人破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只要不触及发起人所做的外部信用增级条件(如有关回购的陈述与保证),一旦贷款出售给特殊目的实体以后,抵押贷款的损失就不会传递给发起人和安排人。

在此基础上,安排人承销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给资产管理人(主要指各种基金管理机构),这些资产管理人是最终投资者的代理人。显然,安排人与资产管理人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安排人具有信息优势,由此可能引发典型的柠檬市场问题。为减轻这一问题,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如重视安排人的声誉、安排人以自有资金对这些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以及资产管理人对安排人和发起人进行核查等。

③与评级机构的逆向选择问题

评级机构对抵押支持债权进行评级,对信贷质量的判断通常依据一套公开的评级标准,将贷款池的风险特征归于估测的损失分布,以此来考察一系列与信用质量相关的指标,如违约率、回收率、损失率等,据此评定信用等级。以损失率为例,评级机构根据某一特征损失分布,来计算要某证券达到某一给定信用级别所需的信用增强。就评级机构的评级而言,仍然存在柠檬市场问题(安排人具有信息优势,评级机构对安排人和发起人的核查仍然有限)。

(4)二级市场之三:服务商(servicer)与抵押人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抵押贷款通过二级市场出售,产生了新的债权人,他们对最初的抵押人并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SPV都会雇佣服务商负责按期收汇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向SPV预付抵押人未支付的利息、记录本息、向抵押人提供客户服务、保有支付税收保险的相关款项、联系欠款的抵押人、管理断供和资产处置。服务商的收入来源一般来自SPV的定期付费。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商都是由发起人兼任的,原因在于他们在了解初始抵押人信息方面最有优势,便于转付本息。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重新配置风险所引起的事后行为模式的变化。如以保险为例,当被保险人无须承担全部恶果时,保险就容易诱导事后的风险行为。在抵押贷款市场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一方(抵押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证券化资产的现金流,其后果是与另一方(服务商)共担的,但前者(抵押人)的行为既难以观察又不负全责。因此,在管理贷款违约方面,抵押人与服务商间存在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服务商与投资者激励相容的情况下,服务商会尽力管理违约贷款以实现损失最小化;而当抵押人疲于偿付贷款时,可能会难以支付各种税费和物业维护费用。如抵押人未支付物业税可能导致投资者行使留置权时的成本增加;不支付物业灾害保险等可能使投资者存在全损的可能性;懒于房屋维护则可能使房屋的市价受损,加大断供时投资者出售物业的费用。而在接近断供时,抵押人往往是没有动力进行上述举措的。

为防范上述问题的出现,一般的解决措施是,要求抵押人定期向服务商缴纳保险和物业税费,而当抵押人未预付这些款项时,则由服务商代表投资者进行支付。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服务商在判断损失可能和回收物业方面过于轻率,对服务商回收违约债权的行为,美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法案进行规范,如《房地产清算程序法》(“the Real Esta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Act”)、《正当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 Debt Collection Practices Act”)等。

(5)二级市场之四:服务商与第三方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服务商在抵押贷款资产损失实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穆迪公司(Moody)认为,服务商的质量会给抵押贷款损失带来正负10%的作用;而损失无论对投资者,还是评级机构都会产生影响。一般说来,投资者总是想最小化损失,而评级机构总是想更精确地评估损失程度。因此,他们都不免会与服务商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一方(服务商)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证券化资产的现金流,但其行为却难以观察,损失后果也与他方共担、不负全责。

①与资产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服务商的收费标准是抵押贷款本金余额的固定比例。此外,服务商一般是月初查收抵押人各种预付款项,而在月末才分配给投资者,这样一来,服务商也可以获得浮动的利息收入。

服务商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合理的垫付费用,二是贷款变更与断供决策。

首先,就垫付费用来讲,服务商具有报高的动机。在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只要认为还不存在偿付问题,服务商都会向SPV预付未付利息(有时甚至包括本金),换言之,抵押贷款一般是有90天的滞纳期的。在预付利息的同时,只要抵押物业还存在,服务商就还得缴纳各种物业税和保险费用。此外,一旦断供,在物业变现前,服务商都还得支付各种费用。显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尤其是当断供资产的回收率还较好时,服务商都会倾向于报高费用。

