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4000000004

第4章 少年时代的迷茫(1)

喀山国立大学

尼古拉去世后,托尔斯泰兄妹们转由贝拉格雅姑母照顾,这位姑母住在喀山市,托尔斯泰在1841年他13岁的时候,从莫斯科搬到了喀山市。

托尔斯泰的哥哥们都很顺利地进入喀山国立大学学习。

1843年春季,托尔斯泰首次报考喀山国立大学,可是他失败了。下面的这份成绩单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他失败的原因:(以五分为满分)神学四分世界史与俄国史一分统计学与地理一分数学四分

俄国古代文学四分

拉丁语二分

法语五分

德语五分

阿拉伯语五分

托尔基鞑靼语五分

英语四分

1844年春,托尔斯泰又去补考了去年那几门不及格的科目,可是又失败了。这年8月,他终于获准进入东方语言系就读。但是托尔斯泰懒得上学,时常逃课,升级考试又不及格,只好转到法律系,从一年级重新开始。

并不是托尔斯泰不喜欢用功学习,而是因为他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尤其是卢梭的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他全都读过。他甚至一口气读完了卢梭的20卷全集,连卢梭主编的音乐辞典都读过。托尔斯泰还将卢梭的肖像做成胸饰挂在脖子上去上学。由此可知,他对卢梭的崇拜到了什么程度。

大学里的那些考试虽然每每让托尔斯泰很是忧心,但他仍狂热地阅读那些书籍,并且一直无法忘怀卢梭。

托尔斯泰的家庭教师曾对他们兄弟的学业有过这样的评价:“西尔涅有用功学习的意志,而且成绩不错;德米特烈虽然也用功,但是成绩不太好;至于列夫则既不用功,成绩又不好。”

有关学校的课业,托尔斯泰的确不甚在意,但是对于家庭教师和大学教授的批评他还是觉得很不开心,在他的思想里,这些人都不能理解他的心理。他们常以学校的课业逼迫他,所以他经常像跟家庭教师挑衅那样和大学教授争论。如此一来,他以前学的最好的科目也弄得不及格了。托尔斯泰对于学校中这种精神上的束缚感到很困扰,我们从《少年》一书中可以想象得出他当时的处境。

自从离开亚斯纳亚·博利尔纳之后,幼时虽然爱哭但很开朗的托尔斯泰,一天天变得精神恍惚,对一切好像都失去了信心,头脑如同沙漠般毫无生机。我们在他的《少年》或《青年》中可以看出,他因为将要转变为一个成人而怎样的痛苦烦恼。

他曾跑到基督教会去忏悔,但第二天阅读得来的知识又促使他否定了基督的教义。他的心情就是如此挣扎起伏不定,这样由少年到成人的烦恼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

正当托尔斯泰烦恼时,大哥尼克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准备回到故乡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托尔斯泰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找到尼克莱,对他说:“我也要回去。”

尼克莱吓了一跳,说:“你的学业还没有完成,为什么要回去?”

托尔斯泰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他对学校已经没有兴趣,他要休学,他要回亚斯纳亚·博利尔纳重新学习人生。

尼克莱对这个最小的弟弟一直很疼爱,也理解他的烦恼。于是,他同意了托尔斯泰休学回到故乡的要求,他认为这或许可以让托尔斯泰早点越过少年时代的沙漠期,重新对人生产生希望。西尔涅与德米特烈也没有反对。

决定要回故乡后,托尔斯泰立刻向校方提出休学,他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开朗起来。他决定要开始一种新的人生。他在日记上写下了对自己的勉励:

1.一旦决定要去做的事情,不管有多困难都要去实行。

2.一旦实行就必定贯彻到底把它完成。

3.忘记的知识绝不再翻开书本去查,要自己努力想起来。

4.经常用智慧发掘出自己的力量。

5.经常发出声音朗读,经常用脑子思考。

6.不要羞于向妨碍自己工作的人说“你打扰了我的工作”。要先让他有此感觉,如果对方还是麻木毫无反应的话,那就要说“对不起”,然后坦白地告诉他。

从大学中途休学回故乡,主要是因为托尔斯泰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这种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烦恼。他必须从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寻求一种改变。

