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7900000028

第28章 辞旧迎新过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乃至正月十八才算过完年,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首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既是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中国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安定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过年的习俗得以传承,并不断地丰富,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春节文化。

“小年”一过,经过紧张的筹备,一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俗语说:“一年忙到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也不得闲”。这是因为到了大年三十有许多事情要干:贴对联、贴门神、请先人(坐纸)、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还要挂上新熏的板檐子等等。

对联由宋代时极盛的桃符演化而来,至清代时桃符渐被对联取代。贴了对联,年的气氛就显露出来了。对联红字书写,凸显喜庆之意,处于三年大孝间的人家,则用蓝色纸书写。

早晨起来放了炮,就赶着贴对联,在农村,能写对联的人不多,一个庄上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家家户户早起就打发孩子拿着纸,顺便也带一点自家置办的年货,去写对子,写对联的人因为有了各家的年货,也就不厌其烦,从清早一直写到午后。写好后再嘱咐一番,哪是大门的,哪是厅房门的,灶房门的等,是万不能错的。

门神是赶集时现买的,左秦琼、右敬德,一白一黑,人常说:“你黑得像敬德一样”,可见其黑了。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到了唐朝,唐太宗晚上睡觉尽做噩梦,就叫秦琼和敬德于晚间分守在门外,太宗才能安睡,后来将二人的画像挂到门上,太宗也能安睡,于是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门神。

大年三十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接先人,先人在天之灵也要来和家人团聚。方法是把白纸折成16开,用半圆形纸凿打破,两个半圆相对就相当于一枚硬币了,打纸必须是“四路八钱”,即打四行,每行八个钱币,打三沓,由家中年纪最长或辈分最高的男性手执盘子,里面放上打成的纸,香、表,茶、酒等一应祭祀用品,率全家(或一个家族)的男子到离家门百米之外的地方迎请先人,首先焚三炷香,插到眼前,再烧表和纸票子,奠茶酒,由小孩放鞭炮,大家一起磕头,磕头也讲究“人一神三鬼四”。接到大门口,再转过身子向着门外重复一次前面的动作,接到厅房事先摆好的桌子上,恭恭敬敬地将端进来的纸靠后墙立好,再摆上香炉,茶、酒等,这一切结束了就开始“上献饭”,由领头的吩咐其他人从厨房里端献饭,七碟子八碗,果品,年糕等,由两个德高望重的呈对称状上饭,每端一对,两人都要一起鞠躬作揖,神色庄重,虔诚,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不敢稍有造次。上好了饭就开始行跪拜礼了,拜了先人,再给家中年长的行跪拜礼,互相之间寒暄一阵,说一些祝福之类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坐纸”,整个过程充满着凝重、肃穆的气氛,一般家庭坐纸不过夜,当天晚上就送了,但不出三年的新纸必须要到初三才能送。忙完了这些,就到另外坐纸的本家去拜祭先人,给长辈拜年。

在名门望族还设有祠堂(也叫家主堂),里面供奉着本家亡人的牌位,在厅房正中的桌子上供着。拜先人的仪式就更隆重。

同时,大年三十被认为是“三不管”的一天,即天神、土地、山神都不管,因此,这天可以干土活,泥炕,盘槽等,因为神们都上天去见玉帝了,没时间管,等诸神归位时事情已经过了,也就不追究责任了。

大年三十最隆重的莫过于吃团圆饭。本地有“三十晚上一根折筷子也要归家”,意思是家人一年之中无论怎么在外奔波,到了年三十必须赶回家吃年夜饭,寓在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吃年夜饭前预先蒸小馒头,有白有黑,取黑白各一个,扔给狗吃,狗如果先吃了黑的说明来年秋粮丰收,先吃白的说明夏粮丰收。

年夜饭尽一家之最好的年货,七大碟子八大碗,丰盛空前。饺子,臊子面一起上。煮熟了饺子,下好了臊子面必须先在事先准备好的专门供献饭的碗内盛上少许,分别献给先人、天地、灶神,每到一处,献饭、焚香化表、奠茶酒、行跪拜礼,礼节繁琐,行礼之人一丝不苟,肃穆而虔诚。行完了礼之后全家人才能进餐。饺子中包一枚硬币,谁吃到了,来年一定好运,引得孩子们抢吃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硬币。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就到院子里放爆竹,五颜六色的爆竹在空中绽开了一朵朵艳丽的花,预示着吉祥美好。

