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900000014

第14章 钱锺书(1)

上海订交

2011年7月24日,我应香港书展主办单位之邀,做了一个题为“我的父亲与钱锺书”的演讲,首度公开我父亲宋淇与钱先生的部分书信,也略述了他们一生的交往。钱锺书生于1910年,比我父亲年长九岁,他在1998年逝世。我父亲和钱锺书从1979年起至1989年间通信,有138封。

尽管父亲是钱先生的知己,但我始终跟他们家缘悭一面,只偶然从父亲口中听到几件趣事。例如他有天就告诉我:钱锺书曾顽皮地把莎士比亚的名字,用上海话念成“邪士胚”,就像他在《围城》和《谈教训》中把T.S.Eliot译为“爱利恶德”一样。由于我所知有限,要完整讲述他们的事,就只好参考大量文献,所以那个讲座除引用宋、钱书信外,也穿插着不少别人的话,而我则负责剪裁、解释这些资料。后来我把讲座内容稍加整理,写成文章率先发表在《东方早报》上。下面写的,将以《东方早报》的文章为基础,再增添一些新材料,希望让大家了解到这两位近代才士的文学因缘。

我家里现在藏有一本《围城》,扉页清楚可见钱锺书的题款,写着“悌芬畏友惠存”。“悌芬”即我父亲的笔名。现在让时光倒流,回到40年代初的上海。当时父亲和钱先生都在上海。父亲住在江苏路284号(1941至1945年),钱锺书住在辣斐德路609号。他们如何邂逅,父亲没向我提起过,我不得而知。只知道钱锺书在1942年送过一首诗给父亲,题作《赠宋悌芬君索观〈谈艺录〉稿》:

微言妙质得谁如,年少东来信起予。

将母呕心休觅句,绍翁剖腹肯留书。

人癯恰办竹兼肉,文古能穷柳贯鱼。

疏凿诗中惭出手,君家绪有茗香馀。

自注:君先人宋春舫先生藏西籍书甚富;《中州集》卷十元遗山兄敏之诗自注:“先人临终有剖腹留书之嘱。”

我的友人冯睎乾曾写过《钱锺书与宋淇的交往》一文,刊载在2011年4月12日《南方都市报》上。他的文章详细“破译”了这首诗。他认为,要了解钱锺书如何看宋淇及两人相交之始,就要从此诗入手。现在我借花献佛,节录一下冯睎乾的分析。

首联出句的“微言妙质”,化自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之二“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当中的“妙质”又出《庄子·徐无鬼》,借喻难得的知音,全句大意就是慨叹曲高和寡。据《王直方诗话》记载,王逢原因为厌恶络绎不绝的访客,曾大署其门曰:“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钱锺书晚年也有王逢原的烦恼,我父亲便计上心头,为老友设计一个“逐客书”的样式,供他复信时随意套用,但钱锺书未采纳。

首联另一句的“年少东来信起予”,依然是袭用王安石成句,来历是《示公佐》的“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他刻意用王安石语,可能是暗伏王诗上句的“耽书”,以示自己爱书成癖。父亲比钱锺书年轻九岁,当时二十二三岁,故称“年少”。所谓“起予”,是孔子称赞子夏谈诗能发明己意,见《论语·八佾》:“起予者商(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由于此诗涉及《谈艺录》,故“起予”二字便比王荆公下得更贴题。自1938年起,父亲写了不少西洋文学评论,发表于《文哲》《燕京文学》《西洋文学》等,其好友吴兴华曾称他为“批评家中的王子”。钱锺书第二句赞扬我父亲鉴赏文艺的才华,诚非虚誉。

颔联“将母呕心休觅句,绍翁剖腹肯留书”是咏父亲的性情、嗜好及家学。出句“将母”见《诗经·四牡》,指奉养母亲;“呕心”则用李贺故事(见李商隐《李贺小传》),这里指我父亲身体欠佳,却耽于创作,嗜诗更甚于命。其好友吴兴华曾说,跟我父亲在大学时“玩命念英国文学,恨不得要赛过英国人”。我在前章已提及,父亲在抗战逃亡期间得了肺病,当时没有盘尼西林,接受了土法(硫黄疗法)治疗,结果引致后来几十年疾病丛生。父亲晚年给金庸和董桥写信时,更幽默地署名“五湖废人”(《射雕英雄传》一角色的别号)。全句是钱锺书对年轻诗人的忠告,即劝他要爱惜身体,好侍奉母亲,切忌呕出心肝去作诗为文。

