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07

第7章 儒家政治哲学(6)

儒家举贤能的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打破了西周以来实行的“世卿制”,扩大了政治人才的选拔范围。西周实行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分封制。“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性之国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官吏选拔任用的范围是“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左传·宣公十二年》),只有世家贵族才能为官,且官职实行父死子继的“世卿世禄”制。周天子利用和各级官吏之间的亲缘关系,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儒家要求打破这种任人惟亲的官吏选拔制,扩大了政治人才的选拔范围,使贤能之士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这对于提高政治统治水平无疑是有益的。其次,儒家举贤才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汉代的察举、征招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直至隋唐以后的科举制,都是儒家举贤能方法的延续和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现在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永恒价值。最后,儒家举贤能的思想,为下层民众中的优秀者进入上层统治阶级打开了一条通道。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社会,由高高在上的天子到最底层的平民和奴隶,社会被划分为自上而下的不同等级。这一点和古代世界各国基本相同。但儒家举贤能思想的实施,使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有了一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没有形成古代印度那样等级壁垒森严的情形,而是从制度层面为社会的上下流动建立了正常的渠道。这种社会上下层之间的正常流动,有利于缓解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从而抑制了因社会流动不畅而导致的暴力革命的发生。中国古代社会的超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和这种等级之间的开放性有关。

五、道统与君统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具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都有其对理想社会的设计和追求,先秦诸子各家更是没有例外。道家老子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为:“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庄子的理想社会是所谓的“至德之世”,他说:“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庄子·马蹄》)总的来说,道家的理想社会就是消解文化和创造,使人回到自然的生存状态中去。墨家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的友爱世界。法家的理想国则是一个“一断于法”的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儒家的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一)王道理想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成就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又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孟子的理想是实行“王道”政治(或称“仁政”)。苟子的理想国为“王制”,亦即“王道”。在《王制》篇中,荀子从“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四个方面描绘了他的理想国。《礼记·礼运》则描绘了一个所谓“大同”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儒家所设想的“大同”世界中,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主一家,天子之位,惟贤者居之;人与人之间无论有无亲缘关系,都能相互爱睦,和谐相处;人人都能各尽所能,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民无不足之患,故盗贼不兴;人人为公,不把财产居为己有,所以没有争斗,国无战争之祸。这是一个多么美妙和谐的社会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幸福、和谐。总之,儒家的理想国就是“有道之世”。在这个理想社会中,君为有道之君,君与道合一;有道之君为政以德,治国以礼。

也就是说,君主道德高尚,为天下人的楷模。天下人受君主的道德感化,自觉迁善,在等级秩序中各安其位。换一种说法,就是君主通过“内圣”之功,开出了“外王”之道。

儒家的政治理想和先秦诸子其他各家比较起来,有其高明之处。

“一种政治理论如果与历史的进程相对立,如道家,特别是像庄学纯自然主义的理论,便不可能从现实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基础;反之,如果像法家那样一味对现实进行肯定,那么在实际政治发展变化中就难以充当导师,也不能给现实政治提供一个回旋余地。法家过分肯定君主,一切唯君是从,这实际上便造成了政治上的僵化,给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留下的余地便太狭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不是这样,它肯定了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同时又不满足于现状,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多持批评立场。而这种批评又不是否定,而是希望改善和改良。”

也就是说,儒家所描绘的政治理想国,把现实和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它所描绘的理想以现实为起点,而又高于现实,这能给人以希望;虽然是理想,但有其实现的可能,这能给人以信心。

(二)从道不从君

儒家的理想国看似平实可近,但真正实现之却又是十分难。在现实政治中,很难一见王道合一的“有道之世”出现。也就是说,儒家的王道理想总是和现实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之中。这也就是所谓的道统与君统之间的矛盾。当道统与君统出现紧张之时,儒家主张士人要志于道、弘扬道,从道不从君,以道抗君。孔子认为士人应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士人要把弘道作为一生的追求,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在如何事君的问题上,孔子认为不能以苟合顺从为先,而是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合于“道”,要“以道事君”(《论语·先进》)。卫国的史鱼和蘧伯玉事君能以道为先,孔子对他们大加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孔子自己一生都在积极谋求从政,但也不因想做官而放弃对道的持守,他曾对弟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甚至认为,当弘道与个人的生命发生矛盾时,应以道为先,宁可牺牲个人,也要成全道,而不能因求生而害道。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孟子认为为人臣不能以顺为上,一味顺从是“妾妇之道”(《孟子·滕文公下》)。他提倡为臣要有大丈夫气概,为道义献身而不向权势低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臣子在道德与权势之间,应以前者为重,持道以“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君不能谓之贼。”(《孟子·离娄上》)在一般情况下,臣子以道谏君,君不听,则去;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君不从道,臣子则可放逐君而代之。齐宣王问卿,孟子日:“王何卿之问也?”王日:“卿不同乎?”日:“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日:“请问贵戚之卿。”日:“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色。