孩子们最期望的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接了“压岁钱”,孩子得跪拜表示谢意。除夕夜还有守夜的习俗,通常是一个家族的聚在一起,或猜拳喝酒,或打牌下棋,其乐融融。

农历正月初一就是传统的春节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年”,这过年是有很多的讲究的,事儿也特别的多:首先是到庙里烧香、除夕守夜到子时(晚11时到凌晨1时)一过,就算到春节了,人们便开始到庙里抢烧头香,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上“出门见喜”;重复除夕用狗吃馍验证秋夏庄稼的收成;接着分别给先人、上天、灶爷、牲口圈、粮仓等处烧香化表,奠茶酒,磕头、上供品(过年的前三天及初七至初九、正月十五都要如此),给长辈们拜年。

正月初一的公众活动是迎喜神,一个庄子上的男女老少都要迎喜神,抬着农具,赶着牲口,在领头的(是一个庄子上公认的德高望重的人)带领下面向喜神所在方向,焚香、化表,放炮,领头的口中念念有词,大致为“公元××××年,×(十二属相中的年份)年行,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狼来锁嘴,贼来迷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如果村庄居住分散,也可分成三四个组分别迎喜神。迎喜神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所以特别的隆重,所有参与者都十分虔诚。%%%%%接下来就要到同一庄子上所有坐纸的人家去拜纸,拜纸时不需要带礼品,只拿香表就行了,同庄人去拜纸是主人的荣耀,说明其在庄子上人缘好,所以主人很热情,都要拿酒肉招待。现在的接待方式也有了转变,主人让一支烟,碰上饭了就吃一点,不吃饭也无所谓。

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初二当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如果丈人本家户数多,不论亲疏都得去拜年,所以女婿在动身前必须备足了礼物,一路拜来吃喝一路。也有走完了丈人本家没吃到饭的情况发生。新女婿拜年丈人家是要给彩钱的,也不在多少,图个情意,图个吉利。

初三一般去向舅父拜年,从初四开始就走亲访友,磕头拜年,也是亲疏有间,越往后,越次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拜完了年。除了亲戚外,路遇熟人也要互相拜年,年少的(或晚辈)向年长的(或长辈)行跪拜礼。年过后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要互相问候“年过得跷千(方言,好,平安的意思)”,现多用“年过得好吗(吧)”作为年后第一次见的问候语。近年来兴起打电话、发短信拜年,但未成俗。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因为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而称,据说财神玄坛真君也会在此日巡视人间。“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各地称谓不一,诸如“送五穷”、“送穷土”、“送穷灰”、“赶五穷”、“送穷媳妇出门”等。韩愈的《送穷文》中说“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这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也有“邪、怪、灾、病、贫”为“五穷”之说。《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所谓“穷”,也就是正月初一以来所积存的垃圾(那时的垃圾是不能倒的,由此可以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到初五,这些垃圾不能不倒出去,于是就变成了“穷土”。由于这一天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因此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安定传统习俗:有“正月初五杨公忌,你娘叫你你甭去”的民谚,也就是说初五这天女孩子是不能出去串门走亲戚的,过门的姑娘也不能“转娘家”,等初五洗“五穷”或“缠五穷”完了,才能出门。另外,正月十五前,女人不能下窑拾洋芋、取菜等。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本地习俗有“三三见九,三五一十五”的说法,除了初一到初三,初七至初九相对来说又是比较重要的日子,这三天也要分别在天、地、人等处烧香化表,祈求平安。俗称“人七地八天九”。也有“七不出、八不入”的说法,即初七不宜出门,而出门在外的也不宜在初八回家。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同时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本地习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同时,把一天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对应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早晨天气晴好,则预示青年人一年健康,平安,中午天气晴好,则预示中年人健康平顺,傍晚天气晴好,则预示老年人健康平顺。若整天阴晦,则主灾。

正月初八为“地”的一天,这一天天气晴朗,则土地爷佳,预示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若阴则主灾。民俗活动中这天要祭土地神,不能动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初九当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平安,反之则主凶。同时,初九当天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