其次,对服务商而言,取消抵押人赎回权所产生的大多数费用都是固定且在早期发生的:如在服务系统中进行登记、首发通知信函、进行各种税费分析和预付准备等。与此同时,贷款服务期越长,服务商的收入也会越多。由此可见,服务商会希望抵押贷款在其帐薄上的存续期尽可能长,这就使服务商有很大的冲动变更违约贷款的期限,推迟断供。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平衡以下矛盾:一方面,从理论上说,除了要在服务协约中制定严格条款限制贷款变更,资产管理人(投资者)还需要对服务商的费用情况实施严格监控。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由于存在“搭便车”现象(当一部分投资人努力监督时,另一部分人总是会搭便车),资产管理人(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放松对服务商的监控,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监控费用。因此,评级机构对服务商的质量评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服务商声誉与主服务商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商声誉,是指为维护声誉,致力于长期运营的服务商会加强自控,尽量减少道德风险现象。主服务商制,是指由一个主服务商负责监控服务商是否较好履行着贷款池和服务协约,它会核实服务商的报告、复查违约贷款的服务情况、代表信托实体纠正服务商的违约行为。

②与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

如前所述,服务商的质量也会影响证券信用评级。因此,为了最小化这种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一般会深入审查服务商,根据审查结构调整证券评级,并公布调查结果供投资者参考。

服务商的质量评级旨在考察服务商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预防和减缓损失的优劣。它包括了对清收/客户服务的评估、损失减缓、断供时机管理、经营水平、人力资源与培训、财务稳定情况、容灾等相关技术、法规遵循度、监管与财力情况的考察。具体来说,通过将服务商的实际历史损失情况分为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程度,以及服务商清收与服务管理能力两部分来完成。就评级机构的评级而言,仍然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只能依赖评级机构的严格核查来解决。

(6)二级市场之五:资产管理人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问题

在金融市场中,尽管投资者提供了购买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资金,但由于他们大多不具备专门的金融知识,所以通常是由资产管理人(主要指各类基金)代表其制定投资策略,审查可能的投资品情况,以最优价达成交易的。显然,投资者与资产管理人之间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投资者并不一定完全理解投资策略,也不知道资产管理人的能力究竟如何,是否对投资品进行了足够的研究审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投资委托书、用相应基准或与同行的业绩比较等措施来缓解投资者与资产管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例如,公共养老金会限制资产管理人所投资证券的信用等级,以某一基准指数来衡量资产管理人的能力。再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限制参保银行投资于高风险证券,或者提高风险资本金要求(风险权重是基于信用评级做出的)。而结构设计精美的CDO通常会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

此外,投资委托书中的很多条款都会涉及到信用评级。由此可见,通过提供对相关证券的信用评估,信用评级机构在证券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者正是借由评级进行投资决策的。

(7)二级市场之六: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来自安排人而非投资者的付费,这无疑形成了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间潜在的利益冲突。投资者对评级机构所采用模型的优劣很难判别,信用评级可能存在影响投资人利益的两类误差: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与证券化产品的日益复杂,模型本身的客观误差难以避免;另一方面,评级机构收入来自于安排人所导致的利益问题,也可能使评级机构不能完全公正地评级。

这种由安排人付费机制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广受诟病。如Tomlinson和Evans(2007)指出,以穆迪公司为例,其2006年44%的收入都来自结构化金融产品。一些研究指出,在这种收入激励下,很难保证评级机构做出完全客观、独立严苛的评级。

Ashcraft和Schuermann(2008)认为,已有的两种机制使主观误差并不突出:一是评级机构的声誉机制。声誉是评级机构运营的基础,因此,很难想象评级机构会为了赚取来自结构化产品的收入而拿声誉来冒险,有意提高相关证券的信用评级。二是评级和降级标准的公开报告,主观地歪曲模型结果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3.2.2次贷危机与信息不对称

下面,不妨从信息不对称这一视角对次贷危机的生成机制做一个简单的考察。

同类推荐
  • 海底捞能捞多久

    海底捞能捞多久

    海底捞火锅连锁全国也不超过百家,为何会吸引如此大量的关注,对顾客有这样的吸引魔力?陈禹安提出了海底捞的三大悖论。复制悖论:为什么海底捞没有确立标准化(高度同质化)的制度与流程,却能够复制成功?激情悖论: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能够激情四溢、乐此不疲地去对待一份单调、繁琐、强度巨大的工作,甚至为了捍卫门店的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治悖论:为什么海底捞近乎奇迹般的成功能建立在广被诟病的人治基础之上,而和我们惯常认为的科学管理背道而驰?作者详细分析了海底捞的缘起和火爆,探索它成功的奥秘,并对它的未来进行了预测。
  • 一对一经理人