新理想

决定从喀山国立大学休学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后的心情,在托尔斯泰写给贝拉格雅姑母的一封信中有详细的描述:

亲爱的姑母:

我作出了一个大的决定,我相信它对我的生命深具影响。我要在田园里实行我的新理想,我想我是天生适合田园的。

姑母,请您不要见笑,您常说我还年轻,当然在您看来我还是小孩子;但是,姑母,没有人能阻碍我对使命的自觉,我也不希望有人阻碍我行善和爱善的理想。

上封信已跟您谈过,我们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农场荒废已久。我经过详细的观察发现,那里的农奴太贫穷了。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勤劳和忍耐,才能将这荒芜的农场重新整顿起来。

姑母,如果您看到我们家的农奴的生活情形,您就会知道我的结论没有错。至于他们的不幸从何而生,不用我向您说明,您也必定会明白。

我希望能将这700个农奴都变为神所爱的人。

我们为了自己的名誉与快乐,将工作交给农奴或管理人去处理,这是不是一种罪恶呢?

这种高贵而伟大的工作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地盲目追求其他呢?

我确信我能够完成这些责任,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领主。况且,要成为一个受人敬佩的领主,并不需要姑母您所期望的那些学士头衔啊。

我之所以中途休学,理由就在此。姑母,请不必为我多作立身处世的计划,我的工作已经决定了,我只想成为一个农场的好领主。

我认为这种决心是伟大的。姑母,请您了解我的心情,我所选择的道路一定会使自己步上幸福之途。

我对自己的将来考虑了很久,而且鼓足了勇气去实行。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托尔斯泰计划好了理想与工作方针,和哥哥一起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这时候,是1847年,托尔斯泰19岁。

尼克莱颇为赞同托尔斯泰的看法,他虽然身为长子,但从未有过继承农场的想法,他希望能在其他方面谋求发展。

尼克莱在故乡休息了一个星期后,就加入了高加索炮兵队。当时许多贵族子弟都自愿从军,他们相信走这条路是对的,而且这也是一种极好的人生教育。尼克莱也一样。

贝拉格雅姑母很希望托尔斯泰当外交官,虽然他有一段时期也是这样打算的,但是现在他的理想发生了改变,他希望回故乡当一个受人敬爱的领主。

显然,贝拉格雅姑母并没有放弃她的期望,她试图说服托尔斯泰,她在回信里这样写道:

你说你认为过田园生活是你的天职,然而一个人了解自己的天职的意义,不是心血来潮或一天两天就能领悟出来的,这必须要经过一两次的失败。

你说要使农奴们都得到幸福,可是要使自己幸福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让别人幸福?

你说要成为一个受人敬爱的领主,你的性格太过优柔,这并不容易成功。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吧。

已深知世事艰辛的姑母拿这些话来劝导托尔斯泰,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是当时托尔斯泰并不能听进去。他坚持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外交官,只适合当领主。而且自己已经下了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哪怕失败,也要继续下去。

贝拉格雅姑母在信的最后一段说:

……看你天真的个性、高远的计划以及详细的检讨,我知道再怎么反对也没有用了。那么你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吧!虽然我仍旧不赞成你的计划。

托尔斯泰一面给姑母回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一面开始为自己的新理想而奋斗。要建设一个理想的农庄,必须得有一些计划,托尔斯泰首先为自己制订了一些对内和对外的规则:

(对内)

1.研究法律学。

2.研究部分的医学。

3.研究法语、俄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以及拉丁语。

4.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研究农村情形。

5.研究历史、地理及统计学。

6.研究数学。

7.写学士论文。

8.练习音乐与绘画。

9.制订日程表且严格遵守。

10.研究自然科学。

11.将研究中的发现和心得记录下来。

(对外)

1.每星期日晚上,农庄例行集会,把决议交给某些人,并给予一些协助。

2.星期一与农奴以及一般农奴举行座谈,且巡视领土内贫穷农奴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形,检讨农庄内的一些规则标准是否妥当。

