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400000018

第18章 相遇是缘,我们都曾来过(13)

巴洛克美术源于17世纪意大利之罗马,后盛行于全欧,其成就多体现于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诸方面,以热情奔放、华丽大度及运动感强为典型风范。

“巴洛克美术”多讲究光线之运用,强调作品中之局部或精神气质,且追求写实特性,注意人物之性格心理,且注意外部造型之匀称,追求和谐;画家们喜以寓意或象征手法来表达画作内涵,力图表现人物深层之内在心理,或表达神秘之视觉感受。“巴洛克”风格中,最杰出之代表为画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画作《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以动静及色彩强烈对比而构图,于中尚有宁静与神圣之表达,故而不觉野蛮,小天使之出现,令人无暴戾之感,似为本能而延伸之游戏。鲁本斯之天赋,可从其色彩及赋予作品以活力中得以窥见。

5.伦勃朗

西洋画师伦勃朗,早年曾师从威楞柏格、拉斯特曼学习绘画,且吸收卡拉瓦乔之“明暗法”并有所创新,后形成自己独特之艺术风格。1623年,伦勃朗因创作《杜普教授之解剖课》而一举成名,并与贵族之女莎士基亚结成连理。此间,其佳作不断,如《画家和他的妻子》、《基督受难》、《圣家族》和《丹娜厄》等。

后因伦勃朗艺术之求与权贵产生矛盾;加之爱妻离世,倍受打击;同年,其巨作《夜巡》因人物排列问题遭到订画人反对,故而心情忧郁。此后,伦勃朗开始创作《圣经》故事画作,同时亦有肖像画与风景画,其作品具色彩温暖、明暗分明之特点,而体裁丰富、造型微妙。

晚年,乃为画家生活最困难之时一一因订画之人日少,收入几无;1662年,伦勃朗第二位夫人不幸逝世;6年后,其爱子亦离人间,可谓不幸中之不幸。然,生活之不幸并未摧折伦勃朗之坚强意志和创造力;反之,其最伟大之肖像作品一一《呢绒公会理事们的肖像》、《大卫在索罗门前弹琴》、《浪子回家》等,即在此段艰难岁月所创。1669年10月10日,伦勃朗不幸病逝。

伦勃朗一生创作之作品极多,虽已遗失不少,尚留下五百余幅油画、二百余幅蚀刻版画及一千五百余幅素描,为荷兰不可多得之“现实主义”作品。

说起此幅《夜巡》作品,尚有一段认人省思之背景:虽《夜巡》花费伦勃朗之大量心血,而此画却为伦勃朗引来一场极为不利之诉讼一一因此这幅之订购者乃阿姆斯特丹射击公会,而成员因同等之钱财却不能占有同等显著之地位,故而向伦勃朗提出抗议,讨返画金之余尚对伦勃朗大肆攻击,由此可见艺术家之不易;加之伦勃朗曾以妻子为模特画过宗教题材之作品,故而遭到维系传统道德之人的非议。于是,不幸随之而来:不仅订画者疏远他,而其爱妻不久亦离开人世,可叹人世之无常!

18世纪欧洲绘画

18世纪的欧洲,封建制日益动摇、衰落,继荷兰、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伟大的“启蒙运动”导致了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一一它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由于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的18世纪被人们称作“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文化艺术中心也自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

在思想极度变革的背景下,欧洲的审美趣味却依然具有顽强而鲜明的特性,在18世纪的文化艺术中,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理念始终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念发生对峙与碰撞;因而在那一百年间,欧洲的绘画艺术并存着两种不同的艺术潮流一一即“罗可可艺术”和“市民美术”。

“罗可可艺术”是完全属于上流社会的装饰品与享乐物一一它是一种追求艺术效果和装饰感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它是将巴洛克艺术中的“宫廷因素”和“豪华因素”推向了顶峰;但这种风格不像巴洛克在17世纪那样盛行,它仅流行于王宫和贵族府邸,后来影响的面也不是很广。

“市民美术”是一种在“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于18世纪中叶形成的一种针对平民的艺术风格。它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美学理想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愿望,可以说它是一种与“罗可可艺术”完全对立的表现风格。

1.亚森特·里戈

亚森特·里戈出生于彼尔比尼扬,青年时曾崇拜凡·代克之盛装肖像作品,22岁时到巴黎从事创作;然,其29岁方肯接受王室之预订,因画技高超故而很快饮誉上流社会;31岁被聘为宫廷画师,故其肖像画作及卓越之才方能声名远播。

