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9200000006

第6章 长安十年(3)

秋雨连绵的日子总是让杜甫觉得生活无望,举目泥泞,不能出门,他索性把家门反锁起来,任孩子们不知忧虑地在雨中游戏。

院中的花草都因灌溉过度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只有阶下培植的决明子格外茂盛,绿叶满枝,还可以让杜甫看到一点希望。

在这种情形下,杜甫的家人在长安没有住满一年便离开了。杜甫将妻子和孩子们送到奉先(今陕西蒲城)暂居,当时的奉先县令姓杨,或许是他妻子的同族亲戚。杜甫本人仍然回到长安,同时他的舅父在白水(今陕西白水)任职,白水是奉先的邻县,从此杜甫便常常往来于长安、奉先、白水三地之间。

时代悲声

杜甫从天宝五年(746年)起,已经在长安度过了七八年的时光,除了为功名而到处拜访显达的朝廷贵人外,他还目睹了当时朝廷穷兵黩武以及君臣骄奢淫逸的一面,这些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玄宗自宠爱杨贵妃后,杨氏一族顿成显贵,竞相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外戚专权使得国政荒废,贪污盛行。可怜的百姓重担压肩,哭诉无门,只得无奈地忍受着贪官污吏的盘剥,苟全性命。

杜甫定居的地方是个环境优美的胜地,附近的曲江一带遍植奇花异卉,万紫千红互相争艳,烟水明媚,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叶,实在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

距此较远的地方,北有渭水,南有终南山,东有骊山。骊山山麓又有温泉,就是玄宗经常巡幸的华清宫所在地。

虽然杜甫住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他却无心多赏景色,他的心牵挂着整个社会民生。由于他本身的穷困潦倒,所以,他更加了解百姓们痛苦煎熬的滋味。蕴藏在他心中的丰富情感,渐渐汇成诗句,从他的笔端流露出他那悲天悯人的天性,以及他对时代的控诉。

杜甫早年的诗句还不足以让人咀嚼再三,不断回味,因为那时候,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丰衣足食,顺境中的感受力较为浅薄,无法触动心灵,留下难忘的记忆,基于此创作出来的诗句,也不足以发人深省。

但在长安寥落、压抑、愁苦的这段时期,杜甫既感受到了贫困得衣食无靠的悲哀,又经历了为求官位而奔走权贵的无奈,再加上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离乱社会及昏聩朝政,杜甫的感慨是深沉的,他的诗句便成了人们痛苦的呻吟声和绝望的表情,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代的黑暗和悲哀。从这时候开始,杜甫的诗逐渐走向不朽的境地。下面列举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当时的情境及心情: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前出塞》其一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前出塞》其二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前出塞》其三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前出塞》其四

迢迢万余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前出塞》其五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其六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前出塞》其七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前出塞》其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前出塞》其九

《前出塞》九首写于天宝末年,时玄宗好大喜功,边境大将多投其所好,战乱迭起。这九首诗就是杜甫根据当时的境况写成的。

九首诗中,第一首以即将成为士兵的人的口吻,写出了他限于朝廷征召,不得已要离开故乡,到遥远的交河(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服兵役的故事。和双亲告别,不能承欢膝下、略尽孝道,只能自己忍着哽咽,背负着刀箭武器背井离乡,这是时代的悲剧。

接着二、三两首,是一种自我期许,借着奋发报国的情操来勉励自己。

第四首写的是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绝,以及知道自己生而无望的凄楚;若是在路上遇到相识的人,便托他带消息给亲人。

第五首以不同士兵的口吻,问出了“主将宁尽闻”“几时树功勋”,一方面表达了士兵们艰苦的军旅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们不过是统治者开疆辟土的卒子,莫说是不一定能建立功勋,就是成王拜相,也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六首明白地显示了杜甫仁人爱物的胸怀,“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他不希望有太多的死伤和牺牲,他是具有反战思想的。

到第七首时,怀念家乡的情绪不断地膨胀,长期的征戍使人厌倦,渴盼着归乡的日子早些到来。

最后两首叙述了意欲向朝廷邀功的决心与意志,讽刺了边关大将的贪功好战。

首获官职

集贤院的考试之后,杜甫等待朝廷委派官职,可是很久都没有下文。这又与杜甫二次落第的始作俑者李林甫有关系。前面已经说过,李林甫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唯恐贤达之士露了锋芒,削弱玄宗对他的宠信。他对杜甫受到玄宗赏识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当玄宗命他主持对杜甫的考试时,他岂能放过这个机会?!李林甫施展政治手腕,将杜甫的文章贬为中等,恩威并施地笼络其他官员与他一同上奏玄宗,说杜甫的文才不过尔尔,迟迟不予分发官职。

