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100000004

第4章 文献综述(1)

本章主要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理论脉络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做文献回顾、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与分析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框架和依据。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随着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的广泛开展,社会责任概念的内涵日趋复杂,标准日益繁多。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即使到现在,国际上似乎也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Frankental,2001)。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除了包括股东、客户和员工利益外,还需要包括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不破坏环境,为社区和更广泛区域内的人们服务,重视企业在非商业层面的社会贡献。从另一个角度讲,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意味着捐捐物款,或者不歧视任何群体,从而创立公众形象,而且意味着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它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用创造性的方式调动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来满足全人类的需要和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

2.1.1 国内外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作的定义

1.社会责任企业联盟(BSR)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的业务运作达到或超过社会对工商机构在道德、法律、商业和公众等方面的期望。企业社会责任的成分包括社会活动、雇员关系、创造和维持就业机会、环境管理和财政表现”。

2.欧盟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在2001年一份绿皮书中把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商业运作中以及在自愿的基础上与相关利益者接触时,须融合社会及环境方面的考虑因素”。它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来观察。内部视角是观察企业在人力资源(尊重员工多样性、避免用工歧视、公平福利待遇与培训机会等)、劳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变革适应性以及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外部视角是观察企业对投资者、当地社区、企业经营伙伴、供应商、客户利益、人权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其定义涵盖了较强的人权视角,这一视角沿着全球供应链延伸,将国内和国外人权问题一并涵盖在内。

3.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企业社会责任所做的定义是“企业承诺为可持续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雇员及家庭、本地社区及整个社会合作,提高他们的生活素质”。

4.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把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如何与社会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并对其造成影响。具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表现,以及它们在发展一个稳定、繁荣和公平的全球社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5.美国国际商务委员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承诺以负责的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作为生产商、雇主、销售商、顾客和公民等。

6.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在2004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采取对企业和发展均有利的方式,与员工、他们的家庭、当地社区及社会大众共同努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以不断体提高生活品质??”

7.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曾撰文指出:企业捐资修路、捐资办学、创办希望学校等慈善事业活动本身并不是企业和企业家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我们企业来讲,主要的社会责任有两项:一是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二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中产分子和高素质的人才。

2.1.2 知名企业家或学者对社会责任的定义

1.日本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三项:一是企业须透过本来的事业,对提升社会生活和为人们创造幸福而有所贡献,企业应视此使命为其基本的使命。二是从所运营的事业活动中,产生适当的利润,并将利润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馈给国家和社会。三是在社会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包括企业所产生的公害问题在内,须在社会中保持调和。企业应对所有相关者,以调和的精神,寻求共存共荣。各行各业都要恪守本分,透过所属行业,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基本使命(李海明,2003)。

2.美国著名企业家、美国商业银行前总裁路易士·龙伯格(Louis B.Lund borg)认为:人们期待企业的活动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企业必须获得生存的权利,以及发挥其机能的权利。一是企业在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和品质之下,制造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在运营上,以公正的方法对待从业人员、顾客以及供应商。而且,在运营的作业中,不能对环境造成损坏。三是不仅注意地区社会的问题,也应注意整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应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3.伍德(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定义就是企业和社会是一个相互交织的统一体,而非不同的实体”。从宽泛意义上讲,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慈善活动,另一种是核心业务活动。持有前者认识的企业不大理会广泛的社会关注,仅对那些精挑细选的社会事业进行捐款资助;持有后者认识的企业会按照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核心业务活动,追求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化创建社会财富。

4.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关注社会长远发展利益的需要,最小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化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这种责任超越了企业需遵守的法律责任和对股东需承担的义务,扩大至企业对社会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Bloom and Gundlach,2001)。

5.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从事看起来能够推动社会事业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增加产品的社会性能或特征,改进产品的生产程序,以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如采用环保技术,支持社区组织,救助无家可归者,避免在跨国经营中到违背人权的地区(如苏丹)开展业务等](Peter Rodriguez等,2006)。

6.中国一些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众多,如:

