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7900000006

第6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3)

对于一个国家尚且可以用道德的王道来加以征服,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则更是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但能够使自己成就不凡的人生,而且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使善的力量遍及人间。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即使从来没有了解过佛法,只要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做道德的践行者,并造福周围的人,那就离佛的境界不远了。

千教万教,言传身教

李叔同未出家前,曾从事很长时间的教育工作。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李叔同堪称一位极其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好地为这句话做了注解。我们可以用陶行知的一句话来形容李叔同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人做人,李叔同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地呆板讲解,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动学生。

一次,李叔同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一个学生在下面偷偷摸摸看别的书,李叔同发现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等到下课后,把那位学生叫到自己面前,也不斥责,只说:“下次上课不要看别的书。”然后深深鞠了一躬。

还有一次,刚下课,一位学生便猛地推开门,李叔同只听得“啪”的一声,那位学生留给他一个背影很快便不见人影了。后来,李叔同把那位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对他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关门。”然后深深鞠了一躬。

向学生鞠躬的李叔同是令人感动的!在学校中,有几个老师肯向学生鞠躬啊?教育是神圣的,只有视教育为神圣使命的人才会在学生面前鞠躬。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传达,人生的道理。

一位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曾这样回忆他的一位大学老师:

我们新生报到后不久,一天上文学课,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跑向教室门口,正巧一个朴素的男孩子也来到门口,他看到我,将身体侧了侧,说:“女士先请。”我没多想,刺溜一下蹿到自己的座位上。再抬头一看,只见那名男生走到讲台前,缓缓开口:“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古文老师……”

这位古文老师每次上完课,都会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他的衣着总是朴素而简洁,他待人总是真诚有礼,他的课也总是意趣横生,很快,他便成了全班同学崇拜的对象。那时候,因为赵本山的小品中一句“小样的,穿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导致全中国马甲滞销。我们的古文老师却常穿一件蓝色的马甲。班里的男同学于是都纷纷效仿,在那个马甲萧条的年代,因为古文老师,它在我们班蔚然成风……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上文那位同学记忆中的老师之所以如此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老师生活上的宽厚和朴素,工作上的认真和自律,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这是他人格上的魅力。

现在是一个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者越来越多的时代,教育者,影响的是一代人、数代人,他们的自身素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千教万教,不如言传身教!

因为多情而出家

无情无性的不是佛,而是魔。

弘一大师割舍了妻儿子女,在世人眼中是无情的。然而,这种对亲人的无情恰恰反映出了他对世人的有情。

人们常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弘一大师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与他的世俗家庭生活是矛盾的。他曾说:“在我二十三到二十六岁之间,是最幸福的。后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悲伤与哀痛,直到出家前。”他因为现实的痛苦无法摆脱而出家,但这不是逃避的出家,而是为了寻找答案,寻找解除世人心灵苦楚的答案而出家!

人们说:“情到深处转无情。”或许,他对人生的感情太深,所以才不肯将就,所以才非要彻底地清楚明白,这种坚决的态度,使他决绝地出家。但他不是无情的,而是多情的,正如佛祖释迦牟尼一样,因为多情,才出家。

释迦牟尼佛原是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释迦部落的太子,原名悉达多。

一次,他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的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之下耕作;老牛拖着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见农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惨痛万分。看到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生存斗争图,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他就在阎浮树下,端坐沉思。净饭王找到他,问他为何如此,他说:“看见世间众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所以坐在这里沉思。”

某天,他乘车到了东门,于人群中看见一个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动极其困难。车经南门,又看见一个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地在道旁挣扎。后来到了西门,遇到一族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悉达多看到此等情状,感慨万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贵贫贱,都逃不过老病死的大关,乃叹道:“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虚,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可畏惊。”

悉达多的所见所闻,使他思考:为什么大多数人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呢?为什么人生常常遭受挫折和不幸呢?为什么每个人最后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呢?……为了得到人生诸多问题的答案,悉达多离开了王宫,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妻儿,出家修行。他三十五岁时,独自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附近一棵菩提树下,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战胜了种种烦恼魔障,终于在黎明时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

弘一大师的出家,和释迦牟尼佛类似,他同情当时社会中众多受苦受难的民众,对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生起了厌离心。有句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若想寻求人生真谛又何必出家呢?可能,对于弘一大师而言,选择了出家的形式,便可以使他脱离人世间的各种无用的关系和烦恼事,专心致志地思考。况且,宗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实践了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如果不出家,他是没有办法那么做的。

