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04800000016

第16章 德意在欧非燃起战火(2)

慕尼黑会议之后,一心要建立地中海和非洲帝国的墨索里尼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侵略野心。1938年11月14日,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在给意大利驻英大使格兰迪的信中,首次公然宣称意大利对法国的殖民地要求是实际政策问题。11月30日,意大利国会辩论外交政策时,意大利发生了反法示威游行,游行的人群高喊:“突尼斯!科西嘉!萨瓦!”意大利报刊也积极响应,大做反法宣传。

12月17日,意大利正式通知法国外交部废止1935年1月7日的法意协定,同时制定了意德武装力量协同作战原则。1938年11月8日和1939年1月8日,墨索里尼曾两次向齐亚诺谈到意大利对法国领土和法国殖民地的野心问题。他的目标是:科西嘉:自治,独立,并吞;突尼斯:意大利少数民族移居地,总督自治,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吉布提:港口和铁路自由开放,与法国共管,并吞;苏伊士运河:掌握行政管理上的大部权力。

1939年3月26日,墨索里尼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演说,再次针对法国提出它对地中海的要求。3月15日,墨索里尼还十分自负地说,如果同法国发生战争,意大利可以单独作战。意大利总参谋长帕里亚尼则说,要同法国打一场局部的殖民战争。意大利对法国提出的领土和殖民地要求及其反法战争叫嚣,在法国引起了很大慌乱。

4.德军开进莱茵兰

莱茵兰是德国领土,与法国相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迫使德国向法国和比利时保证莱茵兰非军事化。凡尔赛和约第42、第43、第44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925年由德、法、英、意、比五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对此再次作了重申。

莱茵兰非军事化使德法边界德国一侧出现了一片缓冲地带。假如德国要进攻法国,那么,战争首先要在德国领土上进行。法德相比,显然法国在战略上占据优势。倘若德国对其东邻,诸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挑起战争,由于法国和它们均订有互助条约,必将出兵干涉。而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存在,使法国很容易进入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对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威胁。

反之,如果莱茵兰驻有德国军队,不仅法国本身的安全会受到直接威胁,而且对法国的东欧安全体系也将会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莱茵兰非军事化对制约德国,防止它对外扩张,从而保障法国、波兰和东欧国家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自凡尔赛条约签订之日起便对在自己的领土上保留一块不设一兵一卒的真空地带的屈辱地位极不甘心。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为对外侵略扩张,更是急于改变自己这种在战略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无奈国力有限,兵力不足,且受着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的种种束缚,一时难以如愿。

明知不敌而逞匹夫之勇,乃下下策。诡计多端的希特勒可不会如此,他并未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在一段时间里采取口头上侈谈和平,暗中却积极准备战争。在政治上,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迅速实现了纳粹党的一党专政,使德国完全纳粹化,并加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在军事上,德国从秘密扩军到公开扩军,很快便增强了军队的实力。

1935年5月2日,德国国防部长冯·布洛姆贝格将军向德国三军发出了第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定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的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做“训练”。布洛姆贝格在指令中强调,下达“执行训练”字样的命令后,必须以闪电速度的奇袭来完成这一作战行动。6月16日,在德国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的第十次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进军莱茵兰的计划。会上,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校报告了这个计划的各项细节,提到了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所采取的向莱茵兰进军的初步措施。

1935年5月2日,法苏互助条约在巴黎签订。本来这一条约应该成为有效回击侵略者的基础,但由于法国签订条约只是为了将它用来作为同柏林谈判的筹码,而不准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实际上这项条约以后并未实行。但它却给一直在寻找机会破坏洛迦诺公约、准备进军莱茵兰的希特勒提供了口实。此后,希特勒一伙便以受到法苏结盟威胁为借口,大肆攻击法苏互助条约,甚至咒骂条约是犯罪,说什么如果法苏条约获得批准,这就意味着它将与捷克斯洛伐克同俄国已经缔结的条约联结在一起,使德国极易遭到这些国家的联合空中行动的攻击。虽然希特勒一伙不断攻击法苏互助条约,但在一个时期内,法国并未批准该条约,而善择时机的希特勒亦未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他不但需要一个废除洛迦诺条约的借口,也需要一个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合适气候。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英法对意无可奈何,国际联盟的制裁也未奏效。1936年2月,意大利却利用狂轰滥炸和施放毒气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墨索里尼侵略埃塞俄比亚逃脱惩罚,这让希特勒对莱茵兰非军事区采取行动更充满信心。

