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8300000463

第463章 欲望如同大火坑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当世间人或众生完全明白一切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与灭没,那么当他们感知到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当他们知道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那些与欲望有关的事物,比如想要获得的各种感官欲望,贪恋贪求的欲望,沉迷陶醉的欲望,渴爱热爱的欲望,就会逐渐熄灭、灭除、消失,烦恼和痛苦就会被逐渐的灭除,连潜在的烦恼和痛苦也会被逐渐的灭除,当各种欲望灭除、灭没、消失的时候,当随时警醒欲望将会带来烦恼和痛苦的时候,由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生起的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同样的当各种欲望灭除、灭没、消失的时候,当随时警醒欲望将会带来烦恼和痛苦的时候,由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生起的潜在烦恼和痛苦就灭除了。

比丘们,什么是完全明白一切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与灭没呢?那就是完全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与灭没(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与灭没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比丘们,这样就能完全明白一切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与灭没。

比丘们,如何去修行才能在感知到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在知道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将那些与欲望有关的事物,比如将想要获得的各种感官欲望,贪恋贪求的欲望,沉迷陶醉的欲望,渴爱热爱的欲望,逐渐的熄灭、灭除,让它们彻底消失,由此让烦恼和痛苦也被逐渐的灭除,由此让潜在的烦恼和痛苦也被逐渐的灭除呢?

比丘们,如来现在说一个比喻,就如同有一个大火坑,里面布满了通红炽热的木炭,如果将人推下去,这个人很快就会被烧得通红的木炭埋没不见,并且它们内部燃烧的时候没有冒出多少火焰,也没有散发出多少烟尘,它们没有向外耗损多少热量,因此火坑里木炭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两个大力士,他们的双手分别押着某个犯人的左右手臂,他们将这个犯人押到大火坑旁边,准备将这个犯人推下火坑,那么当他们接近火坑的时候,这个犯人就会扭曲着身体用尽全力向后退,比丘们,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犯人会在接近火坑的时候扭曲身体用尽全力向后退呢?比丘们,因为这个犯人,他自己明白:「我如果被推入这个布满通红木炭的大火坑,肯定会被炽热的木炭烫死的,并且我在被烫死之前,还要去承受巨大的痛苦,我被推下火坑的时候,不可能立刻死去,那种浑身肌肤被炽热木炭灼烧的痛苦感觉,根本不是我能够承受得住的。」比丘们,同样的道理,你们要观想:「欲望就如同布满通红炽热木炭的大火坑,一旦生起欲望,就如同被推入布满通红木炭的大火坑,就将去承受炽热木炭灼烧全身的痛苦。」当你们经常这样的去观想的时候,那么当你们感知到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当你们知道将要生起欲望的时候,那些与欲望有关的事物,比如想要获得的各种感官欲望,贪恋贪求的欲望,沉迷陶醉的欲望,渴爱热爱的欲望,就会逐渐熄灭、灭除、消失,烦恼和痛苦就会被逐渐的灭除,连潜在的烦恼和痛苦也会被逐渐的灭除,比丘们,简单的说就是:「欲望就是大火坑,生起欲望就会被欲望的通红木炭烧伤、烫伤,甚至于被欲望的炽热木炭烧死、烫死。」

比丘们,如何随时警醒、警觉欲望将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呢?如何让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不在内心中持续不断的流动呢?如何让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不生起呢?

比丘们,如来这里也说一个比喻,当有个男子,他走入了布满荆棘的森林之中,他的前面、后面是长满尖刺的荆棘林,他的左边、右边也是长满尖刺的荆棘林,甚至于他的头上、脚下也是长满尖刺的荆棘林,东南西北等等方向上全部都是长满尖刺的荆棘林,不管他向哪个方向走都会被荆棘上的尖刺刺伤,这个男子,这时心想:「我该怎么走呢?我该向哪个方向走才不会被荆棘上的尖刺刺伤呢?」比丘们,同样的道理,那些令世间人或众生喜欢、满意、快乐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被圣者们称为长满尖刺的荆棘,你们要随时警醒、警觉不要被欲望的尖刺刺伤!你们明白了这个法理后,就要自制。