三、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现在,有很多有名气的人。所谓的名气,大多是吹捧炒作而来的。李叔同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然而,这名气是他高洁的品性、出色的才华的赠品,无须外力相助,他在人们的心中本是高远的。虞世南诗中清华的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的吹送。李叔同便是这蝉,拥有着不迫的气韵和风度。

不以为苦便不苦

历史上以苦为乐最典型的人物便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孔子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能坦然接受这种别人忍受不了的穷困清苦,并从中自得其乐。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呢?所以,孔子忍不住赞扬颜回。

弘一大师便是另一个颜回式的人物!《弘一大师之娑婆因缘》一书中介绍他为僧半生的作为:“持戒谨严,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颜回生活的清贫可能是由于他的不善营生,又不愿放低自己行借贷之事,索性安贫乐道、以苦为乐。倘若他有能力或者有条件改善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不会一箪饭、一瓢水地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了。可弘一大师不同于颜回,钱帛对于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可以说,他是主动地将所有物质上的需求推却出去,而颜回却是被动地简略物质上的需求。

弘一大师这么做,是要用清苦的生活来验证、实现自己佛学上寄托的理想和追求。他决心做那苦行僧,除了极少数故旧弟子外,他几乎不接受其他信徒的供养。对于钱财,他也是随得遂舍,不留分毫。他长期坚持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的戒律。而且只吃一般素菜,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只因为这是戒律中要求的。

一次,弘一大师去好友夏丏尊家,他拒绝了朋友提供的饭菜,只是每日去化缘。一天,夏丏尊来看他,正巧赶上弘一大师吃午饭,只见他的碗中除了饭外只有一点咸菜。

夏丏尊心里很难过,便问他:“你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淡然答道:“咸有咸的味道。”

饭后,弘一法师端来一杯白开水。夏丏尊对他说:“我这里有茶叶,你为什么不泡上一些呢?怎么每天都喝淡水呢?”

弘一大师只是说:“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曾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很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相反的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或许,对于弘一法师而言,他的苦修换来的是心灵上的轻松愉悦吧!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正因为如此,那颗才子的敏感心灵才选择了抛却尘世,皈依佛门吧!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李叔同三十九岁,当年暑假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好友和学生们说:“余明日入山,相聚只今夕,公等幸各自爱。”大家听他如此说,都知道他出家的心意已诀,不免相对而泣。忽然,中间有一位朋友问道:“君果何所为而出家乎?”李叔同回答说:“无所为。”朋友又问:“忍抛骨肉耶?”李叔同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毅然入山出家了。

人生真正的苦痛往往是来自精神上的。当弘一法师看透了生死离别,不再抗拒无常,亦不再执著于情爱,我们眼中的物质上的苦,对他而言又怎能算得上苦呢?譬如,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于他自身,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只道名利是平常

世人极少有不爱名利的,为什么呢?或许名利是世俗价值的象征?抑或是自我内心虚荣的表现?名利,带来的是敬仰夹杂羡慕的目光,是镁光灯追随的目标,也是志得意满和踌躇满志的依仗物。

获得名和利的李叔同并未从其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因为,自始至终,名利都非他所求,心中本无名利,名利自来扰之。为了寻求自己心灵深处不可解的困惑的答案,他抛开了红尘中的一切,跳到红尘之外。红尘之外亦沾染名利,他不喜,便极力挣脱这人人欲求而不得的黄金枷锁。对于别人冠以的“法师”、“老法师”、“律师”等尊敬带恭敬的称呼他十分反感,总是要求别人在写书或称呼他时去掉。在他看来,无论是作为一名真正的学者或是得道的高僧,都应该是外物不萦于怀、踏踏实实的。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事,他是不屑一顾的,也是极力摆脱的。或许,摆脱随身而来的名利是所有得道高僧的共同心愿吧?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呢?”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沉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呢?”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啊?”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狂傲、自大皆由此来。若想真正成就声名,必须有真名士的淡然与洒脱,虽不能视名利如粪土,起码能视名利于平常。

在一列长途旅行车上坐着两位女士,由于旅途时间较长,她们便开始攀谈起来。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职业上来,其中一位女士非常自豪地告诉另一位比较沉默的女士,说自己是一名作家。

“我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全美国的人都知道我!”

“那你都写过一些什么书呢?”

