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8200000026

第26章 白草坡:西周伯爵墓葬

1967年9月的一天,灵台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两个放羊的社员,躲进山坡一处坍塌了的山洞避雨时,无意中用镰刀在地下刨出了一些废铜烂铁,消息传出后,一些村民们也在山坡上四处挖掘,挖出的青铜器、箭头等都被当做废品卖给了收购站。

在白草坡社员挖掘出的文物中,一只青铜筒形提梁卣被撬开盖后,发现里面盛有液体,据说还散发着淡淡的酒香。遗憾的是,这一卣内所盛,后被考古专家断定为国内除已发现的汉代酒之外存世最久的酒,当时却被倒掉了。

卣,是一种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外观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图案。

2012年7月,陕西考古工作者发掘宝鸡石鼓山西周早期一贵族墓时,在一青铜卣中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保存下来时间最久的酒。

白草坡遗址位于灵台县城西北30里的西屯乡,白草坡村南两道沟壑之间的山嘴梯田里,墓地西侧紧邻断崖深涧。据推测,这一墓地原来规模应该比较大,其西半部因沟壑不断崩塌而毁坏,潶伯墓就是因崖土塌落而暴露出来的,潶伯墓和伯墓相距约17米,有一座车马坑在两座墓之间。

白草坡遗址共发掘各类文物1800多件,分铜器、陶瓷和玉石三大类,铜器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就达27件之多,鼎、簋、尊、爵、卣、斗、啄锤、玉人俑、青铜镂空鞘短剑、人头形銎戟等一批文物,在发掘出的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器物就有24件。

通过“潶伯作宝僔彝”铭文,可以知道,古黑水即灵台境内的达溪河,“潶伯作宝尊彝”第一字的左半释黑。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从水、黑声,即潶字,潶是水名。

《广韵》:“潶,水名,在雍州。”雍州的潶水,即《禹贡》《山海经》中的黑水。

潶伯青铜器的发现,确证了黑水就在灵台或泾水流域。

潶伯是周王封在潶的伯爵,潶在这里是地名或封国名,因黑水而得名。潶伯封于黑水,按以地为姓的习惯,其邦族应姓黑。

潶伯墓、伯墓出土的青铜器皿等大量陪葬品,足以证明墓主人的特殊地位。伯为一邦之长,随分封而调动,他们多半是作战将领,受周王朝或高一级诸侯节制,镇守一方。

伯墓出土方鼎一对,形制、规格、纹饰、铭文完全一相同;潶伯墓所出方鼎形制、纹饰虽然不同,但也是一对。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殷商时期生产力水平不高,青铜十分珍贵,用以铸造青铜鼎,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鼎由炊器的功能逐渐转变成行使统治权力、祭祀天神、先祖的礼器和祭器,是神权、王权的代表物,也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政权的象征。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规定严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器物的尺寸也随身份不同而大小有别。

商代盛行大型方鼎,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将近1吨的重量。据考证,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祭祀他的母亲妣戊的。司母戊鼎周身有非常多的神秘纹饰,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足以增加威武凝重之感。

大鼎除了烹煮全牲用于祭祀之外,还用来施“烹”刑,就是把人放入鼎中煮死。意思是和烹煮全牲用于祭祀一样,以对某些罪人的“烹”刑,来昭告上天先祖。《史记》记载蔺相如对秦王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锅。”汉王刘邦的谋臣郦食其,因游说齐王田广停战,而汉却继续攻齐,田广大怒,将之“烹”杀。

鼎足、鼎力、鼎峙,尤其是一言九鼎,多男人气,好似小时候伸着脖子看远远开过来的黑黑大大的蒸汽火车头,我看鼎就是这感觉,安上轱辘就能跑,夏、商、周跑来跑去,跑完了,卸掉轱辘就躺地底下生绿锈去了,管它春夏秋冬,绿了再绿,哪天从地底下挖出来,太阳下像是穿了一身绿袍——更像是位叱咤风云的黑脸大将军。

