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7900000055

第55章 论诗歌的和谐

讲诗歌的和谐,必须先搞清楚:诗与歌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诗与歌在本质上到底有那些区别。在格律时代,诗大抵是能吟唱的,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里,就有不少这样唱和的记载。因此,依类推,古体诗和近体诗基本都是能唱的,诗和歌血脉相连,本是一家子。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代,成就之高,让人高山仰止。高峰过后是低谷。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开辟新天地,走出盛唐诗的边疆,完成诗的艺术创新,应是当时的诗人们不可回避的选择,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必然趋向。

于是,词这个新品牌应运而生了。

关于词的产生,历来争论不一。今人从敦煌考古发现,推断词的产生应早于汉唐,依笔者认为,如从诗歌的角度去认识,应是有诗歌即有词。这个词,在《诗经》、《颂》章里多见于祭祀、祷告场合,含有巫卜的成份,功能也相当单一,而这个词也只是在这样特定的场合才出现。

随着时代推移,至晚唐及唐五代,这个新的诗歌式样,也即是更通俗、更大众化、更具个性化的长短句——“词”才开始流行,成为时尚文化;且与外来文化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菩萨蛮》、《念奴娇》、《沁园春》、《浣溪沙》等等,大抵诗人们是从士大夫家庭歌舞晚会中,从歌伎们妙曼舞姿中得到启发,填写的长短句,再被之管弦,于不经意中完成诗的跨越。同样,由于词受声律制约,艺术上比诗要求更严,还需要乐工的配合,艺伎的演唱,一个作品从创作到推广,是团队合作的结晶,成为当时时尚又高雅的艺术。所以词,一直以来为当时的知识阶层、士大夫阶层所享有,是上层艺术。

时序进入北宋、南宋时代,尤以北宋时代,社会相对进入稳定时期,为诗词走向社会,成为大众文化的条件更加成熟。于是,诗词大量走进了街坊市井,青楼瓦肆,也吟唱在下里巴人、黄口小儿的嘴里,这些合着一定节拍的诗,在悄悄的发生着不易察觉的变化,它不仅仅只是七言四句,七言八句的律绝句,有如人们劳动的和声,生活中的叹喟!因此,就有了一二三四六五八九十字不等的长短句子,这些有着明显诗与词组组合的字码,几经剪裁,依然修短合度;曼妙唱来,风神可人,氤氲着诗的韵味。一种新的文学式样就这样诞生了。起初,它同样也并未引起官方正统的文学机构的多大重视,对于这样一个时代,它们对于前代创立的诗歌和艺术上的成就视若神圣,有若高山仰止!崇尚阳春白雪的批评家们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给它下一个结论:“词乃诗之余也”!即是说,词是诗想说没有说完又不好说的那一部份,也就是肯定了人们所要表现的生存经历和情感经历中多元的部份。但大人们十分清楚,由于生活过于滋润,不只是它们的生活只跑秋风骏马,更需要杏花春雨。国家富裕起来了啊!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啊!而市井坊间,终日箫鼓填咽,下里巴人手中也需要消费,于这种文化上的消费需求,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的。只不过是铜琶铁板,换成红牙檀板,稍逊风骚而已。

可是,对于这样一种文学式样,我们的古人总是觉得不免有些遗憾,又换过一种口气,用“诗庄词媚”一眼带过,听来仿佛是要给它定个性似的,从而也就忽略了能歌唱的诗对诗的裨补功能与相互作用。其实,放在同一个美学范畴里,诗在大众心目中延伸为“诗歌”,正是有诗庄与依着曲子填写的词媚这样的奇正偶合,才具有如此巨大的久经不衰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我们说诗缘情而生,言情志。诗之所以为诗,在情志之高雅,所谓温柔敦厚,皆发自内心,一个字:美。美是诗的灵魂。诗之美,在内容在形式在音节在本质之纯净。当诗发而为声讴,是为歌,其与生俱来的通俗的成份是再洽情不过的事情。这个俗又指风俗,说的是风情最真、情意最实在的老百姓,绝不是等同于庸俗。因为这个“俗”,与老百姓相通,与我们世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如一句劳动的号子或者沉吟,适口唱来,通俗易懂。大多数的时候,它夹带有一方风情、说唱的声调,媚儿的感觉更让人亲近和温暖。