比丘们,什么是不自制呢?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的时候,对于喜欢的物质事物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物质事物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这些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眼睛的不自制。

当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对于喜欢的声音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声音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耳朵的不自制。

当鼻子闻到气味的时候,对于喜欢的气味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气味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鼻子的不自制。

当舌头尝到味道的时候,对于喜欢的味道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味道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舌头的不自制。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的时候,对于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身体的不自制。

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对于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沉迷其中、贪爱不舍,对于不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排斥抗拒、讨厌憎恶,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没有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没有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没有完全熄灭念想,没有完全的不生起念想,内心没有获得完全的释放和解脱,没有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没有全部灭除,这就叫做内心的不自制。

比丘们,什么是自制呢?当眼睛看见物质事物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物质事物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物质事物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这些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了解脱的智慧,那些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眼睛的自制。

当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声音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声音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耳朵的自制。

当鼻子闻到气味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气味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气味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鼻子的自制。

当舌头尝到味道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味道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味道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舌头的自制。

当身体触摸感觉到触觉,领纳到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身体的自制。

当内心想到见解、思想、念想的时候,对于令人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不沉迷其中、不贪爱不舍,对于令人不喜欢的见解、思想、念想不排斥抗拒、不讨厌憎恶,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双手互相触摸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与地面接触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感觉的念想上,内心集中关注在等等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已经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那些贪欲、渴爱、喜欢、不喜欢、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或者内心已经完全熄灭念想,内心已经不再生起念想,内心已经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和解脱,已经开启解脱的智慧,那些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那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已经全部灭除,这就叫做内心的自制。

比丘们,你们这样去修行的时候,这样去让内心保持清净安宁的时候,如果偶尔生起了杂念、妄想,或者偶尔内心混乱、散乱了,由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产生了烦恼和痛苦,被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束缚捆绑了,行为、言语、念想生起了恶法、不善法,你们就应该立刻的将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铲除、除灭、消灭,让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不再出现、不再生起。你们就应该立刻的将这些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铲除、除灭、消灭,让这些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不再出现、不再生起。比丘们就如同在烧得通红的铁锅上滴上二、三滴水珠,当这些水珠掉落到炽热铁锅上的时候,这些水珠立刻就会变成水气消失不见,同样的道理,比丘们,当你们的内心偶尔生起了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并由此产生了烦恼和痛苦的时候,当你们的行为、言语、念想偶尔生起了恶法、不善法的时候,你们就应该立刻将这些内心偶尔生起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铲除、除灭、消灭掉,你们就应该立刻将这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铲除、除灭、消灭掉,让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在生起的那个时候就被灭除殆尽,让这些杂念、妄想、混乱的念想在生起的那刻起就消失不见、不复存在,让这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在生起的那个时候就被灭除殆尽,让这些由行为、言语、念想生起的恶法、不善法在生起的那刻起就消失不见、不复存在。要像通红铁锅将水珠烤成水气那样的快速!不要有任何的迟疑和犹豫。这样去修行的时候,这样去警醒、警觉自己的时候,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就不会在内心中持续不断的流动;这样去修行的时候,这样去警醒、警觉自己的时候,贪爱、忧愁、恶法、不善法就不会循环往复的生起。

比丘们,世间人或众生这样去修行的时候,这样让自己的内心安住在清净境界之中的时候,如果有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带着丰厚的财物对这些正在修行的人说:「你为什么要剃光头发,披上袈裟,挨家挨户、不分贫富贵贱的家庭化缘饭食,出家修行呢?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享受世间的财富和各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呢?我现在带来了丰厚的财物,你还是舍戒还俗与我一同享受财富和各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吧!只要不做坏事,只做善事,就不会下堕到痛苦的地方去,那么你舍戒还俗后继续坚持做善事种植福德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出家修行嘛,出家那样的辛苦,我看见你这样实在是不忍心呀。」比丘们,就算这些人这样苦口婆心的去劝说修行人,这些按刚才如来所说的方法去修行的人也不会舍戒还俗,也不会放弃出家修行的。这些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根本不可能说动正真的修行人,让他们舍戒还俗,放弃出家修行的,为什么呢?比丘们,就如同恒河由西向东流动,恒河的河水从西边的高处流向东边的低处,从西到东恒河的河道是逐渐向低处倾斜的,这时有一群人拿着铲子和装土用的篓子,他们心里想:「我们要挖出一条河道来,我们要改变恒河的河水流向,我们要将恒河的河道挖成西边低,东边高,我们要让恒河的河水从东边向西边流动」比丘们,你们认为这群人,他们能让恒河的河水从东边向西边流动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那是不可能的,不只恒河的河道是从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连恒河两岸的陆地也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我们这里陆地的大部分地方由西向东都是降低的,也就是说从西向东的陆地变化趋势就是从高处到低处的变化,这群人想要通过挖恒河的河道来改变恒河河水的流向,那是费力不讨好的,他们最终是既让自己疲惫不堪,又让自己产生烦恼和痛苦。达不到他们心中所想的目标。”

