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8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作为游子,你不知道漂泊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漂泊又要赶往何方,你习惯了与舟沉浮,流浪江湖。一次次的泊舟靠岸演绎千古不变的苍凉,一次次的离愁苦恨诉说刻骨铭心的忧伤。家在天涯,人在旅途,一路艰辛,满目凄凉。这就是宋代诗人方惟深的诗歌《舟下建溪》呈现给我们的心灵启示。

建溪是福建省闽江的一条支流,一条普通而古老的河流,一个同样普通而古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流之上。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黄昏,朦胧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溪面上,孤独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船轻轻划过水面,摇碎了波光粼粼的月影,慢慢靠近岸边。诗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个黄昏要投宿哪家客店。他向岸上眺望,朦胧之中,只见一家小客店里并无灯光,似乎正准备关门。他心里一惊,庆幸还能找到客店,庆幸这个黄昏没有扔下他不管,一颗心暂时安顿下来,一段旅程暂时告一段落。

这是诗歌一、二两句所描绘的场景,几个意象的并置颇能引发读者的联想。黄昏,是一个敏感的词语,于众人而言,“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家人团聚,温馨幸福;于游子而言,漂泊他乡,无以为家,离愁乡思,涌上心头。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如此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边是小桥流水,炊烟袅袅,一边是踽踽独行,忧心忡忡,游子的孤独背影揪人心怀。

方诗中这个月光笼罩的黄昏,诗人还在孤舟漂泊,寻找客店,疲惫、孤寂,内心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为什么辞亲远游,流离他乡?为什么抛妻别子,饱受煎熬?昏黄的月光,寂静的水面,迷蒙的夜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迷茫。野店,顾名思义,荒郊野外,江岸村落,不知名的普通小店,无灯一片暗淡,关门拒人门外,诗人管不了那么多,有人家就有希望,何况还是一家小店呢?莽撞打门,请求借宿,在这荒野之地,想来也不会遭到主人拒绝吧?但是,我们品读诗句,感觉到了荒野的冷寂、凄凉,不禁萌生替诗人担忧的念想。想想看,迎接诗人的不是江村野店,而是一栋灯红酒绿、灯火辉煌的酒楼,或是一群久候码头、热情期盼的朋友,那又是什么滋味呢?只能说,这次投宿,艰难不易,人心凄惶。

诗歌三、四两句描述诗人系舟靠岸的见闻感触,沧桑感慨,无语悲伤。诗人上岸之后,将小船系在水边的一株半死不活的枫树上,令人惊奇的是,这株枫树的根部被溪水冲走了泥土,裸露于水面,偏枯的树干仍然清晰可见去年系舟的斑痕呢!诗人对一株枫树特别留意,发现树根腾空,裸露水面,树枝干枯颓靡,行将死灭,树身伤痕累累,印迹斑斑。这儿不是一个正式的码头,一株苍老的枫树成了过往游子泊舟系缆的依靠,它的累累伤痕见证着过往游子的艰难困苦,见证着风雨岁月的沧桑无情。诗人真真切切地记得,去年的印痕未消,今年的印痕又增加了。年复一年,时光流转,风雨剥蚀,人生奔波,留下了枫树印痕,留下了无言的伤痛。

诗中“犹有”这个词颇为耐人寻味,“犹有”是“还有,仍有,尚有”之意,暗示去年的痕迹还未消失,今年的新印又出现,长此以往,形成累累斑痕,也折射出游子出没江波、风雨忙碌的苦辛。换成“唯有”则机械坐实,于情理不相称,谁能确保那些伤痕只是去年的,只是某一个人系舟留下的呢?换成“似有”更好,更准确,揭示出伤痕模糊,似有似无,实见风雨无情,岁月无情,人生伤感。