在1936年,对希特勒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起鼓励作用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月6日重申美国今后对欧洲事务将持严守中立的超然态度。这让希特勒相信他对莱茵兰采取军事行动决不有什么太大的麻烦。

希特勒巧妙利用英法意之间的矛盾,成功地拆散了西方的反德阵线,并利用意埃战争将意大利拉到自己一边。1936年2月22日,墨索里尼向德保证,如果德国废除洛迦诺公约,意大利不会支持英法反德。

随着斯特雷萨阵线的全面瓦解,通向莱茵兰非军事区的道路已经开通,德军开入莱茵兰只是时机问题了。

根据洛迦诺条约,德国若入侵非军事区,法国有权使用武力,英国有义务支持法国的行动。然而面对德国在莱茵兰制造的紧张局势,英法两国一味妥协退让。从1935年起,这一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关于该地区形势的情报也随之不断从法国驻德机构送往巴黎。

1935年4月12日,法国驻科隆总领事让·多勃雷向法国外交部报回的情报中说,德国人正在赶修新营房、武器弹药库、军用汽车库、飞机场、铁路和公路。

1935年6月,驻柏林陆军武官勒农多将军写信给法国陆军部长法布里说,德国政府在莱茵兰地区设立征兵办公室,他认为,尽管德国仍然尊重莱茵兰非军事化条款,但“取消这个决定的问题总有一天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后来他又多次重申这一看法,并认为:“这个日子不太遥远了。”

同年秋天,莱茵兰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10月,法国陆军情报局报告说,德国人正在积极地准备重新占领非军事区。法国驻德大使弗朗索瓦·庞塞根据10月21日同希特勒的谈话断言,希特勒马上要报仇了,很快就要进军莱茵兰。

根据这些情报,法国政府和军队本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各方面做好粉碎德国的军事冒险的准备。但法国方面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国联、盟国,特别是英国身上。

1936年1月24日,法国外交部长弗朗丹曾通过外交部提请国防部注意防范问题,并要求就此提出建议。2月12日,陆军部长莫兰将军在他签署的一份陆军参谋部致弗朗丹的电文中提出某些预防措施,但其中没有一项是准备反击的措施。2月17日,莫兰代表军队再次致函弗朗丹,2月25日,军队由于害怕希特勒以批准法苏条约为进军莱茵兰的借口,居然建议外交部推迟批准该条约。

2月27日,法国内阁确定了法国在莱茵兰问题上的行动方针:(1)法国政府将不单独采取行动,而要和洛迦诺公约签字国一致行动。(2)一旦(凡尔赛条约)第43和42条受到明目张胆的和不容置疑的破坏,法国政府即将和英国、比利时和意大利政府进行协商,以期协调一致,采取共同行动,执行国际联盟盟约和洛迦诺公约的规定。(3)在等待各承担义务的国家提出建议期间,法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预防措施的权利,包括军事性质的措施……

希特勒认为,解决莱茵兰问题宜早不宜迟,否则,如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得手,英国就更不愿意在莱茵兰问题上妥协了,意大利也将更难对付。

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以353票对164票批准了法苏条约。进军的时机终于成熟了。3月1日,希特勒决定占领莱茵兰。

3月2日,布洛姆贝格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他要求陆、空军部队同时出其不意地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为保持行动的和平性质,准备工作应尽量做得不惹人注意;假如洛迦诺条约的其他签字国,通过军事准备来对德军进入莱茵兰作出反应,任何军事上的“反措施”都要由他来决定。这里所说的反措施就是“赶紧将三营德军从莱茵河西岸撤回”。

