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9000000012

第12章 国民教育之理想(5)

(四)教育目标渐趋狭隘。

除第四点有关教育哲学,留待后文讨论外,第一、二、三各点在理论上已觉不合逻辑。复按实际,从小学三年级起,教师即无法使学生做到部定的作业标准,因为课程标准与作业标准都大大地超过了学生的智力和精力。如此大量的智识(参看教育法规内中小学各级各科课程及作业标准)在短时期内即使加速灌输,犹恐不及;更无启发辅导等的余暇。以二十一年部颁“高初中各学期每周各科教学及自修时数表”,与“高中各科各级课程标准及作业要项表”对照,即知时数与工作绝对无法配合。

再若细按各科课程标准内容,最显著的缺点是:太高深,太繁琐,太专门,而各学科间又太无联络。以理化课程标准观之,似乎中学生非成为理化专家不可;以造型艺术及音乐课程标准观之,似乎中学生非成为艺术家或音乐家不可。以此类推,中学毕业必为百科全书派之全才。实则各科非但失却联系,且互争指导地位,致理当无所不知的学生反而一无所知。按课程标准过高过繁之弊,当缘(一)起草的人多为各科专家而非有经验有研究之教师;(二)课程标准大都抄袭欧美成例,忽视吾国国情;而于学生之健康、智能与心理的发展阶段,尤未顾及;(三)同一学科在纵的方面毫不连贯;例如小学毕业时未读一字文言,而于初中一年级即须“养成了解平易文言文之能力”;又如初中教师均觉小学生之毕业成绩与初中入学标准相差太远,无法补救。

(2)教材编制:(甲)凡数、理、化、自然,以及世界史地等科,大抵采用欧美教材,或翻译,或编译;选择取舍,漫无标准,且闭门造车,不合实际。外国语文之教科书,迄无善本。小学算术,大体以英国小学教本为模型;不知英国中小学期限不一,与吾国情形更不相宜。(乙)凡自编课本,非陈腐,即浅薄,或艰深;盖亦东抄西摘,而非长期研究之结果。中学国文教本所选近人语体文,语病及文法错误触目皆是。小学五年级之本国史,述及“诗歌发源于骚赋”,可谓荒谬绝伦。同书又有“南北朝时,印度音韵学传入,中国便有切韵与四声的发明”之语,此种专门史实,生吞活剥,徒苦儿童。类此笑柄,各科教材皆不能免,兹仅略举一二而已。

要之,教材编制不出于书店编辑之手,即出于专门学者。书店编辑学识经验,本难胜任;出版者复急功近利,唯知与同业争先,更不容编者认真从事。送部审查,亦仅虚文。故现有教材,大抵不合实用。

(3)设备:各级学校限于经费,图书仪器每多因陋就简。僻远省份,或竟绝无仅有。以聊备一格的设备,应付规模宏大之课程纲要与作业标准,纵有热心认真、学识渊博的教师,亦将徒唤奈何,逢理化生物各科,更有纸上谈兵之苦。

(4)师资:(甲)师范学校自民国二十年以后逐渐裁减,或与中学合并(民国十六年前,各省师范学校甚为发达,尤以江浙两省为成绩卓著)。故师资之来源骤减,而品质亦骤降。盖师范教育性质特殊,绝不能在普通中学内分科兼办。(乙)公私学校经费,皆极拮据;教师待遇菲薄,生计为难,不得不敷衍塞责,以便兼课或兼营副业。素有学养之辈,学而优则仕,又多中途改业。

(丙)反之,凡学校出身而无业可就的青年,皆以教书为唯一出路。是以真正的师资日缺,而候补的教员日增:滥竽充数,堂堂学府几与慈善救济机关无异。(丁)政治党派的斗争弥漫教育界,师生或交相结纳,或彼此排挤。学生一旦离校入世,又挟此风气而广为传播;循环影响,国家前途实难想象。

