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900000035

第35章 通信与作品(7)

我看过一本张爱玲的传记,作者应该参考过张爱玲第二任丈夫赖雅的日记,资料大致可靠。传记提及张爱玲在上世纪50年代已写好的或准备写的三篇英文小说,且记下标题,分别是:Bridge of Filial Piety,Corpse Driver和The Shanghai Loafer,都是中篇或短篇,前两篇疑是古代中国背景的故事。“Bridge of Filial Piety”(可翻译为“孝子桥”)可能是野史里清朝乾隆年间孝子王安为母建桥,让她过河去跟和尚通奸的故事,颠覆了传统礼教。“Corpse Driver”,乍看真有点诡异,那本传记的作者索性把它译成“僵尸车夫”,令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僵尸先生”之类的港产片。但仔细想想,我认为张爱玲不是要写一具僵尸当车夫,而是写湘西的“赶尸”,所以“Corpse Driver”根本不该译成“僵尸车夫”,而是“赶尸人”。如果张爱玲写这类题材,我觉得应该很有趣,写法会不会像她喜欢的《聊斋》那样呢?可惜我不知道,也没有在她遗物中发现这些稿子。

尽管没有人见过这些作品,但The Shanghai Loafer似乎是三篇中最有名的,可能是传记中说过,张爱玲已开始写它,并把稿子交给住在纽约的代理人勒德尔,好像已经写成,所以才特别令人期待吧。Shanghai就是上海,Loafer可解释为“懒人”或“懒佬鞋”。张爱玲的传记作者们已经有几个中文译名,如“上海游闲人”“上海闲人”“上海白相人”等,应该都是根据他们的忖度。我前些时候看到作家陈冠中的一篇访问,说他2000年回内地时,已想写一本关于上海的小说,叫《上海闲人》,他当时说:“因为张爱玲有本没写成的英文小说叫Shanghai Loafer,我就想写本接着上,我自己差不多都是那种人,我在上海差不多都是个多余人物,但结果还是写不到。”其实我更希望这本The Shanghai Loafer会是用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方法写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化界人物的事情,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

我一直没深究The Shanghai Loafer的下落,直至有天我在张爱玲的信中发现一句听来有点奇怪的话,我才开始认真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在1983年1月4日给我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也就不用提了。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

你见到这句话时,会怎样理解它的意思呢?

首先,《上海懒汉》显然是The Shanghai Loafer的中译。其次,她明明白白地说,她之所以把这故事称为《上海懒汉》,是因为她“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即是说,那故事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人家提供的。前文又提及《色,戒》,我便很理所当然地联想到《色,戒》的创作过程:那故事正是父亲告诉张爱玲的。

水晶在《访宋淇谈流行歌曲及其他》一文中记下他跟我父亲在1983年的对话,当时水晶问父亲有否看过《色,戒》,父亲立即跟他说:“那个故事是我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不是一个真的故事,也不是编的。是拿好多东西,这儿一点,那儿一点,凑在一起,那个英文名字好得不得了,叫Spy Ring(”间谍之戒指“或”间谍圈“,一语双关),比《色,戒》还好。”而张爱玲自己在1974年4月1日给父亲的信中也说:“《色,戒》(Spy Ring)故事是你供给的,材料非常好。”

《上海懒汉》是一个别人的故事,《色,戒》也是一个别人的故事,于是我第一印象就以为《色,戒》即The Shanghai Loafer,而所谓loafer,可能就是张爱玲的自嘲,指自己偷懒,用了别人提供的故事。几个月前,我对香港《都市日报》的记者提供了自己的意见:“在1982年,张爱玲写给宋淇的信中就表明,The Shanghai Loafer实为《色,戒》的临时名称。”因为这个故事是我父亲跟张爱玲说的,她非常喜欢,很想写,但她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就用loafer来笑自己。最近我在讨论《色,戒》背后的故事,重温旧事,结果发觉自己可能是弄错了。

毕竟单靠这孤零零一句话很难作准,于是我查看父亲和她在1983年前后的通信,希望找到一条脉络,至少知道张爱玲何以提及《上海懒汉》。结果很令人失望:他们没有再讨论《上海懒汉》,而更奇怪的是,父亲上一封信是1982年11月写的,也根本没提起《上海懒汉》,所以我怀疑他当时另有一信在12月寄出,但没存副本,所以张爱玲的那句话就只能“断章取义”。我对自己的解释也是有保留的,但如果不这样理解,我一时也无从说清何谓“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

后来我再翻查一下资料,发觉我的初步印象也不太可靠。首先是创作时间,传记资料显示,《上海懒汉》是1957年开始写的,但《色,戒》的英文版Spy Ring据张爱玲书信所说,在1955年尾已经定稿并寄出,故不可能在1957年才动笔。第二,根据手稿和我家的各种原始材料所示,Spy Ring又名Ch’ing K‘ei Ch’in K‘ei(《请客请客》),更早的时候只叫Mesh(《网》)。《张爱玲语录增订本》记录了《色,戒》的雏形,张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跟我父母说:“Mesh不预备写得长,因为材料(间谍)不是我所熟悉的,虚构出来不像真。自己熟悉的故事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细节。”实在没有证据说它原名是The Shanghai Loafer。此外,张爱玲自嘲为loafer(懒人)尚可,反正英文不分男女,但若说自己是“懒汉”则不通。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次那句没头没尾的话:“《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也就不用提了。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如果跟《色,戒》无关,我们还可以从中推论出什么呢?