比丘们,同样的道理,当这些修行人按如来刚才说的方法去修行,那么他们的贪欲、渴爱将会越来越少,他们知道生起贪欲、渴爱会最终带来烦恼和痛苦,他知道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念想会最终带来烦恼和痛苦,他们知道执着和挂念会最终带来烦恼和痛苦,他们的烦恼和痛苦已经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的被除灭,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带着丰厚的财物对这些正在修行的人说:「你为什么要剃光头发,披上袈裟,挨家挨户、不分贫富贵贱的家庭化缘饭食,出家修行呢?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享受世间的财富和各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呢?我现在带来了丰厚的财物,你还是舍戒还俗与我一同享受财富和各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吧!只要不做坏事,只做善事,就不会下堕到痛苦的地方去,那么你舍戒还俗后继续坚持做善事种植福德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出家修行嘛,出家那样的辛苦,我看见你这样实在是不忍心呀。」这些修行人就明白,这些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劝说他们舍戒还俗,劝说他们放弃继续出家修行,那就是让他们重新陷入贪欲、渴爱的陷阱之中,就是继续让他们生起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愤怒、绝望、出生、衰老、死亡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就是继续让他们被执着和挂念束缚捆绑,就是继续将他们关进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的监狱服刑。要让这些修行人舍戒还俗,放弃出家修行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长时间的修行已经除灭了无数的贪欲、渴爱,已经除灭了无数的烦恼和痛苦,就如同恒河的河水从西边的高处向东边的低处流动,如果想要改变恒河的流向,让恒河河水从东边的低处向西边的高处流动那是不可能的,这些想要改变恒河流向的挖掘行为都是徒劳的,这些劝说修行人舍戒还俗,放弃出家修行的言语也是徒劳的。修行人明白,这些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已经堕入贪欲、渴爱的陷阱之中,这些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已经被贪欲、渴爱的疾病控制、折磨、捶打多时了,对于一个没有生病、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他怎么可能还会吃下会传染疾病的食物呢?这些国王、大臣,或者他的朋友、亲人等等的人带来的丰厚的财物,以及他们劝说的言语就是会传染贪欲、渴爱疾病的食物,修行人怎么可能会将这些带着贪欲、渴爱病魔的食物吃到肚子里呢?所以如来说正真的修行人根本不可能舍戒还俗,放弃出家修行的。”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同类推荐
  • 北宋京华

    北宋京华

    大观时,汴梁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眼即是靖康,铁蹄踏过,蓦然回首,那个汴梁依旧否?让我们随着朱雀门外那个叫柳邕的少年郎,一同去体会北宋东京的故事吧。新人新书,拒绝套路
  • 血色大周

    血色大周

    网络时代孕育的博学广见之士,无意间穿越到战国时期,成为大周纯正的皇族后裔——卫国王子姬黛时值公元前346年,以姬黛的记忆秦国尚在变法初期;齐国邹忌谏言已过五年;魏国已经不复昔日的强盛;楚国只满足于称霸南疆那时候西帝秦国、东帝齐国、南帝楚国,尚不能左右各路诸侯姬黛机缘巧合之下,拜入鬼谷门,成为鬼谷子唯一的亲传弟子,得授其全部本领。鬼谷高徒:庞孙苏张,每每谈起,无不羡慕异常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在王子殿下的领导下,竟然扭转乾坤,一统华夏;现代商业支配着古代战争的发展;千年的军事战略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连横、合纵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且看一个把古今智慧融会贯通的男人如何争霸诸侯,创造一个传奇。
  •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长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本书自避署山庄营建前的大背景起笔,踏寻康熙大帝当年的心路历程,粗心勾勒出大清帝国一幅幅尘封百年的历史画面……
  • 大晋孤烟2门阀之路

