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1200000060

第60章 慧眼识英才——他不是“胡闹”的孩子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有些人对孩子的判断过于自信,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优点、缺点,我能不知道?殊不知这很可能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他们常常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评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人,封建思想仍然深植于头脑之中,比如家长制思想就为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固守着,在家里不搞民主,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孩子必须对自己唯命是从,或者把自己并不高明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些人甚至主观臆断,委屈孩子。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弄不好会扭曲孩子的个性和心灵,甚至酿成悲剧。成年人包括家长、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正确的态度是:既是家长、指导者又是朋友,既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孩子,又要平等待人,实行民主作风;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细致,了解孩子和理解孩子。总之,与孩子应该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融洽和沟通的气氛。这样一种人文环境对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和潜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美国科学家、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儿童少年时代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好的。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1912年出生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他出生时就属于那种爱“闹”的孩子,大声地哭,大声地叫,两只眼睛总是骨碌碌地转来转去,两只小手也总是指指画画;会走路以后,他又喜欢跑来跑去,到处动嘴动手动脚。开始的时候,家里的人也感到忧虑:这孩子怎么这么闹呀。但是珀塞尔的家里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认真加以观察分析。不久,家里人终于发现这孩子很爱学习,于是大家转忧为喜。如此一来,家里人对小珀塞尔的调皮、淘气、好奇、好问、好动不仅没有加以贬斥和压制,而是进行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小珀塞尔的优良天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小珀塞尔的家里人对他采取了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判断和态度,那么,珀塞尔也许是另一种发展和前途。珀塞尔的这一人生经历值得人们深思。

1933年,刚刚21岁的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普顿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蜚声全校。然后,珀塞尔赴德国学习。回到美国后,又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24岁获得硕士学位,26岁又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哈佛大学任教。他知识渊博,融会贯通,口才卓越,讲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便于理解和接受,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也给教职员工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珀塞尔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即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进行军事雷达的科学研究,对美国雷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珀塞尔为人达观幽默,富于情趣,而又才华横溢,工作则极为认真而又耐心,因此深受军事雷达机构的军人包括将校军官们的欢迎和喜爱。由于他的年龄比较小,那些将校军官们都高兴地叫他“小老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珀塞尔回到哈佛大学,一边从事教学,一边进行科学研究。他干起工作来总是全力以赴,兢兢业业,攻克了许多难题,发表了许多著作。他首次提出了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基础理论,并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珀塞尔与尤恩合作,完成了新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基础研究工作,为探索变幻无穷的浩瀚太空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1952年,珀塞尔由于贡献巨大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是,当珀塞尔取得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时,乡亲们都大为震惊,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这些都是假的。他们说:“(珀塞尔)小时候那么淘气,那么顽皮,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吧。”

确实,珀塞尔的乡亲们说出了一个方面的情况,但乡亲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一种表面现象,并没有看得很全面,没有看清事情的实质。珀塞尔小时候确实很淘气、很调皮,简直是个淘气包。他好奇、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一看、问一问、动一动。乡亲们对珀塞尔的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他的另一面:小珀塞尔的好奇、好问、好动正是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为小珀塞尔的淘气、调皮、好奇、好问、好动绝不属于有些孩子那种单纯的胡闹和恶作剧,也绝不是有些孩子那种由于受到溺爱和娇宠形成的优越感而表现出来的任性和放纵。恰恰相反,小珀塞尔的好奇、好动是出于对周围世界的新鲜感,出于一种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所以他才对什么都想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要问一个“为什么”。正是这种性格和心理才使他后来走上献身科学事业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刻苦追求,从而取得了卓越成就。

