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14

第14章 儒家认识哲学(3)

综上所论,儒家之行重于学,慎言笃行的“力行近乎仁”意识多就道德修养而言,但是“仁既是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又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因而其所谓‘力行’就不只是指道德修养或道德践履,同时还包含社会政治实践的意蕴。道德修养或道德践履是通过修身或自我改造以达其‘内圣’目标,社会政治实践即通过事功或社会改造以达其‘外王’鹄的”。恰如苟子在《天论》中所说“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至于“天官地而方物役“,“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则明显地含有征服改造大自然行为的含义。当然儒家所倡导之“力行”依然有其严重的局限性。譬如孔子虽自云“多能鄙事”,但樊迟向其请教农业和园艺之时,孔子颇不以为然,日“小人哉,樊须也”,可见儒家重行意识,其“行”不包括生王夫之著《读通鉴论》书影产劳动,此与“君子不器”之思想乃一脉贯通。

三、名不正则言不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趋于瓦解,新制度尚未建立,“礼坏乐崩”、“名存实亡”、“名不副实”的现象比比皆是。“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荀子·正名》)。在这种情况下,各实关系问题成为诸多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孔子以天下为己任,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了儒家以“正名”为核心的名实观。儒家之名实观,既是其政治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认识和逻辑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所为有名

何谓“正名”?正名者,“正百事之名也”,意指确定名称的含义,规定事物的正确名称。关于正名的目的作用,孔孟苟多有述评,且各有侧重。

其一,“正名”在“正实”。

孔子认为“正名”的目的和作用就是用周礼的规定来约束和匡正人们的行为,使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位其所当位,各是其所当是,一切言行皆符合周礼的道德规范。弟子问政,孔子言为政当以“正名”为先,弟子嘲其迂,孔子对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他认为只有“名正”,方能“言顺”,“言顺”方能达到“礼乐兴”、“刑罚中”、百姓各得其所、天下大治的目的,否则“名失则愆”(《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这里虽然尚未从逻辑学和认识论角度言名实关系问题,但是他将“名正”与“言顺”连举,强调“正名”的作用在于言实一致,“正名”以“正实”,从政治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名实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当时的社会秩序之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名”之混乱.人们的行为不符合礼的规定,“实”不符“名”,所以他提出为政要在“正名”。为了宣传其“正名”主张,并使之贯彻下去,孔子不仅以身作则,且在教学工作中对于许多易引起混淆的名词进行了明确的辨析,譬如对“直”意的辨析,孔子指出“直”乃是人内心先天具有的德性,“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琵语·雍也》)。当有人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反驳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是由于“直”是人内心潜在的道德意识,“直者天德”,所以经过了后天价值判断而作出的“父攘羊”“子证之”之行为并非“直”。此外,孔子对于“仁”与“圣”,“闻”与“达”,“政”与“事”等亦皆有精到辨析。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明确“名”的含义,通过正名以达到正实的目的。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也提出过“正名”的主张,“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韩非子·扬权》)。韩非子同孔子一样,把“名”放在首位,主张“循名责实”(《韩非子·法定》),只是比较而言,孔子之“以名正实”,注重的是对“礼”和“道”本身的维护,韩非子之“循名责实”更多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其二,“明贵贱”“辨同异”。

如果说孔子关于“正名”的讨论多集中于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那么自苟子始,儒家对“正名”问题的讨论从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推广到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荀子将“正名”的目的和作用的范围拓展开来,提出“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荀子·正名》)。

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有着形状和内在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在有了正确的名称之后,方能得以实现。否则分不清事物之间的贵贱同异之差别,则必然造成混乱与隔膜,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行事。这是苟子关于“正名”的作用和必要性的解释。有见于此,他提出了“制名以指实”的著名命题。“制名以指实”即据实以制名,名是实的反映,实是名的根据,实决定名,名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辨同异。苟子肯定了名是实的反映,坚持了实在名先的原则,同时明显突破了孔子囿于社会政治伦理的局限,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角度探讨名实关系,在先秦名实问题的讨论中,达到了最高水平。在先秦时期,从认识论角度探讨名实关系,并认为“实”为第一性,“名”为第二性的重要人物还有名家的两位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