对句“绍翁剖腹肯留书”,钱锺书已有自注。这句诗以我祖父的藏书楼褐木庐为背景,称许父亲能继承父志,广蓄书籍。但我认为父亲喜欢阅读远多于藏书,不肯定钱的诗句是否反映事实。

颈联“人癯恰办竹兼肉,文古能穷柳贯鱼”是钱锺书夫子自道。出句的用典来自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照字面上讲,是说自己这么清癯,正宜栽竹烹肉,好消俗虑、快朵颐。当然,我们知道钱先生尽管吃肉,却不见得真喜欢像王子猷般看竹,所谓看竹食肉,不过是从“人癯”引申出来,聊以自宽。落实到生活去讲,也可借喻钱锺书跟我父亲这类文人雅士吃饭畅谈,一扫闷气。

至于颈联对句“文古能穷柳贯鱼”,则由黄山谷《再答冕仲》化出:“他日过饭随家风,买鱼贯柳鸡著笼。”而所谓“文古”则有两义:古典指“石鼓文”,其中有“其鱼维何,维鱮维鲤,何以贯之,维杨与柳”(这是苏、黄的读法)四句;今典则指用文言书写的《谈艺录》。“文古能穷”,也暗用了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的“然则非诗之能穷人”一语。曰穷曰瘦,此联虽写沦陷年间的困境,但自嘲而不失豁达,言“文古”则益显傲岸,是百分之百的钱氏本色。

尾联“疏凿诗中惭出手,君家绪有茗香馀”先是自谦,再称颂宋氏家学渊源。“疏凿”一句,典出元好问《论诗》绝句:“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末句“茗香”,指跟我们同宗的宋大樽(号茗香),乾隆年间人,著有《茗香诗论》。文人赠诗用对方同宗的典故很常见,这“茗香馀”句按字面直说当然可以,但未免流于文字游戏,所以不妨这样理解:我祖父精于西洋文艺评论,风流余绪披于其子,致诗人也“惭”于跟我父亲商略文章。

依据此诗,父亲与钱锺书相识大概始于1942年。他们见面有多频密呢?至少有段日子,他们每星期都有聚会。我父亲写过一封信给钱锺书,可以做证:“此信写时,不免想到从前每周必去尊府受教,恨不得时间倒流,再能受先生教诲也。”(1980年3月19日宋淇致钱锺书信)

那年头,父亲喜欢在家中开派对,亦即文学沙龙,钱氏夫妇都是座上客。正如杨绛所记:“李拔可、郑振铎、傅雷、宋悌芬、王辛迪几位,经常在家里宴请朋友相聚。那时候,和朋友相聚吃饭不仅是赏心乐事,也是口体的享受。”(见《我们仨》)也全赖这些“宋淇饭局”,傅雷、朱梅馥、夏志清等才有缘结识钱锺书和杨绛。

当时见面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不妨看看几位当事人的回忆。杨绛在《〈傅译传记五种〉代序》中这样写道:“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锺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

2011年,正是杨绛的百岁诞辰,她接受《文汇报》记者的采访,也提到当年谈话的内容。她回忆道:“我们身陷上海孤岛,心向抗战前线、大后方。当时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抱成团。如我们夫妇,陈西禾、傅雷、宋淇等,经常在生活书店或傅雷家相会,谈论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和前景。”(《坐在人生的边上-与杨绛笔谈》)

夏志清在《追念钱锺书先生》中则生动地描绘了风华正茂的钱锺书:“钱锺书定居上海后,宋淇即同他交识。那时宋淇以鲍士威James Boswell自居,待钱如约翰生博士,钱是非常健谈的人,有这样一位中西学问都不错的青年不时向他讨教,当然非常欢迎。有一次,想是1944年秋季,宋淇在家里开一个大’派对‘,把我也请去了。钱锺书本人给我的印象,好像是苏东坡《赤壁怀古》中的周公瑾,的确风流倜傥,雄姿英发,虽然他穿的是西装,也戴了眼镜。”

比较鲜为人知的是,钱锺书早于三十多岁时已被视为“国宝”。当时跟宋淇最投契的同辈朋友为吴兴华,他学贯中西,博览群书,宋淇一直视他为继钱锺书之后的学术典范。在1943年12月10日吴兴华写给宋淇的一封信中,我就看到以下这段:“念英文的前辈常风称钱锺书先生为’国宝‘,十足表出五体投地之概,使我益发引未能一见钱先生为恨事。”现在我读到这些文字,总算明白上一辈何以流传着“平生不见钱锺书,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了。