“太多了,算起来大概有几十本了吧!”她自豪地回答道。

那位沉默的女士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再说话了。

“那么,你呢?你的职业是什么?”她反问那位沉默的女士。

“我也是一名作家,但我只写过一本书。”沉默的女士很平静地回答道。

“是吗?才一本啊!什么书名呢?”她很不屑地问道。

“《飘》。”沉默的女士依旧平静地回答道。

同类推荐
  •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 读史感悟做事心机

    读史感悟做事心机

    本书通过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人物故事的描写,讲解做事的心机和智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后期,从皇帝将相到平民百姓,通过研读这些人物的故事,给生活一个历史性的参照,进而解读当下的人生状态。
  • 魅力一生的30个细节

    魅力一生的30个细节

    你的魅力是什么颜色?从一抹红唇,一个眼神,到不经意间流露于指间眉梢的小动作,都可以读到你的魅力颜色。魅力四射的女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份自然和本色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修炼来的,修炼到了仿佛天生的境界。
  • 莫生气

    莫生气

    本书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如何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气如何适当地控制生气如何让自己的气“健康”地宣泄出来。
  •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你的微笑还在吗

    你的微笑还在吗

    苏濡沫一直以为后母是亲生母亲,任她打骂。而当她得知真相,对她不在像以前一样。她从未害过她们,可是她们偏偏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她。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她把她们赶出家门。她们走后,亲生母亲也有了消息。她本该步入幸福生活,没想到……
  • 我是一扇门

    我是一扇门

    中二版:上到南天门,下到厕所门。我王星星就是做门,也要做最牛的门。剧情片段版:“吃门?卧槽,王星星你离我远点!”宿舍其余三人背靠着背,谨慎的望着那个正啃着宿舍铁门的家伙。王星星嘴里嘴里还流着哈喇子,含糊的说道:“唔唔……,我只吃门,又不吃人,你们躲什么?”正常版:王星星发现自己自从被门夹了之后,居然可以吃门,从此就走上了吃门升级的道路。
  • 霄云志

    霄云志

    刀风剑雨锻金身,丹心铁骨孕英魂。少年英雄出炼狱,从来泥淖陷凡尘。落魄江湖谁一梦,金戈铁马踏夷门。千军难掩惺忪目,拓马长枪定乾坤。
  • 另一种成长

    另一种成长

    辍学一年的文小慧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学校。当她真正跨进这个校园才发现以前都没那么简单。女生间的勾心斗角?她只想说句心好累!!!
  • 穿越之傲妃倾天下

    穿越之傲妃倾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嗜血孤傲,从小练习杀人,多年的杀戮,让她从不轻易信人,再一次任务中,被自己唯一信任的爱人所杀死,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年代,成为宰相府中性格最懦弱,人人欺负,最没有用的废材七小姐身上。他是灵玄大陆的冷面王爷,从不让人轻易靠近自己,如万年冰川一般,天赋惊人,是万千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而他却独独钟情于她,视她为珍宝。看欧阳苏夙怎样玩转古代,与冷面王夜擦出爱的火花
  • 冥王的独宠娇妻

    冥王的独宠娇妻

    五年的相守,七年的等待,再见之日,她以为便是他许她幸福之时,然而,他却化身黑色帝国的冥王,伸出无情的双手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崖,夜夜欺辱。他为了复仇,将她逼到了绝境,也将自己逼到了尽头。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人,为了他,她失去了所有!然而,等到真相大白时,她以为就此逃出了深渊,谁知却是另一个万劫不复。时光无情,交错的爱恨情仇又将如何收尾?
  • 都市之全能王者

    都市之全能王者

    凌天:所有的敌人都准备好吧,你们的噩梦将要出现
  • 筝落谁家

    筝落谁家

    因为一把古筝,她误坠时空,来到一个不知名的时空洪流。只是想抓住幸福而已,为什么这么困难?天南地北兜兜转转,却不知道路在何方!每一次以为幸福到来,却又一次次失望,背叛,伤害,何时才是了结。她想要的不过是平凡的生活而已……她对自己说:“为自己活一次吧!”为什么?为什么等她忘记一切坦然生活的时候,命运却又把她推到了浪尖上?
  • 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泡沫:遗失的童忆

    时光泡沫:遗失的童忆

    她,是一个雾中的女孩,雯溪,雅琴,音灵,各种身份在她的旁边转,他,真的是吹走雾的那个风吗?“为什么,为什么?”雅琴身上原本白色的裙子上面沾着许多的鲜血。“因为,这是我的使命。”墨莫冷漠的回答。雅琴的眼泪落下,“使命吗?不是为了私心吗,我那么相信你,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做。”雅琴的呼吸渐渐急促了。墨莫不语。“我知道了,因为。因为。。她。。”雅琴的话刚落,昏了,墨莫慌了,他是后悔,还是。。黑暗皇室中鲜血笼罩着周围,死去的已经离开,但危机却已经解决,他,墨莫成为了王,而她呢?她是不是从此就消失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