(1)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刘丽萍,2006)。

(2)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制度和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它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颜剩勇等,2006)。

(3)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股东和股东以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郑明彩,2006)。

(4)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有责任扩大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减少对社会的消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不仅仅以最大化股东们盈利或挣钱作为自己生存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利益,其中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王大超等,2005)。

(5)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骆建艳,2006)。

2.1.3 趋向统一认识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根据吴照云(2006)的观点和笔者的个人理解,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更加趋于统一。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是:一个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需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规和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脉络

从理论脉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向前可以追溯到18世纪和19世纪,当时企业最早采用的一些所谓“法律以外”的举动,诸如诚实、公平、行善、善待员工等,大多数来源于宗教的价值观或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强大影响。到了1923年英国人谢尔顿最早正式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框架形成到不断完善、成熟、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演化过程,近年来这一思想广泛流传,如现代西方社会在企业业绩评估时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如《财富》和《福布斯》也均在企业排名评比时加上了“社会责任”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在我国近代社会,也早有“儒商”的学说,但这种组成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伦理道德元素看起来只是一种例外而不是一种规则,尚没有构成企业自觉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致行动。而现代社会责任理念反映的是对成熟的工业民主的一种态度和实践(林华生等,2005)。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经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经过劳资关系的紧张对立和不断抗争,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随着工会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壮大,加上联合国和人权、环保等多边国际组织开发的众多标准和公约,社会责任的概念才得以巩固和传播,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法律资源和思想源泉。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也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责任概念的普及。

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煤矿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伤害了许多矿工的生命;一些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影响了贫困学生上大学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一些医院违反职业道德坑害不少病人;建筑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伤害了民工的利益。所有这些问题均反映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呈现弱化趋势,而且这一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2005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协会论坛在我国召开,在全国已初步掀起了一场社会责任的大讨论。

关于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脉络和论述,可大致归纳如下:

2.2.1 古典经济学观

从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责任的概念具有一个基本演变过程,即从古典观点(即纯粹经济学的观点)向社会经济学观点的演变。古典观点(classical view)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70年9月在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一文中认为,在私有制自由经济中“公司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仅仅只有一个,即在从事公开的、自由的和无欺诈的竞争游戏规则下,使用自己的资源从事旨在实现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他倡导企业管理层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使公司所有权人(owners or shareholders)的利润最大化。不过,必须指出,弗里德曼也并不是说企业组织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他支持企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但这种责任仅限于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他指出,企业为了赢利,必须生产社会成员需要的产品,而且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和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对企业有利的,也是对社会有利的。

实际上,弗里德曼的思想是18世纪苏格兰伦理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otions)思想和“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理论的延伸或拓展,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企业在市场上出于“利己观”,只知道去公正地追逐个人利益,而不用去推动社会福利。亚当·斯密的“社会责任观点”是企业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就等于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他认为“私益即公益,利己等于利他”,即其恒等式为“私人利益等于公共利益”。他还认为,“一个人的财富越多,其道德水平自然就会越高”。不过,许多经济学家均认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并非盈利欲望者,还是遵守正义,站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追求利益的“审慎之人”。也就是说,其理论假设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意义。

近年来,也有一些其他学者继续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经济学观点,如卡尔(Carr,1996)曾发表文章Is business bluffing ethical?认为,企业唯一的经营目的就是生产产品,赚取利润。由于企业经营的市场游戏规则是非人性化的,商人的伦理标准也是较低的,因此企业在经济利益之外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遵守法律。另外,亨德森(Henderson,2007)也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关注将会降低社会福利,削弱市场经济本质。

2.2.2 现代社会经济学观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学观点(socioeconomic view)认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不只是赚钱,与此同时应该包括保护和改进社会福利。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机构,企业在为股东赚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应为其赖以生存的社区和社会做贡献。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众多,笔者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六种情况:

