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8300000325

第325章 命运无法改变吗?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因为什么原因?贪爱什么?执着和挂念什么?就会生起这样的邪见:「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没有原因,没有条件众生的念想就会被扰动、污染,无因无缘众生的念想就会被扰动、污染;世间众生被清净是无原因,无条件的;没有原因,没有条件众生的念想就会被净化,无因无缘众生的念想就会被净化;世间一切的众生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算他们如何的努力,如何的修行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无法让自己无拘无束、解脱自在!世间众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宿命,无法改变境遇,无法改变本性,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呢?比丘们!这是无因、宿命论外教宗教领袖对他的信徒们所说的法!”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以您所说的正法为修行的根本,您是带领我们解脱的引路人、导师,您是我们的皈依,世尊,如果您能为我们解答刚才那个问题的话,那就很好了,我们听闻您的教导后,就会时刻忆念您所说的正法,并按您的正法去修行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如来现在要开始说法了。”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的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因为有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存续、发展,贪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会生起「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这样的邪见。

比丘们!众生的心念被世间的事物扰动、污染,那是有原因、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众生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也是有原因、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众生让自己的内心清净安宁,是有原因、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众生净化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清净无染也是有原因、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

比丘们!如果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只能让众生产生烦恼和痛苦,只能让众生陷入烦恼和痛苦,只能让众生进入烦恼和痛苦的状态,无法给众生带来丝毫的快乐和喜悦,那么众生就不会贪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众生就不会沉迷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之中。比丘们!就是因为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还能让众生产生快乐和喜悦,还能让众生陷入快乐和喜悦,还能让众生进入快乐和喜悦的状态。当众生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之中的时候,烦恼和痛苦就无法进入他们的念想,就无法让他们产生烦恼和痛苦,因此众生就会贪爱这些让自己产生快乐和喜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会执着和挂念这些让自己产生快乐和喜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他们因为贪爱这些让自己产生快乐和喜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缘故而被这些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他们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的缘故而让自己的心念被这些世间的事物扰动、污染。

比丘们!这就是众生的心念被世间的事物扰动、污染的原因、条件。这就是众生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的原因、条件。

比丘们!如果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只能让众生产生快乐和喜悦,只能让众生陷入快乐和喜悦,只能让众生进入快乐和喜悦的状态,无法给众生带来丝毫的烦恼和痛苦,那么众生就会一直贪爱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众生就会一直沉迷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之中,无法解脱出来。比丘们!就是因为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还能让众生产生烦恼和痛苦,还能让众生陷入烦恼和痛苦,还能让众生进入烦恼和痛苦的状态。当众生堕入烦恼和痛苦之中的时候,快乐和喜悦就无法进入他们的念想,就无法让他们产生快乐和喜悦,因此众生就会摆脱、舍离这些让自己产生烦恼和痛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不会贪爱这些让自己产生烦恼和痛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他们因为不贪爱这些让自己产生烦恼和痛苦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缘故,不执着和挂念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缘故而解除了这些世间事物对他们自己的束缚捆绑。他们解除了世间事物对自己束缚捆绑的缘故而让自己的心念不会再被这些世间的事物扰动、污染,他们的内心由于贪爱的灭尽而进入清净安宁的境界。

比丘们!这就是众生让自己的内心清净安宁的原因、条件。这就是众生净化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清净无染的原因、条件。

比丘们!世间众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按正确的方法去精进的修行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让自己无拘无束、解脱自在!世间众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改变宿命,能够改变境遇,能够改变本性,他们能够除灭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宿命。

比丘们!你们要明白世间一切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存续、发展的,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形成、出现,满足条件就会衰败、灭亡、消失,既不是真实、永远存在的,也不是虚假、不真实的,是缘生缘灭的,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那么改变条件就能改变命运,改变起因、原因就能改变命运,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就能改变命运,除灭恶行、恶言、恶念就能改变命运,按如来的正法去修行就能改变命运,就能除灭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从世间完全的解脱出来,从生死轮回中永远解脱出来。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除灭恶行、恶言、恶念;断恶修善,按如来的正法去修行就是改变条件,就是改变起因、原因。条件、起因、原因改变了导致的结果就会跟着改变,命运就改变了,所以命运掌握在世间众生自己的手中,自己就是命运的决定者与主宰,自己的行为决定着自己的结果。

善恶行为导致的善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自己不想被恶行对待,别人也同样不想被恶行对待,自己愿意接受善行,别人也同样愿意接受善行,就如同种植蔬菜和稻谷,只有认真细心的耕耘、施肥、浇灌、善待这些种植下去的幼苗,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获得丰收。不耕耘、不施肥、不浇灌这些幼苗,甚至于踩踏这些幼苗,拔出这些幼苗,恶意毁坏这些幼苗那是无法获得丰收的。想要获得什么就要先去种植下什么,对别人善行、善言、善念的付出,就会获得善行、善言、善念的回报,就如同种植蔬菜和稻谷一样。身体行为做善事,口说善言,内心生起善念就能获得福报、功德;身体行为做恶事,口说恶言,内心生起恶念就会造下罪业,得到恶报。按如来的正法去修行就能逐渐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就能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