与钱锺书通信

1949年,宋、钱两家“分道扬镳”:钱家留在内地,我们则南来香港。双方的抉择都是深思熟虑过的,没有所谓高低之分,毕竟命运是不可测的。父亲的抉择其实很容易理解,理由在前章也已经说明过了。他的友人中,夏志清早在1947年便负笈耶鲁,吴兴华也计划出国,可惜因为肺病无法成行。傅雷夫妇、钱锺书夫妇则选择留在国内。据杨绛说,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给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但钱却一口拒绝,说“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见杨绛《命与天命》)。而根据邹文海所述,1948年香港大学曾约钱先生任文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又约他任讲师,都被他一一推辞了。理由是:“他唯一的爱女患有肺疾,因此认为伦敦的恶劣气候不适宜于她的健康,而香港呢,他又认为不是学人久居之地,以不涉足为宜。”(见邹文海《忆钱锺书》)

到1949年,钱先生依然故我,选择留在祖国。对选择的原因,杨绛说得很清楚:“钱锺书不愿去父母之邦,有几个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深爱祖国的语言--他的mother tongue,他不愿用外文创作。假如他不得已而只能寄居国外,他首先就得谋求合适的职业来维持生计。他必需付出大部分时间保住职业,以图生存。凭他的才学,他准会挤出时间,配合职业,用外文写出几部有关中外文化的著作。但是《百合心》是不会写下去了。《槐聚诗存》也没有了。《宋诗选注》也没有了。《管锥编》也没有了。”(杨绛致汤晏函,2001年10月28日)

至于钱先生本人,也许在《管锥编》释《离骚》一节中就已借屈原身世寄托了自己不走的理由:“盖屈子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国不如舍生。眷恋宗邦,生死以之,与为逋客,宁作累臣。”

我父亲来港后,考虑到政治敏感问题,不想累及好友如傅雷、吴兴华、钱锺书等,不久便跟他们断绝了通信。

1979年,我父亲跟钱锺书已阔别了三十年。就是这一年,他收到钱先生从北京寄来的信。那封信用打字机打出,语言是典雅的英文--对三十年没联络的老友,钱锺书第一句会说什么呢?我读信前不禁好奇地猜。翻开一看,原来是:“Many thanks for the windfall of two booklets.”(意外地收到你的两本小册子,非常感谢。)

我父亲与钱氏夫妇的通信,由1979年开始,一直写到1989年,十年间共有138封。我父亲写信只用圆珠笔,信纸也有固定尺寸,语言一律是中文。钱锺书则毛笔、圆珠笔、打字机都用,似乎信手拈来;语言主要是文言,只有第一封是全英文,但实际上每封信都点缀着多国语言;字体是行草之类。看他用毛笔写中、英、法、德、意、拉丁文,广东话所谓“舞龙咁舞”,我看着真是有点头痛。

曾看过一段报道,说钱锺书致吴祖光信札,不到十行字,2008年12月在上海竟以一万一千元拍出,翌年5月又在北京以两万三千元成交。我检视一下家中的钱氏信札,每封都密密麻麻,甚至大爆“内幕”,若拿一两封去拍卖,岂非天价?当然,这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对我们而言,读钱先生的来信有一种知性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父亲曾给钱先生写道:“读来示是人生一乐,妙语层出不穷,智慧与幽默共存,而书法圆浑自如,已臻化境,赏心乐事,莫过于此。”以下我尝试摘录一些书信,让大家也可领略一下钱先生当年的智慧与幽默吧。

第一封信跟钱先生的女儿钱瑗--即《我们仨》的“圆圆”-有关。我也是读了信后,才知道钱瑗曾在我家做客。1984年,钱瑗来港,我父母款待她,回京后她就来函跟我父亲说:“八月到香港后,承您和叔母盛情招待,并冒雨送我回中大,真是太抬举我了。那是香港之行中给我留下最美好印象的一天。也许是因为没有’港‘味,一切都那么自然和亲切。”

同时杨绛也来书问候:“圆圆归来,听她谈到贤伉俪近况,稍慰想念,也增添了想念。她反复讲和两位住在一起多么快乐,显然这是她此行最称心的事。我感同身受,同时但愿我和默存也都亲自在场。”

同类推荐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本书客观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天资聪颖的童年、他漂泊半生的羁旅生涯、他流传后世堪称“诗史”的著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诗人的可贵之处。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热门推荐
  • 重生末日之恶女复仇记

    重生末日之恶女复仇记

    恶女重生,第一要务:独宠自家木头哥哥,囤积物资打怪兽,顺便收拾上辈子伤害自家哥哥的坏人们。阿勒勒~原来木头的芯是腹黑的!好吧,本文纯属本恶女看完一系列末世文后对部分情节及其不爽索性自己写宠文,努力不太监。补充一下,本文全文极宠无虐,各种虐坏人,因为看末世文的时候不喜欢太多杀丧尸场面,所以主要篇幅还是在复仇上。另外,主角三观正,只整害过她的人,不殃及池鱼。
  • 帝尊爆宠:逆天狂傲毒妃