潶伯墓、伯墓出土的方鼎,都是祭祀、宴享时与其他礼器配套使用的成对小方鼎,与商代大型方鼎用途不同,纯系盛食器。

潶伯墓出土的对凤纹方鼎,器物腹部满饰对凤纹,对凤之间上部突饰一兽首,兽首下为简化了的小型兽面纹,凤鸟圆目,凤尾高高翘起,凤爪夸张变形。凤鸟纹始于商盛于周,对于周,意义尤为不同,因为“凤鸣岐山,而周兴起”。

潶伯墓、伯墓各出土有一对筒形提梁卣。专家认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有用桦树皮卷成筒状容器的习俗,筒形提梁卣可能就是对桦树皮筒的模仿。

潶伯墓出土的筒形提梁卣高29厘米,口径12厘米,器呈圆筒形,腹部上、下各饰一道平行带形夔龙纹,提梁饰夔龙纹,提梁两端饰羊首,卣带盖,盖面饰夔龙纹,盖内和器内均铸有“潶伯作宝僔彝”的铭文。

夔纹乃由传说中的贪吃兽饕餮演变而成,夔是经过变形幻化的图腾之物,故夔纹也就是一种图腾纹饰。

《山海经》称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

《说文》称:“夔,如龙一足。”

夔如牛也好如龙也罢,说来说去还是无人可识,无非增强了神秘性,强化了礼器地位。

伯墓出土的爵,腹壁有铭文“伯作”二字。

爵是一种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饮酒器。

除了爵,还有角、觚、觯、尊、卣、觥等。而爵则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酒礼器。

我家中摆有青铜仿品一羊尊一牛尊,以及一爵,多年前买的,喜欢。羊尊、牛尊造型具象朴拙,似曾相识,我几乎想要把这牛这羊养大了——羊尊总是让我自然不自然地想起一个词:“羊大为美”——这也是汉字“美”的由来。

爵,口部前端有倒酒的流槽,后部是上翘的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两个蘑菇状的小柱。有考证说,古人不剔胡须,这两个小柱可以分开胡须,饮酒时不会沾上酒;也有考证说,这两个小柱的作用在于挂滤网罩之类的附件,以使酒糟不会倾入口中,那时候不是蒸馏酒,而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醪糟一样的酒——考证凭空夺走了我的想象,本来我想象这两个小柱可以左右各拴一羊一牛的,以免走失,说清楚一些就是把我的羊尊牛尊拴在一起——怎么还没喝酒就说开醉话了?

“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的日子让人羡慕。不过,古人有时喝酒也挺麻烦,《礼记·礼器》记载:“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贵贱而有严格的区别,着重于“礼”。正是因为不同等级的酒器,后来出现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白草坡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时代特征明显。

潶伯墓出土的这件虎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斧钺后来逐渐衍变用于仪仗、装饰,以及军权的象征——这是一头走岔了路的老虎,一拐弯,成为一柄青铜钺。老虎看守千里河山,千里之外,公鸡叫鸣,西周的太阳照耀着一头青铜老虎。

潶伯墓出土的这件镂空鞘罩短剑,是一种近战短兵器。同类型剑在潶伯墓、伯墓中各出土2件。这件镂空鞘罩短剑合鞘通长24.3厘米,宽10.5厘米,剑长21.2厘米,宽3.4厘米,原来的木质剑柄已朽,剑脊略隆起,可见血槽,饰有夔龙纹和斜角雷纹,剑鞘亦为青铜所铸,镂空,中心为一蟠蛇,蛇头呈正三角形,蛇身与藤状植物缠绕,鞘口两侧饰一对高出口沿反向相背的犀牛。此剑形式有明显的异域特征,但夔龙纹和斜角雷纹却是典型的中原青铜器的纹饰,灵台地处我国古代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结合地带,这件镂空鞘罩短剑可谓是草原青铜文化和中原青铜文化的巧妙结合。战国时期我国短剑的流行样式,就是从镂空鞘罩短剑这一类型演变过来的。

这件人头形銎戟造型奇特。识字不多时我就认得“戟”字,不是早慧,是因为《三国演义》上吕布耍的就是一杆方天画戟,三英战吕布,任你关羽青龙偃月刀也好,张飞丈八蛇矛也罢,刘备双股剑更不在话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几个人转着圈拼杀煞是热闹好看。《水浒》里有个小温侯吕方,使的也是方天画戟,只是吕方没有吕布的艳福,美女配英雄貂蝉配吕布,一杆方天画戟立于吕布的绫罗帐前。貂蝉曾归董卓,我简直有些愤愤不平了。