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物质事物是会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是会生病、衰老、死亡的。”

佛陀说:“比丘们!既然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世间一切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失去这些物质事物的时候,当这些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这些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这些物质事物的时候,当这些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的时候,当物质身体生病、衰老、临死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物质事物、物质身体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是最终带来痛苦的,如果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生起任何的念想,那么内心会生起「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这样的见解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既然不执着和挂念物质事物、物质身体,不对物质事物、物质身体生起任何的念想,内心都没有念想生起,哪里可能还会有「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的见解,这个见解也是内心的念想呀。”

佛陀说:“比丘们!众生在世间任何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内心生起的念想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比丘们!也就是说众生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永远存在,永恒保持不变,是能够永远拥有的,还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会消退、灭尽、消失的。”

佛陀说:“比丘们!既然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那么是最终带来痛苦的,还是最终带来快乐的呢?”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最终带来的是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算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了快乐,那都是短暂的。世间一切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都在变化,无法永远的存在,无法永恒的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当失去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时候,当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当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让世间人、众生不满意、不开心、不快乐的时候,就会带来痛苦,之前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当失去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时候,当这些让世间人、众生满意、开心、快乐的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消退、灭尽、消失的时候,当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让世间人、众生不满意、不开心、不快乐的时候,就会带来多少痛苦,所以众生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带来的最终都是痛苦。”

佛陀说:“比丘们!众生在世间任何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内心生起的念想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是最终带来痛苦的,如果不执着和挂念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内心生起的念想,不对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内心生起的念想生起任何的念想,那么内心会生起「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这样的见解吗?

比丘们!也就是说众生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是最终带来痛苦的,如果不执着和挂念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对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任何的念想,那么内心会生起「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这样的见解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既然不执着和挂念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对眼睛看见的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摸到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生起任何的念想,内心都没有念想生起,哪里可能还会有「世间众生被熏染、影响是无原因,无条件的…………他们只能在六种固定的状态、阶段中去承受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无力改变这个宿命。」的见解,这个见解也是内心的念想呀。”

佛陀说:“比丘们!当圣弟子们,他们解除了六处的疑惑,什么是「六处」呢?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接触外界事物的地方。也就是眼睛看事物的地方,耳朵听声音的地方,鼻子闻气味的地方,舌头尝味道的地方,身体触摸事物产生触觉、感觉环境变化(冷热、舒适等等)的地方,内心接触思想、念想的地方,要注意只是接触的地方,还没有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环境变化、思想、念想产生认知。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简称为「六处」。

他们解除了痛苦的疑惑,解除了痛苦起因的疑惑,解除了痛苦灭尽的疑惑,解除了灭尽痛苦修行方法的疑惑,他们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他们明白四圣谛(四圣谛解释,见第二百三十五章),他们明白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十八章),并实践的去修行。这些圣弟子就被称为:「不会堕落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定能够最终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到达解脱彼岸的圣弟子们。这些圣弟子也是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者。什么是须陀洹果位呢?就是除灭了有「我」真实、永远存在的见解;灭尽了那些对解脱毫无帮助的苦行、禁戒、禁忌;消除了对如来正法的疑惑,消除了对如来,对如来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的疑惑。对如来,对如来的正法,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对如来的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生起了坚固的信心,已经初入圣道,进入圣者之流,须陀洹果位也称为初果,这些证悟须陀洹果位的圣弟子们,他们也被称为证悟初果的圣者。他们不会投生到恶道,不会投生到痛苦不幸的地方,不会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最多在天界与人间投生七次就能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从生死轮回中永远的解脱出来,证悟不生不灭涅槃的境界。”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同类推荐
  • 风翔万里
  • 辉山侯

    辉山侯

    《辉山侯》是历史虚构小说,他不拘于任何一个时代,故事讲述某年月日,君山号大副何源君受船长委托,为黑君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卑鄙小人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公孙正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辉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何源君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辉山侯,经过精心谋划,报答了恩人,亦报大仇。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文笔俱佳引人入胜。
  • 清朝野史大观(上册)

    清朝野史大观(上册)

    本书为清朝笔记、稗官杂钞,参考书达150余种,1916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影响甚广。全书分五辑,包括清宫遗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述异,可谓搜罗宏富,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的众生世相,为治清史者必读的参考书。
  • 消失的燕京

    消失的燕京

    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武将天堂

    武将天堂

    段空带着他的大英雄梦穿越了。。。来到了一个武将的世界,这里武将地位卓越。拥有金手指的段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培养大师。段空笑眯眯的对少年说道“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不如让我把你培养成吕布吧。”少年流着口水道“吕布是什么,可以吃吗?“欢迎加入武将天堂群,群号码:607058161
热门推荐
  • 先婚后爱,老婆超爱演