托尔斯泰虽然从喀山国立大学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喜欢学问,他只是厌烦学校里的气氛。回到农庄后,他一边改造农村,一边仍用功读书充实自己。

那时,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

人类必须要活动,至于要如何活动、如何自由自在地活动,则由哲学来决定。哲学是人生的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活动。

农奴制的现实

成为一个好领主,这是托尔斯泰的新理想,也是他目前的工作。关于工作在生活中的意义,托尔斯泰曾写道:

如同被绑在车上的马一样,人也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所以,工作的真实价值就和人需要呼吸一样,重要的是一个人要做些什么才能算是具有真实价值的工作。

托尔斯泰认为,工作的目的分为两种:有的人为了当天的面包而工作,这是直接目的;有的人却为了比较远大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理想而工作。而他自己的工作无疑是后者。

托尔斯泰的工作目标并不是要鼓励农奴努力工作好让自己能多收点田租,而是要想办法让农奴们过得幸福。这是一个很伟大的理想,只可惜托尔斯泰对当时俄国的农奴制现实认识并不深刻,所以他的热心只能是徒劳无功。

一开始,托尔斯泰尝试深入田间,和农奴们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愿望,但是他对农事一无所知,农奴们也不肯跟他说任何事情。年老的保姆曾告诉他:“农奴们都说你年纪轻轻的知道些什么?他们讥笑你的想法太不切实际。”

托尔斯泰被这话吓了一跳,他想起姑母意义深长的回信,“要经过失败才会知道天职”。他开始反省自己。

托尔斯泰想起一位瘦弱贫穷而且经常生病的老婆婆。

同类推荐
  •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本书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本书分为玄奘、达·伽马、斯坦利等部分。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热门推荐
  • 花千骨的复仇之恋

    花千骨的复仇之恋

    本文作者是梦瑶,因为上一个还在签约,所以用梦瑶小号写的。
  • 望断阴阳

    望断阴阳

    当一个人,拥有看破阴邪的双眼,却身在红尘之中时,他又是否能看透世间黑白。在经历种种困难之后,面对命运他又该如何抉择。
  • 苍岚仙遇

    苍岚仙遇

    唐朝末年,战乱纷纷,民不聊生。为了解开自己身世之谜的柳念飞踏上了北上寻父的旅程,没想到误打误撞的南下,成为上清派掌门道隐真人的亲传弟子,他是要参与争斗帮助情同手足的师兄登上大位?还是要帮助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找回平静的生活?滚滚红尘,一边是来自大漠个性豪迈的契丹美人,一边是来自江南神似母亲的委婉知己,一边是严苛的清规戒律门派担当。如此种种他将如何取舍?何从选择?
  • 情丝百态

    情丝百态

    穿越成丫鬟,伴随在少爷左右,展开一场少爷和丫鬟的爱情大戏。初次见面他向她要了一瓶香水,他送她一个木雕娃娃,虽说不上定情信物,但对他们意义非凡。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圣天帝尊

    圣天帝尊

    九梵圣道一朝灭,三千浮屠一剑生。至圣天域,永劫之渊天罪之剑,太古之火
  • 总裁的霸道专制:宠你上瘾

    总裁的霸道专制:宠你上瘾

    慕念悠自从遇上了黎上景,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一摔抱住总裁的裤子,二摔坐在总裁的大腿上,三摔直接被总裁抱上了床。“黎上景,你是不是故意的。”黎上景直接亲上慕念悠的嘴:“这样才叫故意的,懂?”
  • 雪停,君归

    雪停,君归

    南雪,南国公主,我游荡这世间千年,记得的最清楚的--可怜人。
  • tfboys嗜血之恋

    tfboys嗜血之恋

    三位公主为了复仇而回国,却遇到了彼此相爱的恋人,一路上的爱情坎坷不平,却让他们爱情更加坚定不移
  • 倾城毒妃:妖孽放过我

    倾城毒妃:妖孽放过我

    三生三世,只愿与你相伴,三次动情,只因你而起。不求生生世世,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