三、结论

以上的分析还没触及问题的核心,我们当进一步探求更深刻的原因。

一、思想方面:缺乏教育哲学教育的中心思想,一方面固须顾及目前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更须考虑如何承受固有文化,进而创造新文化。前者仅为一时的便利,后者方为真正的建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家的目光应当如何远大!在固有文化未曾整理就绪,对西方文化未知取舍之时,要求确定一种教育哲学,当然过早。民国以来,世界思潮千变万化,动荡不已,诚令人有手足无措之感。反顾旧有传统,或遭唾弃,或被破坏,立身处世,尽失准绳。但道德之重建,传统之估价,外来学说之研究,原为教育分内之事。故教育哲学即须由教育本身促成。纵今日思想界青黄不接,混乱扰攘,亦当有一保存民族特性、多留发展余地、培养自由思想的教育原则,以资过渡。民国十八年国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于东西文化之融合,个人与社会国家之关系,虽已兼筹并顾,究嫌政治色彩过浓,以青年身心发展之阶段而论,仍恐害多利少。三民主义作为政治的原则,或已尽善尽美;但以之为国民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否有当,不无疑问。大中学公民训练之侧重党政学识与社会科学,是否较纯粹的人格训练为优胜,正恐不易遽下结论。以事实而论,今日大中学生对于党政之认识与热忱,反远不及北伐前后,教育未革新时代之青年。尤甚者,多数学生视党义课程如教会学校之圣经课,教师学生俱抱敷衍了事之心:是岂提倡党化教育者始料所及?

二、实践方面:教育机构与物质条件的悬殊学校教育,在吾国实在是外来制度,试看下列一些年代的计算,即可明了:

一八六二(同治元年)设立同文馆--一九○○(光绪二十六年)开办京师大学堂,相距三十八年;一八七七(光绪三年)派遣留学生于英法--开办京师大学堂,相距三十三年。

从首倡新学到成立最高学府(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其实只是好几个学术机关的总汇),历时之久,发展之缓,固然大部分因为清廷闭塞,但人才不足,亦为重大原因。民国以后,三十年(因战后学校停顿,故以三十年为言)中增设的公私立大学,不下五十余所;虽云此三十年之进步,远过前清末叶;但膨胀之速,究亦远过实际能力。当人才物力仅能办一二所完全大学时,即已扩为五所十所;仅能就原校加以充实时,即已另创新校。于是小学教员被召为中学教师,中学教师被召为大学教授。甚至初中尚未卒业的青年,即已充任小学教员。似此情形,欲求提高文化,昌明学术,不啻南辕而北辙。然而事势推移,客观之要求日益迫切:学校教育而外,平教义教亦刻不容缓。师资日绌,而学龄儿童与升学青年之数激增。

这种教育方面的供求不相应,正如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同为吾国今日最大的难题。

本文所述,不过就作者见闻所及,将过去吾国教育之缺陷列一纲目,略加检视而已。至于如何改善,既非作者鄙陋所敢置喙,恐亦非少数专家所能奏效。挽回颓风,革新教育,愿社会贤达共起图之。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6.大学与学术独立

冯友兰

对于大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学问越进步,分工越细密。对于每一门学问,只有研究那一门的专家有发言权。

在珍珠港之役以后,短时期内,日本确是已建立了一个历史上不多见的海陆大帝国,可是不数年间,这个大帝国便又土崩瓦解,日本的失败真是彻底。他惹起了这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利益,而且连老本钱也输了个精光。我们不能说,日本的军事当局,都是不会打算盘的。不过在他们的如意算盘中,确是有一个因素,他们没有算上,这个因素就是新的作战工具的发明。他们的战略,都是根据这次大战以前的作战工具设计的,可是没有想到在这次大战中,有许多新的作战工具发明,而原子弹的出现,更是这许多发明中的登峰造极。随着新作战工具来了新战略,新战略改变了全盘的战局。这是日本军事当局所预先没有想到的。

