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5000000003

第3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简述

一、区位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1.区位理论

1826年,冯?杜能(J.von Thunen)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模式和假设,以此形成农业的区域配置。

在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上,1909年,德国学者韦伯(A.Weber)应用“区位三角形”的概念,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2.中心地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1)中心地理论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在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启发下,通过《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区位理论。

第一章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简述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该理论认为中心地是为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也就是指各种级别的城市。中心地(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影响区的服务中心,为其影响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如零售、批发、金融、管理、行政、专业服务等。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提供高档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地叫做“高级中心地”,而低级中心地则不具有这种功能。根据一定区域内各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高、中、低档次来分析和定性,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地在中心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心地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一定区域内城市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

在克里斯泰勒之后,廖什(A.Losch)、贝里(B.J.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等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渐使中心地理论成为现代城市系统和城市功能研究的重要理论。

(2)增长极理论

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提出了具有产业部门联系和结构意义的“增长极”概念,创立了以“增长极”为标志,以“不平等动力学”或“支配学”为基础的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以后经法国地理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e)、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和弗里德曼(J.Friedman)等学者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种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增长极”可以理解为是动态演进中的一定范围内的“中心地”。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同时通过具有“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共同发展。因此“增长极”理论的实质是强调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且希望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效益和投资经济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使“增长极”的实力强化,同周围区域经济形成一个势差,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圈层结构理论

192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伯吉斯(E.W.Burgess)对城市用地功能区的布局研究后指出,城市功能区应按照同心圆法则配置。这种模式的空间结构从中心向外,分别是中心商业区、过渡性地区、工人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呈现出有序的圈层状态。这种思想实际上仍是以传统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的。

圈层结构理论指出在都市经济圈建设中,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一个有机整体。一般而言,都市经济圈由内向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即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内圈层是经济圈的核心的部分(中心城市),中间圈层(卫星城市)和外圈层(乡镇)在地域上位于圈层外部,在功能上具有城乡二重性。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从而导致都市经济圈竞技水平呈现梯度差异现象。

在都市经济圈概念的基础上,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况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从本质上讲,大都市圈首先是一个大经济圈。因为大都市圈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两种异质空间在相邻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以“流”的形式表现为各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其次,大都市圈集聚大量的人口和社会活动,表现为一个大社会圈。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完善、发达、便捷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加强了都市圈内人口的流动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大都市圈内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娱休憩等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而更多的是在整个大都市圈域内完成。密切的社会联系使大都市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社会实体。

4.“中心-外围”结构理论

在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的基础上,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于1966年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式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后来缪尔达尔和赫希曼也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心-外围”模式理论的主要思想:任何区域都是由中心和边缘两部分组成的。由于现实的资源、市场与环境的空间差异,某些地方或某一区位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比其他地方(边缘地区)发展快且具有竞争优势,从而构成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制高点”。由于中心的存在,外围地区的集聚和发展受到抑制。这样就构成了中心-外围结构。由于某种外部力量的作用,使得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产业集中在一两个地方(尤其是大城市聚集区)集中发展,而周围的地区成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相对落后的边缘区。整个空间经济受中心区的支配,各类人才、资金、信息等大量流向中心地区,其他外围地区相对停滞或走向衰退。中心-外围模式是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中心-外围”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依附性关系,外围区的劳动力、原材料、半成品、资金等资源被吸引到中心区,其发展速度、选择模型也被中心区所控制。

在弗里德曼的研究基础上,缪尔达尔提出了极化-扩散效应来补充“中心-外围”模式理论。他把中心区与外围区的经济联系的效果划分并定义成“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在中心区快速增长阶段,外围区财富向中心区流动,包括资金、技术、人力资本、资源的流动,这种流动造成外围区经济的衰落。由于市场占先的效应,中心区以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充斥外围区,使外围区工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从而中心区因果累积循环作用和增值效应达到最强,其经济发展大大快于其他地区,财富的不平衡状况迅速膨胀,中心区向边缘区的“扩散效应”开始加强。中心区经济扩展所产生的剩余资本投向新的发展区,中心区的先进技术也将向外围区扩散,从而出现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从中心区向外围区的流动,其结果是促进外围区的经济发展,中心区的工业比重开始下降,工业活动逐步由中心区向边缘区扩散,特大城市内部的边缘区逐渐被城市经济所同化。正是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外围地区内可以形成新的中心区,使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日益均衡化。总之,在“中心-外围”的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的发展,产业内以及产品内分工不断细化和深化,原有的“中心-外围”结构演变为“一级圈层—二级圈层—三级圈层”结构,即原有的中心区域成为一级圈层,原有的外围区域成为二级圈层,扩散后新的外围成为第三级圈层。这又印证了圈层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5.“点-轴”系统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该理论是对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其主要思想是: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增长极是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成斑点状分布,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二、区域贸易理论

区域经济研究中少有专门的区域贸易理论,但实际上一些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理论,用在区域贸易分析中大多也还是适用的。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Ricardo)在亚当?斯密(A.Smith)“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源于李嘉图对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是建立在不同国家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之上的。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比较优势是指某一地区产业在生产要素占有及管理方面与其他地区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各国都将会在相互贸易中受益。作为古典经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该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

