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4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企业是作为一种改进生产效率的重要生产组织方式而出现的。如同其它任何事物的存在那样,这种组织方式也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性。深刻认识并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将有助于发挥企业组织存在的意义。事实上,自从企业组织出现以来,经济学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其运行规律性的研究。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是从企业这一人类社会分工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入手来探讨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在《国富论》中,斯密写道“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改进,以及劳动生产力指向或者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通过考察分工在某些特殊的制造业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分工在社会的一般事务中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被斯密称之为“某些特殊的制造业”实质上就是现代企业最初的雏形。斯密之后,经济学家也遵循了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最为重要的微观经济基础加以论述的传统。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1937)在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性的评论时也指出“经济学理论在考察整个经济体系效率时也形成了从单个企业分析开始而非以产业开始的明显的趋势。”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也试图加入到这一研究的行列中,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从另外不同的视角来发掘企业组织运行的规律性。如上所述,这种发掘也将是对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改进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自19世纪中期开始,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被认为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新古典经济学派也成为了主流的经济学流派。但是,理论界又普遍认为新古典经济学虽然有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但“缺乏一种关于工商企业的理论”。因此,从弥补这种理论上的缺憾来看,本文的研究也更有必要性。

任何理论研究既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又是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利益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凌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希图通过“兴办实业”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中兴国家。这就使得洋务运动后,企业组织开始在中国大量涌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从整体竞争实力的对比上来看,中国的企业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设备硬件的差距上,更多的是表现在与发达国家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差距上。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国富民强,民族兴衰,企业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而要使中国的企业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组织制度这一“软实力”问题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使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06年10月底,仅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经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个体经营户3800万家。全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值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交税收占50.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出口总额增长49%并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因此,企业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微观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脱离对企业问题的研究,来谈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将是虚幻和空洞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所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兴衰。但是,社会和谐的核心是经济和谐,即各种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对经济和谐的考察又必须落实到其微观经济基础当中去。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脱离对作为一个社会重要微观经济基础之一的企业组织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企业实践工作者也始终在关注着对企业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后,政府作为企业最大的“所有者”在城市开展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多轮经济改革。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改革也就是对企业组织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在借鉴西方企业“治理”理念对我国传统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传统意义上西方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在我国企业并没有得到根治。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中又不断演化出股东之间的“剥夺问题”。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着重考察的劳资矛盾,在我国企业也表现得格外突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企业改革已明显进入了攻坚阶段,企业治理也面临着在反思中有一个新的方向定位。

从经济学规范分析的视角来反思转型时期我国企业组织中所出现的系列矛盾与问题,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企业组织中的“非和谐”现象。而所有这些“非和谐”现象的产生既影响到了企业本身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同时,其外溢到社会后,而严重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企业组织内“非和谐”现象的存在无疑是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双重运行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又意味着企业组织效率的损失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减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试图通过系统的考察企业组织中的“非和谐”现象及其治理过程,来寻求对我国未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普适意义的企业治理模式。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本文主要侧重的是对企业治理模式的探讨,本文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国内外既有的对该问题研究基础之上的。国外对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一般认为,最早提出“治理结构”概念的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代表威廉姆森(1975,1985)。他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具体而言,威廉姆森认为这种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契约当事人投资进行保护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制度安排的依据是当事人之间所订立契约的性质,在威廉姆森看来,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frequency)、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对契约性质进行刻画的三个重要维度。因此,治理结构可以被理解为是综合考虑了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不确定性等主要因素后的制度安排。根据以上理论,威廉姆森(1985)详细分析了哪些产权主体能够进入企业治理结构安排中的核心机关—董事会。从总体上来看,威廉姆森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根据交易各方契约性质确定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并由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企业治理模式。

Hirschman(1970)和Mayer(1996)等人从公司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机制上对企业治理模式做了外部治理模式和内部治理模式的划分。他们认为,由于美国和英国企业的股权分散,分散的股东存在着监督经理上严重搭便车的现象,因此,公司治理主要依靠的是企业外部拥有公司最终控制权力的投资者—股东(主要是短期投资者,即个人或机构投资者)以“用脚投票”的方法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接管机制来控制企业的正常经营;而在日本和德国,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则集中在与企业有长期利害关系的大股东手中。由于股权集中,银行及其他大股东对企业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公司控制权市场接管机制的作用很弱,因此,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莫兰德(1995)对公司治理体制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区分,即市场导向型体制(market oriented system)和网络导向型体制(network oriented system)。也基本上遵循了Hirschman(1970)和Mayer(1996)的划分框架。并且以上三位学者对企业治理模式的探讨,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力,理论界也在他们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治理模式划分为美英模式和日德模式。但是,本文认为,这种研究仅仅停留在了对企业治理模式外在特征的描述上,并未对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进行更为深入的发掘。