由此我们仔细想想,古往今来,喜闻乐见,众口传唱的歌都是诗!更是属于那个时代,从形式上走出传统诗歌边疆的诗。这种由和着一定的节拍自由成体的长短句,为诗人们情感的抒写,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了更广阔的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恐怕是“诗和歌”如水乳交融不可以分离的根本所在,也是诗走向又一个高峰的前提。

百年新诗,在传统诗与词的过程中选择再次突破。只不过我们所采用和接纳的方式非本土产生,而是完全的外来移植,完整的拿过来!而且这个拿过来,历经反反复复、艰难曲折的过程,至今,争辩不休。这个争论,当然不是要重新回到传统的平仄时代;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不能对那个韵律悠扬的回声置若罔闻。事实上,我们只须稍稍回头,审视横向移植过来的译文本范本,形式上的分行折迭,长短参差句,起伏回荡的依然是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我们知道,劳动创造了语言,尤其是我们的汉语言,先人们因形造字,一字一义,一个个活泼鲜美,始而记事而终以表意。譬如,我们对于某种表述意犹未尽,韵味悠长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觉?又会联想到什么?定会情不自禁地说,真是诗一样的美!

诗和歌都选择了美。选择美必须具有的诸多重要属性是诗歌的标准。从我们的读写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带有普遍性的缺陷,被人诟病,缺少诗味:这诗,没有一点歌的味道,像哲人的智喻,佛大师的禅;这首诗呢,歌的成份太多,缺少诗的庄敬和诚实,有过于轻佻;——凡此种种,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诗和歌缺失一种内在的和谐。我们也不遑这样说,这是新诗代,诗的不成功的一个要因。

那么,我们有必要再回到西文本的话题上来。遗憾的是,我不懂英语,但我们不缺由本土诗人译后的读本,通过译本,我们多少窥视它分行折迭的表现形式、意绪,把握大致的心跳。最切身的一个感受是听过一场懂英语言的诗人的讲座,由此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新诗的节奏,也就是诗的音乐美。这场讲座,讲到英语言的音乐美,让我震撼的是讲者沉浸其中的幸福感:“为了爱,为了爱/告诉你吧,我付出的不多也不少/整整一生”(它说的是英语)。美国诗人狄金森的一首小诗《为了爱》。这位诗神,给后世留下无数诗歌经典,自己却终身未嫁。再举百年中国优秀的译诗文本,梁宗岱先生译歌德、魏尔伦的《月光曲》,瓦雷里的《水仙辞》,还有众多的优秀文本。这些优秀文本美在那里?弗罗斯特说,“读它一百遍”。要知道,真正的好诗,是让人百读不厌的。于现实是,我们面临三个问题有待解决:一曰读不懂,二曰能读懂却找不到感觉,三曰读下去,惨不忍睹。

记得一个时期,我曾饶有兴致的参与诗的论战,给我刺激最大的莫过于被对方讽曰:欣赏水平过低,还须培养;听后,心底直骂娘;也正是这么一个过程,让我坚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开始明白,普通大众“饿死诗人”的发喊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是诗到如此地步,该怎么办呢?是谁之过呢?还真不好说。所以我在这里有必要提个醒:是该讲讲诗的和谐的时候了。

有三层意思:一是诗人自己要讲和谐,二是实现诗在大众之中的“和谐”。三是诗人要自觉地去完成诗文本的和谐构建。

(一)诗人做到诗与自己的和谐,在学识在修炼。先说学识。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最精致的语言,没有扎实的学识功底,怎么行呢?前人有言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想想,一个诗人有如此身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于一己之心身,是一种如何的心怀与境界?翻开一部诗歌史,从古至今能留下姓名的诗人,有几个不是饱学之士,不是道德文章修养极高的人。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一种吐纳天地的家国豪情,包举八方的雍容气度,气态万千的才人情调和悲悯;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怎样一种生存环境下,诗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自己也为芸芸众生的寻找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即便是走向穷途末路,英雄失路之悲的豪气,依然充塞天地之间,传递给我们的,仍不失它悲壮的和谐。因此,古人给诗下定“诗以达意”这个概念。就不管它是达一己之意还是达大众之意,重要的是这个意,自己是否满意,给人家是否乐意接受。譬如赠人礼物,总是自己发自内心,乐于相赠,它人受之恰当又十分的受用,所谓灵犀相通,心里融和,达到与人和谐。

