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100000036

第36章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4)

德国从事商科教育的院校普遍认为其目标是培养商界精英。当今社会日益需要能把实务操作能力与在专业领域视野和思路开阔相结合的人才,院校在学生具有全面的文理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清晰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高效的分工协作和管理组织能力。德国商科教育的学业一般分为基础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提高阶段,根据商科各专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规定的学习年限也不同,但一般为4-6个学年。商科教师的职称结构通常分为教授、大学助教和科学工作人员。商科教育有三种基本授课形式:一是讲座课,二是讨论课,三是练习课。进入新世纪以来,德国高等商科教育所体现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是:(1)国家对教育的拨款与学科教学科研及培养科学后备人的成绩挂钩;(2)允许商科专业自行录取部分新生;(3)商科教育不仅有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负责为新生提供学习咨询服务等;(4)建立学分制,以方便学生到国外大学以及在德国各大学之间转学,允许商科院校授予国际通行的“学士”学位,以提高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5)缩短标准学制;(6)引进有学生参与的科研教学评估体系。

日本本世纪初高等商科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建设在国际竞争中“充满个性的商科”。而为了建成“充满个性的商科”,日本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课题探索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所谓“课题探索能力”主要是指一种“能主动应对变化,能独立探索将来的课题,并能立足于广泛的视野对课题进行灵活而综合的判断的能力”,而为了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重视通识教养教育,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二是教育研究系统柔性化。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本科教育阶段采取不满四年就可以毕业、扩大秋季入学和学分互换、创设学分累积加算制度等措施;另一方面,商科教育加强同社区和产业界的合作和交流,进行共同研究,共同开发教育计划。三是建立自主自律的组织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院校一方面积极听取社会上的意见,明确商科教育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有关人员了解商科教育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四是建立信息与反馈机制。日本高等商科教育的信息与反馈机制是根据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系统收集、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对质量保障目标、质量保障主体、质量保障内容和所作结论等进行调控反馈,从而增强整个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自我纠错能力,使之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

最传统的是名著课程型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把阅读名著作为全校学生必修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名著课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哥伦比亚大学首先实施的。名著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与伟大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伟大思想的熏陶,以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目前美国大学中只有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采取这种模式。圣约翰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多达200多册的自古希腊到现代的经典名著课程计划,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艺术和宗教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讨论课为主,课堂上对预先布置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讨论课以20人以下的小班形式进行,一堂课有2名辅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名著的精髓,以清晰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参与讨论,圣约翰学院开设了语言、数学、实验和音乐(合唱)等基本技能辅导课。表面上,名著课程是以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推崇人的“理性”、“尊严”和“价值”,反映出“理性人本主义”的课程价值观,主张学生应有全面的知识,而名著课程可以说是一个包括人类知识总和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名著课程依然无法摆脱以知识为中心课程模式。名著课程的核心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理性的人性”。“理性的人性”并不是以完美的形式被赋予的,必须不断地发展才能达到理性。学习者通过学习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接近“真理”,使自己的“人性”趋于完美;教师则要通过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一切课程活动都是围绕着“真理”而展开的,强调间接经验应是教材的核心。名著课程的最大缺陷源自其“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理论前提,它忽略了知识的时代性,任何名著都深深地刻上了它产生时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然而名著课程以主张恢复古典文化知识的永恒主义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内容编排上“厚古薄今”,把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严重脱离的古典名著作为课程的重心,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产生充分的学习动机。因此许多大学在此之外进行了更多的探索。

(1)核心课程型模式

核心课程是指一组独立于演习的专为全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专业课程相对独立存在,而且多数课程是跨学科课程,所以有些课程需要不同科系的教师相互合作来完成教学。

核心课程模式有两种形式:共同核心(Common Core)和分配核心(Core Distribution Program)。共同核心课程类似我国的公共必修课程,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几门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共同必修课。哥伦比亚大学最早采用这种模式,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文明”及“人文”课程就是共同核心的组织模式。由于共同核心课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和在课程建设的参与权,因此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目前采用这种课程模式的美国院校已所剩无几。分配核心课程就是将大学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知识分为若干领域,每个领域分别开设若干门核心课程,并规定学生在每一个领域中应该学习的课程门数或是最低学分。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就是采用分配核心模式。1996~1997年哈佛大学共开设152门核心课程,分为六大领域:外国文化(19门)、历史研究(32门)、文学与艺术(53门)、道德评价(11门)、科学(25门)、社会分析(12门)。其中历史研究又分为历史研究A(17门)和历史研究B(15门);文学与艺术分为文学与艺术A(20门)、文学与艺术B(18门)、文学与艺术C(15门);科学又分为科学A(12门)、科学B(13门)。哈佛大学规定,每位本科生必须从核心课程计划中选修8~10门课程,而且每个领域至少选修一门,否则不予毕业。