    帝尊爆宠:逆天狂傲毒妃

    【1v1宠文,男女主干净如白斩鸡】她魂穿异世,征战天下,踩着累累尸骨,只为扶他成王。他却冠她反贼罪名,亡她的国,搂着她叛国妹妹,看着她坠入地狱。夺舍重生,她是国公府二小姐,前世仇今世报,步步成魔,只为啃他血肉灭他魂,夺他江山,毁他帝皇梦。她是一世为医,二世为将,三世为魔的千重莲。胜得过渣男,赢得过姨娘,斗得过姐妹,玩得过天下,做得了一统江山的王。但,流氓你不是我仇人吗?在过来我要叫咯?喂喂!这是姐的床,你给我下去!“从今以后接近你的男人,我要他们滚去死。”“那你还不快滚——”说好的重生复仇呢?这画风不对啊!!
  • 永不哭泣

    永不哭泣

    在丧尸的世界中,没有进化,没有变异,只有一颗永不哭泣的心……身为高三学生的社会青年原煌和心理变态夜寒等人,将在这场末日中艰难求生……希望这本小说可以教会您——如何在丧尸末日中生存!我想给大家的,是一本通俗小说。没有过多的修辞,没有专业的文笔,只想写出一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丧尸小说。我不想做太多的“无病之呻吟”,只想写出白居易的通俗、简洁。希望大家可以支持,可以喜欢这种通俗的小说!感谢宇文子攸的帮助,感谢所有的读者!
  • 宙离

    宙离

    布塔斯尼亚和赛里克什的战争、最后的一个力邬、魔星中的神秘武器、满身鲜血的血魔鬼骑士……宇宙中的神奇没有人能猜得到从第二十三章开始,会和前面不太一样,不过会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故事
  • 霸气来袭:大家,请注意咯!

    霸气来袭:大家,请注意咯!

    “宝贝过来吧,我不会让你难受的就一会,来吧”林玄霸气的看着夏暖,夏暖斜眼望了望,走进了浴室里………………
  • 逆天的流萤

    逆天的流萤

    诸神已经抛弃了人类,人类却还在幻想着成为神!诸神掌控者天道,人只是天道下的一只只流萤!我只想做一只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流萤,但是诸神不允。流萤渺小,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诸神在上却是冷漠无情!既然如此,就让我这只流萤,来点燃焚天的火焰,将伪善的诸神一个个的烧下神台!新人第一次写书,没经验,水平也有限,希望大家支持!
  • 当时我们太年轻

    当时我们太年轻

    "不过是为了报复渣男前任,洛青青才答应爷爷逼婚嫁给更有权势的老公。老公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她一点都不care。但是参加前任宴会想要虐渣渣,这个老公居然带人砸了人家的场子?欧郝昀发誓,他一定要让这个逼婚他的女人痛不欲生!折磨她,羞辱她,膈应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力先知

    暴力先知

    传承魔兽先知的技能,乔轩附身于玄灵大陆苍月城乔家十二代中唯一的废材身上。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总有一天,整个大陆也容不下我的一具肉身。”——乔轩。
  • 万道诛魔录

    万道诛魔录

    远古大地战士纵横九州海洋战士遨游四海星空战士傲视苍穹更有那传说中的神战士,脚踏九州,俯视四海,遨游苍穹,弑神戮魔。而如今,远古湮灭,唯有练气士呼啸,武者纵横遭逢惨变的少年,无意中觉醒了沉睡的血脉,大地为之颤动,四海因之而沸腾,神话随之铺展
  • 乱世梵花

    乱世梵花

    “花婆婆,梵花是什么?”“梵花是一种让人迷醉,让人追悔;让人期盼,让人绝望的不落之花。”“花婆婆,我能在哪里找到梵花呢?”“梵花长在我们的心里,它只会在我们的心中绽放,无色无味,无形无影。只有一天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了,梵花才会在你的心中绽放,也只有等那么一天,你彻底看透了爱,你才会看到你心中的梵花。”“爱是什么?”花婆婆轻抚了抚我凌乱的长发,“这个答案,我希望你永远都不知道。”七情六欲净是镜花水月,多少人尽其一生终究走不出情爱二字,为情痴、为情诓、为情狂,而生逢乱世,最不值钱的偏偏就是这情爱二字。这是一个关于爱,关于恨,关于执迷,关于执迷不悟的故事。我叫梵花,我愿你,永远看不到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