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杜甫曾回洛阳小住,他对两个集贤院的学士说,仕途怕是无望了,只能努力不要把祖父诗人的名声也丢了。

杜甫的生活已经潦倒凄凉,若能放弃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朝廷尽心力的理想,安贫乐道,寻找另外一条独立于世的出路,想必后半生也不会那样凄苦。可偏偏杜甫执着于此,他的人生已经蹉跎了40多年,岁月毫不留情地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那深刻的纹路仿佛就是杜甫所遭遇的困厄和痛苦,如此明晰地显示出这位诗人心中的愁肠百结。杜甫生存的理由和成长的理想都完全寄托在功名上,又为功名耗去了几十年的光阴,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天宝十三年,即公元754年,杜甫又写了两篇赋文进献给玄宗。在这两篇赋中,杜甫再次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渴望,并且把他穷苦的生活描写得十分凄凉。与此同时,杜甫又开始再度奔波于显贵之门,请求他们予以引荐。他把诗作投给京兆尹鲜于仲通、来长安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这些诗格律严整,形式固定,内容多是颂扬他们的功业,并陈述自己的窘况,最后说出投诗的本意,说得很可怜、很迫切,堆砌的典故也掩盖不住他凄苦的心情。从这段时期杜甫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一方面为贫穷所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想要谋得官职的心情已经成了一种执念,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经过很长时间噩梦般的日子,杜甫总算能够稍微转运,看到隐在云雾后的阳光了。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已经在长安待了整整九年,或许是他的奔走终于起了作用,朝廷授给他一个河西县尉的官职。这是一个小官,整日忙的只是些琐碎的交际应酬,不能有所建树,一展抱负。杜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机会,他曾写下一首诗,说明他不想做河西县尉的原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问风飙。

——《官定后戏赠》

这首诗题目中的“戏赠”二字有些自嘲的意味。诗中引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时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因要束带前往拜见上级长官,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然后辞官而去。杜甫此时的情形与之颇为相似,他同样不愿为一些小事小节而奔走驱驰,于是干脆不接受这个官职。

杜甫拒绝出任河西县尉之后,很快,又一道命令传了过来,改任他为右卫率府冑曹参军。这个官位并不比河西县尉大多少,主要工作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等。杜甫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想步入仕途,进而实现理想和抱负,便不再推拒,勉强地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官职。

虽然已经和政治生活有了接触,但这个职位和杜甫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的内心仍然落寞、失意,想到自己为求功名,备尝艰辛,只不过换来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官,除了啼笑皆非、自我解嘲还能怎么样呢?

此时的政局混乱之势已经明显地摆在眼前,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乞儿遍地,杜甫每每看到这些,不禁感慨万千,他有着使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志向,也有使国家富裕强盛的意愿,但他没有施展这些的机会,他不得不屈于一个微小的官位,继续潦倒下去,这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幼子惨死

前面我们提到过,杜甫婚后,妻子一直是留在洛阳的,到天宝十三年(754年)左右才举家迁到长安。杜夫人贤惠明德,一直十分体谅杜甫的抱负,独自一人默默地操持家计,抚育幼子,毫无怨言。

杜甫让妻子和孩子搬到长安有两个契机,其一是因为他在长安找到了固定的居所,其二缘于他的一场大病。当时,杜甫失意潦倒,身心俱疲,寂寞的情怀更是无人慰藉,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长安。在极端寂寞潦倒的时日里,杜甫染上了疟疾,卧床修养近两个月,才彻底痊愈。

杜甫卧病在床时,幸好有善良的邻居断断续续地接济,才得以熬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其中有一个邻居非常关心杜甫,时常照顾他,还拿些佳肴名产送给他,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杜甫对这些人感激甚深,在长安的这些年里,奔走于权贵之门,见惯了上媚下陷、仗势欺人的嘴脸,这样不计回报的温暖实在是很久不曾感受到了。