人头形銎戟早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之前就威风过了,不过,如果把吕布的方天画戟换成人头形銎戟的话,用谁的人头合适?注定就是董卓了;吕方那杆戟我也想好了,高俅合适。

我迫不及待先把董卓、高俅的脑袋安到人头形銎戟上了。那时候我爱憎分明。爱憎分明也是一代人的标志。

戈、钺、戟等均是盛行于殷、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兵器,戟是戈、矛合体,兼有矛用于刺,戈用于钩或击的作用。

何谓人头形銎戟?就是戟的刺锋为一人头,头顶为刃。西周人头形銎戟人像浓眉深目,披发鬈须,高耳耸鼻,吻部突出,颧骨处有一深深的嘴唇形状的线条纹饰。有考证系阿尔泰语系的北方游牧民族人种形象。可能是曾经对周朝北方边境构成严重军事威胁的猃狁部族,因相貌异于华夏,被称作“鬼方”。甲骨卜辞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就是殷王武丁,周当时是殷商的附属国,参与了对“鬼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商周时代盛行一种尚武风习,不仅用异族战俘祭祖,还喜用异族战俘的形象来装饰武器,以此炫耀战功,震慑敌人。至于嘴唇形状的线条纹饰,或文面之俗,或对战俘施行的烙面印记。

冷兵器时代杀戮的兵器,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考证和想象的空间。而三国、水浒人物,则一个个粉墨登上了戏剧舞台。吕布白脸,关羽红脸,张飞黑脸,刘备什么脸?这位自诩为汉宗室的后人,好歹也做了蜀地皇帝——只是我对这位刘玄德的感觉是面目模糊,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好像他都是个性不突出的配角,既然如此,不如由他背过身去——花脸呢,那是花和尚鲁智深,舞一根禅杖就出场了,鲁智深战吕布,孰胜孰输?他们之间隔了将近1000年的时间,打得着吗?

有过吹糖人的记忆吧?铜锣一敲,半院子的孩子就围了过来,半锅糖稀,孙悟空、猪八戒,要啥有啥。如果父母给钱,我就要《水浒》一百单八将,今天要武松明天要李逵,个个英雄。那时候,我喜欢《水浒》更甚《三国演义》,《水浒》多是出没于林木草棵、街头巷尾的民间好汉,和我们更亲近。那时候,我的钱最多能吹一只细长尾巴的老鼠。

走街串巷的铜锣又响了,今天这个吹糖人的架子上插了一溜已经吹好的兵器,刀枪剑戟十八般武器皆有,这个吹糖人的像是个兵器爱好者。一个废牙膏皮换一把大刀或者一柄斧头,我喜欢戟,一杆方天画戟要两个废牙膏皮,可我只有一个废牙膏皮啊,我想把家里没用完的小半管子牙膏挤出来,可我不敢。听着吹糖人的锣声远了,我的方天画戟远了。

扯远了。

人头形銎戟——看这人好似刚刚睡醒过来,瞪着疑惑的眼睛,发生了什么?

白草坡遗址出土的两件玉人,一为白玉,圆雕,裸身站立,发髻如盘蛇,饰虎头,宽颊尖颏,双耳穿孔,两手下垂捧腹,双足并拢作铲形,有斜刃;一为黄色玉,立像,无足,发作带歧角的高冠,广额巨目,身似著袍服,上下有四条刻纹,似被捆绑四肢状。

玉人形铲出土于潶伯墓。高17.6厘米,玉质泛黄透绿,圆雕,裸体站立,无性别特征,发髻为虎首蛇身盘绕而成。长脸,阔鼻,目深陷,耳朵穿孔,双手捧腹,双足并拢作坡形铲状。

关于玉人的形象,有观点认为,玉人螺形发髻,不同于戎族“被发”的风俗,应该是华夏人;还有观点认为,玉人深目高鼻,具有西域人种的特征。

玉人的功用何在?有分析是用来殉葬的,可能是为奴隶主耍蛇的奴隶,或是俘掠的战俘;也有分析认为,玉人足下似铲的榫是作器柄或插嵌在某物上用的,由此,玉人可能非一般珍玩,而是供奉器所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明月非彼明月此玉人非彼玉人,箫起蛇舞,虎首蛇身若一个朝代散乱的头发——又有哪一个朝代不是虎首蛇身?还不全都是敲锣打鼓地登场,西皮散板一样就散摊子了。