同类推荐
  • 读历史悟人生

    读历史悟人生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群星闪耀,博大精深,其中每一个时代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指明航向。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取了一些对我们现代人仍有指导作用的鲜活史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好的东西,古人如此,今人可亦然;但对于那些不成功的东西,我们则应静下心来细加分析,从中总结深思,以免重蹈覆辙!书中的历史是非、人物纵横都已经过去,但我增在不能背叛过去的同时,更应该去总结历史嬗谈兴替的内在规律,而得出人生的真谛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想要明是非,领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本。
  •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吃得下·排得出·睡的着》简介:吃出健康、排出美丽、睡出年轻,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调整每日的饮食、排泄、睡眠,真正做到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也能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与幸福。
  • 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本书立足于职场实际,将厚黑学和职场风云巧妙融合,教你如何使用计谋;教你做人做事的智慧;教你如何走上成功之道;教你如何攀升的学问;教你如何明哲保身的计策;教你如何处世的哲学;教你怎样与君子相处,与小人争斗等。
  • 解开心灵千千结

    解开心灵千千结

    本书是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康生命教育的最佳读物。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故事来启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热门推荐
  • 邪肆王爷:二流妃

    邪肆王爷:二流妃

    当集穿越,不受宠,作死王爷压迫于一身的时候。北宫雪欲哭无泪。王妃不哭,王冠会掉,贱人会笑。王爷,快到碗里来~~看一代穿越妃如何收获王爷心。本文一对一,质量保证,坑品良~~
  • 凌风落雨

    凌风落雨

    作者新手,请指教本文男女主心地‘善(fu)良(hei)‘,‘乐(yao)于(nie)助(wu)人(di)敬请期待
  • 天剑屠龙

    天剑屠龙

    他温良谦恭,天残经脉不能修道,却又为了寻找至亲,踏入修道一途。他白衣胜雪,心思单纯,屡屡遭人陷害而又不死,因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际遇、决心、毅力。他的剑名曰——问天,可他做任何事情从来就不问什么老天,只求顺自己心意,天剑可诛妖,诛魔,亦可屠龙,绝世美人亦可屠之。
  • F龙时代

    F龙时代

    喜欢漫画,所以想试着写成文字穿越一世,重生两世,终是在碌碌无为终度过,再睁眼,凭着三世累积,展开强者之路。
  • 玄灵双皇

    玄灵双皇

    玄灵天地,分上下两界,上为神界,下为人界,人界与神界各自为界,相安无事多年,可上界魔族叛乱,引神魔大战数万年,导致上下界形成通道。神魔之力借着通道遗落下界,使本是和平的下界掀起波澜,既神魔大战之后,下界又激起了人兽大战,一打又是百年……
  • 民国初恋:容倾怀结

    民国初恋:容倾怀结

    民国混乱之时,重重迷雾笼罩在上海滩之上。她叫容轻;他叫祝怀节。因为一场谋杀案,两条平行线开始相交,两人怀着正义除恶之名,名震上海滩。如果一个被无数人仰慕的世家公子和一个小小的富家千金结下不解之缘,那么......
  • 末世之重生化身死神

    末世之重生化身死神

    苏雷在经历兄弟背叛之后,铁血重生,化身复仇死神,一步步踏上复仇之路。
  • 长生修真记

    长生修真记

    天地万物,转眼云烟,世间一切,皆为虚幻,唯有修真,方可长生,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传说,修真的最高境界便是真仙,何谓真仙,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 奇国天下

    奇国天下

    能坐下来喝茶聊天的都成了过客,真正离开的却留了下来,留在了心里。
  • 11之龙

    11之龙

    故事以第一人称女主人公的独特角度,讲述了在一片充满巨龙和威胁的大陆上。一位少女从失去双亲,到拜师成为猎人,到师傅因拯救猎人界而死,至此独自从横天下,最后成为猎人界一代传奇的冒险历程。人类为了生存,建立了猎人集会所,保护自己的家园不遭到强大巨龙的破坏,他们用龙身上的材料来制造武器和防具,以此对抗巨龙。人类和龙族就这样保持这微妙的平衡。直到一条被称为禁断的黑龙出现,它破坏了原本的平衡。同时它也让整个猎人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限的精彩和绝唱在等着猎人们!【如果你是女生,如果你喜欢游戏,如果你了解怪物猎人,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独具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