国内学者对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源于90年代对国企改革的的重要举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这一时期,对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又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界定企业的股东、经理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的。张维迎(1995)的博士论文论证了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的必然性。他的论述强调了股权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张维迎(2001)认为在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中,股东主导模式是当前最能经受市场竞争考验、最有生命力、最有效率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现在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在向股东主导模式演进。杨瑞龙、周业安(2001)认为,为了提高宜走向市场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应走出“股东至上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但是,他们又并没有根据企业所有权的特征进行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一方面,他们认为董事会是从股东大会中分离出来的,其权力来自股东所有权,董事会的所有决定都必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贯彻股东的个人意志。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董事会必须从公司全局出发,关注公司的整体利益。这就使得企业共同治理的机制设计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也降低了其实施的可行性。

同类推荐
  •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任何以“如果”开头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要的就是结果。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就必须牢记,拿出结果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取得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个新概念。实施推广体验营销,应该从企业内部营销入手,企业内部营销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体验营销并不完全是一种廉价的营销方式,它是一种更高级的服务营销,很值得我们关注。本书就如何框定体验营销战略、如何精心设计顾客体验、如何去体验营销策略、如何进行顾客体验管理四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36计用人

    36计用人

    本书结合传统奇谋三十六计中的谋略方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分别从选才、管理、赏罚等诸多方面总结。
  •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艺术》与其他领导艺术类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从新的视角出发,对领导科学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从最新的领导实践中归纳和总结了新的领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了新的领导艺术体系。
  • 厚黑用人学

    厚黑用人学

    本书融领导集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兵法,技巧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热门推荐
  • 永世执念只为她

    永世执念只为她

    公元3389年,人类过度的吸收宇宙粒子,导致时空错乱,一个名叫“奇月大陆”的位面被传送到了这里。科技,玄幻,两种截然相反的文明,到底会碰撞出何样的火花?而在这火花中,到底会诞生怎样的璀璨传说?叶晨,一位奇月大陆的普通修者,在觉醒了体内不平凡的族魂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力量……给我可以俯视苍生的力量……”叶晨的身躯不断在黑与蓝的光辉中闪现,声音越来越虚弱,身后那个属于吞天的巨大虚影越来越大,“如果我会因此变成一个恶魔,那也随他吧……一切,只是为了守护她!”
  • 新源的燃起

    新源的燃起

    太古时期,人类尚未诞生,大地上生存着一群名为意的怪兽,他们没有任何的思想,只遵循自己的本性战斗。然而有一天,神认为世界非常的无聊,于是降下了恩泽之光
  • 脉经(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

    脉经(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 入梦初醒

    入梦初醒

    事情总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总是预料不到事情的结局,总是在最糟糕的时候才意识到我做错了,多少次只能将错就错,到最后,才像做了一场深沉的梦,得了一场大病一般,长舒一口气,入梦初醒。
  • livelover

    livelover

    这是一本以TFBOYS三只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九个人的故事,本书出场人物都是Yui宝宝么么哒的好闺蜜。我们九个人已经在一起很久了,希望未来八年我们依旧在一起。就像就颗钻石,九克拉意思长长久久~么么撒花
  • 恶魔来自天上

    恶魔来自天上

    三千世界不过一粒尘沙!一粒尘沙亦有翻手为云的时刻!
  • 葬花海之重生

    葬花海之重生

    洛阡葬来自上古青铜棺,带着朴树迷离的身世遇见了一生难忘白月七,也见到了千年也不会改变的恋情白月鳞。危险重重,笑里藏刀,这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皇室和江湖的斗争,而是关系到未来与江山的存留。她有难言之隐,他为她一生戎装,她,稀奇古怪,机灵聪慧,却扛起重大的使命,他们都不容易,他们都在挣扎,他们都想逃亡……友情,是什么颜色…爱情,是什么颜色……谁可以告诉我…谁可以告诉我…谁可以……告诉我…好冷…好冷…他们是……红色的…啊!风太大…眼泪都出来了呢…嘿嘿!
  •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成为路西法后的日子

    成为路西法后的日子

    有的人说,我是毁灭世界的魔王,没错,我是魔王,我还发动了一次长达千年的战争有的人说,我是一个与死神并肩的疯子,只会带来死亡,但是,在我看来,死亡,亦是新生有的人说,其实我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是吧,毕竟我做什么事都遵从我的喜好……但是,我想说其实,我只是想找到回家的路罢了……群号:167221820,欢迎加群来玩(?????)
  •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三年前的校园初见,三年后……一场意外的见面成为了他们两个人开始心的路程。他们会走到一起吗?谈了恋爱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一切都很安静。家庭的变动,爱情也面临问题她怎样做出选择?直到一天她知道他的陪伴从来都是他在帮她为她而做。她做了一个决定……没有你的幸福都与我无关!没有你的世界我已不再是我!世界上原本一对的人需要找到另一半才是真正的自己,茫茫人海中我错过了三年不会再错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