2.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Kojima)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背景提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对大卫?李嘉图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基本(内容)是:地区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某一时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时间推移,原先赖以高速增长的优势条件,不断变更以至丧失,因此不能死抱住这种产业不放;相反,有的产业,原先发展的条件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通过主观的努力,不利条件向有利方面转化,发展前景看好。对这类产业,就应有意识地加以扶持、培育,帮助其转化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后,地区比较优势对地区分工出现了新的转机。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动态比较优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会大大增强,并成为决定产业布局、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正是由于比较优势模式存在着差异,才推动着世界范围内比较优势不断转换。后进地区总在不断追赶先进地区的模式,而先进地区的比较优势也不断更新。这是促进生产力水平进步,区域经济、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原因。此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例如资本转移、技术扩散、管理相互示范等,加速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转变。用动态观点看,各区域必须不断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内在准则是效率优先。各地区应以效率的比较高低为基准来配置生产资源,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后进地区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不仅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还会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促进市场机制发育来拉动经济长期增长;而否定比较优势原理,不仅会失掉交换利益,而且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经济发展的替代。

三、区域系统演化理论

1.耗散结构理论

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I.Prigogine)创立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系统中,只有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才有可能有序。通过从外界取得负嫡流的办法来抵偿系统本身内部的熵的产生,使系统的熵的变化为零甚至为负值,一个系统才能朝有序方向发展。同时,对于形成耗散结构各个元素之间必须存在一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机制,这样系统既可以不断以外力改变自身的状态和结构,还可以在一个高级有序的相对平衡状态下产生自组织,形成一种动态稳定的有序结构和永远活动稳定有序的“活”结构。

2.突变论

1972年,法国数学家托姆(R.Thom)于创立突变理论。突变论认为,一切系统内部都存在着两种力,即内聚力和发散力。前者维系系统的,后者干扰系统的稳定。如果一个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稳定态,那么就会形成的控制因子。正是这些从属于不同稳定态的控制因子的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和冲当一种控制因子与另一种控制因子的拉力相等时,事物就保持平衡:当一种控制因子的拉力大于另一种控制因子的拉力时,事物就发生倾斜;当这种控制因子的拉力绝对超过对方时,事物就完全倒向某一稳定态,从而发生突变,由内聚域走向发散域,进入到另外的系统中去。

3.协同论

1977年,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Haken)创立协同理论。协同论研究的是系统中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之间如何进行合作以及产生的宏观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深刻地揭示了非平衡系统从无序转化为有序的微观机制,表明了序参量与子系统以及序参量之间的竞争、协同是形成自组织结构的内在根据。

综上所述,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运用热力学原理,突变论主要运用力学原理,而协同论汲取了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对开放系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上三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一个开放系统向有序演进的机理、过程和内部动力进行了分析,解释和揭示,是构成系统学的重要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迪克希特(A.Dixit)、斯蒂格利茨(J.Stiglitz)首次将张伯伦(E.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理论模型化,为后来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相继形成进行了关键建模技术的铺垫。

1.新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P.Krugman)、赫尔普曼(E.Helpman)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的分析方法,使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产品差异性等概念和思想,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象,创立了新贸易理论。

它的主要思想是: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收益增加。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为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就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二是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果A国的生产企业少于B国,那么,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的这种商品价格就会高于B国,如果发生贸易,A国就会从B国进口该产品,并同时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会采取倾销的手段占领别国市场,从而引起国际贸易。可见不完全竞争市场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基础。

而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为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在生产差异化产品时,总是选择性地生产少数几种满足国内多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出口部分产品以满足国外少数人的偏好。那么,国内少数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就只有通过进口别国的产品来获得满足。这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就产生了。

由此可以看到,导致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形成分工的原因既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作用,也有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形成了产业分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导致了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了产业内分工。

2.新经济地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克鲁格曼等人在迪克希特和斯蒂诺尼茨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规模报酬递增模型,把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纳入主流经济学,奠定了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

模型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阐明了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瓦尔兹(Waltz)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马丁(Martin)继续研究了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得出在同一区位的厂商数目会随着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藤田和森(M.Fujita and T.Mori)研究了多制造业经济体系中的运费与规模经济差异,并且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模型进行了修正。

新经济地理学力图把“空间”因素引入对区际贸易的分析,通过把运输成本作为“空间”因素纳入区际贸易模型,用以解释贸易量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价格、要素报酬和行业生产率在不同区域间差异等区际贸易问题。首先,克鲁格曼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代表了这些国家根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而发展专业化的结果。在规模经济和收益递增的驱动下,产出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成本下降。各国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这正是当代产业经济的流行特点。其次,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回报状况,取决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技术变化,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和收益格局,从而影响相似要素条件下的贸易。最后,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沃纳斯伯尔(Venasbles)把运输成本纳入俄林的区际贸易模型,发现贸易方式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而且依赖于运输成本。新贸易活动的区位选择相对于已有的贸易活动密度而言,依赖于要素密集度和运输密集度。如果中间性商品受到规模经济和运费的影响,生产过程中所引起的区际经济分化必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大量制造业门类的区域能为中间性商品提供比较广阔的市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趋向于区域一体化集中,从而使下游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并强化这种优势。