1936年3月7日,星期六,英法两国法定的休息日,凌晨,德国一支象征性的小分队奉命越过莱茵河,进入非军事区。上午10时,德国外长牛赖特召见洛迦诺缔约国驻德大使,交给他们一份废除洛迦诺公约和提出新的和平计划的照会。

德国在照会中建议,同比利时和法国签订为期25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并由英国和意大利出面保证;同德国东方诸邻国签订同样的互不侵犯条约;同意法德边界两边都非军事化;与西方国家签订空军条约,国联改组后,德国可能重返国联。然后德国外长告诉他们说,德国“象征性的小分队”正在进入莱茵兰地区。

中午,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讲,他说:“德国不断地、反复地提出和法国保持友好关系和保障和平,而法国却拿法苏军事同盟来回答我们,这个军事同盟是专门对付德国的,这是对莱茵条约的破坏。洛迦诺公约从此失去了它的实质意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德国不应该再受这个失效的公约的约束了。”

当时,希特勒作出的决定使德国的将领们感到惶惶不安,他们多数人认为,占领莱茵兰的少量德国部队会被法国军队彻底歼灭。希特勒的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将军们依然坐卧不宁。

希特勒以后也承认,“在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3月7日,德军进入莱茵兰的当天,法国总理萨罗在自己的办公室召集三位阁僚以及莫兰和甘末林开会。但最后会议未作任何决定。3月9日,在内阁会议上由于莫兰危言耸听,使内阁会议作出如下决定:向国联和洛迦诺缔约国发出呼吁,要求“立即召开国联会议,在巴黎同洛迦诺公约各缔约国进行磋商”。法国人不愿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兵莱茵兰,但又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于是将法国的命运交由国联和洛迦诺缔约国来裁决。

实际上,法国最重要的盟国英国早在一年以前就已决定了不干预德国占领莱茵兰的方针。1935年初,英国内阁在未征询总参谋部意见的情况下即作出结论:维持非军事区并非英国的重要利益。1936年1月27日,法国外长弗朗丹乘参加英王乔治五世葬礼的机会就德国人可能进军莱茵兰问题征求英国政府的意见。英国外相艾登却认为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存在与否只是法国的事,与英国完全无关。

3月10日,洛迦诺公约签字国在法国外交部举行会议,弗朗丹以虚假的强硬姿态表示:如果我们要和平,就必须立即把德国人从莱茵兰赶出去。要求对德国实行经济、财政和军事制裁。

艾登在会上重申,英国反对法国采取单方面行动。比利时首相保罗·范·齐兰支持艾登的意见。意大利大使沉默不语。后来会议改在伦敦继续进行,但始终未作出什么值得一提的决定。

3月14日至24日举行国联行政院会议,19日通过决议,谴责德国重占莱茵兰破坏了凡尔赛条约第43条和洛迦诺公约。除此之外,有关与会国家作出了一定外交姿态,但各国的所谓“保证”和“义务”,毫无实际意义。正是英法两国没有以武力阻止希特勒毁约的勇气和决心,希特勒及其将领们所担心的灾难并未发生。希特勒的冒险成功了,这使希特勒乐不可支。1936年3月21日,希特勒在汉堡得意洋洋地宣布:“凡尔赛条约的精神已经摧毁了。”

在莱茵兰事件中,希特勒因此一举,不但“提高了声望,加强了手中的权力,分化了对手”,而且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略形势,决定了战前欧洲各国政策的基本走向。

5.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属于日耳曼民族文化范畴的国家。但前者从来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日耳曼人在政治、经济上曾有过大联合,但这种联合的核心是奥地利而不是普鲁士。直到十九世纪,奥地利仍然恪守领导日耳曼人的传统,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兴起。只是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对日耳曼人的领导地位才为普鲁士所代替。