(2)自由选修模式

自由选修模式就是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不做太多具体的规定,几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这种组织模式常被称为自助餐式。目前,伯克利加州大学、布朗大学、阿姆赫斯特学院等院校采取这种课程模式。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兴起之前,自由选修曾是被美国大学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模式。1869年,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后极力推行自由选修制。艾略特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提倡“智能适者生存”原则,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差异,只有关注人的个体差异的课程才能使学生特有的官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知识论上,他认为各学科具有相同的价值,在文学和科学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对立,主张各类知识的兼收并蓄。1895年,哈佛已经全面实行选修制。20世纪初大批美国高校在哈佛的影响下,也开始采用选修制。

自由选修模式的缺陷在于过于强调个性化学习,忽视了社会教养要求,使学生的个体同一性的形成可能是在脱离社会统一性的情形中形成的。这样会产生个体同一性与社会同一性对立的危险,由于个体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认同和确定,导致个体自我的失调和丧失。有趣的是,20世纪初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在批判自由选修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而兴起的。其认为实行自由选修制造成高等学校课程上的混乱局面,学生在不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下选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过早专业化和缺乏系统性的不良后果。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下,自由选修课程模式却依然体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3)分布必修型模式

分布必修型是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在各领域至少应该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作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在分布必修模式中,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一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一门课程既可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又可作为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只不过具体要求不同。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要求每位大学生毕业前必须修足6门科学类课程,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微积分与生物;8门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类课程;2门选修和1门实验课程;另外,8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必须有至少三门课程集中于其中某一类。耶鲁大学要求学生毕业前选修主修专业以外至少12门课程,而且在“语言”、“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这四类课程中,每类至少选三门课。学生在毕业之前还必须精通一门外语。分布必修模式与核心课程模式十分相似,它们都要求学生在预选划定好的若干学科区域内选修一定量的课程,但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心课程模式中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完全分离,属于两套不同的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是为通识教育专门编写的,课程内容多以跨学科、综合性为主;而分布必修模式中的通识教育借用专业教育课程而实施,不存在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和专业教育课程内容一样,依照各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编写。

分布必修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共性与个性、限制与自由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既能够使大学实现自身的目的,又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充分尊重。这种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科处于不断分化、不断整合的状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要适应学科的这种发展变化,分布必修模式是较好的选择。因为新学科一经产生,就可以立即在相关院系中设置成课程,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学科前沿。

在选择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时,很难判断哪一种是最好的,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或是知识观和学习观进行诠释,在各自展现了其合理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理论缺陷。而各个学校在将通识教育转化为具体课程的过程中,除了对课程理论的认识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办学目标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因此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远远比上述的四种模式复杂得多,我们找不到最好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但是可以选择较为合适的模式。可能多种课程模式的并存本身就是贯彻和实施通识教育的最佳方式。

朝鲜战争与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龚松柏

[摘要] 新中国建国初期随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事实上与两大阵营都采取了积极接触的政策,中国直接派兵介入朝鲜战争前,资本主义阵营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外资在华企业也得以在中国合法存在,并曾有过良好的发展。在外贸体制上虽已着手建立统制外贸体制,但私营外贸企业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与资本主义阵营之前的积极接触、良性互动局面彻底消失,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物资禁运甚至公然抢夺中国财产后,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禁运和反掠夺措施,中西经贸关系迅速恶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丧失了在新中国外贸中的主体地位。但与此同时,这一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亚非新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虽受到西方的威胁,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社会主义阵营与新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则大大加强,迅速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主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体制也开始发生演变,出于对资本主义的仇恨,私营外贸企业地位迅速下降,国营外贸为主体、多种成分并存的外贸体制最终向高度集中的国营垄断外贸体制演变。

[关键词] 朝鲜战争 新中国 对外经济关系 统制外贸体制

同类推荐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本书依据兰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个专题,分别叙述了兰州的教育发展历史。
  •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公民学的发展史本质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公民学是对公民生活的总结、提炼和概括,是对公民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理想表述和美好设想,起着传承思想、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主宰神化纪

    主宰神化纪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的秘密已经解开,万事万物都在神化,整个世界正掀起空前的成神狂潮,诸神林立,天魔纵横……这样的大时代里,一个来自地球的人类,尽管早已问鼎巅峰,铸就神话,但是,他最终却出乎预料的选择从零开始……于是,周凛的神话就此诞生!
  • 那些受伤的青春

    那些受伤的青春

    少年总爱以少年的心去述说少年的故事,然而我,却因为一位自称为浪子的朋友的情感述讲而让我突发奇想,竟欲将少年的故事述讲到二十年后。寒假四十多天的闲暇,让我拿起了笔来,于清静中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想有个家》。故事虽然稚幼,但其所言所语,无不是真情之流露,深爱之畅发。真情易就诗篇,所以《我想有个家》是一部“诗的叙说”(一朋友语)。鉴于它与我以往风格的迥异,故在此我仅与我的另一部长篇略作一番比较。如果说我的前一部长篇《方圆》是以爱情为线索而记述一段历史生活的话,那么这一部《我想有个家》则是以爱情为线索而记述一段情感的演义。
  • 虐痕

    虐痕

    凌薇以为曾经的夏逸轩是她整个的天空,她在A市唯一的依靠。曾经的欢笑和希望被一次又一次现实而撕裂的时候,发现原来自以为的那颗心就不曾属于过她时,她选择了伪装起来笑着离开。殊不知,再遇一句“好久不见”,她恨他上瘾,他却爱她情深寻遍全世界。
  • 再见天书