1.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著名“人本”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20世纪30年代基于霍桑实验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等著作,他在论述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曾提出企业的三大价值观,即“最大利润观、经营利润合理观和企业社会互利观”。他认为,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应推崇一种基本的信念或价值取向。其中,其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倾向于在确定的利润水平上把职工、企业、社会和利益统筹考虑,即把社会责任看作企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麦克尔·D.波顿,2003)。这一思想的目的是,通过推崇社会价值观和人本管理理念,企业可以达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激励效果。

2.企业长期目标观: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超越法律和经济利益要求之外去追求有益于社会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或责任。此定义假定一个企业组织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Stephen P.Robbins Mary Coulter,2001)。它和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有明显的差别。社会响应是指企业调整并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前者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商业伦理和责任义务;后者主要关注的是中短期目标、环境变化和应变能力。

3.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同等对待观: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在经营活动中既强调经济效益又强调社会效益的管理理念。从另一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管理层认同在评估企业业绩优劣时同等考虑企业利润水平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Louis E.Boone and David L.Kurtz,2002)。也就是说,企业做到不偏不倚,同等对待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只顾自身效益,或企业撇开自身效益去过多地关注社会效益,均是不合适的,即在两者之间求得某种平衡至关重要。

4.企业经营伦理观: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除了依法经营外,还必须实践“公司的伦理责任”,即企业必须根据伦理道德规范从事赢利活动。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法定责任和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李正华等,2005)。企业必须被看成一个道德实体,该实体作为社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关心其所经营的社区和受其影响的个人的利益(Hartman,2001)。

5.社会网络价值观:社会学家对“法人社会网络生产”的研究也揭示了这样一条定律:企业通过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网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来促成企业价值链的生长。企业在以利他为价值基础的传统慈善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在市场上的社会捐赠天然地具有了社会网络生产的功能。换句话说,企业的捐赠过程就是企业使用捐赠资源,将潜在的利益相关人建构到企业社会网络的过程。企业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积极致力于慈善事业,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达到“双赢”的最优状态。换句话说:企业从事慈善事业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实质上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6.企业公民观(Corporate Citizens):企业公民观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该理论认为,企业一方面应重视公司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须考虑到公司是社会的一员,即所谓“企业公民”,公司还必须重视社会的长远利益,对社会负责。公司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寻求有效途径使小我(即企业)与大我(即社会)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总之,上述各种不同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意义,但事实上它们传达了同一个主题,即企业的经营目的不仅只是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还须同时注重广泛的社会效益,这样企业才能保持长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

2.2.3 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

中国国学儒家学说中的“仁、义、和、忠、礼、廉”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它可以代表维系整个社会利益均衡、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而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之中同样奏效,它对构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1.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基本观点。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儒家文化浸染两千多年的中国人。近年来,随着二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管理学界兴起了研究“中国式”管理和中国文化的热潮。“儒、道和佛”三大学派之一的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导文化价值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被世人所广泛传承,对中外企业文化和伦理道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商人大都与儒家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我国近代社会,早有“儒商”的学说,这种“儒商”的经商伦理道德观也长期影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思想。在当代,中国海尔集团通过改造利用儒家文化价值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重视群体价值,强化以和为贵,强调以仁为本和重视内向自律”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帮助海尔集团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均取得了极大成功。在东亚和东南亚,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更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经济发达的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就是典型的例子。建立在“家文化”、“亲情文化”、“交互文化”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儒家管理思想,影响日本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职工对组织“忠诚”的文化特征和“以人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这样的人人广泛参与、集体负责的经营思想;影响新加坡企业培养了“家庭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种“李光耀家长式管理”的政治、经济管理体系和伦理道德观;影响韩国(儒教为其国教)形成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样一种强烈的奉献精神。

孔子、孟子、曾子、老子等所代表的儒家学说,简单地说,就是重视以人为本、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儒家文化所提倡的核心思想“仁、义、和、忠、礼、廉”等,均可以与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和经营行为密切联系起来,并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实践的丰富源泉。

一是“仁”,即孔子在《颜渊》所提及的“爱人”和仁爱之心。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它代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具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如爱护下属,善待工人,重视职工健康安全,努力为员工谋利益,并对社会广施恩惠,周济大众,努力使社会大众过上富裕生活。

