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400000027

第27章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2)

为什么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会出现这种有违于Myers(1984)优序融资理论的融资结构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偏低,缺乏通过自我积累进行内源融资的能力。二是,如同Jensen和Meckling(1976)所述的“资产替代”问题,即企业的“内部人”股东—经理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而非自己的资金去投资冒险,使得内源融资比例人为偏低。从1995—2000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与内源融资的关联度并不大;在未分配利润大于0的上市公司中,1995年既是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一年,也是上市公司内源融资的比例最低的一年。

这就说明,既使我国的上市公司有着较高的盈利水平,其也倾向于进行外源融资而非内源融资。而这种融资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按照“一逾两呆”口径,截至2003年末,我国企业的主要金融债权人—银行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19%,大大高于国际上关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的通行标准。从类别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8%;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4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5%;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93亿元,不良贷款率12.85%;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72%。虽然经过近年来的整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下降,但是,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境内最大的债权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然高达4973.3亿元,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27.9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314.1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031.3亿元。

这也就说明,作为我国企业重要内源融资方式的债权融资表现出了高额的“不良”债权特征。学者认为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在我国的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企业“把公关当成本,把债务当利润”,借债不还;许多企业通过重组或贱卖资产,损害债权人利益所造成的(孙永祥,2002)。而这也正是Jensen和Meckling(1976)所述的“资产替代”现象。即我国企业的股东在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而非自己的资金投资“冒险”,而这种冒险的最终结果又使得我国企业的主要金融债权人—银行利益受到了实际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效益较好的企业,由于其自由现金流较为充足,对债务融资的需求度较小。因此,他们并不会主动向债权人贷款,而债权人会主动要求放贷给这些企业。而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贷款的企业,在债权人看来,是或多或少从事着高风险投资项目,并有可能损害其利益的企业。这就使得债权人并不轻易贷款给这些企业。因此,在企业眼中,债权人被视为是个“嫌贫爱富”的势力小人。而在债权人眼中,贷款企业是个随时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盗贼”,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始终无法协同,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5.2.2股权中心主义治理模式下控股股东对债权人利益的剥夺及其影响

以上分析说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股东违背了与债权人事先所签订的债务契约协议,并未向债权人归还借款。然而,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上说明了二者之间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而导致股东侵权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本文将以震惊我国金融界的托普软件案来予以实证说明。

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软件000583)的前身为四川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5年11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股票简称川长征),上市时总股本为6294.59万股,其中流通股2500万股。1998年,四川托普科技发展公司(托普发展)购买了川长征第一大股东自贡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国家股4262.43万股,占总股本的48.37%,成为川长征第一大股东。因此,托普发展也实现了借壳上市,并将公司更名为托普软件。

因此,托普软件也一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高科技产业公司重组传统行业公司,成功“借壳上市”的典范,其股票也成为市场追捧的绩优软件股,股价伴随着重组和业绩上升而大幅上涨,由重组前的5元/股左右上升到最高峰时的48元/股。但是,托普软件高成长绩优股的形象并未维持太久。2002年开始,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2003年开始公司出现巨亏。2005年12月31日,由于收盘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票报收在0.76元,托普软件股票也成为当日沪深A股中唯一一只股价低于1元的“垃圾股”(pennystock)。由于公司主要经营性资产和股权被冻结、拍卖,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巨额债务官司缠身,人员流失,业务停滞。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托普软件在暂停上市7个月后,终于因为连续三年亏损,于2006年5月10日起被证监会暂停上市。而随着托普软件的终止上市,为托普软件下市“买单”的除了广大的中小股东外,主要是债权人—银行。中国证监会的事后调查显示,托普在其存续期间曾在全国超过10多个省的十几个城市的十几家银行获取的贷款超过20多亿元,而随着托普软件的终止上市,其中大部分贷款实际上已无法收回。

对此,我们要问为什么银行会向托普软件发放如此巨额的贷款?而这些贷款的最终流向又去了哪里?这既是剖析托普软件“夭折”,又是了解该案中债权人利益受损原因的关键。众所周知,债权人向企业放贷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财务业绩指标。然而,这种指标又有可能是经过企业“粉饰”包装后的非真实的财务业绩指标。事实上,为了满足银行放贷的这一“硬性”指标要求,托普软件就经历这种对财务业绩指标进行“粉饰”的过程。1998年托普发展在入主川长征时,由于川长征的原主营业务是机床生产销售,该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在重组前后均维持在3000万元左右,因此,对上市公司托普软件的利润贡献甚微。为了迅速改观上市公司这种财务业绩指标不佳的状况,托普软件的控股股东通过一系列的关联交易将优质资产和业务“剥离”给了上市公司。以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托普发展在1998年1月就将所持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3.85%的股权出售给川长征,纳入了合并报表范围。财务数据显示,在1998—2000年3年中该公司所创造的利润占到托普软件净利润的22.84%、39.04%、26.85%。类似的关联资产和业务转移式大量存在的托普软件快速增长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于由大股东置入的业务,即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生产销售。