    再见天书

    远古至今,东方大陆一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茫茫宇海,混沌初开,唯一神——元始尊神觉醒。大道初开,元始尊神化蝶创世,竭尽精元,元神幻化成无限宇海,本体幻化为一本无上天书,而每隔万世,天书现世,教化普罗众生!而今,天书再次莅临人间,不知什么时候东方大陆又渐渐流行着这样两个传说:天书万万年,万世终再现!再现在何处,乾坤山上见!得天书者,一统三界!随着这两个传说越传越久,本该隐秘于世的修仙者·妖魔······也渐渐重现人间。也正因为如此,东方大陆从原本的太平盛世慢慢变成了乱象纷争,霍乱连连之地。于是乎一场精彩绝伦寻找天书·争夺天书之旅就此上演······
  • 爱在公元时代城

    爱在公元时代城

    公元时代城,拥龙城之西,有随和之宝,垂迎泽之隅,服龙渊之剑,乘纤离之马,树公元之风,建时代之城。地广者粟多,城大者人众,将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据以迎泽四方,物华天宝,四时充美,人杰地灵,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此为公元时代之所生。这里,足以见证公元时代荣耀的传承。这里,足以铭刻南海辉煌的记忆。爱在公元时代城。
  • 逸游星月

    逸游星月

    天赋我等为金兰,降遍大陆情义来!神兵赫赫结同心,奇耀天下乾坤开!一块大陆,一位少年!一部功法,一方星盘!在这星月辉映的修者之中,他是如何突破宿命枷锁?又是如何得证大道?逸游星月,开篇香来.......
  • 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

    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

    她因为一时冲动不知搞了多少次‘一夜情’,但却没有真情留下,只在一次刺杀任务中失足壮烈牺牲来到古代。(本文很黄很暴力,不傻不天真!)轻柔似水,位高权重的天下无极门三少主东方凌宇对她宠爱有加,深情似海,苦情一生;残忍无情的天下第一庄庄主萧吟风,原是她的亲密恋人,才貌精绝,俊逸非凡,三千佳丽,却宠她爱她顺从她,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嗜血魔教杀手永夜,天下第一美男,天人之姿,不食人间烟火,却甘愿为她废去全身魔力,泛舟江湖;权倾朝野的唐门少主唐玉,害羞可爱,柔媚至极,可号令天下,唯独对她一往情深,默默守候,不离不弃。然不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女子曾经竟是路边乞丐,有着天下间最丑陋的一张脸,蜕变只发生在一夜之间。深情如他,痴恋如他,真心如他,温柔如他,到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弃妃,谨记妇道

    弃妃,谨记妇道

    她一步步将他逼退墙角,向来洁癖的他却嫌弃地用袖子将脸一抹,“女人,你的唾沫星子喷到本王脸上了!”******李时光一朝穿越,凤冠霞帔,拜天地入洞房,洞房时很憋屈。大婚之日传她刺杀亲夫!实属污蔑!牢狱中受赠白衫,被传牵扯不清!这是谣言!遭人追杀,被陌生男子所救,嫌她作风不正!喂,你还能再混蛋些吗?她很耐打,不论你左青龙右白虎,或是她断胳膊瘸条腿,都能迅速痊愈。只是,王爷,你真当我伤好这么快纯属是为了尽快再接受你的摧残吗?******他是风华若妖、隐忍不发的九王爷花容千黎,本以为自己该迎娶陪伴他多年的女子,没想到圣上赐婚,他不得不迎娶自己不爱的女人。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论一心如何想逃,总也翻不出他的五指山。身为他的女人,只需牢记几条守则:一、不可朝三暮四;二、不可多管闲事;三、不可心胸狭隘。只是,他却看到了李时光朝他竖起了中指,这手势是什么意思?******片段一:被困城内,花容千黎让人备齐火药打算炸了城门,却见李时光悠然走来,一掌之后,乱石漫天,城门已破。“小意思!这种事情本姑娘手到擒来!”旁边一众曾欺负过她的绝色男子全都看直了眼。片段二:他居高临下睥睨着眼前娇柔的女子,“本王欺你辱你打你负你伤害你,你又能如何?”李时光抬手抚上平坦的小腹,突然笑了,“我不打你不骂你不怨你,可是我能虐你娃!”“……”
  • 瓦拉迪编年史

    瓦拉迪编年史

    鲜血染红的天幕,尸骨化成了大地,开辟者的后代又再一次建立起文明,然而,在建立文明的尾声时,开辟者的后代第一次找到世界的尽头,他们从那儿带回了一本书,从此,文学的时代降临。数万年后,时空的乱流里,一团漆黑的光芒从虚无里降临,与其同时,最古老的神明睁开了漆黑如深渊的瞳孔,他看到了,诸神之王的归来。停滞的时间之轮悄然转动。
  • 易烊千玺:万丈光芒

    易烊千玺:万丈光芒

    柠檬千楠,易烊千玺。玺楠之恋,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