伤痕属于一棵枫树,伤痕也属于无数游子,或清晰或模糊的伤痕无声地诉说着人生风雨故事。小舟为何而泊?小舟驶向何方?小舟主人是谁?何时系舟靠岸?何时解缆起程?人生无穷感慨浓缩印痕之中,深沉哲理意味溢出印痕之外。人生就是一段漂泊不定的旅程,这一时刻不知道下一时刻的风景,这一时刻更不知道下一时刻会在哪里泊舟靠岸,更不知道等待的是热闹的酒楼,还是冷清的野店,只知道岸边那棵枫树,已是满身伤痕,无语千年。

画成应遣一生愁

行色

司马池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辗转奔波,愁思满怀,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感所思,无不添愁惹恨,牵肠挂肚。宋代诗人司马池的诗作《行色》巧选角度,化虚为实,化难为易,精准得体地描绘了万千游子所共有的羁旅愁思。

题曰“行色”,出门远行之人的愁苦神色,或为士卒远赴边疆,辞亲远家;或为士子应考京师,离妻别子;或为官人贬谪天涯,背井离乡……行程匆忙,旅途迢远,神色悲苦,内心焦虑,此为“天涯沦落人”的共同处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神色、行程?又有怎样刻骨铭心的感触和记忆?诗人没有正面描写,而是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多角度渲染烘托这份凄凄愁思。先说出门远行者的神情比池水还要清冷,比秋色还要凄凉,奠定一种感情基调--冷寂凄清。不是每个人都有远行离家之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人生沦落之艰险,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诗人拈来秋水池塘,秋冬池水,冷彻肌骨,寒凉心神;秋空山林,落木萧萧,满目苍凉。行旅愁色,与此相比,更清寒,更冷峻。诗歌一开篇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让你站在秋水池塘之畔眺望,让你行在寂寥秋空之下沉思,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不描色而秋色满篇。

再说出门远行者的行程况味。刚刚走完遥远的小路,前面却又是一个渡口。水陆兼程,迢迢不断,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旅途奔波,身心疲惫,委实辛苦;人生地陌,风云变色,水土不服,诸多不便、不适都得自己承担。“远陌”是山野小径,偏僻荒凉,绵长不尽,行者为何不走阳关大道,偏选这羊肠小道呢?明知凶险不安,或豺狼出没,或强人打劫,却偏向小道行,其间自有无限苦楚。“远”字给人一种永远也走不完、不知还要走多久的迷茫之感,更折射出行者心中的焦虑、无奈和困惑。

远陌初穷,渡头又见,水陆交替,行不完的路,过不完的渡口,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流水转弯还是流水,人生赶路,何时才是尽头啊?行者不知道,诗人不知道,我们读者也不知道。只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就是一场行走,永不停歇地行走,不知道前路有多远,不知道下刻要到达哪里,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身体与风尘相伴,心灵与寂寞相随。司马池的文字看似平和、冷静,其实表达了一种无穷无尽的厌倦和疲惫,无奈和苍凉。愁苦像小径一样漫长,忧思像河水一样流淌。

诗歌三、四两句转换角度,展开议论。此种羁旅愁思,此番风尘秋色,真是只可意会,难以表达啊!一个人的愁苦,如果能表达,或许是一种释放,一种安慰;如果连表达也不成,则愁何以堪?诗人讲,面对此情此景,即便是最出色的丹青能手也无能为力,毫无办法,可见愁有多深、多重。有道是,能够表达出来的痛苦不是真正的痛苦,不能表达出来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画是一种表达,画不出行色凄清,画不出内心焦虑,画不出肝肠寸断,真是有口不能言,有笔不能写,有色不能画。何等痛苦,何等无奈啊!

