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400000006

第6章 相遇是缘,我们都曾来过(1)

书法趣谈

缘起

几位友人及学生都说我的书法好,其实是过誉了。朽人虽爱好书法、音乐等艺术,但自愧生来没有什么天赋,仅天性喜好而已!至于艺术成就,则自视没有少许悟性,所以更没有“成就”可言了。

但几位同好书法之友人一再相邀,几番推迟不得,故只好不揣浅薄,在此与大家妄谈。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拟从书法流派及其发展简史谈起,以助诸君知其概貌,粗窥书法之历史脉络。

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文字的规则或方法,用以记录或传递信息,故文字不可不重视。然而,各国的文字,因其产生之年代与认识的不同,故在结构、分布及至章法多不相同;甚至一国文字,因历史变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形体,故有书体及流派之由来。

古书云“书画同源”,而实际亦如此。以我国汉字为例,即从形象之图画开始的,后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即是“字如画”或“画如字”,自有它的艺术魅力所在。

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字之法入画,或融画之势入字,颇有开创之大家,故有五体流派之由来。

进而述之一一工笔中之人物,其脸或手、或臂、或衣褶,多为玉筋篆的笔法;再者,花卉画中之花、瓣、茎、叶,亦是篆书的笔法,故而线条或流畅柔软,或坚硬如铁,可证以书绘画者也。而绘画之腕力、手势,与书法之力度与技法,亦多有默然相契之处,此为“以画入笔者”之明证也。

若论书体,一般称正、草、隶、篆及行书,共称“五体”。现从发展之次序,首以甲骨文为先,次为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以上是“古文”的范畴;而后才有隶书、草书等。现简要讲一下它们的历史由来及其流派。

古文

1.甲骨文

甲骨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以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的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此为已知的最早的汉语文献形态。早期,那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曾被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或“殷墟文字”,现通称为“甲骨文”。因商、周时期的帝王,凡诸事多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以察吉凶或定国事,后将占卜之结果刻于甲骨之上便保存,此即为“甲骨文”之由来。

当然,除占卜吉凶外,甲骨文内容涉及面亦广,如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封地、世系、家族、人物、官职、征伐、刑狱、农业、田猎、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故甲骨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一一尤其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字极为珍贵之资料,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中的殷商甲骨卜辞,主要是殷墟甲骨。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商纣王)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1928年秋才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人是江苏丹徒的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鹗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编纂并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因此,研究甲骨文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学家罗振玉。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皆用刀刻,字体则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精致非凡。

2.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则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常常作为“青铜器”

之代名词。金文(或钟鼎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内容而言,金文的内容多为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记录,皆反映当时之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相对甲骨文而言,化板滞为流畅,变化多且丰富。以字体而言,金文基本上属籀(大篆)体。

周宣王时所铸之《毛公鼎》,上面的金文极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共497字,是出土之青铜器铭文中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弛不急,字之位置排列得当,是金文作品中之杰出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亦是金文中难得之作。古文中除殷墟甲骨较为著名外,钟鼎方面有《盂鼎》、《小盂鼎》、《散氏盘》、《毛公鼎》,乃至《三体石经》中的古文。

3.篆书

“篆”者,依《法书考》解释:“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谓为传递事物的信息或道理,可以传承、延绵,以至无穷。

《说文》云:“篆,引书也。”谓引笔而书,引书成画,积画成形,形以象字之意也。在六书中,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皆以象形为基础而来。故象形字为最早之文字形状,亦是篆字的主要特征,此为其一。

篆书特征之二,是其笔画有转无折,一切转弯之笔画,都成圆转而成,无有方折。

此所谓“篆”为广义的“篆”,泛指秦代与秦代以前的各种字体。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多次的变化,其历史可分三阶段,即:古文(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等)、大篆(籀书)和小篆。

大、小二篆,虽出自钟鼎甲骨,但依然为原始字体。唐·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过:“篆尚婉而通。”就是说篆书的笔画必须婉转而通顺;所谓通顺,指转弯的笔画没有方折笔势,而成圆转。