但是,德国早就梦想吞并奥地利。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后不久,便委任国会议员西奥多·哈比希特为奥地利纳粹党督察。希特勒还批准设立一个由几千人组成的奥地利军团,驻扎在沿奥地利边界的巴伐利亚境内,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他还把流亡在外的奥地利党领袖阿尔弗雷德·法劳恩菲尔德弄到慕尼黑,让后者每晚进行反对奥地利政府的煽动性广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巫族一脉

    巫族一脉

    以天之魄铸我魂,以天之劫铸我身。以地之精融我血,以地之脉炼我骨。巫族一脉的荣耀将在我这里绽放。是我的,我将全部拿回!不是我的,也是我的。巫族一脉,永垂不朽!
  • 降尸將

    降尸將

    那一年,我相信一种长生不死叫做僵尸,时至今日回头看去,历史的真相总是让人毛骨悚然......
  • 国民校花:隐身守候

    国民校花:隐身守候

    她爱着他,可他呢……也许他并不爱她。她拿得起,放不下,也许该试着放下了……“我要拿得起,放得下!”我的傻依依,你终于醒悟了。“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该来的总会来,别担心啦!”上官依傻傻的劝告自己,要放弃了,放手吧,别爱了。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吧……再多的一厢情愿,也比不上人家的两情相悦!别傻傻的等候着,你会遇见更好的他……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果然,六年后,她遇见了更好的他……“我是她男朋友!”慕容萧揽着上官仪的肩膀。什么鬼?上官依简直懵逼了!这是上官家族和慕容家族世世代代的安排……
  • 仙钟

    仙钟

    “梦里花开,花开如梦。花非花,梦非梦……”在杜惟日复一日的梦中,树下头顶金钟的那人总在诵经。“铛!”而每日清晨,那从梦中而来的钟声,必然回响杜惟耳畔。道经养魂,钟声淬体。终有一日,名门弃子必将叩开仙道的大门。崛起于微末,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倾城乱:暴君的宠姬

    倾城乱:暴君的宠姬

    沦为青楼头牌的丽娘,隐藏身份地陪伴在暴君的身边,甘愿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宫伎,向暴君奉献她的大好年华。但命运并不允许她平静地过日子,当宫中秘传她晦气的身份时,杀机亦向她步步紧逼!她只冷笑:她是暴君最宠爱的女子,不自量力敢招惹她,可别怪她手下无情!!!...
  • 花千骨之蛮荒迷梦

    花千骨之蛮荒迷梦

    本文开始于绝情殿,也终止于绝情殿,发生的背景是白子画、花千骨已经成婚后不久。通过白子画入梦的方式,推演花千骨被流放蛮荒后,如果白子画进入蛮荒陪伴她,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该文可以看作《花千骨之画骨长相守》的番外,但是除了画骨已成婚这一点外,该文和《长相守》中的情节没有任何关系。画骨已成婚的设定,对蛮荒的情节也没有任何推动作用。所以没有看过《长相守》,并不影响本文阅读。因此,《蛮荒迷梦》也可理解为独立的同人推演文。有读者对入梦推演的方式有疑问,说是否只是师父的一个梦。作者君特别说明,可以把梦境当作发生在另一平行时空的真实。本文人物设定、背景参考原著、原著番外《遗神书》以及电视剧《花千骨》。
  • 邪魅总裁:霸占你的吻

    邪魅总裁:霸占你的吻

    她为了揭开邪魅总裁的真面目,上刀山,下火海,视死如归……不想却惹火了邪魅总裁,他捏着她的下巴说道:“你不想活了吗。”她说:“我……”他已经霸道的吻了下去……
  • 电白集

    电白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清英才张之洞

    晚清英才张之洞

    之洞,少年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略,办实业、造枪炮、勤练兵,为晚清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
  • 降龙少年

    降龙少年

    十四岁少年的一次偶然经历,痛失相依为命的母亲。为救最爱的母亲,踏上艰难坎坷的漫漫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