二是“义”,即孔子在《阳货》中所指出的“君子义为上”的人格品格。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它代表企业管理者需要培养一种君子品格,即必须处理好“义”(社会道德规范)和“利”(个人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使经营管理思想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将所谓利益看做是一种整体的利益,而并非只是个人的私利,即强调把整体的利益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该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

三是“和”,即被孔子尊称为六经之首的《易经》中所蕴涵的诸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哲学道理,以及个人、国家、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规律。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它代表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和社会的一分子,必须在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和和谐,仅仅追求企业自身利润而忽视其他各方利益的行为一定是短期的,因为它违背了和谐共生的自然法则。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如何使企业与社会大众、员工、客户、股东等各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同时即使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也强调以和为贵,不要把人置于死地,应追求“双赢”的局面,以达到企业和气生财、基业长青的目的。

四是“忠”,即曾子和孔子所倡导的“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和“敬事而信”的忠诚、效忠、敬业的道德理念,其含义比较广泛。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它可以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忠诚相待,下级对上级的效忠和服从,员工对工作的忠于职守和敬业精神,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合作伙伴、客户等的诚实和诚信原则。“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是个人和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备的素质。

除此之外,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礼和廉”也分别可以被理解为确保企业“规范经营”、避免管理“无理则乱”的制度安排和崇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原则。

2.儒家文化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可能联系。基于上述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在具体体现出来。

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联系,事实上,儒家文化价值观无形中构成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伦理道德元素和思想源泉。

一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中所提倡的“仁”或“义”,含有对社会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道德风尚,这种价值观正好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中的“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内容完全一致。这一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企业须关心公共安全和健康问题,尽力支持慈善事业,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回顾所服务的社区等。

二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中所提倡的“仁”和“义”,也含有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善待的道德风范,这一价值观正好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中的“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内容不谋而合。这一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企业须关注员工的工作安全、健康问题,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合理报酬,关照困难职工,为职工办理养老、医疗、意外事故保险等。

三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中所提倡的“义”和“廉”,包含有对客户或消费者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思想和品格,儒家文化不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重义轻利,崇尚“均无贫”的社会理想,这一价值观正好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中的“企业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内容基本相同。这一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企业须对客户负责,在树立赢利为最大目标时,也要考虑取之有道,不要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见利忘义,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坑害客户,赚取不义之财。企业需要确保和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投诉权等各种权益。

四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中所提倡的“和”,包含有与外部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哲学道理和竞争伦理,“和”也可以指在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追求“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管理伦理。这一价值观正好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中的“企业对竞争者或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内容密切相关。这一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企业在与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竞争时,应该强调一种“以和为贵,和谐共处”的竞争理念,不要把竞争者置于死地,应该通过公平竞争和合作实现“双赢”。

五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中所提倡的“礼”和“忠”,均包含有“知礼遵规,遵纪守法”的规范化经营思想和“诚实守信”的信用原则,“忠”也可以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时“忠诚相待,下级对上级的效忠,员工对工作的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伦理原则。这一价值观正好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中的“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内容相互匹配。这一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表现为:企业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为投资者赚取利润的同时,不能从事违法活动,不能破坏社会道德,必须做到依法经营,遵守规章制度,并且对内对外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讲求诚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其投资者(股东和借款机构)的投资利益,也才能确保基业长青和长久竞争力。

3.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借鉴与启示。综合上述,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和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之间确实存在直观的密切联系或相通之处。