和出土于潶伯墓玉人形铲前后出土于伯墓的这一高7.9厘米的玉人,立像无足,头顶戴有高冠,广额巨目,鼻子夸张类若狮子鼻,身上似着袍,被捆绑状,脖颈处有一穿孔。这个玉人和玉人形铲有关系吗?摘掉头上戴的高冠,会不会也盘有虎首蛇身发髻?不如继续明朝散发弄扁舟——灵台地处甘肃陇东黄土高坡,哪来的扁舟?那就明朝散发骑毛驴。

灵台在泾水和渭水之间,北接陇原,南依岐凤,东临关中。殷末周初,这里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和方国,其中最有名的少数民族就是鬼方,其势力西及陇山和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方国则有共、阮、彭、卢、密须、虞、芮等。周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密须国以附近的密山而得名。今百里中学后院据说就是原密须国宫殿遗址,遗址东2里的烂泥湾还有密须公墓。

密须国遗址位于白草坡西南30里的百里镇。关于密须国,史料很少。《资治通鉴外纪》记载了周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诗经》中周族史诗之一的《大雅·皇矣》记载了周文王伐密的经过,说密须国人将自己的国君捆绑起来交给了周文王。周文王不战而胜,为了庆祝胜利,建筑了祭天灵台。

史料少,倒是给我这篇文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据传周文王铸鼎出身,大力气的周文王伐密须国不战而胜。天的事刻于龟甲,筑灵台祭天,爻辞为证。周文王把兽血泼于青铜上,继续铸鼎。

古灵台,现坐落于县城中心文化馆院内。灵台,取名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则始于隋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

同类推荐
  •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历史悠久的朝鲜,近代饱经磨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成为大国政治的抵押品。朝鲜问题起源于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尽管“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美国仍插足朝鲜,因为它希望“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美军参谋在地图上的随手一划,制造了三八线,人为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雅尔塔格局,东西两大集团的对抗格局在远东形成。处于夹缝中的朝鲜半岛风雨欲来,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 刺客信条:清

    刺客信条:清

    以在这时代在背负的恶名,用剑刃代替救赎那些灵魂被侵蚀黑透的人,但刃尖从不抵向无辜之人。遵循刺客之道,诺下道义信条。清政府从兴直衰的结局已被注定,但曾有不少人试图用双手改变历史,最终改变的终究是自己的命运。这里所写的是晚清时期几位来自中国刺客的传奇一生,文章角度以第一人称开写暂时停更
  • 回到南宋当少卿

    回到南宋当少卿

    现代刑警离奇穿越到南宋初年,依靠着自己的推理和侦查的本领,在普陀寺救赵构与危难之间,并与赵构第一宠妃结成了莫逆之交。因其有功,被赵构封为大理寺少卿。山河破碎,风雨飘渺,大宋江山内忧外患,在赵构的密令之下,携丹书铁劵彻查屠龙堂谋反一事,经过重重险阻,最终直捣狼窝,活捉欲谋朝篡位的活死人赵柽,立下赫赫之功。被官封丞相,领假节钺,兼一字并肩王,泉州侯;与秦桧同掌朝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当志在四方,驰骋疆场。岳飞被害,丞相挂帅,效仿武侯,北渡黄河,六战大名府,直捣黄龙,雪耻靖康!此书与2014年7月18日在起点签约,为了准备存稿,近期内一日两更。待情况稳定之后,一日至少三更,绝不断更!
  • 鸣惊

    鸣惊

    凉国将军之子,因不满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而离家出走,渴望获得自由,一切由自己选择,但获得自由代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付出的代价又改变了主角离家的初衷,让他感受到了痛苦迷茫和无助,而主角的结局怎么样呢?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想好,真的没想好。
  • 穿越之三国当曹操

