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是先秦时期 鲁国陬邑(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境内)人,其先祖为宋国的贵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有一次,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去瞻仰当时鲁恒公的宗庙,发现在案桌上有一只形状非常古怪的酒壶。
孔子观察了这个酒壶很久,就问守庙的老人:“这是什么酒器呢?”
守庙的人见是孔子,就很恭敬地回答道:“这个酒器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器具。”
孔子听完守庙人的话,就转过头来对学生们说:“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顿了顿,后头吩咐弟子道,“快点去取清水来,灌进这只酒壶里。”
很快就有弟子舀来了一大瓢清水,慢慢注入这个奇怪的酒壶,大家都屏气凝神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就开始倾斜了;接着注水,水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往里灌水,水刚满到壶口的时候,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上。大家都面面相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就一齐抬着头看着孔子。
孔子这时候拍着手感叹道:“对啊,世界上哪有满却不倒的事情啊!”
孔子的学生子路就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在这其中可有什么道理呢?”
孔子对着大家说:“当然有道理了!做人的道理也同这个奇怪的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礼让谦虚;孔武勇猛,要当作还很怯弱;强盛富庶,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截长补短、不偏不倚,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可以说,一切事物与其发展都会存在着一个事物的界限、分寸、火候,这就是一个确定的“度”,它反映了事物质变与量变的统一。一般说来,量变在一定的限度内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走向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