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7200000018

第18章 修身行善: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1)

佛家的修禅就是俗家的为生。要想把一生活得痛快,活得自在,须不断修行,不断提高自我,涵养身心,丰富学识,吃苦耐劳。不必刻意让自己吃苦,而应学会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实地修为,才可在人生的旅途中披荆斩棘,成就一切。

慈悲是最高贵的生活方式

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多情,将天下苍生的喜忧福祸放在心中,这是禅法的心意。

佛本多情,时时惦记着天下苍生。修禅者的心境,是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大慈大悲体现了佛心的深情,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往往是用情最深的人。

佛的慈悲心就像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前一世是一位修行者,他日夜不断,诚心诚意,锲而不舍,精进地修行菩萨道,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修行者看到鸽子有危难,挺身而出,把鸽子放进怀里保护。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啊!”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公平起见,鸽子身上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天帝使用法力使放在天平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修行者忍痛割下自己的肉,可直到割光全身的肉,两边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以求均等。

看到修行者舍身,老鹰、鸽子全部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均等时,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或怨恨之心呢?”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有后悔怨恨之心呢?”天帝被他的慈悲心以及无畏的精神感动,又使用法力恢复了他原来的健康。

鸽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鹰的饥饱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使释迦牟尼佛能够坦然地舍弃自我,舍生取义,救护众生。

佛陀能以这样的慈悲心待人,正是因为他心中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的观念。佛学大师们也一直以此为自己修行的准则,他们认为,正因为内心对佛陀慈悲精神无限敬仰与憧憬,并以此为言行准则,提倡“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不知结了多少人缘,免除多少纷争,给人多少希望,予人多少欢喜。若人人都能如此,人间何愁有问题不能解决呢?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洒水车司机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一直尾随其后,一条街,又一条街。司机终于忍不住好奇,停车询问。原来,小男孩是个孤儿,今天是他的生日,而洒水车放出的音乐,正是那首《生日歌》。司机得知原委,双眼湿润,邀请小男孩坐在驾驶室。那个清晨,整个城市都飘荡着温馨的《生日歌》。

生命因有了爱而更加富有,因付出了爱而更有价值,更为芬芳。不过一首《生日歌》,就给一个小男孩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温暖着小男孩,也温暖着每一个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慈悲的力量,不可描摹,不可估量,由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今天我们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方便,他人可能不会马上报答我们,但他会记住我们的好,也许会在我们不如意时给以回报。退一万步说,我们帮助别人,他即使不会报答我们,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日后至少不会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于我们的事情,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吗?

生活的目标是善良,这是我们的灵魂所固有的一种感情。行善是一种美德。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

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送给别人时,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而当我们把泥巴甩向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与其在自我导致的疏远冷漠中承受孤单,不如走出自我封闭的心门,在融洽的互相交往中感受彼此的快乐。

红尘禅语:佛陀教我们以慈悲心待人,怀一颗好心,多做些善事,对人对己都是好事。多情乃佛心,当我们对世间的人与物用情,多行善事,我们也能像佛陀那样满手都是慈悲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如何才能成佛呢?参禅打坐还是云游四海?还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的艰苦修行?

其实修行成佛的道理很简单,就一句话,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找福德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佛法,有一次,他听说鸟窠禅师的修行相当高,于是专程去鸟窠禅师的住处请教。

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窠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三岁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窠禅师说:“虽然三岁小孩也说得出,但八旬老翁也未必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白居易初听到禅师的答案,不以为然,认为佛法就这么简单,但禅师的回答是发人深省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奉行呢?如果某人真能奉行,那他就真的离成佛不远了。

真正想要修佛的人,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能够成佛。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随风飘到了山下的村庄。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有一天,有人开口向智德禅师要几株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好、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后,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园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的行为未能获得弟子们的理解,但是他仍满心喜悦,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出家人所拥有的善念。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红尘禅语:智德禅师开示众生: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

一事一物,莫不怜悯

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从来都是与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古诗有云:“慈悲兹心亦非心, 无心慈悲是真心, 真心慈悲无兹心, 无心权作有心心。”意思是说,真正的慈悲之心是忘我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在佛家眼中,宁可失去一切,也不能没有慈悲。慈悲无处不在,即使是一滴水也有大慈悲。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他们平等对待众生,也望众生彼此平等以待,互尊互敬,这份慈悲之心不言而喻。佛法十分注重慈善心,而且一直都教导人们一心向善。佛法对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这也正是佛法的高深所在。佛法中的慈悲与善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佛是站在与众生平等的位置上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与善良的。但凡在修习佛法上得道的高僧,其慈悲之心皆不输佛。历史上有一位滴水和尚,便是在慈悲中豁然开悟的。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到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水洗澡。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他提了凉水来,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地上。

师父便骂他:“你怎么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下去,会毁掉多少生命。而剩下的凉水,可用来浇灌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听完师父的话,他顿时开悟了,后来便以“滴水”为号。

这就是“曹源一滴水”的故事。佛法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即使是再小再卑微如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在佛家眼中也是一条生命,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也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佛的戒律规定,佛家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夏天,弟子们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来。因为佛教起源地印度处于热带,夏天虫蚁特别多,随便走路会踩死很多生命,故不准出门。在夏天以前先把粮食集中好了应用,到了秋凉以后才开始化缘。