日:“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日:“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万章下》)

异姓之大臣持道谏君而君不听,则去;若为同姓大臣,持道谏君而君不听,则可取而代之。

荀子也是主张当道义与君主发生冲突时“从道不从君”(《荀子·大略》)。他提倡臣要力做谏臣、争臣、辅臣、拂臣。他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子兄弟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荀子·臣道》)

儒家“有道之世”的理想设计和“从道不从君”思想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首先,“有道之世”的理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定向的作用。历代仁人志士秉持“仁德博施”、“济世拯民”的情操,不懈努力,把实现“有道之世”作为一生的追求。直至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还把建立一个至平、至公、至仁的“大同世界”作为变法的目标。其次,在“从道不从君”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清官和忠臣,他们凭才德步入仕途,死守善道,不畏君权,敢于上疏直谏,抨击时弊。尽管他们往往在和君权的斗争中失败,被贬官削籍,有的甚至搭上了性命,但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专制王权形成了限制,为调解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做出了贡献。中国君主专制主义制度能够存在两千年之久,不能不说和儒家的“从道不从君”思想有关。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 才艺塑造篇

    才艺塑造篇

    全书分为学习才艺的目的和选择;才艺选择与培养原则;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绘画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美术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的思维能力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愿卿笑

    愿卿笑

    无意间,她穿越到另一个时代,成为魂师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妖兽与人类共存的时代,且看他们一群性格迥然的人,一起踏上游途,边惩恶扬善,边互相调侃,笑傲江湖。只是他们之间情愫牵绕,必然经历曲终人散,而又破镜重圆。······寒冬腊月,雪花肆意,压不倒铮铮梅骨不可方物的红衣夭夭女子饮着一坛醉人的梅花酒。“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女子发现自己念着题不应景的诗歌,笑得花枝乱颤,在雪景映衬下,似冬日里的阳光,叫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这温暖。有人说她没心没肺,其实并不然,人的一生难免有不称意的时候,别愁眉苦脸,笑一笑,总会拨开乌云见青天的。
  • 法则征战

    法则征战

    本是深宫二皇子,王上病危,太子迫害,被封镇西王流放边城,然而这才是一段传奇的开始
  • 神兵掠影

    神兵掠影

    剑,是孤独的剑;人,是多情的人。斩得断枭雄之颈,却抓不住刹那芳华。善恶终有报,情义两难全。
  • 网游洪荒之截教崛起

    网游洪荒之截教崛起

    封神之战,截教之众十不存一。游戏进行至此,玩家们终于从蝼蚁、炮灰、崭露头角熬到了洪荒主力。夜曦重生而来,以一棵草的跟脚继承截教道统,为了不再像上一世那般落魄,立下大誓愿——为截教崛起奋斗终生。
  • 美丽的时光

    美丽的时光

    我的大学因为你的闯入而真正开始。没有遇上你之前,我从来不相信,原来,我们真的可以用生命去爱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我放下二十年的矜持,每天向你靠近一点点,我不是不优秀,只是我怕在你眼中不够优秀。我们的故事发生在大学,所有人眼中的美丽时光,只是,太美丽的东西总是容易破碎。当选择一次次来临的时候,我害怕得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美丽的时光里总有残忍的一面,正如你美丽的外表究竟藏着怎样的内心?我不敢去探视,因为我害怕你的选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爱与不爱,嫁与不嫁

    爱与不爱,嫁与不嫁

    “我抛下了家业抛下了一切选择了你,你还要带着我的袖珍版跑到哪里!”“就要跑就要跑[吐舌]~你管我~有本事来抓我昂~”
  • 烈酒伴歌

    烈酒伴歌

    往昔洛水东流,伊人安逝,只留下英雄对酒伴歌
  • 二十四画品

    二十四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