17世纪,法国尤重肖像艺术。至18世纪初,肖像画已渗入各个阶层,其时所出著名肖像画家,如弗朗索瓦·特鲁瓦、拉吉利埃、里戈等人皆为此一时期之杰出代表。

亚森特·里戈继承拉吉利埃之遗风,亦画穿着华丽、服饰高贵之人物,或以神话为体裁,能突显被画者之爱好或气势;其用色鲜艳强烈,造型准确细致,甚而所画者比真人更显高雅,因而大受王公贵族喜爱。此幅《路易十四》乃公认之上乘佳作。

2.弗拉格纳尔

弗拉格纳尔(Fragonard)为追求艺术,曾几经转辗一一起初师从平静朴实之画家夏尔丹学画,但老师并未发现他潜在之才华,甚至一度将其看成是无可救药之浪荡子;后来,弗拉格纳尔又从师于画家布歇门下,通过这位师长,弗拉格纳尔找到了其渴望的一切。

《秋千》是为后人所提及最多之作:在树阴浓密的花园里,衣着华丽的时髦女子荡着秋千一一如布歇笔下之狄安娜,所有明亮之光环皆集于该女子一身,粉色衣裙引人起浪漫之遐想;于画面左下角,一青年男子与荡秋千的少妇传递情意,而活泼的小爱神,则目睹了这一现场。构图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将其中之人物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实是高明之手法。

3.夏尔丹

夏尔丹乃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亦是西洋美术史上静物画大师。夏尔丹擅长创作风俗画、静物画,其风俗画多表现平民生活;其静物画则尽力将平凡化为优美;其主要作品有《勤劳的母亲》、《烟斗与茶具》和《鹞鱼》等。

夏尔丹创作多不加修饰、崇尚自然,喜描绘平常之家庭用品,或日常之生活细节。其质朴之风格似接近伏尔泰、狄德罗等哲人,与其时先进之“启蒙主义”思想相合。

以绘画形式来表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并能将自然、亲切、朴实之美感表达出来,确属不易,而夏尔丹之画却能使人易感画中温暖及生命气息,此类沉穆、凝重、朴实之画作反愈显醇美动人,使阅者感受其自然而真切之表白一一此点正是夏尔丹伟大及动人之处。

4.米勒

米勒(Jean一Francois)乃法国杰出画家,“巴比仲画派”之代表。其一生多半定居乡村,作品多为农民勤劳朴实之生活写照,其画作《拾穗》、《晚钟》、《播种》,素有“农村三部曲”之称;除此之外代表作尚有《扶锄的农夫》、《樵夫之死》、《喂食》、《母与子》等。其所绘之人物皆不强调面部表情,或描述特定之景象,而以典型之姿态表现出其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其素描用笔似断似续,线条浑厚而淳朴,亦不泛抒情之内涵,善于表达艺术语言,而作品以亲切、感人为特点;因贫困之故,其作多为小幅油画或素描作品。

5.弗朗索瓦·布歇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是继华多之后最能代表“罗可可”风格之画家。他喜欢神话或田园诗,在画中喜借缪斯、狄安娜等女神形象表现娇艳女性之胴体。

人体画在西方有着深厚传统,无一文化能比西洋人对裸体表现有如此持久之兴趣。18世纪,西洋画之裸体女子多不遮掩,表现亦较自然,无东方女性之害羞表情,甚有挑逗之意味。布歇画风即为此类,其人喜用明亮之蓝色、玫瑰色或黄白色,以此类颜色调和而成之肤色足以刺激视者之感官。

《浴后的狄安娜》乃布歇表现女人身体作品中最好的一幅,其技法为法国绘画之骄傲。布歇以蓝色丝绸与女子之肌肤形成鲜明对比,令其肤色有红润、细腻之感。狄安娜即希腊神话中之阿耳忒弥斯,是月神和狩猎之神,为最高神抵宙斯之女,以贞洁而著称。

6.安格尔

安格尔(Jean一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乃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一位代表画家。1780年生于蒙特庞省,早年曾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了巴黎,师从著名画家达维特,深得赏识。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方回巴黎;1834一1841年,再赴罗马,深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之作品,其中首推拉斐尔。经老师达维特及意大利古典艺术之启发,安格尔对古法典绘画理解更为精确。此后,当其师流亡比利时,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之代表人物。