(二)与大众的和谐。大凡作文,有这么一个经验,就是先感动自己。“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民族遭受外来侵略者欺凌侮辱,仁人志士生死以赴,血染大地的岁月里,诗人的吟唱是多么沉痛,多么真挚!我想,单从创作的过程上讲,诗人正是因为有这个经历,切肤般的感受,一经唱出来,才在大众的心灵产生共鸣!这个共鸣的产生,就是诗文本不可或缺的“谐”!所谓中正之声。无论它是悲壮还是欢乐,激昂还是平和,雄浑还是婉约,总是恰到好处。至于捶胸顿足;抽刀断发,终是田夫野老,市井贩夫,下里巴人之举,虽来得痛快,但作为一门艺术,一种表现形式,难不为人诟病。说得难听一点,何不骂它狗日的既直截了当,又省功省事?!

(三)文本的和谐。前文讲到,一位西方诗人这样说,“先读它一百遍。”于一首诗,能吸引一个人读上一百遍的是首什么样的诗?那定是通向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圣经啊!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传下来如唐诗宋词,却让中国的读书人读了上千年,至今仍是不易的经典。即是如现代人的眼光去审问这些文本,由这些文本产生的形式美、音乐美、内容美至今滋润着我们。用现代人的情感、视角去审视过去审视现在,古人和今人的气息是如此息息相通,如果套改前人的一句话说,现代人是真正的境界大,眼界宽,感知和实践的范畴真正跨入宇宙洪荒的真实境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走出唐诗宋词的边疆是理所当然的时代进程。文本上,我们通过学习西方自由体,于一百年间尝试完成新诗文本的初步构建,于进化的角度讲,即是不向西方学习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诗就是诗。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它是我们人类语言的精粹。长和短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定,但下笔数千言,一逗三百句,把文本无限放大,把情感肆意扩张,把意象任意重迭;反之,却又形单影薄,辞不能达意,离精粹的要求自然远矣。现代人用现代语言写现代诗,不容争辩;百年新诗,我们也不必去追问对还是错?我们单只就留下的文本,能让我们愉悦地阅读,甚至于能读上一百遍的文本,不难找到我们需要的结论。曾经有人这样断言:“自由诗就是汉语言文字这个庞大的字码中,选择一定的字数内。注意,必须是一定的、最具张力的字词。只有它才能把你的情感你的‘意’,在一个适度的表达主题范围内,将其完整的表达。它不会多,也让人不会感觉少。”这个结论下得虽有些武断,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有三点可以作为我们现在写诗的观照。

第一、诗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必有它基本的规律,基本的准则。故一般说来,诗人的追求主要是如何去捕捉、提炼和表现天地间真、善、美的形象,为读者提供一个使心灵获得安吨的意象境界。单就一个真字,百多年前,我们湖南有一位叫陶澍的先生有一个著名的五字诗论:叫“诗印心而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斋也取名曰:印心石屋。以示已志。“诗印心而出”。是说,诗吐出的是真心,道出的是真情,是真实的写意,绝非弄虚作假,子虚乌有。一个真字,前朝前代以至于有这样真切的规劝:诗可以数年不作,一作不可以不真;否则,须先问问这个文本是否在玩文字逰戏,是否有朦读者之嫌,是否有可能被读者咄之为另类文本!

