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概述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偏南,地跨东经104°32′48"至145°41′06",北纬35°17′54"至36°02′40"之间,南北长82.9公里,东西宽73.3公里,总流域面积3638.711平方公里,东面和东北面与会宁县接壤,西北和榆中县毗邻,南与陇西、渭源二县相连,东南、西南分别与通渭县、临洮县连接。陇海铁路、新开工的宝兰客运专线、国道312公路穿境而过,省道定渭、定陇、定临等线连接周边县域,平定(平凉—定西)、天定(天水—定西)、天巉(天水—巉口)、巉柳(巉口—柳沟河)等数条高速奠定了安定区在甘肃乃至西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区治所在地定西城区距省会兰州仅120公里,因而被称为“兰州门户,甘肃咽喉”。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是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安定区北靠工业重镇兰州,南临古都西安,既是中原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定西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最高处为西南部高峰乡康家窑山嘴(几乎所有资料中都说是城门寨,欠妥),海拔高度2577.3米,最低处为北部关川河谷地,海拔1671.3米。大地构造属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东部、陇西旋卷体的一部分。地貌特征属于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梁峁纵横,土地贫瘠。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山地、河谷、梁峁等类型并存。年平均气温6.3℃,年降水量425~721毫米。区政府所在地——定西城区海拔为1898.7米,地形大体可分为四类:
1.北部高山丘陵沟壑区。包括白碌、御风、石峡湾、新集、葛家岔等乡及巉口镇一部分,其相对高度150米以上。地表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山秃岭、深沟大涧,黄土山地的特征十分明显,水源极缺,农业生产很不稳定,粮食产量直接受气候环境的制约。
2.中部丘陵沟壑区。包括巉口、凤翔、内官、团结、李家堡等镇的大部分地区,其相对高度150米以下,坡度15度以下,地势稍平缓。耕地多在山的中下部缓坡地带,属半干旱山区,适宜于发展农业。
3.南部低山浅山区。低山区相对高度250~500米,坡度30度以上,地势高,气候湿润,植被好,历史上是灌木林丛生地。一直以来因热量条件差,作物成熟多无保障。高峰乡全境以及内官、香泉、杏园等乡镇的一部或大部均属于这类地区,“能叫高峰烂,不让全县旱”就是这一特征的写照。特别是位于西南山区的高峰乡,有“麻地三湾和尚泉,多见烟雾少见天”之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到了深秋十月,春小麦还长在地里的现象很普遍。由于春季播种时段雨水多,延误了播种,70年代初,当时的定西县革委会曾组织北部乡镇及今凤翔镇永定、友谊两村的村民赶着牲口,驮着饲料帮助高峰村民种庄稼。即使是现在,当全区其他地方小麦打碾归仓后,高峰等西南山区的人们还在收割、搬运小麦,可见气温的差距是多么明显。近十多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这一现状得到明显好转。
境内浅山区地势较平缓,植被稍好,泉水溪流也多,但由于土壤蓄墒能力差,怕旱怕涝,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符家川、香泉、杏园以及内官、李家堡、宁远、石泉等乡镇的部分地方属于这类地区。
4.河谷区。暖泉河(西河支流)、香泉河(西河支流)、关川河、西巩河、西河、东河、称钩河沿岸,多为冲积平川,地势平坦,地形起伏在10米以下,河谷宽度为1000~5000米,水利条件较好,是安定区人口稠密,文化、交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包括凤翔、内官、巉口、称钩驿、鲁家沟、西巩驿、李家堡、宁远等镇的一部或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