诗人又假设,倘能画出这种羁旅愁苦,定会让人一生都感到忧愁!不管是置身其中的诗人和行者,还是置身境外的读者,均会被这种愁惨深深打动,而情不自禁、声泪俱下。显然,丹青能手不愿意画,羁旅之人不愿意看,读者诸君不愿意看。如此看来,丹青画不出深重愁苦,画出是一种宽慰和释放,可是一旦画出,又会让人一生愁苦。画与不画,矛盾重重,左右不是,进退两难,行者凄苦,无以复加。

写羁旅之愁,从行色下笔,确非易事,因为这种神情的确难以表达,更难以诗句描摹,但诗人却能联系生活,以实写虚,以易写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让读者从“行色”之中,感受到旅人的冷寂凄凉和悲愁落寞。从这个意义上讲,司马池的《行色》的确是一首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佳构。

落花流水残春去

大观间题南京道河亭

史徽谷雨初晴绿涨沟,落花流水共浮浮。东风莫扫榆钱去,为买残春更少留。

春天的到来总是令人欣喜激动的,朱自清在其散文名篇《春》有如此动情的描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春天的逝去,总是令人伤感的、失落的。历朝历代,若干文人,临风伤心,睹春怀远,谱写了一曲曲哀婉动人的春之歌。宋代诗人史徽站立南京河道亭,有感花落水流,春归无计,即兴写下了这首哀怒连连、妙趣横生的留春诗。

故事发生在宋徽宗大观年间,地点是南京道河亭,人物只有诗人史徽一个。这是一个诗人和春天的故事,这是一个落花和流水的故事,也是一个榆钱和东风的故事。那天天气特别好,谷雨时节,天多晴朗,春将逝去。没有人会留意,没有人会伤感,也没有人会高兴。因为,春去秋来,物华代序,这太正常,太自然了。但是,史徽不是这样的人,他做不到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他看到了暮春的衰颓、消逝。眼前的水沟涨满春水,两岸绿柳垂拂,婀娜多姿,枝繁叶茂,苍苍翠翠,生机无限。绿色倒映水中,以致诗人产生错觉,以为这一沟流水也是翠绿的,汪汪一碧的绿,波光粼粼的绿,绿得深邃,绿得浓密,让人产生阴凉幽深之感。

诗人意识到这已是晚春时节了,那些柳枝千般不肯,万般不愿,不愿变深变老,不愿变黄变枯,她们想要留住春天。诗人或许由此联想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趣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春风杨柳的碧绿一色,是早春的绿,是欢悦的情。贺诗人想象株株绿柳像小家碧玉,丝丝缕缕,秀发如云,裙裾如穗,漂亮极了,进而又想到,是谁把柳叶裁剪得如此精细雅致?春风啊,就像一把剪刀,春姑娘啊,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正是她们充满智慧的劳动,才装扮出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呢!和贺诗人看到的早春不一样,史诗人看到的却是春深似海,叶绿如流,多了深邃,多了悠远,也多了一点暗淡。

诗人还留意到特别令人伤感的一幕:朵朵残花,随水漂流,远去,远去,淡出诗人的视野;流来,流来,刺痛诗人的心灵。落花和流水,漂漂浮浮,动荡不安,它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它们都不可阻挡地流逝。作为在中国文化里浸润长大的诗人,不会不明白,落花有太多的负载和情思,它是生命光华的凄凉转身,是凋零破碎的哀哀无告,是随水漂流的默默无语,是美好沦落的伤心血泪。这条小沟,这个时节,这个地方,流逝的不仅是落花,还有和落花一样美丽的年华、青春、理想和激情。

诗人无奈,眼睁睁地看着花谢花飞,水流花去,眼睁睁地看着水波动荡,花影飘摇,心在流泪,眼似迷离。人生飘荡,江湖奔波,不也如此凄凉,如此艰难吗?东风起,花满天,伤春惜花之情更烈,留春护花之心更强,诗人突发奇想:春风啊,求求你,千万别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残酷无情,看看我的爱春惜花之心吧,不要急着把榆钱卷走,不要留下光杆枝丫,请你留下一树榆钱,让我买下残余无几的春天,让我享受享受即将消逝的美丽。榆钱是榆荚,据《本草纲目》记载,“榆末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名义是钱,其实不是,不可消费,不能买春,但诗人管不了这些,万般无奈,情急之下,只好苦苦哀求,买下春天,留住春天,可叹可笑,而又痴心不改;无头无脑,而又率真可爱,这就是史徽真真切切的想法,这就是诗人至情至性的浪漫,奇怪吗?一点也不!早在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就有类似的幻想,其诗《戏问花门酒家翁》如此咏唱:“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诗人问这位慈眉善目、开朗幽默的老大爷:“老人家,我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大爷的酒不要钱,因为高兴,因为善良。