虽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之楷模,安格尔并非照搬古贤之样式,乃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之手法,将古典艺术造型美之精髓加以吸收、融化,并用自然之风格融入在写实中,故而形成其洗炼、单纯之画风;其多以“静穆伟大、崇高单纯”为创作原则,故而其作品多能达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造型典雅之特点,尤其于人体美之作品中表现突出,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或名《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安格尔绘画必强调骨骼,而肌肉次之,其认为肌肉画得过于精确易使造型失真,乃到庸俗,此为美学中重要之理论。安格尔崇尚自然,创作中往往不事雕琢,欲将自然形象与古典造型完美结合,又无造作与刻意,且经精练之笔法表达,故无神秘之虚构或信仰之成分,乃纯粹之艺术创作。

或许,画家想寄眷恋于青春形象,或向往隽永与安宁;其笔下之裸体,无纤毫之浮夸与做作,摒弃一切非自然之流露,故而创造之美感人至深,必将流传亦久。

《泉》是其盛名之作,代表安格尔的艺术顶峰。而此画创作颇为不易,此画是其1820年在意大利创作,而到1856年在巴黎方完稿,前后历时36年,不可谓不难得也!

此画原名《维纳斯》,后经数十年之漂泊,修改多次;又将秀发修改为倒倾之水瓶,使之成为具有“古典主义”象征之名作。

7.德拉克罗瓦

德拉克罗瓦乃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其艺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威尼斯画派、伦勃朗、鲁本斯和康斯太勃尔等大师之成就,对后世画家颇具影响。德拉克罗瓦17岁拜格朗为师学习绘画,后入美术学院。1822年,受席里柯《美杜萨之筏》之启发,创作了著名画作一一《但丁之舟》。于1816一1823年间,师从“新古典主义”画家皮埃尔桂安恩。其作品颇具鲁本斯之风格。

1824年,以巨作《希阿岛的屠杀》令人瞩目,从而成为“浪漫主义”画坛之主将,与以安格尔为首之古典主义画派相抗衡。后陆续创作出《萨尔纳塔帕尔之死》、《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马利诺·法利罗的死刑》等“浪漫主义”巨作,其画惊人心魄,颇具震撼力。

此人善用色彩,其造型之精巧可与提香或鲁本斯相媲美,作品极富浪漫气息和表现力;《自由引导人民》即是作者为实现共和、争取民主以及自由而创作,体现出革命意识及精神,又不失浪漫氛围。

8.戈雅

戈雅(Franciscode Goya)出生于西班牙一农民家庭。15岁时在一画家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776年,只身前往首都马德里,入宫廷挂毯织造厂任设计,画有不少挂毯草图。自1785年起,戈雅任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副院长之职,兼宫廷画师,于此期间,为王公贵族描绘不少肖像。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戈雅艺术创作渐趋成熟,其早期乐天无忧之心情渐为愤怒、激情及冷静所替代。其创作之肖像作品中,尤为突出者乃《何维兰诺斯肖像》、《斐德南·居耶马赫德肖像》、《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及《伊萨贝尔·柯包斯·德·波赛尔肖像》等。1824年,戈雅侨居法国波尔多,直到1828年逝世。

戈雅乃近代欧洲绘画史上伟大之先驱者,其鲜明“现实主义”画风并“浪漫主义”激情,深刻影响了后来人;或说19世纪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推崇者,皆从戈雅之绘画中获过启发。

《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同为名作,亦是戈雅代表作之一;“玛哈”乃当时西班牙社交场上对名媛淑女之通称。戈雅所画的“玛哈”是谁,众说不一,至今仍无定论。

篆刻趣谈

缘起

承蒙诸位抬举,说我于篆刻有所深研,这些话实在过誉。既然诸位对敝人学篆刻的事感兴趣,那么敝人就略述个中简概,以供诸位参考!因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从头讲起,恐篇幅太长而时间不许,故今日先略讲明代以前的篆刻发展,之后将从明代流派开讲一一因明代以前,篆刻多用于官府,文人士子亦多不涉及;明以后,篆刻方为文人所自习,遂成文化大观。

篆刻,自商周始即应用于政治中,后影响所及更广,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艺术乃至宗教,无不产生过密切联系;且其美术价值极高,故与书法、绘画最终鼎足而立,故不可轻视其艺术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革,至明清之际蔚为大观,终成独立之艺术。