经过控股股东的多轮“输血”支撑,托普软件业绩高速增长,并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债权人和中小股东面前。资料显示,仅一年的时间里,其净利润就由1997年的—2010万元跃升为1998年的2936万元,而1999年则达到5751万元,每股收益也高达惊人的0.652元。正是在这些被人为“粉饰”“包装”后的非真实的财务业绩指标面前,托普软件成为了众多银行追捧并争相抢贷的宠儿。然而,托普软件从银行获得的这些巨额贷款,并非自用而是最终流向了关联方的口袋。2004年7月15日,公司由于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成都稽查局立案调查。经该局调查证实,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期间,托普软件(含控股子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了大量没有实质交易的资金划拨,并最终形成了这些关联公司对托普软件资金的占用。其中,托普软件(含控股子公司)为其关联方提供贷款担保109笔,总金额为232868万元,其中以存单质押方式担保11笔,总金额为36850万元。以上担保中,为5家子公司贷款担保8笔,总金额18300万元;为子公司以外的17家关联公司贷款担保101笔,总金额214568万元。截至2004年6月30日,以上担保已到期的有73笔,金额140633万元,未到期的有36笔,金额92235万元,托普软件未解除担保责任的有84笔,担保余额为146501万元。即从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托普软件累计向有关关联公司提供了近24亿元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是来源于托普软件的金融债权人—银行的贷款,这也就说明托普软件仅仅是其关联公司用来套取债权人——银行资金的一个“壳”。

那么,这里所说的关联公司又主要指的是谁呢?如前所述,控股股东—托普发展为托普软件的财务业绩指标“粉饰”包装提供了支撑,当然,“种瓜也要得瓜”,控股股东—托普发展此举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从托普软件的财务业绩指标“粉饰”包装中获得回报。因此,以上分析中所指的关联公司就是托普软件的控股股东和其实际控制人托普发展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如华。

托普软件案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它集中揭示了转型时期我国企业在股权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下,控股股东对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剥夺的过程。这一剥夺的具体过程就是,被主流经济学视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企业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控股股东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自己的股权投资,进而降低自己所承担的投资风险。而这只是说明了企业的股东有动力去侵害债权人的利益,除此之外,企业的股东应该有能力或者说具备条件去侵害债权人的利益。托普软件案充分说明了,“股权中心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为控股股东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其在企业治理结构安排中对企业控制权的掌握,形成与债权人之间在经营信息上的高度不对称。进而以“法人身份”对债权人及其它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方便的“剥夺”。而且由于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这种“剥夺”的成本和代价是非常低的。

事实上,在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的制度安排下,近年来,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也不断上演了一幕幕与托普软件类似的案例。以下是本文对这些案例的一个大致整理。同时,由企业的这种恶意负债、过度负债倾向所产生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它会使得阿克洛夫所述的“恶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因为,为防范股东及其代理人利用债务融资的机会对其利益的损害,企业的债权人必然会审慎的选择贷款企业,并对贷款企业克以严格的贷款条件。目前我国企业重要的金融债权人——银行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超过贷款额度数倍的物权抵押或者质押担保。而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将导致银企关系不断恶化后企业融资环境的人为“紧张化”。这种“紧张化”是以众多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缺乏物权抵押或者质押担保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银行“惜贷”现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公司类贷款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便是对这种银行“惜贷”现象的有力说明。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总体贷款快速增长,但是,各家商业银行公司类贷款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占比由2006年末的81.74%下降为78.95%。其中下降最快的为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占比为79.40%,比上年5.47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类贷款占比85.66%,相对较高,仅下降1.89个百分点。

而债权人普遍“惜贷”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它使得债权人往往难以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放贷企业,这也就意味着为数众多的,既使是诚信的、成长型的企业在真正迫切需要资金时,也无法得到债权人的资金支持,进而也就影响到其正常的投资和再生产。而当众多的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的正常渠道获得急需的资金时,一方面,民间的非法集资现象也就屡禁不止。2008年浙江省共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近200起,集资诈骗案件40多起,同比大幅上升。其中1亿元以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17起,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集中爆发,涉案金额近百亿,这其中包括震惊全国的本色集团总经理吴英非法集资3.89亿元案;另一方面,诸多的企业也会设法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对债权人的代理人进行“公关”来获得贷款。前者破坏的是正常的金融次序,而后者则不但加重了债权人本身的代理问题,还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最终,两者都将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其次,“惜贷”意味着债权人本身必须通过寻求不断的经营金融“手段”创新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而这也就将加剧了债权人本身的经营风险。