秦时,隶书自小篆中出,渐成新的字体,当时还是隶书的雏形。至汉代时,隶书渐兴,时为以后,此一时期为隶书成熟期、壮年时期,是隶书当道的典型时期。作为实用文字,二篆逐渐退位,让于隶书;但作为书法艺术,仍有名家,如汉相萧何所作,时称“萧籀”。后汉篆书名家中有位名叫曹喜的,时称“篆书之工,收名天下”,史书中说他“喜倾慕李斯笔势,少异于斯而亦称善”。此人尤喜工悬针篆、垂嚣篆与薤叶篆。

另外,后汉名家还有蔡邕,他是《熹平石经》的书写人,著有《篆势》,史书中说他“蔡邕书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此外,许慎工小篆,师法李斯,笔法奇妙,著有《说文解字》14篇,对后世影响极大,承传了篆(籀)书法度,成为后世学习之圭臬,曾被奉为“楷书正误”的标准。后汉著名篆书遗迹中的《嵩山少室》、《开母庙》和《西岳庙》三石阙,还有汉碑篆额若干种。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楷、行、草等书体均已诞生,而仍不乏篆书名家。如魏时《正始三体石经》上的古文和小篆,可谓汉篆的典型。而《吴禅国山碑》篆法严整,《天发神谶碑》则由转而折、由圆而方,名为篆书,已显隶书之韵意。晋时的《安邱长城阳王君神道碑》,其篆书笔法多方头尖尾,略带挑法。

此外,宋·范晔工草隶,尤善小篆;梁·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欧阳询评云:“萧侍中飞白,轻浓得中,如蝉其掩素。”另外,梁·庚元威善作百体书,并作杂体篆24种,这些亦是篆书名家。

唐代之篆书名家首推李阳冰,史书中说他的篆书“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他自己也说过:“(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信也。”唐·吕总说他:“李阳冰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史书中说他的《乌石山般若台题名》、《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为“阳冰四绝”;另有《李氏三坟记》、《唐公德政颂》以及“听松”二字,都很有名。

五代两宋时期工篆书者亦不少。较著者为徐铉、徐锴兄弟,世称“二徐”(铉为“大徐”,锴为“小徐”)。兄弟二人皆好李斯小篆,造诣颇深。徐铉遗迹有《篆千文》、《温仁朗碑额》等。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篆韵谱》

5卷。除“二徐”外,较著者尚有郭忠恕、僧人释梦英等。郭忠恕,字恕先,书中称他“篆法匹徐铉而诮英么”,著有《汉简》一书;作品则有《重修五代汉高祖庙碑》、《怀嵩楼记》等传世。梦英(僧),衡州人,号宣义,工“玉著篆”,有《千字文》、《夫子庙堂记》、《妙高僧传序》等传世;著作有《篆书偏旁字源》。元代时,篆书成就较大者,如赵孟頫、吾邱衍、周伯琦等人。赵孟頫篆书多见于碑额及墓志铭盖。吾邱衍著有《学古编》、《三十五举》、《周秦石刻音释》、《学古编》、《印式》等专论“篆法”之著作。周伯琦有《李公岩》、《临石鼓文册》等传世,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

明代篆书名家中,以李东阳最为有名,其小篆清劲入妙,卓而超群,自成一家。赵宦光根据《天玺碑》而小变其体,创作草篆,颇具个人特色。程南云、景阳、徐霖、陈淳、王谷祥等人亦是有名之书法家,他们多承宋、元遗风。

清代篆书名家则比前代更多,以清康熙时期的王澍为最有名,此人篆书谦和朴实,一时顿称“无双”。江声的篆书歉石鼓《国山》之遗意,故成一代名家。清乾隆时的洪亮吉、孙星衍、钱坫、桂馥等亦以篆(籀)书著称,而尤以钱坫为杰出。清嘉庆时期,有名家邓琰(石如)崛起,其篆法出入二李(李斯、李阳冰),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其推为“神品第一”。清代篆书名家多笃守阳冰之法,邓琰则一改往习,以隶笔而为篆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清道光年间,黄子高篆法俊健,直追邓琰之风。又有何绍基以颜真卿之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刚劲有力、终成一格。至清末乃有杨沂孙、泗孙兄弟,二人均从《石鼓》入手,参以钟鼎款识,自谓“历劫不磨”。后有吴大澄,所写篆文平整匀净、凝重简炼,中年以后杂以古籀,另辟蹊径,终成高手。吴芷舲则以汉碑篆额、汉印篆法,参以《开母庙》、《国山》、《天发神谶》等碑刻,于邓、钱二家之外独树一帜。

此为篆书演变之脉络,所述或许不全,容后来者补之改之可也!