总之,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任何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会呈现出局部集中的特征。空间上的局部集中现象往往伴随着在分散状态下所没有的经济效益,亦即导致了由企业聚集而成的整体系统功能大于在分散状态下各企业所能实现的功能之和。区域产业聚集是区域内外的各种具有内在关联的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经济生产要素、企业、经济主体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而自发在区域空间上的集中现象。区域产业聚集能提升集聚体所在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吸引聚集效应、专业化效应、公共资源协同效应、追赶效应和创新效应、交易成本节约效应,能够减少组织内部损耗、节约交易和社会成本,能提高各行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吸引和培育人力资本,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类推荐
  •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经济学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也正是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对称决定成败。对称经济是有序经济、双赢经济,合理的结构才出效益。 对称经济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的经济学,是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对称管理的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走向卓越:中小企业资本经营实战精要

    谈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对谈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全面系统的了解谈判的要素、特点、原则、类型等基本常识,对提高谈判水平很有必要。谈判作为一种协调往来关系的沟通交际活动,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了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谈判活动,很有必要较为深入地分析一下谈判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说,谈判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这就是谈判主体、谈判议题、谈判方式和谈判约束条件。
  • 物业管理财务基础

    物业管理财务基础

    本书内容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来源、物业管理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报表、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等。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 人文旅游(第3辑)

    人文旅游(第3辑)

    休闲与人的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其最基本的规范,人生境界的休闲与社会状态的和谐内在相关。休闲文化即是人的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休闲境界,社会的休闲方式、休闲状态、休闲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就广义的层面而言,休闲文化可以涵盖休闲理论和休闲学科;就狭义的层面而言,休闲文化的涵义侧重于社会的、现象的领域,休闲理论侧重于意识的、思辨的领域,休闲学科则侧重于规范的、系统的教育领域。
热门推荐
  • 异世界的历练

    异世界的历练

    她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竟然被恩师一脚踢穿越了!偶然?还是人为?管他呢,反正回不去了~~~不过这里的帅哥美男倒是挺多的哈。当然,要是没有那个毒舌冰山男、狡诈邪魅男、暴力火山男和沉默玄冰男,她想她的小日子会过的更好,毕竟还有一个温柔病美男啦!毒舌篇:“给老娘出来!”刹那间身边温度骤降,“太弱了。”冰冷如雪的声音出现在澹台路雨的耳边。“我差点去见吾神了!”她需要一个解释。“抱歉。”虽然没有听出丝毫的歉意,但澹台确实惊了一把。她没听错吧,这个拽不拉几的家伙在向她道歉!“你,你再说一遍?”“抱歉,吾不知汝竟如此弱小。”那‘人’毫无悔意地说道。我去!她就知道这个家伙怎么可能会向她道歉!宠文,不入V。
  • 失忆总裁萌萌妻

    失忆总裁萌萌妻

    啊!你是谁?她大喊,自己身旁竟躺着一个帅的要命的男人。把你都吃干抹净了,现在才来问我是谁,会不会太晚了点?我想找的人不是你啊……完蛋了,弄错了!
  • 无情缘
  • 桃花宴之穿越迷途

    桃花宴之穿越迷途

    清朝雪霜格格多才多艺,美貌无双,在一次偶然中她误入现代现代,阴差阳错成了豪门千金,认白晶晶为姐姐,找到自己知心朋友,,何萧,赵磊,糖心,在凤莱中学开启一段快乐的故事,在经历种种磨难后她该何去何从,桃花易散易聚是在梦的起点和终点,是美好的青春与回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只鸳鸯一对半

    三只鸳鸯一对半

    莫末,一个来历莫名其妙、逍遥门排名最末的女子。师父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让她在十六位师兄里挑一个可心的……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凤舞剑鸣

    凤舞剑鸣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那一定是一场谋划已久的阴谋。(本书是由很多个小篇章组成的,每一个都相对独立)第一篇章:说是武侠吧,其实也不尽然,男女主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上一代人的错误,这一代人来承受。一对情侣被拆散,他们的后代,也天注定不能够走到一起。第二篇章:众人苦苦寻找五凤,却发现众多巧合,不得不认,这命运的玄妙。阴兵再现,殷晚用秘籍之力打退,众人都以为殷晚会同杨鸣凤一般为秘籍侵体,耗尽功力,但却没有。是上天的眷顾?阴兵退入地府,幽冥洞口被封相爱之人被拆散,反反复复,最后也不得修成正果,冥冥之中,秘籍的反噬开始,幽冥洞封印出现裂痕……
  • 梨花巷

    梨花巷

    城中著名花花公子,胸大无脑十八线老模,轻松的麻雀变凤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