正月十三杨公忌,关于杨公忌,《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卷三十六《辩伪》,第811-1019页的《杨公忌》词条有:“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然亦未闻室宿值日有所避忌。今并非值日之宿而强以角宿起元旦,每年另起不能轮转,固不通矣。且若正月小,则二月十一日乃是危宿,二月再小,则三月初九日乃是虚宿,又安得强指为室火猪乎!《晋志》曰:‘营室为元宫,又名清庙,必非凶曜。’《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曰:‘营室谓之定。’盖古者视营室中而兴土功,未当以为忌也。将以其为火,与尾、室、觜、翼皆火宿也,何独忌于室耶?将以其为猪,与星系宫像,不系肖形,顾可实指为猪耶。邪说诬民,莫此为甚。彼杨公者不知为何须人,其说殆与密日,同出西域,彼俗恶猪,闻声辄厌,故并忌之。然岂可用于中国耶!”

本地习俗有十三“净庄”,镇子上“净街”,尤其以内官营的“净街”场面最为壮观,也最为隆重。出嫁的年轻女子禁忌回娘家。

正月十五也是一个大节,又称元夜、灯节,因为在传统观念上十五这一天要吃元宵,所以又叫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本地有新婚妇女避灯之说,凡成婚的年青女性,十五这天要去娘家避灯,十六才能回婆家。十五当夜,家家户户门前要点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在柴堆上争相跳跃,以驱灾避邪,保一年平安。“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傍晚下一场雪,则含“瑞雪兆丰年”之意。也有十五临近掌灯时分,天气晴朗、树静无风,则当年的胡麻一定丰收之说。近年来本地时兴在元宵节放花炮、放孔明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正月十六游百病,据传,此俗源于明代。清人甘熙也在《白下琐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萧鼓爆竹之声,远‘走百病’。”按现代解释: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确能帮助消化,去病免疫,所以才“爬城头走百病”。

正月十七断(方言追、赶)瘟神,白天秧歌断瘟神,选一个机灵的青年人装“孙大圣”在前面开路,意寓降魔除妖。头人领着秧歌队,后面还有一个“毛神子”,即俗称“毛鬼神”,背一个背斗,只要看见谁家的好东西就装到背斗中,主人也没话可说,也有些人家专门在显眼处放酒菜,被“毛神子”顺了去,落得大家高兴。每到一家,所有的房间包括猪圈马厩都得断瘟,主人也提前扫四方五地(庄墙四角,室内四角及房顶正中)的灰尘,包一纸包放到灶台锅盖上,由专人收走,集中到一地烧掉,烧瘟神时整个秧歌队齐喊“噢……”,锣鼓连敲,“孙大圣”舞着“法杖”,“毛身子”跳来跳去,场面热烈。断完了瘟神,秧歌队的人集体享用背斗里的东西。晚上烧秧歌,即使不烧,这天的秧歌不出庄,称作“卧庄”,所以叫“黑十七”。

至此,热热闹闹的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才算正式告一段落,而春节的喜庆之气还留有浓厚的氛围,人们在节后第一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相互问候“年过得好吧!”,既是问候也是祝福。这种问候与祝福将持续至农历二月二前后才始淡定。

而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现代的春节,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并且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不只是传统意义的喜庆节日,更多的体现了假日经济的特点,春节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商家高度祈盼的特殊阶段。用生意人的话说:一年当中就好这几天。意思是一年来就只指望春节前一段时间多挣些钱。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在下是一名游戏行业从业者,平时工作之余,乐于研究杂七杂八的闲杂书籍,也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建筑,历史,人文,绘画,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包括也蛮喜欢读《红楼梦》。估计很多朋友对《红楼梦》敬而远之,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太过高雅。而我呢,从第一回到开始,以轻松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进行完整的小说阅读。让大家享受其中的轻松与自在,愿意重拾经典。再次申明,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学究的书,绝不是考据的书,我也没那个考据的能力。这本书,应该定位是一本有趣的书。
  • 梦回唐朝之李世民第十一子

    梦回唐朝之李世民第十一子

    看被众多历史小说掩盖的真实,阅揭开层层面纱的唐朝,观以一个穿越者的角度带来的故事。
  • 保卫莫斯科

    保卫莫斯科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诸雄争霸

    诸雄争霸

    泱泱华夏——华胥始起,五帝三皇。夏禹传启,禅让始亡!浩浩神州——夏至商周,并称三王。周公设礼,五霸沦丧!涌涌诸子——百花齐放,学术繁昌。商鞅立法,嬴秦始皇!瀚瀚大汉——独尊儒术,百家之殇。传承鼎盛,世家登场!呜呼——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多少豪杰,只为万古流芳!状哉——诸雄争霸谁为王?青史几行名姓,留待后人传扬!希望诸位看管能够继续关注瀚汉的信作品《键盘争雄》!右边作者其它作品有连接!
  • 大汉游侠传