    大晋孤烟2门阀之路

    《桓温传》东晋,谯国龙亢桓氏靠桓温一人之力,便成长为东晋‘与司马共天下’的第三代门阀。本书将充分展述桓温的门阀之路。真实再现东晋名士风度。全景描绘士族社会的风土人情。
  • 君主皇权

    君主皇权

    千年君主重生,为了再登皇权巅峰,展开了一场铁血故事,与臣斗智,与兄斗谋,与敌斗勇,疆场杀敌为国战,再现昨日帝王篇!后宫的恩爱情愁,沙场的热血沸腾,官场的勾心斗角。看我讲述异界皇权历史!
热门推荐
  • 进化边境

    进化边境

    在一个上帝死亡的世界中,人,可以成为神,但,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 腹黑仙尊诱拐冰山圣女

    腹黑仙尊诱拐冰山圣女

    一不小心走进他的领地,他对她一见钟情。在别人眼里,他是腹黑的主。在她眼里他是无节操的撒娇男。最后,她终于接受了他。
  • 重生之弃妇桃花开

    重生之弃妇桃花开

    不分日夜辛苦赚钱供养到大学毕业的丈夫背信弃义的另娶富家千金,一朝变成弃妇的苏袖被害得失去了七个月大的孩子,葬送了自己的命!带着尚未开启的金手指重生,苏袖咬紧牙关拼了命的往上爬,只为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复仇路上,所有阻挠她的障碍全都必须清除!
  • 极道痞子女

    极道痞子女

    柳冰,四大家族唯一的女继承人,隐瞒身份来到“圣南依”贵族学院。在这里,她拉帮结派在学校立足,却无意间与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少扯上关联……
  • 豪华赌轮上的生死抉择

    豪华赌轮上的生死抉择

    关于侦探推理的一些小故事,由多个故事组成,故事情节迂回,结局发人深省。
  • 佳偶奈何天成

    佳偶奈何天成

    一日相恋,终生相守。“没关系,我知道你默认了,你喜欢我,你只用负责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喜欢我就好,其他的都有我来做。”陈天成这家伙到底哪来的自信,不过成佳偶到觉得他说的很对!相爱其实很简单!一份真心足矣!(上完结)
  • 贤婿

    贤婿

    简介:前世的左墨享尽荣华,阅尽富贵,唯独生命短暂难逃病魔的侵袭,钱财再无力!本已一切皆已经烟消云散,但左墨醒来之时却发现老天重新给了自己一段生命。只是不等他欣喜欲狂,接踵而来的信息让他苦笑不已。他不再叫左墨,而是叫韩宗元,身份是柳家赘婿,一个在户籍上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赘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本书首先论述资本结构以及经营绩效理论,界定资本结构以及经营绩效的涵义,其中包含资本结构的发展历程,经营绩效的衡量方法等;其次,分析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理论关系;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现状,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小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对策建议。
  • 叶少的挚爱甜妻

    叶少的挚爱甜妻

    方溪凌为了叶墨轩而去了D国。她很大胆的对他表白,可是他却无动于衷。她她生日的那天,她让他陪自己一天,然后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天他们一起逛街,一起去孤儿院,一起做了最亲密的事,可是她被人接走了。六年后,两个小萌娃破坏了他的订婚典礼。让他知道了他们是他的孩子,还告诉他自己的妈咪是谁。叶墨轩以为他们是让自己当他们的爹地,可是结果他们却给方溪凌找了个男朋友。还用一副鄙视的眼神看着他说:“哼,让你不知好歹抛下我妈咪。现在你还想打我们妈咪的注意,你想的美。”某个小女人,在旁边看着他们闹,也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