第二、倾情母语。新诗的前途仍在于语言的技巧之中。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炼的语言。如何使它精炼,这是每一个诗人要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是不是要有点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精神呢?我看这也是衡量它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标准!汉语言有无穷的创造活力,可以小到一个词素,就是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在东西方语言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季羡林先生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说到汉语中的“孝”字。“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谓之孝。而在西方语言中根本没有“孝”这个词,而对这个孝的解释是:“子女对父母的虔诚。”由此可见语言的孰优孰劣,也由此可见汉语言广阔的空间。所以说,诗的炼字炼句炼意的过程,是汉语言词汇向灵魂突入、向生命亲近的过程。而这正是诗歌所必须的。

第三、建立新诗律侣的可能。前人有言:“汉字无字不活,无字不稳,句意相生,缠绵不断”。(清诗话续集)确实是对汉语言的妙评。如前述,我们以“印心“为前提,以丰富的汉语言为基础,再把我们的写作立足在由印心而出演绎的情绪化节奏、情绪化音节和韵味上,就有了这种可能。从古文言古诗及至现代诸多绝妙文章莫不如是。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有生命力的新诗,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新诗就是极好的例子。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借鉴点什么,如果我们抱持对诗的那一份虔诚的话。

因此,我也可以这样结束我的话题。

2009年8月28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近代五章,精选了二十三种典范作品,并在附录中简要概括出了每个时代的文论特点。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十三章,分别论述古代至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本书是国内文革后第一部冲破禁锢编纂而成的高校教材,现已成书20余年,历经5次精心修订(特别是2004年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累计印数200万,是一部经受时间考验又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受到一代代师生(读者)欢迎的跨世纪精品教材,被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和外语系长期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一些章节设置、观点和论述已经不太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安排修订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独宠花心公主

    霸道校草独宠花心公主

    她是亚洲财团排名第二的苏家小公主--苏苏。有爸妈爱,管家伯伯疼,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宇宙无敌帅气的哥哥把她宠上天。可是有一天,爸妈居然要她跟亚洲财团排名第一的东宫家联姻,她才十七岁啊!她的亲亲老哥也帮不了她,于是她在老哥苏昊的帮助下华丽出逃了。她来到g市的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倒霉的是来学校的第一天就把那些花痴少女的校草扑倒在地,还把他给吻了!从此,她惹上了冷酷霸道的东宫珀,开始了她苦逼的高中生活。偶然的机会,苏苏住进东宫珀的家里,他才发现小白兔其实是名副其实的小野猫。
  • 穿越——丢掉耳朵的女人

    穿越——丢掉耳朵的女人

    前一秒钟,跟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世俗小女人,下一秒钟,惊恐发现自己成为千夫所指的"淫贼"!辱骂她并且残忍割去她一只耳朵的三八,赫然是身世显赫的名门淑女!她为何下此毒手,或则永远都成个秘!殷还秋明明是女子,偏偏投身军中,女扮男装.不明白的事很多---YK人,古人,未来人,甚至还有诡异的吸血少女!这是怎样一个复杂的多维空间?乱世,明哲保身不成理由!拿起刀,抗上枪,跌跌撞撞挣扎血雨腥风中!唉!她还是只想做那条---无忧无虑,养得白白胖胖的大米虫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萌雪冰晶:爱上魅男

    萌雪冰晶:爱上魅男

    如此冷漠的四个女孩儿,竟然也会爱上如此冷漠的四个男孩。他们都出生于豪门世家。。。他,好不容易才说出“做我的女朋友”换来的却是她冷漠的2个字“为何”这样的态度实在他大发雷霆,可她,并不害怕,只是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开了。。。。他一口吻住了她,就这样,她的初吻没了,她恨他。于是他们每天吵吵闹闹,可他们没发现,他/她的性格已为他/她而改变,他/她已成为了他/她最重要的人。。。。
  • 你会爱上我

    你会爱上我

    一个少年成长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的事情,不幸与幸运都出现在这位少年的身上。这位少年的经历也让人意想不到
  • 联缀体

    联缀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倾天下:祸国毒妃

    权倾天下:祸国毒妃

    她,残忍嚣张,天性残暴,一身武术更是无人能及。纵傲视群雄,祸乱天下,那又如何?血染江山,一剑挽月尽破空。醉月迷花,风云朝踏碎这一场,卷昔霜前。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 从洪荒到现代

    从洪荒到现代

    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修仙已经成为传说。可是末法时代从何开始?为什么会有末法时代?一切已无人知晓。本作者在这里斗胆写出自己的认知,本书将从洪荒开始,一直写到现代。带你领略辉煌和没落。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地府建造系统

    地府建造系统

    一个倒霉的好人在一座废弃的阎王庙内吧被雷劈死后投胎到一个平行空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