    先婚后爱,老婆超爱演

    性格精分的无业游民季一白开着小车跟一辆豪车追尾,对方车主还是个腿长盘顺的帅哥。白捡了一个高白帅的老公,之后每天的生活都像在演戏。假戏真做擦出爱的火花,什么鬼,花样秀恩爱最后把自己的心搭了进去,什么鬼。喂,总裁大人,剧情好像发展的不太对。好不容易两情相悦却因为孩子分道扬镳,一份离婚协议,一纸堕胎单,季一白走的决绝。等季一白终于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时,两人还能再续前缘吗?
  • 缘剑御龙诀

    缘剑御龙诀

    一位入世未深的少年,一份自诩只要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天真,在命运的纽带下,他,会经历怎样的风雨呢?他的人生,又变成怎样的波澜起伏呢?只要你愿意,我会带你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仙侠世界。你,准备好了么?
  • 孤臣

    孤臣

    十七岁那年,人生三大喜事,萧定文占了俩——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十七岁那年,人生三大悲事,萧定文占了俩——丧父、丧偶曾经风华绝代的萧定文落入了泥潭,一场残忍的碾压后消失无踪凌越说:“萧丞相是个明白人,可惜在官场沉浮几年,如今已看不太清形势。”可他没有想到,一年后萧定文居然找上了他“你可要凌家的皇位?”凌越笑了。
  • 刀皇剑仙

    刀皇剑仙

    一代刀皇剑仙叶云,封刀埋剑想过平静的生活。但是刀皇剑仙的宿命不可改,他只能再一次亮出刀剑封魔杀神
  • 桐的异闻录

    桐的异闻录

    五十年后,科技发展进入滞缓阶段,能力者却异军突起,各式各样的能力开始发展,让能力者成为常人体系中的巅峰,而修仙、修武虽然衰落,但却仍然有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作为S级能力者的儿子,苏桐自小就远超常人,之后更是迈入修武一道,成为门派的大师兄,但就是这样的苏桐,最大的梦想竟然是和自己的S级老爸作对!技能绚丽,美女多多,欢迎一看。
  • 超级保险系统

    超级保险系统

    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被人看不起的保险行业,借助超级系统逆袭而上,为自己正名,为行业正名!他的宣言是:"将保险送入千家万户,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的手上“
  • 夜雨北衙

    夜雨北衙

    大唐天宝年间,外有安禄山造反,内有不安份的阴谋诡计者扰乱长安城。大理寺卿李慎行奉旨查办案件。一件件古怪离奇的阴谋诡计。一件件不可思议的案件。一件件稀奇古怪的奇人异事。一件件令人欲罢不能的情节。李慎行能不能完成李隆基交给他的任务?长安城能不能恢复平静?大唐的天下将会如何发展,敬请关注小说《夜雨北衙》
  • 屠尽天下不良人

    屠尽天下不良人

    天煌年间,仙界四域某种原因,爆发了亘古未有的“仙尊大战”!!...南儋部洲、北俱芦洲及众妖神对西贺牛州、东胜神州发动了战争。亿万公顷九洲界,乌云雷雨遮天蔽日。大战第六天,无数陨石、烈火、星辰落入九洲各域。引起不少混乱。大战第九天,一座神邸划破天际,带着巨大轰鸣撞在麓洲上。
  • 通天战神之云凌

    通天战神之云凌

    云凌!他是地球上的王者,一天被该死的闪电劈中,不幸的穿越到了异界!从此,他遇上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极品御姐,清纯萝莉,温柔妹妹,知心姐姐,和蔼的美女师傅!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里,且看他如何修成强者!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敬请期待!
  • 猫兄狗弟

    猫兄狗弟

    民国长警手握执法权,却非公务员身份,地位卑贱如衙役,待遇低微,薪饷不及普通工人或店员。人穷则诈,常侵渔百姓,在在殃民。罗烟灰鬼计百端,表面假正经。雄鸡公心浮气盛,好勇斗狠。二人相看碍眼,彼此厌恶,视对方为床下夜壶——见不得又离不了。他俩长期勾串,捞了不少义外之财。荒沟是个宝货,还成天想入非非,想做穿花蛺蝶,也想染指于鼎掺合他哥的“好事”。罗烟灰恨他弟不成器,轻骂重打。雄鸡公偏唱对台戏,饵诱荒沟上贼船。罗烟灰气得乱跳,无奈惧怕雄鸡公的铁拳,不敢跟他翻脸。日寇对重庆城实施“疲劳轰炸”,全市警察奉命参与战时防空。目睹一个个亲人在内的同胞惨死在眼前,罗烟灰等众除了满腔悲愤,还有一副愈炸愈强的心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