(二)所缘以同异

关于“正名”的根据,孔子乃以周礼之规定为根据,虽有所损益,但其主体未变,孔子要求现实社会一切之“实”,必符合“周礼”的规定,所以孔子正名的根据是以“名”定“实”。荀子则不然,荀子“正名”的根据基本上是“制名以指实”,以“实”定“名”。

其一,“缘天官”。

所谓“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日缘天官”(《荀子·正名》)。就是说确定名称同异的根据在于感官对事物的感知。人们的眼睛可以辨别出形色的不同,耳朵可以辨别声音的不同,口可以辨别甘、苦等味道的不同,鼻子可以辨别气味之不同,身体可以辨别痛痒冷热等的不同,心可以辨别喜怒哀乐等心情的不同,这些就是人们制定名称而分别同异的基础。

其次,“共其约名”。

“凡同类同情者,其缘天官之意物也同”(《荀子·正名》)。人类感官对于事物的感知具有共性,通过“比方之疑似而通”(《荀子·正名》),而达成共识,共同约定给予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名称。此即“共其约名”。由于有了大家共同承认的事物的名称,于是人与人之问可以相对无碍地交流沟通。

再次,“循旧作新”。

“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荀子·正名》)。

荀子认为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事物之名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万事万物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王者要赋予万事万物以相应的新的名称。他强调“王者之制名”,必须遵循“循旧作新”的规律,即“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荀子·正名》)。

(三)制名之枢要

关于“正名”之具体方法,儒家主要是荀子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则同之,异则异之”(《荀子·正名》)。就是说相同的事物用相同的名称,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名称,“名”的同异要以“实”的同异为依据,使“异实者莫不异名”,“同实者莫不同名”(《荀子·正名》)。二是“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就是说“单名”可以表达清楚事物,则用“单名”,若“单名”无法表达清楚某物,则用兼名。三是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就是说单名和兼名,所反映的事物在类属上无所违背,那么就可以用这一类属之“共名”而名之。这里荀子对于“名”作了具体的分类,从字数上将“名”分为“单名”和“兼名”,单音词即为单名,双音或双音以上的词即为兼名。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角度,将“名”分为“共名”和“别名”。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犏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荀子·正名》)。在这里苟子区分了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当人们需要称呼具有共同性的一类事物,即“犏举”之时,则使用“共名”,其名又有“大共名”“小共名”之分,所谓“推而共之,共则有共”。当人们需指称一大类事物中的一小类事物时,则用“别名”,别名亦有“大别名”与“小别名”之分,“推而别之,别则有别”。

以上所云皆儒家“正名”之具体方法,在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儒家又总结出一系列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其一,“约定俗成”。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荀子·正名》)。在这里苟子提出了“名无固宜”、“名无固实”、“名有固善”、“约定俗成”四个命题。关于“名无固宜”,乃言名与实之间,即表达概念的名词与其反映的对象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名称本没有天然合适的,通过“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而形成的“名”即“谓之宜”,否则即“谓之不宜”。关于“名无固实”,乃言一定的名称并非天然代表某一固定之实体,“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方能“谓之实名”。关于“名有固善”,名与实之间虽无天然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名称之适合与不适合也具有固定规律可循,一是得到社会公认,为人们所普遍认可;二是简单明了、不自相矛盾。综上所述,儒家认为关于名称的制定,虽“名无固宜”,“名无固实”,但是“名有固善”,衡量一个名称是否相宜,是否恰当的标准在于是否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