一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源泉。实际上,可以说,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是在西方学者部分吸收处在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秀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完善并得以推广的,如美国学者所推崇的融合美国和日本文化的Z管理理论就是一个例证。换句话说,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可以在近代日本和“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充分地体现出来。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这种促进作用也可以从下列几个具体方面来看,例如,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诚信”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是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理念是对西方企业文化所推崇的“利己主义,残酷竞争”观点的有效矫正;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别人作牺牲和忘我精神”的美德是对西方企业文化所崇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的有效弥补和调解;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文明是对西方企业文化所重视的制度化管理理念的补充和提升。儒家文化涉及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是位于经济层面的社会责任和法规层面的社会责任之上的企业最高等级的社会责任。商业之道在于德,人性化管理模式比制度控制手段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西方企业管理文化所普遍强调的是制度管理和控制模式,也就是重视法规层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法治主义),但并非总是有效,将其放在中国等东方“人治主义”的文化环境中并不能全部合适,有些制度甚至是格格不入,因此,将儒家文化精髓与西方企业文化价值观融合成一体,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责任价值观,就会更加适合于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人文土壤和经商环境。

二是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各个层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借鉴。例如,关于企业管理理念,传统儒家文化崇尚的是对人的关注,以及对家庭概念和集体力量的重视,这一点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是企业应该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做到以顾客为本,以员工为本和以股东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精神尊重,并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的发挥,以调动职工积极性,满足客户需要,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于企业价值观,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是义利并举、平衡的价值观,这一点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是企业应该把追求自身利润和追求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尽量为所服务的社区和大众做贡献,积极回馈社会,以提高企业公众形象,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关于企业竞争理念,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是“以和为贵”的精神,这一点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是在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竞争原则,以建立与竞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关于企业行为准则,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是“诚信”原则,这一点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客户以诚相待和信守承诺,绝不能做任何诸如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出售假货等违法乱纪的事情,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总而言之,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两者之间在各个层面上均可以找到一脉相承的观点,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借鉴清晰可见,前者实质上构成了后者伦理道德部分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源泉。

三是批判性继承、辩证地看待儒家文化价值观至关重要。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我们认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儒家文化价值观构成了“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也奠定了东亚经济奇迹的文化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儒家文化所具有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和陈旧的一面。例如,传统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精神主义与西方文化价值观所重视的物质主义存在矛盾,西方文化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天经地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中国儒家文化提倡“知足常乐”和“无我境界”,这一观点可能对现代企业家追求卓越、进取心、做大做强产生负面影响;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所推崇的人治主义与西方文化价值观所推崇的法治主义可能存在矛盾,西方文化假设人性本恶,所以强调法治和契约对人的规范作用,而中国儒家文化假设人性本善,因此强调和谐关系和面子对人的教化作用,这种人治主义观点可能对现代企业家依法合规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同类推荐
  • 微管理:执行的技术

    微管理:执行的技术

    本书从制度执行、职责划分、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管理者引导、凝聚集体执行 力、过程监控与纠偏、奖惩激励、执行结果和执行管理提升九个方面展开论述,按 “问题界定 案例解析 实践指南 管 理提升”四个模块,深入浅出地对员工执行工作中的各种管理行为进行了解析,并辅 以漫画、情境、案例等表现形式,让管理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培养员工的执行能力,提高执行效率。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工作者、培训师、管理咨询师、高校人力资源 管理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商用心理学全集

    商用心理学全集

    本书通过七个主题力求全面、生动地向读者介绍“商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巧。包括:商务场合的身体语言破译、商务场合的细节识人方法、读懂消费行为的心理分析、把握顾客心理的情感营销战术、成交高于一切的销售心理把握、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心理法则、职业生涯常青的个人心理自助。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心”想事成、用“心”管理,赢得快乐,赢得未来!
  •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互联网十年,腾讯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改变互联网的版图:正面与MSN攻伐逐食,侧面在门户、邮件、电子商务、搜索、网游等领域与新浪、网易、淘宝和盛大短兵相接,携4亿用户迎战诸侯,角逐线上。虽然马化腾只是想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想给企鹅围上一条温情的围巾,但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企鹅凶猛!究竟是企鹅凶猛,还是马化腾内外兼修的中国功夫,使得互联网风云迭起?静水深流,却迸发出单纯与专注的力量。可爱的企鹅不停闪动,QQ是如何改变中国网络生态、影响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用专为一个企业树碑立传,我们只想用文字的力量记录中国网络的力量,本书将给你答案。
  • 开家赚钱的小餐饮店