当杜甫的病情略为好转时,马上寄了一封家书到洛阳,要妻小都搬到长安来,一家大小聚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也省得寂寞无聊之时无处排遣。

这场大病后,杜甫显得苍老多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一点都看不到了,留下的只是受尽贫病交迫折磨的凄怆面容。当妻子和孩子都来到长安时,杜甫很欣慰,但是他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的经济状况。自己一人在长安尚且吃尽苦头,要如何养活弱妻幼子呢?这一大家人靠什么度日呢?果然,不到一年,杜甫不得已只好将妻子安置到奉先。

杜甫接受右卫率府冑曹参军的官职后,曾在赴任前到奉先探望妻子和孩子。途中经过骊山,骊山有温泉,玄宗早已设宫苑于此。杜甫想到玄宗与杨贵妃在山上避寒宴饮的场面,他们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随意赐予宫人。他们穿的是绸缎锦绣,吃的是山珍海味,在毫无节制的挥霍里,剩酒残肴堆得发臭,但他们从不理会有多少人正因为他们的奢侈浪费而饥寒难当。身处在同一个时代,同样是大唐子民,但荣华富贵与枯槁贫寒之间的差异真是天壤之别。

杜甫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奉先,原想与家人好好相聚,没想到一个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头上。他的小儿子因为没有食物,竟然活活饿死了!丧子之痛深深地打击了杜甫,憔悴、孱弱的他不断地自责,认为自己愧为人父。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心中聚集了哀国、思家、怜民的千愁万绪,这情绪凝结成了一首史诗性的著作。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崪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诗洋洋五百字,诗中将杜甫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表达出来,博大浩瀚、沉郁顿挫。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同类推荐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五行师记

    五行师记

    一场大战,各个空间出现裂缝,裂缝通向五行世界,一个叫弥阳的少年得到一个可暂时操控任何系别的玉佩“空印”众人渐渐发现弥阳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查理九世之五月天

    查理九世之五月天

    我回来了,带给你们一个新的故事,希望从前我做的一切,都可以清零。
  •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本书编写精良、引人遐思,是一套开拓眼界、促人思索的好书。
  •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事实往往是,我们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了最好的年华。从小是孤儿的林思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袁妈妈收养并带往意大利,长大后,她为了报恩回国帮妈妈寻找多年前遗失在国内的儿子袁靖宸。当她一步一步按计划接近靖宸时,才发现耀眼如王子的靖宸却从小被心脏病折磨,让她痛心不已。随后两人在日渐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刻的爱意。正当思楠鼓起勇气想要冲破尴尬身份的障碍来争取这份爱情时,却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而此时,靖宸也同样被困在病房危在旦夕。上天真的这样绝情吗?连一点幸福的权利都不舍得施舍?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你等不了,我们说好的幸福呢?
  • 挑衅你的底线

    挑衅你的底线

    失而复得,距离有多近,思想有多远
  • EXO之我们结婚了

    EXO之我们结婚了

    十二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遇到了不同的女生,她们究竟会擦出如何的火花呢?
  • 霸道天子第一妃

    霸道天子第一妃

    重生一回,她只想安静的生活,可他的出现,却分明的告诉她,一切都已经不可能。既然注定成为帝妃,那前世欠了她的,害了她的,统统拿命来偿还!后宫三千,她不是最美貌,不是最贤良,不是最聪慧,偏偏却是最懂他,看着这个不可一世的男人,沉沦在她的温柔乡;看着害过她的仇人,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看着自己走上权利的巅峰——她笑了,然而满手的鲜血,满身的罪孽却再也无法洗净,她再也不是那朵盛开在彼岸的白莲……然而,他却对她说:“你的罪孽,有我来扛!十八层地狱,有我陪你……”可他并不知道,他是她最后一个敌人,面对挚爱的仇敌她该如何逃脱?两人之间可还有继续的可能?
  • 两万年以后

    两万年以后

    武道至极可为仙!相传武圣关羽,一把青龙偃月刀。破天,砍地。一刀山河破碎,一刀日月夺晖。杵刀而立,擎天于天地之间。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灵脉破碎,灵气流失,武者盲失,至一朝群英落幕。朝起朝落,时代变迁,有多少英豪迟暮当年。两万年以后,天地变迁,灵气浓郁,群英荟萃。且看主角如何以现世之躯,前世之魂,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脫凡入圣,争得那一丝仙机!新人新作,望大家多多支持!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