和史徽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鲁訔诗作《春词》亦写道:“叠颖丛条翠欲流,午阴浓处听鸣鸠。儿童赌罢榆钱去,狼藉春风漫不休。”儿童拿榆钱作赌注,游戏玩乐,玩完之后,拔腿便跑,任凭春风吹拂,榆钱满地。他们不要钱,他们把钱全送给了春风,他们带着快乐走了。和他们相比,史徽真不幸,他快乐不起来,他留不住榆钱,求不应春风,买不下春天,只能满目伤悲地看着美丽春天逐渐远去。

伤痛也是一种爱恋,哀怨也是一种向往,因为爱之深,所以才责之切,因为爱留不住,所以才生幻觉。诗人在谷雨初晴的某一天,在南京道河亭边,在春天将逝的时候,独自为春天送行,为自己哀伤,看着花瓣飘零,流走他乡;看着柳枝苍老,翠绿沟渠;看着东风扫榆钱,留春无计;看着残春点点消失,无言无语,他的心已随花走,已随水流。于是,我们记住了,那个春天,有一位孤独的诗人在为他心爱的春天送行。

买愁村过买愁人

贬朱岩街行临高道中买愁村

胡铨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漂在北京的女人

    漂在北京的女人

    北京,新移民一族的寻梦园。这个城市包容了她们,也给了她们机会。本书所描绘的是一群漂在北京的女性,为了生活得更好,她们在爱与恨、道德与欲望之间不停地挣扎、追求、忙碌,因为她们深深懂得,人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新的希望……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热门推荐
  • 八字不合,压倒再说

    八字不合,压倒再说

    陛下要为安平殿下招驸马啦……第二日,朝中适龄好儿郎纷纷外出,游学的游学,探亲的探亲,只余二人……
  • 艾利蒙特

    艾利蒙特

    艾利蒙特大陆,也叫元素大陆,一个由元素组成的大陆在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武技,只有唯一的职业元素使欢迎大家来到一个,由元素组成的世界
  • 一世争嵘

    一世争嵘

    “这位兄弟,你看起来很面熟啊,我们认识吗?”“你大爷的,老子就是你兄弟。”“那,这位大妹子,你应该就是我弟妹了吗?”“滚蛋,老娘也是你兄弟!”……新书求推
  • 与北极星的距离

    与北极星的距离

    一个想成为明星的女孩洛星梦,在一次偶遇中认识明星沐云轩,这个梦想就如同遥远明亮的北极星,但她以及走上了实现梦想的道路。但是有了某些人特意的阻碍,以及父母的离去,她还能一步一步靠近闪耀的北极星,实现梦想吗?
  • 道亭涂烁

    道亭涂烁

    一颗故事草,饱餐人事,切听他细细的叙述,将草木田园,金玉良缘道尽,苍苍天宇,茫茫黄泉,总有些故事,在洋洋洒洒中飘荡。
  • 与君初识之轩王妃

    与君初识之轩王妃

    遭奸人所害,一朝之间,家族之人尽数被流放,为还族人清白,她女扮男装,费劲千辛万苦成为轩王谋士,只为查清当年真相,这步步惊心中以为有他的陪伴,以为至少自己是幸运的,然而随着真相浮出水面自己竟然成为他的棋子,这段情中女主该如何取舍?是甘心被利用?还是发奋反抗?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大家一起讨论q群183293481
  • 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告诉你,中国人为啥可以骄傲;告诉你,世界为啥因为中国而骄傲!感悟文化生活随笔。对《周易》最浅显得讲述,整理成本书。
  • 探案悬疑

    探案悬疑

    一件看似简单的命案,背后却有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被害者,谁又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仙路千寻

    仙路千寻

    仙路大千,苦寻一途,觅觅而行,道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