篆刻起源,据考起自商周,那时多用于帝王之玺或官府之印。至春秋战国时期,刻印已有私用,间有当着饰物者;因当时小国林立,故篆刻之印因文化之差异而风格各异。

同类推荐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是一个男子的心灵独自,也是一个充满了梦幻与浪漫、惆怅与荒凉的情感世界他把你带到了风雨尘缘的路上,让你尝遍爱恨情仇多种滋味;他以优美的律韵,鲜明的节奏,凝练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触动我们这颗善思的心。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首诗就是一处流动的风景,让你在梦幻与现实的世界里遨游,在欢乐与忧伤的人生风景线上去不断思考相信诗人森夫所勾画的这一片神奇的诗的梦幻,会打动千万读者的心灵。
热门推荐
  • 魔女炼成记

    魔女炼成记

    明知道是他仇人家的女儿,魔教教主依然死心塌地,江流儿感动地泪牛满面,只好跟着教主打打杀杀,成为一代魔女的故事。
  • 鹰狐天下

    鹰狐天下

    这是一部虚构历史场景的小说。所以它与历史若即若离,关系暧昧。中国历史是个分分合合的怪圈,一个又一个朝代唱着换汤不换药的颂歌,民族的融合和个性的成长一遍遍的出现,又被一遍遍消磨。包括英雄。历史会赞美英雄,却从来不懂得善待苏东坡这样的英雄,到了最后,它青睐的只是刘邦、李世民等追逐权力者,甚至黄巢、张献忠这样的杀人魔王。是枭雄,是鹰与狐。是为《鹰狐天下》。好在小说这种体裁既提供了辽阔的想象空间,又无需为历史的出路提供答案,这真是写字者的幸福。
  • 呆萌的火辣娇妻

    呆萌的火辣娇妻

    他,是S市一手遮天的人,他,是暗夜的统治者,她身份成谜,几年前,她为了任务而靠近他,不知在何时爱上了他,被他伤的遍体鳞伤而离开。几年后,她为了报复所有伤害她的人而回国,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却视他为陌生人……
  • 异族之主序之光

    异族之主序之光

    主序之光下,我战无不胜?当主序星的光辉不在庇佑,星神也只是个笑话。新的机甲天才即将横空出世。阿衰,我……
  • 时代,我的时代

    时代,我的时代

    一个放纵的时代,一个只属于我们的时代,就算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 屠龙的少年之仗剑天涯

    屠龙的少年之仗剑天涯

    如果给你重生的机会,你会去做什么?当然是去追寻值得自己去追寻的东西,比如爱情
  • 冥骨幻瞳

    冥骨幻瞳

    他有一双令世人害怕的眼睛,害怕到令人厌恶,人们说,这是被诅咒的人,只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 乱世浮歌:重生之民国商女

    乱世浮歌:重生之民国商女

    她夏清浅21世纪威名赫赫的铁血女教官,冷情冷血是她的代名词。一次救援任务,失足落下山崖,却没想到一朝梦醒,成了民国夏家目不识丁,胆小如鼠,上流社会笑话的二小姐。进监狱,她就当参观了,被休弃,她就当是成人之美,可是被当做替代品,要联姻,成为那个名震魔都阴险狡诈男人的小妻子,她怒了。上厅堂,下厨房,做学问,开洋行,游刃有余,一跃成为翘楚,亮瞎无数人的眼。这是一个狐狸和狼的故事。
  • 狼妃哑妻:邪王情深

    狼妃哑妻:邪王情深

    初见她,闪躲在森林中生吃兽肉,喝兽血,瞪着野性的目光凶狠的对他呲牙,引起他心底隐藏许久的疯狂她有着狼的速度与聪睿,有着鹰一般的锐利眸光,带着黑夜中捕捉撕裂猎物的凶狠,唯独,她不会说话她不会说话,却写的一手好字字,纤细娟秀,流美,飘逸,灵动,与她的人极其相反他约束她有女子的优雅,她像赶苍蝇似的随意摆摆手,在纸上写:不要管我,你又不是我的谁他怒极而笑,狠狠的把她搂进怀里,亲的她喘不过气来羞愤带着尴尬的她,抬腿给他一脚,结果是,她被关禁闭他对她的好,只是想驯服她的野性,成为他囚笼中的一员当那把泛着明锐锋利的刀尖刺入胸口的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身体内释放她才明悟:一起都是骗局!
  • 幼狐

    幼狐

    《幼狐(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由李黎力著,作者是内蒙古扎兰屯作家协会主席。本书精选百余篇名家所创作的手机小说,精短丰富,阅读性与趣味性很强。这本《幼狐(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