新作战工具是新的知识的产品。同盟国的胜利是知识的胜利。现在的世界是斗智的世界。谁要知识落伍,谁就要归天然的淘汰。

中国现在号称为世界强国之一。在形势上说,我们确切是得了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以前未曾有的。假使失去了它,以后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这个机会是一个空前绝后机会。我们必须利用它,努力充实我们自己,使我们能够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做许多事情,其中最基本的一件,是我们必须做到在世界各国中,知识上的独立,学术上的自主。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虽然日益强大,但是没做到真正知识学术自主独立的地位。这就是他的失败根源。

教育部不久就要召集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我们希望与会诸位,要放大眼光,来替国家定下知识学术独立自主的百年大计。目的急要决定的,就是要树立几个学术中心。其办法是把现有的几个有成绩的大学,加以充分的扩充,使之成为大大学。

说到大学,有些人以为不过是比中学高一级的学校而已。这种意见,我们不能说是完全不对,但确不是完全对。大学一方面是教育机关,一方面是研究机关。它不但要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并且要产生新的知识。它应当是一代知识的宝库。它对于人类的职务,真正是所谓继往开来。从前人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现在应当说一事不知,大学之耻。

从前一个三家村的教书先生,实际上有两重任务。一重任务是教学生读书,一重任务是当那一村子里人的知识顾问。那一村里人在知识上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要去请教他。一个真正的大学,在一国家里的地位,也正是如此。它应该是一个专家集团,里面应该是什么专家都有。这一种专家集团,是国家的智囊团,教育学生,也是这些专家的职务,但不是他们的唯一的职务。

我所谓大大学就是这一类的大学。我说大大学,因为在世界各国中,不见所有的大学都能负起这个任务。事实上有些大学真不过是比中学高一级的学校,严格地说,这些大学,不应该称为大学,不过事实上他们也称为大学,所以我们可以称真正的大学为大大学。在世界各国中,不见得所有的大学都是大大学,但在世界的强国中,每一个强国都必有几个大大学。

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必须集中人力财力,把几个已有成绩的大学扩充起来,使他们能够包罗万象,负起时代使命。万不可用所谓平均发展的政策,使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弄到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的样子。当然我们也不反对所谓平均发展。不过这应该是以后的事。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建立学术中心。有了这个中心,然后学术界才有是非的标准,一国的学术水准才能提高。对于这些大大学,政府及社会,应持的态度,有以下几点要说。

一是对于大大学尽量予以财政上的支持。大大学既然是包罗万象,成为一代知识的宝库,其中的组织,必然极复杂,所用的人,一定是很众多。而现代学问,研究起来,又是很耗费的事情。原子的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记,单是美国这几年研究原子弹的费用,就是二十万万美元,所以一个大大学的费用,一定是很庞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要请社会中的人注意。社会上似乎以办大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某某人死了,办一个大学纪念他。其实很少有人值得用办大学纪念。而办大学纪念一个人,也不是容易的事。你想纪念一个人的时候,最方便而又妥当的办法,是在你认为好的大学中设一个基金,添一个讲座。这样,你纪念了你所要纪念的人,而同时也帮助了你所认为好的大学发展。这样的捐助,集腋成裘,可以使一个大学成为大大学。世界上有许多大大学,都是这样成功的。

二是对于大大学不可有急功近利的要求。学术知识,对于人生的功用,不是短时间之内所能看出来的。也许有些是永远看不出来的,因为有些功用是无形的。一个大大学中,必需有许多很冷僻的学问。因为他要包罗万象,而有许多学问,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冷僻的,然而维持这些学问的研究,正是大大学的责任。因为所谓“红”的学问,例如经济,工程之类,银行,工厂都会提倡。在工业化的国家,哪一个银行工厂里,都有大规模的研究室。所谓冷僻的学问,是要专靠国家提倡的。大家在大大学里维持这种学问于不坠,有没有有形的功用,以至于学这种学问的学生是多或少,国家社会都不必介意。