同类推荐
  •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本书是目前针对管理这一主题最综合全面的一本图书,内容涵盖了今天的所有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学习的有关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但有实践的经验,还有日常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雇佣与解聘、员工激励、委派授权、沟通、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发展与训练等在当今商业社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
  •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只有授权,才能让权利随着责任者,只有权、责对应才能保证责任者有效地实现目标。授权不仅能调动部属积极性,也是提高部属能力的途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双眼永远要比双手做的事多。本书立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汲取西方之精华,注重实操性,让管理者即学即用。
  • 鬼谷子商学院: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关口才讲义

    鬼谷子商学院: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关口才讲义

    本书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分析,让读者来领会咀嚼《鬼谷子》,内容分社交纵横、商务谈判、职场处世、危机公关等七篇。
  •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本书的宗旨就在于通过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期在此之中有助于矢志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经理人们,学习这些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经验“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管理的模式。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是成功企业管理实践与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具有参照性、借鉴性与可复制性。本书荟萃了美国管理模式、曰本管理模式和中国管理模式的精要,管理者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管理精华,并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
  • 企业伦理新论

    企业伦理新论

    西方对企业伦理问题的关注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消费者反欺骗、反污染、反不正当竞争的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将伦理道德因素纳入企业活动的范围。我国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我国对企业伦理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广泛。
热门推荐
  • 神魔禁武

    神魔禁武

    莫邪,生平最大愿望就是不断的赚钱,老来好闲在家养老,可事事尽不入任意,在红尘逆流中,看他如何反抗。灵魂穿越,机缘地落在了落难皇族的身上,一件件诡异的事情,随之而来。经历过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的他,最终走上了无上修行的道路,他的梦想不再是赚钱,而是寻找回家的路。请随文章一起看莫邪是如何经历经历种种磨砺,度完他这一生。
  • 恋上完美冷公主

    恋上完美冷公主

    她,如灰姑娘般的身世,在别人眼里却是完美的一个人。他,冷漠如冰,唯一只对她破例!她,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原罪王者

    原罪王者

    那些不惜奉献一生,甚至牺牲自己灵魂的古老王者为的是拯救那个凋零的世界,而他却不惜痛下杀手,将剑挥向王者......
  • 少年特种部队

    少年特种部队

    军人是每一个人都想做的职业,特种军人更是军人的最高荣誉,特种军人是国家的最后防线。成年特种军人已是家喻户晓,而少年特种军人却鲜为人知······
  • 都市绝世狂刀

    都市绝世狂刀

    他命运悲惨,印验孤星命格。从此煞气笼身,受孤煞之痛。然一把绝世凶刀改变他的命运,从此凶刀在手,斩灭前路之敌。纵横间,他笑傲长天,冷然曰:“孤星照命,一刀破之!”
  • 仙魔天机

    仙魔天机

    一次仙魔之间的旷世大战后,古仙界支离破碎。千百年休养生息,仙界碎片上遗留的生灵终于有了一丝繁荣景象。然而,修道不息,纷争不止。魔人现世,风波又起!张越又如何独善其身?张越,普普通通的一个学生,却是凡世间的异类;一个世代修真、怀揣绝世珍宝的修士,却依然渺小得泯然于人海。做个普通人也不错,他有时也这样自我安慰,如你一般,如我一般。可是大势与命运终将裹挟着他,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鬼斗,与妖斗,与魔斗。乃至与命运斗,与大势斗!修士非因仙法而超脱平凡,修士只因奋斗才与众不同!
  • 剑破幽冥

    剑破幽冥

    三十年前,冥岳门与玄火教决战于图南,冥岳门战败,从此销声匿迹。时过境迁,镇南侯之子周凡的一次密探任务,发现出云国的皇宫内诡异重重,周凡在拨开层层迷雾后发现,当年差点被斩草除根的冥岳门早已恢复实力,并且隐藏在各国之间,编织着一个席卷各国的巨大阴谋。
  • 腹黑男孩

    腹黑男孩

    一个腹黑男孩的成长日记!他可爱?他欠抽?他是不是拥有两种性格?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从十五岁起爱上了一个比他大三岁的火爆龙!从此他便用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娃娃脸对她纠纠缠!更是为她险些丧命!五年后的一天,当她再度遇见他的时候,他却不认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这种结局的火爆龙,她是该伤心离去,还是勇往直前?用自己最不性感的一面,再次把他勾引到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白痴神话

    白痴神话

    统一武林,收服修真,大战神魔。从小失去父母的主人公,在母亲临时之前给他留下了一本无字书,然而先天智障的他又要如何来参悟?如何修炼至世间尽头,成为天下王者?书友群:85387279
  •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本书讲述了大清皇宫中的那些后妃的各式命运。内容包括:不让须眉的深宫弄权高手、被皇权扼杀的皇妃国母、以贤淑的形象立于不败之地、为情所困的特殊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