首先要明白“《色,戒》等三篇”是哪三篇。那封信写于1983年1月,同年,张爱玲写了《惘然记》序,文中说:“其实三篇近作也都是1950年间写的,不过此后屡经彻底改写,《相见欢》与《色,戒》发表后又还添改多处。《浮花浪蕊》最后一次大改,才参用社会小说做法,题材比近代短篇小说散漫,是一个实验。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序文虽没明说“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我们现在都知道《色,戒》就是Spy Ring,而《相见欢》的英文未刊稿就在我家,叫Visiting(可译为《探访》),有理由相信,《浮花浪蕊》的初稿也同样是用英文写的,三篇都写于1950年间。按此推测,信中所谓“《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那三篇英文稿该包括《相见欢》和《浮花浪蕊》。我没见过《浮花浪蕊》的英文版,但我猜它会不会就是《上海懒汉》呢?

也许你会立即反驳:《色,戒》叫Spy Ring,《相见欢》叫Visiting,中英文名称都很靠谱,但《浮花浪蕊》和The Shanghai Loafer这两个名字实在搭不上边!我只能告诉你,《相见欢》本来也不叫《相见欢》的,张爱玲一直称它为《往事知多少》,跟Visiting也相去甚远。1978年,她写信给父亲说:“《往事知多少》题目被陈香梅用了去了,另想了个《话旧记》,太瘟,《情之为物》,太pretentious(做作)了些,但是帮助解释主题。”可见《相见欢》本来还有好几个名字,她不说,实在也想不出当中的关联。既然《浮花浪蕊》曾被她“彻底改写”,它有可能是《上海懒汉》吗?我认为极有可能。

看过《浮》的读者也知道,故事是从洛贞的角度写的,《浮花浪蕊》的意思当然是指漂泊异乡的洛贞,也指故事中的一众女子,如范妮和英印人的日本太太,可以说《浮》的中心主题是那群女人的命运,不是什么《上海懒汉》。但这是张爱玲廿多年间屡次改写而成的版本,不是最初的版本。《浮》里写得最多最用力的男角就是艾军,而艾军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海懒汉:他留学要妻子范妮照顾起居,不懂驾驶,读了十多年才得学位,回国后做什么生意也失败,要依赖哥哥和妻子过活,妻子到香港后,自己留在上海卖房子却卖不成,只终日在舞厅流连,最后竟把老婆活活气死。《浮》中的艾军,形象跟《上海懒汉》这名字完全符合,很可能就是The Shanghai Loafer的轴心人物。

只要我们假设The Shanghai Loafer就是《浮花浪蕊》的初稿,有几件悬案便可以迎刃而解。一、The Shanghai Loafer的故事得以厘清,下落也查明,它不再是一本传说中的著作,而是已经写好,甚至通过中文版本问世了(所以也不必劳烦别人,如陈冠中接力创作)。二、信中那句“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我们也有了另一角度去理解,即是说,《上海懒汉》本来只是写艾军这一个人的故事,而没有《浮》的自传色彩。张爱玲在1952年尾曾乘船到日本找炎樱(可参考张爱玲1966年5月7日致夏志清信),洛贞显然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很可能是后来加插进去的角色,在英文版本中是没有的。“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应该就是说“没有自传色彩的故事”,而不是我当初所理解的,即“别人提供的故事”。

另外,我这假设也可以很有效地解释为什么《上海懒汉》和《浮花浪蕊》的英文稿都同时失踪--因为这两本就是同一本。但为什么会不翼而飞?张爱玲在1966年12月30日致函夏志清:“我搬来搬去的次数太多,有两篇没发表的短篇小说稿子都遗失了。”是哪两篇呢?不得而知,但遗失稿子于张爱玲而言确实平常不过。

我对《上海懒汉》的猜想,恐怕是难以严格证明的,除非可找到它的英文原稿。但至少那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也很有解释力。《上海懒汉》这本书传说了这么多年,而《浮花浪蕊》也不知不觉问世了三十年,却好像没有任何人猜到这两者的关系。若不是我凑巧看到张爱玲信中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恐怕也不会循这角度去推测。如果我的猜想没错,The Shanghai Loafer其实早已“转世”,只是大家都认不出这位“活佛”来。

以上是我在2013年刊于《南方都市报》上的文章,原题《〈上海懒汉〉是〈浮花浪蕊〉初稿?》。大半年后,即2014年4月,我回到纽约公干。有天收到北京的出版社的电邮,传来了张爱玲和我父母全部通信的文字档案,我立即用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居然有意外收获。