    开家赚钱的小餐饮店

    本书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小餐饮店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根据餐饮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条件,做出相应的变化,适当调整经营策略,改变经营方针和方向,使小餐饮店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党委书记应是一位党性强、品德好、作风正、威 望高而受到广大党员群众拥戴的领导者。然后进一步 阐明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怎样树立个人形象;表现博 大的爱心和英明的科学决策;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 效;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民族服务:这才是人民所期盼 的众望所归的党委书记。《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引用经典事例说明问题 ,无论哪个级别、哪类单位的党委书记读后都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玉佩之缘

    穿越时空——玉佩之缘

    因一块玉佩莫明的就把我带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古代王府里,更让我遇到一生梦想的白马王子,本以为可以和他平平静静地过一生,没想却........
  • 极品催眠师

    极品催眠师

    二十四岁的赵宇一事无成,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奇怪的老头,说他是个百年不遇的奇才,教他练习神奇的催眠术。当他在监狱中练成催眠术,变成强者回归社会时,神马金钱、美女、地位……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啊!赵宇能否守住心灵的纯洁,还是堕落在欲望的都市之中,大家请拭目以待吧!请大家支持新人作品,谢谢!群聊:91586896
  • 神仙祭

    神仙祭

    人在江湖,恩怨纠缠,身不由己,但求问心无愧。
  • 山庵杂录

    山庵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涅槃:腹黑冥后太撩人!

    凤凰涅槃:腹黑冥后太撩人!

    她名宫若寒,炼丹界NO.1,阵法界NO.1,毒师NO.1,实力也是杠杠滴。凭她一身毒舌功夫也能走遍天下,说她是狐狸?还真对了,狡猾是她的本性,毒舌是她的天赋。可她身边这个大腹黑是怎么回事?怎么是个黏人精?传言不是说他性情暴躁,冷酷无情吗?谁来解释下这个跟屁虫是谁,还一直叫她夫人?宫若寒表示:娘子夫人你个毛线!滚滚滚!某妖孽:好,夫人我们一起滚……
  • 朦胧枷锁

    朦胧枷锁

    当我攀登至大陆巅峰的时候,我可以骄傲的宣称,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由。
  • 陌生人:请你撸豁我的心

    陌生人:请你撸豁我的心

    她,既是‘淡漠’的初中生,也是黑道里面的‘影’,初中那年,她被人追杀,无料,却遭遇他的告白,虽然,他和她相爱,但她只能残忍的拒绝,大学时,他和她再次相遇……
  • 灵异小道

    灵异小道

    很多人都思考过一个问题,却都不得其解,人死了之后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多人只有到死了才能真正解开。且看玉清教小道士,捉鬼降妖,封神镇魔,下闹阴间府,上打地仙宫,纵横都市校园,叱咤黑白两道。
  • 宠妻无度:异能小娇妻

    宠妻无度:异能小娇妻

    结婚第二天发现丈夫和她妹妹搞在一起了,这什么狗血剧情?渣男一个,老娘不要了!离婚!你们爱咋滴咋滴吧!离了婚,自己去喝酒庆祝,柳云妃只知道自己喝醉了,可为什么醒来时自己会在某人床上?神啊!你为何要如此待我?!刚出猪圈又入狼窝,柳云妃保证世上决不会有人会比她倒霉!
  • 邺水凌云

    邺水凌云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诡怖星云,将他坠入另一片天空;阴差阳错,让他闯入朝堂;派系林立,迫他陷入党争;形势使然,推他号令一方。险象环生间,他机巧应对,步步惊心处,得贵人相助,风卷云涌时,他抓住机遇。入仕时,他不忘初心,封侯时,他将将弱冠,成王时,他权倾一方。初时,还是一个清平之世,诸番作乱,搅得天下纷争,四方不宁,邻敌环伺,且看他如何整理山河,于朝堂间,游刃有余,于权利间,左右逢源,于天下间,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