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一个生命,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滴水中也有三千慈悲,即便是水中看不见的生物,一样应该得到人的敬重。

在这偌大的地球上,人们与身边的人、事、物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既然共生于同一个空间,我们就应该互尊互敬,平等友爱。生命的联系中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蝴蝶效应,可能因为我们做过的某一件错事,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所以对众生抱有慈悲之心,对生活抱着平和度日的态度,不但可以消除争端,人的内心也会自在。

但是慈悲也必须以智能为前导,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只有慈悲,没有智能,好比飞鸟片翼、车舆单轮,无法飞翔行走,圆满成功。没有智慧引导的慈悲,很可能会泛滥。所以,在大师的眼中,真正的慈悲,不仅是微笑、赞美,有时也是严厉的折服。

一般来说,常常到寺院中拜佛的人会发现这样的细节:一进山门,首先便会看到一尊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在山口欢天喜地地迎接所有信徒;但进入山门后,便会看到威严的韦陀护法天将,他手拿金刚杵,身穿盔甲,面色严肃令人不由心生畏惧。

有的人在爱的慈悲鼓励中进步,有的人在严厉的折服里有所警惕。所以,严厉有时候也是一种慈悲。

不管是严厉的慈悲,还是微笑的慈悲,都是众生的大慈悲。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一念慈悲,不会伤害万物,万物当然欢喜;一心实践慈悲,万物受到爱护,当然就会庆幸。

红尘禅语:佛陀说过:“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一滴水珠中也有三千慈悲,如果我们都能满怀慈悲之心对待他人,世界也将充满慈悲。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古语云:“一言之善,贵于千金。”弘一法师认为,为人做事,一言之善,只要对开解众生有用,就不要吝惜。所以,他平日虽然寡言少语,但是一旦遇到别人请他讲课,开导世人,他总是积极准备,不敢怠慢,生怕自己的一言之失或轻忽引起不好的后果。

的确,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体现信仰的重要工具,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和联络情感、加深友谊,因此,语言表达的善与恶直接影响交流及人际关系。美好的语言往往能激发别人的优点,消除他人的缺点;美好的语言还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美好的语言还能平息怨恨、和睦邻里、团结众人。一句善意的话语能使别人获得引导,点燃他的自信,给他以无穷的力量。

有一天,佛陀在衹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统治得叉尸罗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头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很爱护它。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倾人命

    倾国倾城倾人命

    魂归苍月大陆,宿命还是巧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的一切,只源于那个倾国倾城倾人命的女子。她是女子,却权倾朝野,君临天下。~
  • 魔麟子

    魔麟子

    “何为仙?我本是魔,为何要去修仙?”“何为佛?我本是魔,为何要去修佛?”“何为魔?我本是魔,为何要再次入魔?”“我到底是修仙,还是成佛,还是继续沉沦于魔。”“......。”
  • 玩世小和尚

    玩世小和尚

    每个人都在做着一场梦,你的梦,我的梦,相互交织在一起,便成了你我的这个世界。小和尚道明,同师父下山,与精灵可爱的女孩叶倾城上演了一场亦禅亦苦的爱恋。
  • 愿望会成真

    愿望会成真

    毋庸置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一个世界平静太久,腐败侵蚀了正义。需要一次灾难来洗礼众生。
  • 夜颂曲

    夜颂曲

    神圣大陆,神魔交战,魔界败退。魔君遣独子潜入人间,欲寻找本源之力反攻神国。其时,韩颂身佩墨玉,诞临人间。斗佞臣,诛奸邪,收神剑……神魔交战三千年,韩颂一人逆苍天!
  • 炎破天空

    炎破天空

    一个废材青年,从现实世界穿越到了一个只有各种元素的世界,但他很特别,因为他十三岁之前并没有元素,但他以为自己是个废人,不断的训练,在一次进入深山时,遇到了他的师傅——龙晨,他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成功...............元素未觉醒、元素者、元素师、元素大师、元素灵魂、元素之王、元素战神、元素战皇、元素尊者、封神元素
  • 还是爱了

    还是爱了

    如果人的一生能够做到不因寂寞而错爱,不因错爱而寂寞,一切顺其自然,自然的相逢,自然的相遇自然的走过,自然地错过,自然的爱自然的恨,自然的分别,自然的牵手,也许真的不容易。
  • 释氏蒙求

    释氏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人物完美人生路

    小人物完美人生路

    他自幼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人物,他因为一个奇遇而学得一身绝艺,他时而低调时而嚣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天天能有肉吃,能娶一个会生儿子能干农活的婆娘,可是这一切都因为外界的接触变了。。。。。。。。。。。。。。
  • 霸爱:总裁的贴身小秘书

    霸爱:总裁的贴身小秘书

    办公室里“苏雨,陪我吃饭。”“好。”晚宴上“苏雨,陪我跳舞。”“好。”总统套房里“苏雨,陪我上床。”“好。呃????!”自从当他的秘书,他让她干啥都是一个字“好。”但是今天这个要求太过分,她要跑,不然就被他吃了。可素,她却在总统套房里迷路了,呜呜~~~谁来救救她呀!欢迎各位小秘加入霸爱总裁群:36804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