其二,“稽实定数”。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荀子·正名》)。就是说事物有外貌相同而实体不同,也有外貌不同而属同一实体的,这两种情况宜有所分别。事物外貌相同而实体不同,虽名称可合用一个,但是毕竟分属两个实体,“谓之二实”。有的事物外貌变了,但实质并未发生改变,此前后两个事物,仍然叫做一个实物,“谓之一实”。

总之,儒家对人的认识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表现出了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无论是对认识来源的探讨,还是对认识过程的考察,都是以人的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当然这也是儒家哲学的基本特点。儒家认识哲学的这种明显伦理化倾向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国家政治统治的稳定,缺憾在于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自然科学的探讨,影响了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和揭示。

同类推荐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王俊凯爱你,好累

    王俊凯爱你,好累

    一对青梅竹马的爱情,11和12岁的相遇。慢慢的……14年就这样度过了……2024年5月20日,晚上……他正式向她求婚……日子……(自己看( ̄o ̄).zZ)
  • 我的第一系统

    我的第一系统

    一个昔日杀手之王遭人背叛,陨落,穿越到魔法师与神满地走走的异界,他是如何成为暴君恺撒的近卫军统领,又是如何取而代之,他后来。。。。。。
  • 宿命局

    宿命局

    诸天战乱,洪荒天主之子,死于少冲界,万古岁月悠悠而逝,身负神话纪元最强封印,逆天重生,只为破局而存。生无言孤,死亦无悔,心有千创,何惧一伤。
  • 神乞天下

    神乞天下

    重生异界,一个屌丝将以怎样的面目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一个诺言,不惜生命,为兄弟登上皇位,却被囚困千年。一个誓言,不顾一切,为红颜。而堕入魔道。为了各自的梦想,让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几个人组成一个团体,成为永世赞颂的佳话。为梦想,重情重义,为梦想,洒热血,为梦想,兄弟、红颜知己对他不离不弃。让我们一起走进梦神界。修真等级:筑基、开光、融合、辟谷、金丹、元婴、大乘、渡劫、飞升。灵魂境界:入梦、拓梦、展梦、醒梦、成梦。
  • 劫影之虚空

    劫影之虚空

    劫,慎,阿卡丽,凯南,瑞文,亚索一行人来到恕瑞玛沙漠虚空境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力量,他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亚索的难言之隐又是什么?
  • 独角清风扇

    独角清风扇

    独角清风扇,(作者暂停,重写中。。。。。。)
  • 诸星真的综漫救世之旅

    诸星真的综漫救世之旅

    在fatezero的世界里,他是暗杀者,在stay里,他则是人类。进入幻想乡,融入其中,获得了众妖的认可在进击的巨人世界中,他完成了救赎,给予艾伦、三笠新的未来而在炮姐的世界里,他又成为了一个教师,教导许许多多的学生他曾经与亚瑟王相依为命,他化身骑士与恶魔战斗,他是迦勒底的御主他是混沌恶唯一认可的人,他是手撕彼世之恶的人在黑暗中,他探寻着希望,主神空间、穿越者,这些代名词围绕在他的身边
  • 都市的平凡人

    都市的平凡人

    都市的平凡人平凡真的就是平凡么?古董字画为什么价值连城?珠宝玉器为什么有价无市?黄金白银为什么日日见涨?这下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当衣服穿,为什么还很多人去买?难道真的是喜好收藏,但会有这么多人附庸风雅么?一切答案就在《都市的平凡人》欢迎大家阅读,看主角是和青梅竹马的恋人真爱一世平凡一生?还是得到无限权势而妻妾成群11无限?还是走上枯燥无味的修炼之旅来得到无限的生命。
  • 遇上EXO是我的缘

    遇上EXO是我的缘

    小雪,你就是我的唯一!----by十二只雪,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哪怕倾尽我所有我都会在你这边!----by秀晶谢谢你们在我伤心时陪着我,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会回到你们的身边。----by雪本文是甜文!绝壁是甜文!【就有一点点虐(不要打我(≧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