    大汉游侠传

    列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寻常的武打小说。本文不寻常在哪里?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张恨水先生曾说:“倘若真有人能写一部社会里层的游侠小说,这范围必定牵涉得很广,不但涉及军事政治,并会涉及社会经济,这要写出来,定是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的大著作,岂但震撼文坛而已哉?我越想这事越伟大,只是谢以仆病未能。”本人经过十余年努力,以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为蓝本,写出了西汉初期,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汉代游侠朱家、田仲、剧孟、周庸、郭解、朱安世等游侠群体。其写作难度,超越一般武侠小说几倍、十几倍。
热门推荐
  • 王俊凯可否等等我

    王俊凯可否等等我

    ‘王俊凯我们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不,不要离开我,说好做彼此的天使呢。。。。。。’
  • 极品名厨

    极品名厨

    天下美食,没有做不出,只有想不出,他出生顶级厨师世家,刀工精湛,却有个致命缺点,味觉不敏感,一次奇遇,他初获异能,拥有黄金舌头,具备绝对味觉,如虎添翼,厨艺倍增,色香味俱全,淮扬菜是手到擒来,中华料理更是小菜一碟,世界各国美食?他也毫无压力,游走世界各地,极品名厨学尽异国料理!ps:书中出现的食谱并不保证全部正确,请书友们切勿在现实中模仿!!!
  • 逍遥临九天

    逍遥临九天

    修炼一路,谁终能成就无上巅峰?无数天骄而谁又能够拖颖而出?逍九遥不为成就无上,只求逍遥一世,且看逍遥游天下,上天宫。逍遥天外,与天争。
  • 夙筱居笔录

    夙筱居笔录

    她叫笙祭,一个活了几百年的织梦师。都说织梦师是没有情感的,但是她却为情所困。她爱上了他的师兄,那个男人却心有所属,为了帮他,她甚至被卷进时间空隙,从二十一世纪来到沽城。她甚至没有在历史上听过它的名字。只知道这里是一个好比盛唐的繁华古都。迫于生计,她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开了一家小医馆。为人织梦还愿,于是,她做了一位聆听者,倾听那个时代,别人刻骨的爱情。本以为就这样孤独的再过一世,却发现心爱之人也来到这里。她是否能成为他心中的羁绊。
  • 白梨絮花风飞落:萧殇魂恋【完结】

    白梨絮花风飞落:萧殇魂恋【完结】

    一场车祸,把本小姐带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年代.在这里,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找份工作耍耍.啥?要本小姐做这个无赖王爷的贴身婢女?哼,为了活下去.暂时做一做.以后一定要你拜倒在我的石榴裙裙下!额,那个,古代貌似没有石榴裙.咳咳,修改一下以后一定要你拜倒在我的纱裙底下
  • 骑士传承

    骑士传承

    唐·莱恩,本是光明教廷新生代最出色的圣骑士之一,他拥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宣誓誓死捍卫光明和正义。可是当他拔起圣剑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变了。和来自异时空‘剑灵’相遇会带给他怎样的变化?当发现圣光不再纯洁时,应该做些什么?诡异的圣剑、离奇的身世、迷茫的信仰、破碎的爱情……年轻的圣骑士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没有魔法的西幻世界,这是一个属于英雄和传奇的时代,骑士的天堂。骑士传承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关于骑士信仰之路的故事,一个传奇骑士的史诗。最近建了一个QQ群:534824892,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方外期待和你交朋友
  • 帅杀手18岁

    帅杀手18岁

    掉渣天的少年杀手,从非洲来华夏保护美女。
  • 亡灵面具

    亡灵面具

    月光下白色的面具显得格外惨淡...不时显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张没人来买的面具,一种没人知道的特殊能力...暗夜...陌生人打来了电话...对面却一片寂静,随着一阵冷笑便死掉了......别接任何人的电话!小心下一个死亡的会是你......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猫的奋斗史

    重生之猫的奋斗史

    变成猫真不是我的错。谁能想到一朝杀手会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