4.大篆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构形多为重叠;因著录于《史籀篇》,故称“籀文”,籀文是秦统一中国前流行之文字。

《史籀篇》乃用首句为篇名,实非人名。《史籀篇》取多少字已不可知,许慎《说文解字》中举出220余个不同的字。

大篆著名碑帖有《石鼓文》、《秦么敦铭》。李斯小篆著名遗迹有《泰山刻石》。据传《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亦李斯作品,但传世的据说都是宋郑文宝重刻的南唐徐铉幕本。《琅琊台刻石》传为李斯所书。

籀文,又称“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因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刻于石鼓上而得名,石鼓文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隋唐之际,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十个石碣,样子像鼓,故起名为“石鼓”,上面的文字也因此而称为“石鼓文”。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鼓乃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物品,上面的诗是歌颂秦王的;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5.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因相传为秦国丞相李斯所创,故名。小篆为通行于秦代之文字。其字体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自李斯以后,唐代李阳冰、五代的徐铉、近人邓石如等皆以篆书见长。

自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各国删繁就简,各行其令,故文字极不统一。秦灭六国后,秦王采纳丞相李斯之意,进行文字改革,故有六国文字统一之事。据记载,参加统一文字工作的人有赵高、程邈、胡毋敬等。但依《说文解字》收列9353字,所举须要改革的篆文只有225字,所以不能说李斯“创造了”小篆。相传,秦代金、石刻文皆出李斯之手,此为李斯的杰出功绩,其对秦统一文字、简化文字的贡献亦是功德不小。

自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河南)后,500年,经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语言方面,则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只“宝”字的写法,当时就有194种不同形态;“眉”

字的写法也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亦在百种以上。这些异形的文字,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结构怪异,此为书法艺术新的里程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便于统治,故在文字上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区别于“大篆”。

秦代刻石保存的小篆书迹稍多,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琊台刻石》、《泰山石刻》及其拓本残存《始皇廿六年诏》等最能见其真相。

同类推荐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虚空里的盛宴

    虚空里的盛宴

    本书是诗集,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现代诗集,分为海潮音、妙莲华、般若舞、金刚剑共四辑,他的诗句空灵、诡异,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时空、生活、读书等方面的思想与感悟。作品有一丝风的扭曲、秋思、在远方相遇、风中的雕像、生活的谜题、生活中的、摇动的命运、结缘等。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七城书

    七城书

    珠珠一岁多了,与我们在场主义几乎同岁。散文是从说话开始的,于是我想到成长中的珠珠;或者说,从珠珠逐渐清晰的话语,想到了在场主义。对智慧的人,一岁也许就是一个坎。过了一岁,不仅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话语,而且那话语逐渐清晰而明亮。我相信,从童真开始,逐渐走向清晰、丰富、成熟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热门推荐
  • 大宇宙历

    大宇宙历

    吾祖上为祖星人,年及冠。时值大事,皆离祖星,蒙蒙昧昧,不知何地。势正难止,百废待兴。先祖为者善思,有友皆当如此,故历艰险,不复泯然。曾学以文,赞曰:“救世之才,开世之人。”余以为然。吾为先祖沈氏数代孙,念先祖以异文书,故敬之。作于善世明觉。
  • 创逍遥