    一对一经理人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留言簿,里面都是那些在“新大陆”的探索中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们,从一对一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未知领域的前沿发回来的信息。他们正在向我们讲述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有些人毫无疑问会注定名垂青史——至少在商业圈内是如此,因为他们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人早已成了传奇人物,比如罗伯特·麦克德谟特将军。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麦克德谟特就使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把一家原本体态笨重、文案工作没完没了的官僚化保险公司UsAA,改造成了利用关系营销最具说服力的成功典范之一。
  • 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本书针对“主管学”而作,从主管自身角色定位、上下级关系、有效管理员工、激励、沟通、团队组建管理以及办公室政治等角度入手,集结了主管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88个错误,为主管“扫”出身边的一个又一个“雷区”,并提供了越过雷区的有效方法。
  •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本书从管理的第一步——恰当展示自身的管理魄力开始,本着实用、适用、灵活的原则,以提升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为宗旨,立足于中国社会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将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各行业实际情况的员工管理策略,凝炼为最简单实用的36个绝招,助你打造一个全情投入的、目的明确的团队。
  • 品牌营销学

    品牌营销学

    目前,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资本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品牌成了企业赢取市场竞争的法宝;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品牌消费的意识和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因此,企业要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获得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以品牌为中心展开营销活动,这已成为品牌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法则。可见,品牌营销学是一门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以品牌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市场营销学。
热门推荐
  • 与子成悦

    与子成悦

    以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为虚拟背景,几个部落王国之间的恩怨像基因那样,也被分别遗传到了他们后代的身上。然而,仇恨从开始诞生时,就仿佛高高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要故事里的人物为无限循环的复仇行动自圆其说,又要为七情六欲的人性弱点自欺欺人。矛盾最终得以解决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立的双方趋于统一,另一种较为惨烈的就是矛盾双方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很不幸的是,作为一个悲情故事而言,这部作品的结局只能毫无意外的选择后面那种。
  • 病少总裁:夫人请入怀

    病少总裁:夫人请入怀

    我就是蔡小娃,是个患有精神分裂的女人,没错,我是精神病人。一次意外,我卷入了一场豪门斗争。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不,我嫁给了一个双腿残废的男人……沈川……“你干嘛?”“履行夫妻义务啊……”“可是……我是精神病!我的病会……会遗传的!”“没关系,精神病和残废不是绝配吗?我有的是钱,养得起生病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月界

    月界

    传闻月神为月界之主宰,手握日,脚踏月,天地为被,星河为床,征战一生,无所匹敌,奈何...
  • 诸天帝轮

    诸天帝轮

    万载轮回,终剩一声长叹顷然落下。九天征战,唯有一滴帝血方可罢休。是谁?在遥远的时代矗立,凝视着苍穹,淡看众生!是谁?在黑暗的世界崛起,书写着传奇,与天夺命!轻叹!昔日的睥睨天下,淡看!如今的枯骨残骸!
  • 紫凤传奇

    紫凤传奇

    异界末世纪,神族在圣战中溃败后,灭世从生。为救世人,神仆潘朵儿违背天命,开启了通往希地的涌洞。希历元年,魔尊罗刹率麾下魔将借机侵袭。创世神古月、明日带领神仆抗击,两败俱伤。罗刹被封印前,定下回归之期。千年之后,面对七国之乱,希地人如何自救,且看紫凤传奇为你细数战国英豪们的传奇一生。
  • 彼岸花,黑道杀手女王

    彼岸花,黑道杀手女王

    四岁,被豪门父母丢弃,那年冬天在雪地上发誓:我要报仇!;复仇女王的复仇计划从四岁那年开始了。。。
  • 毒舌总裁:老公,请节制

    毒舌总裁:老公,请节制

    她被渣男劈腿分手,还被小三绿茶婊连扇了两巴掌。就在她最落魄时,她的顶头上司大BOSS却出现了。某总裁说,“打回去,双倍的。”某女冒汗,“好的,总裁。”后来,她怎么就喜欢上个离过婚的,还带着孩子的男人?“听说你有意见,下个戏是不想演了吧?”“不不不,老公,我最爱你了。”
  • 凰定九澜:废柴逆天二小姐

    凰定九澜:废柴逆天二小姐

    “第一眼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她。”俊美的男子微微一笑,却是满眼荒芜。“可惜,你宁为他挡我一剑,也不肯给我报恩的机会。”一剑潇然,也萧然。那个绝色的主神,却永远的沉睡了。“此生,能够守在你身旁,已足够。我等着,你醒来的那天。”这万里河山,是为了予你江山为聘;这九重天穹,是为了共你天地为媒。当她苏醒,世间的一切,是否已变化?
  • 股爷天下

    股爷天下

    本书以时间为纵线,以章回体的形式记载了中国证券市场1980-2010年30年的历史。作者描画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来的风风雨雨、进进退退,30年间各色人物的起伏命运,以及为人知的或不为人知的种种历史细节。作者看似幽默的文字常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读者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