三是对于大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学问越进步,分工越细密。对于每一门学问,只有研究那一门的专家有发言权。大大学之内,每一部分的专家,怎样进行他们的研究,他们不必使别人了解,也没有法子使别人了解。在他们的同行当中,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坏,也只有他们自己可以批评。所有国家社会,要与他们研究自由,并且要与他们以选择人才的自由。每一个大大学都应该是一个所谓“自行继续”的团体。这就是说一个大大学的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应该由他自己处理。由他自己淘汰他的旧分子,由他自己吸收他的新分子,外边的人,不能干涉。若要干涉,那就是所谓“教玉人雕琢玉”了。

一个国家,必须有些大大学,而大大学必须在这些情形下,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得了空前的胜利。建国的计划,也必须空前的伟大,才可以与我们机会环境相配合。建立大大学应该是这种伟大计划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热门推荐
  • 所有的颜色

    所有的颜色

    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金色的。海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蓝色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红色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是黑色的。
  • 放语缘由

    放语缘由

    “娟姨,我不要嫁,我不要嫁他!”“我嫁!”表姐不愿嫁的许家大少爷,她愿意嫁。“许家有两位少爷,你为什么只见他?”在去许府途中,她偶然认识了他——许放,从那天起,他们之间牵扯不断……许放,一个英俊潇洒、俊逸不凡、刚毅沉稳的男人,一个时有沉默、目光深邃幽远略带忧伤的男人,冥冥中,她对他有了一种莫明的情愫。这种情愫,它不似一见钟情,也算不得日久生情,纠葛却也缱绻。许放啊许放——许放,她在不知不觉中喜欢的人是他;许放,她代表姐要嫁的人是他;许放,表姐的心上人是他……
  •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 书》之一。《马克思 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 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仇剑书恨记

    仇剑书恨记

    【玄幻精品文】一朝仍在,难负千秋。四方征战,血染春风。乱世成长,风起云涌。御世天下,谁主沉浮?万剑归宗,执掌苍穹!少年叶锦十四岁时家破人亡,经脉俱废。从此踏上逆天改命之路。再战世界,我为剑神。天地万物,为我臣服!
  • 阴阳不死人

    阴阳不死人

    我,天生阴阳眼,一出生就能看见灵异的东西。我生活了一百年,直至最后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既然我拥有不死体质,拥有阴阳眼,那么我就要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斩妖除魔,破灭黑暗的阴谋。我的QQ号:2036164683有兴趣的可以加我一起讨论剧情
  • 赛尔号之凤情之争

    赛尔号之凤情之争

    时光荏苒,你们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但是,多年多月,我都一直在你们身边。
  • 三世医仙

    三世医仙

    我欧阳晨,前世默默无闻,今生定要江湖闻风丧胆,医者,能救人,亦能杀人。。
  • 逆蝶梦

    逆蝶梦

    出去旅行,却被一道光从这个世界抹杀,属于她们的记忆全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了。新地方,会有好玩之处吗?历练,宫斗什么的都没问题,前提是那些男的可不可以不要见到她们就跟着,很烦诶!岚浅雨:都说了别跟着我!我可是有未婚夫的!诶!你说什么,他同意和你共侍一妻,滚啦!异蝶:啊啊啊啊啊啊啊,虽然这些人很好看,但是又不能当饭吃。风沫沫:啦啦啦啦啦,好开心,有那么多人帮我搬东西,逛街好好玩啊啊啊啊啊啊啊!
  • 重生之新的世界

    重生之新的世界

    当科技称霸地球。当人族走向灭亡。当最后一支小队的最后二人离奇穿越……当科技不在这个世界重现,却有着延绵不断的灵气。
  • 子期然

    子期然

    林子期是周然的秘密。五年的暗恋,周然从未想过能得到林子期的回应。林子期也从未想过会被自己的下属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