    创逍遥

    “轰“全部由精钢浇灌铸成的钢铁大门轰然破碎,钢铁碎片四处纷飞,化为一柄柄利剑将门后面看守的人变成了一个个血人。在漫天烟雾中,一个稍显瘦弱的男子出现了。林阳的身上布满了鲜血,但是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的痛楚,往日玩世不恭的脸上充满了焦急,视线在脏乱的仓库里扫了一圈,无视那些凶神恶煞,好似豺狼虎豹的眼神,视线牢牢的锁定在仓库角落里被绑成一团的女子身上。听见轰响,童书下意识的抬起了疲惫的脸,猛然愣住了。“他真的来了……“在漫天烟雾中,伴随着刺眼的鲜红,童书的眼前似乎又出现了那个让人沉醉的画面:在那个温暖的下午,那个说是要让她一辈子微笑的男孩。可惜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 寻道之道

    寻道之道

    这是一个凤凰变成麻雀的故事,这是一个主角宠儿变成配角路人甲的故事。蓬莱守门仙童,一朝醒来竟变成了异界的大罗金仙,机缘天天来,境界日日涨,一跃成神,再跃神王,三跃开天辟地,与天齐寿,四跃——道境溃退,道体朽烂,神志消亡!这时她才发现所谓的合道成神竟然是一个最大的心魔幻境,不得已夺舍重来。然而再来一遍,哪条路才是真正的通天大道?主角曾经是天道的宠儿,走到尽头之后,却突然变成天道弃儿,世界配角。她曾经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给新的天道宠儿准备的礼物。她也跌落神坛变成了路人甲,险些为新主角生,为新主角死。如此,还需要修道吗?当曾经的一切都证明是个错误,她又应该何去何从?
  • 核心纪元

    核心纪元

    那一万年的承诺换了的是二百纪元的统治....统治即将结束,人们回归自由....但城市却即将被统治者覆灭.....元人----统治者,地球人----奴隶地球人不得不穿着起自己的装甲去战斗....科技....是人们唯一的向往....两百个纪元里人类的奴性已经被激发...若想再次战斗则难上加难..科技,依然是科技,科技变革有理想抱负和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穿着新的装甲手拿神兵与元人开启了一次至尊的较量七大平行宇宙的和平谁来捍卫,这究竟是终结还是阴谋...最大的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 星士王

    星士王

    神秘的黑色组织,传奇星士的宝藏,看拥有妖孽天赋的少年星士,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之中,怎样成为星士之王!
  • 汐日容颜旧时璟

    汐日容颜旧时璟

    十六岁,他们在秋日暖阳中相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他发现了她内心的伤痛,也融化了坚冰走进了她心里。十七岁,他在紫藤花雨中向她表白,良人终成眷属。可他却不知道他作为家庭的棋子毁了她的家庭,公司被收购,家庭支离破碎,她与他决裂,带着自己的设计品牌独闯米兰。“我一定要你回到我身边”他坚定的说。五年后,她终于归国,他在业界叱咤风云。彻骨疼痛之后,她会选择原谅,还是长恨。
  • 灭虚

    灭虚

    太虚大陆,太虚之心,化为五虚,五虚即五族,生亡一瞬息。黑夜传说,夜族少年的征途,一场场与众不同的梦幻奇遇与经历,于时空的夹缝中挣扎着。夜舞倾城,魅夜水草,花叶的共同语言,虚境的神秘,在波涛汹涌的命运长河上,稳步前进……前进……前进…………
  • 乾坤西游记之傲世白龙

    乾坤西游记之傲世白龙

    莽莽昆仑,傲世狂魔,斗转星移,万千变化,龙啸虎吼,梦幻西游,乾坤太极,白龙云天。
  • TFBOYS之我们曾在一起

    TFBOYS之我们曾在一起

    凯陌CP/她为他,放弃娱乐圈,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他为她,创建K&M集团,护她一世周全/再美的爱恋也有波折/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溶易CP\相见时难别亦难\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他们最好的写照\无限宠,也许,会累吧\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鸢源CP|本无渊源,一个人的努力,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愿鸢源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筱鸢不再一个人付出|愿王源能够早日认清自己的心|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你走了我怎么办

    你走了我怎么办

    “你说了不会离开我,怎么还是走了,下次不要骗我了好不好?”“我答应你我答应你我答应你,不会离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