    穿越之三国当曹操

    【数万人收藏,火热三国】一场车祸,穿越到了三国,卷入了纷争大世(我写了新书,换了马甲:三国之剑行天下)。
热门推荐
  •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寒江不依旧

    寒江不依旧

    十年后,她已经脏了,季楠已经回不到当初了。曾经的她高傲似火,如今的她卑微成泥。寒氏集团总裁,寒江,传说他不近女色,从来都没有谈过恋爱。大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里只剩下她。她说要满园玫瑰,有座山上,为她种满了大片玫瑰,多少年了,季楠,有个少年,在那满片玫瑰中,候你十年。
  • 大命尊

    大命尊

    圣元大陆,一个属于‘命从’和‘武道’的世界,修炼者在修炼自身体魄的同时亦需一起修炼命魄,使周身三魂七魄合一,在历经‘开天命’之后,方能点亮自身‘命从’,以致命体合一,归一羽化,成就无上命尊。而命从既是每个人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是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凭证。但大圣元大陆人口何止百亿,命从的种类更是花样繁多,从实物到虚物,从活物道死物,从基础的‘力速防’到诡异莫测的幻术到掌控天地的‘十二大法则’……这一切的一切更衍变出如‘妖蜃’,‘惊雷’,‘剑魂’,‘天火之神’等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命从,又有各类武学将这些命从拓展到极致。而当杨易重生,为了解开封印于自身的命从而一往无前时,这浩瀚的苍宇注定就将风起云涌。
  • 商业物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解决

    商业物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解决

    一个好的商业物业管理企业已经成为带领商业圈成熟发展的导航标,但在面对种类各异的商户、缤纷繁多的客户群、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下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商业物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解决》一书对商业物业管理概述、商业物业管理内部法律风险防范、商业物业管理外部法律风险防范、商业物业纠纷案件、宝龙集团商业物业管理主要法律风险及防范等问题做了翔实的介绍,这为商业物业管理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和纠纷解决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游刃有余,并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路径。
  • 失忆的法王

    失忆的法王

    风系和泪栀,在所有人的面前离奇般消失,冥冥中,陷入万年前的恩怨纠纷。重生的他们,每晚不断梦起以往模糊的回忆,他在找她,她在找她,再次相遇,他成了高高在上的法王,她成了想要逃离他的殿妃,一次次接触,一次次命运的捉弄,泪栀终于冲破束缚,在成为第一皇后的当天恢复了所有的记忆,命运的齿轮开始倒转……
  • 故人旧爱:总裁要亲亲

    故人旧爱:总裁要亲亲

    八年前“分手吧,你有什么资格留住我?”八年后“老公老公,要亲亲。”他嗤笑。从来都孤身一人,却偏偏为她动了心。当他遍体鳞伤再次站在巅峰俯瞰众生,那抹身影又闯入他的视线,当他冷漠推开她的温暖,她却抱住他紧紧不放。八年之后,我爱你依旧。
  • 一笑倾城:随心落

    一笑倾城:随心落

    午后的阳光从白杨树枝叶的缝隙中透过新的容颜,旧的秉性。她发誓要将所有委屈加倍奉还。遇到他,恨还是爱?是该放弃还是该继续?淡淡的情感浓浓的爱意,从此爱他一发不可收拾,哪怕放下仇恨又如何?陪他走过的青春,是她一生一次的认真。
  • 零号宗门

    零号宗门

    传承自仙人的功法。而随着眼界的增长,一切奇遇都只是一个最小的辅助而已。PS:希望看的人,都注册收藏一下。
  • 心铭九荒

    心铭九荒

    天非天、地非地,亘古欲求遮尘世,人心、本心,我之心,欲带苍生换新天。执掌天地巡游万界,万物不改初心,混沌世界不掩本心。林安本是乡野一少年,拜宗门,渡红尘,却有一腔热血浸了岁月,悟了天地,懂了世界之心。战百世而不轮回,武道之巅却不修行,渡不了我!我便渡了这天地。
  • 权志龙之我是你权夫人

    权志龙之我是你权夫人

    她陪他酸涩少年时光,那是她整个的青春挂念;她不告而别,从此天各两方;一切尘缘落定,她回来,物是人却非。三年的思念,话到嘴边却只剩一句好久不见。金牌作曲人,她的荣誉,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