1957年7月14日,张爱玲写信给我父母说:“两星期前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The Loafer of Shanghai,写惧内的严先生……回沪卖屋一去不回。(我告诉过Mae这故事)Mrs.Rodell看了说:’A lovely twist on the henpecked story,but under-dramatized.‘(是惧内故事的有趣变奏,但戏剧性不足。)一定卖不掉,要我重写。我回信说只好暂搁一搁,一时无法改写,请她先试一两家,得到一个反应后再寄还给我。”《浮花浪蕊》中的艾军虽不姓严,但同样是回上海去卖房,也是一去不回,可见两篇小说写的根本是同一个故事。

原以为没法证实的猜想,就这样干净利落地被证实了。答案隐藏在1957年的信中,而我当初只翻看了1983年前后的信,当然毫无发现。尽管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路,寻找的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如果从未误入歧途,也许发现真相时也就没有那么痛快了。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环球科学朝圣: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的故事

    环球科学朝圣: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的故事

    《环球艺术朝圣:世界著名艺术家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无数著名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留给人类一笔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广大青少年读者应予以继承,而且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热门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帝后双绝

    帝后双绝

    你是我一生的执着。你是我一世的追求。“璃儿,我若为帝,你就是我唯一的皇后!”“无忧,你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我愿意倾尽全力为你荡平四海!”帝后双绝!
  • 那年夏天的友情和爱情

    那年夏天的友情和爱情

    “我们结婚吧。”南宫宣平静的坐在沙发上面说道“为什么?”慕容莲虽然心里很清楚哦可是还是想要他自己说出那个答案。“因为我想要知道我在她心里的地位。”他说。三年后。。。。。“我们离婚吧。”他依然还是平静的说着。“好。”“上官皓我离婚了,我们可以在一起了!”“慕容莲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说你一辈子都会和我在一起的啊?”“我已经有爱的人了。”五年后“小莲你终于回来了。”“上官先生请您离我远一点!”
  • 那年夏天的白色风信子

    那年夏天的白色风信子

    A市那片最美风信子永远属于圣帝斯,当阳光女孩沐雪晴遇到校草郭佳浩,初次相遇竟阴差阳错的接吻滚老娘再见到你非弄死你小妞本少爷就喜欢这样的…………
  • 阿尔法外星少女

    阿尔法外星少女

    这个顶着奇怪发型出现的少女鲁霏霏,真的是外星少女吗?可是……到地球上来买15种不同口味的泡面,这种任务也太乱来了吧!如果她是俞海找来整自己的人,那刚才自己弄坏她发型时,她头顶冒出来的那道奇怪的蓝色电流是怎么回事?
  • 破极之光

    破极之光

    世界三千,百态人生,谁的人生酣畅淋漓?谁的人生随俗浮沉?而又是谁看破红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谓精彩人生?绝世美女环绕身旁?掌管生杀大权,坐拥至高霸权?我想光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光的人生才能算得上精彩。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与他们相遇,随后把他们的故事收入心里,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将会慢慢成长。
  • 江小牙破案记

    江小牙破案记

    “每个人心理都住着一个恶魔,很多人都能压制这它,但是有些却心甘情愿被他支配,做出一些惊人的行为,人们叫这种行为是犯罪”
  • 倘使无动于衷

    倘使无动于衷

    生命匆匆,时光摇曳。当你以为这是一切的终结,或许只是一场已知的开始。纵然一切重新开始,鎏金的轨迹又是否能够联系在一起。林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后悔,尽管生活充满了遗憾。吴青灏是童年的影子,然后飘散而过。萧漠是热恋的冲动,一生或许只有一次。张祁阳是错误,没有开始也不是完结。然而时光倒流,会重复还是选择远离?
  • 邪王追妻:女帝陛下不要逃

    邪王追妻:女帝陛下不要逃

    她是创世女帝的第十二位传人,拥有不可磨灭的灵魂烙印。他是魔族一千年来最高天赋者,拥有强大且神秘的暗系灵力。当狂傲不羁的女帝遇上冷血暴虐的魔君,将会书写怎样的历史画卷?手下来报,“魔君,女帝陛下将云夜国给灭了!”“是吗,你去看看云夜国哪里还漏下了,帮女帝清扫干净。”魔君悠闲地坐在躺椅上。手下来报,“魔君,女帝陛下身边突然出现三位公子,都在抢着向女帝陛下提亲,还有……诶,魔君……”手下还未说完,榻上的魔君大人早已不见踪影。当权势迷惑心智,当爱恨已成往事,当一世繁华终落尽,又该与谁携手天涯,共享江山如画?
  • 魂印奇谭

    魂印奇谭

    神秘魂印横空出世手执太古魂印,必需镇守一方天地一挥手塌陷万里虚空,一眨眼破碎百里方圆。星辰流转演变日月轮,灾星降世焚炼苦人间;生处红尘心归何路去,斗转乾坤改天逆我命。死为孤魂沉睡岁月河,望君呼唤再战乱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