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500000048

第48章 佛教道教中的辟邪(1)

宗教是在人类对超自然、超社会人间的某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基础上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一般而言,成熟的宗教都有严格的规范,以维持本教派正常的运转,并由此区分出教徒和世俗之人。宗教又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曾几何时,宗教的祭师执掌着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权,而普通百姓则伏在神怪仙佛的面前颤颤噤噤。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奉者更是难以计数。宗教对人类的历史、文化、风俗、心理、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并必将继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宗教中的辟邪现象、辟邪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和一般民间的辟邪目的不一样,主要是为宗教的修养(炼)服务的。

所以,宗教中的辟邪常常有许多复杂的“道理”,来使人们相信辟邪的重要与必要,同时其操作的方式亦千奇百怪。下面将分述佛教、道教内的辟邪文化。

一、森严的佛法:佛教中的辟邪

佛教推崇的是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引导人们通过斩断尘缘、抛却“臭皮囊”(即人的肉身)而“涅盘”成佛,所以,它要求信徒们远避一切世俗人的所求所追所获,也就是说,佛教把世人喜爱的财货、美色、权势、寿命、好运等等都视为邪恶的东西,佛教徒必须从行为上、理智上、心理上,以及功法上来远避,这就形成了佛教独特的辟邪文化。

1.佛教的奥秘

提起佛教,人们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因为佛教徒的生存观和幸福观与一般的人差别实在太大了:世人多向往繁华似锦的都市通衢,而和尚偏喜欢深山野岭,直把人间欢乐视为邪恶;世人孜孜以求富贵荣华,而僧人们却无欲无念,与青灯黄卷,晨钟暮鼓为伴,视金钱权势如粪土;世人多求美味佳肴,可佛徒偏不沾酒味荤腥,把山珍海味当成邪恶之源。为什么有七情六欲的人一入寺庙,受戒成僧,就逐渐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止、追求趋避上变得与众不同了呢?这恐怕得深入钻研一下佛教的奥秘才能弄清楚。

佛教最早兴起在印度,东汉时始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发展,至隋唐蔚为大观。其时佛寺遍布全国,僧尼超百万,信徒则不计其数。着名的法师还经常被邀到皇宫内,直接对皇帝和百官说法,可谓显赫一时。即便在科学昌明的现代,佛教之焰仍无绝灭的征兆,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全世界的佛教徒多达3亿多人。佛教真可称得上是流传极广,历久而不衰。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是古印度北方一个小国家的王子,后来抛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希望找到永脱人生苦境之法。经过十余年的艰苦修行,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沉思了七天七夜,终于豁然大悟,成了正果。

其后,释迦牟尼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传教活动,在临终前对弟子们说:“吾今不久,当般涅盘,一切有为,无不悉明,一切佛事,皆已究竟。”

于是,“涅盘”成为避开世间一切邪恶,生活在极乐世界的代名词。“涅盘”的梵文原意是“火的熄灭”,引申为佛徒死后的新生。在世俗人眼中,人生无限美好,能吃能喝,能玩能乐,能享富贵荣华;可在佛教徒看来,这一切都是万恶之源,万邪之根,人们必须由“避”——出家,到“抛”——“涅盘”,然后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但是,人有肉身,就会产生种种物质欲望;人有大脑,就会蹦出各种想法,避除世俗美好的一切,又谈何容易!

佛法自有其独特的引导方式。

佛教指出,现实物质世界的存在是人产生欲望并导致追求行为的根源;而人的身体存在则是欲望浮现的基础。如果人人都能明白独立存在的世界与人自身都是虚幻不实的,那人又能欲求什么?又何能产生欲望?

在佛家看来,世间万物及变化都不是真实的、客观的,它们只是一堆引诱人们欲望及追逐行为的邪恶东西。人们只要心静了,对外物及变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那些假象也就不攻自破,在而不存了。如此必可窒灭邪恶的欲望和想法,复返佛法,获得正果。

所以,佛教开导世人要洞悉这个世界的真相: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流迁、毁灭,故是“虚”;它们又都是原因与结果和合而成,毫无实相,故是“空”。比如一本书,你说它是书,实际上书是纸叠合而成的;你讲它是纸,实则纸是由纸浆凝固而成的;你说它是纸浆,可纸浆又是由某种植物纤维组成的,等等,可永远追溯下去,这就叫万物皆因缘和合而成,不是实体。

既然一切皆“虚”、一切皆“空”,人又何所求?人又何能求?于是人们便可以窒灭一切的情感、欲望,忘记了物质的世界、俗世的幸福,乃至抛弃了“臭皮囊”,没有了“它”,也没有了“你”,还没有了“我”。如此便能通过“涅盘”而达至极乐世界,获得最大最高最圆满之幸福。

从辟邪文化来看佛教的这套说法,可以看到,佛教不仅视世间不好之物、不好之事为邪恶,而且直指世间的一切为邪恶,乃至人的肉身也成了邪恶。所以,它告诉世人辟邪的方法就非常非常广泛,几乎无所不包;而其中心旨趣又在于走心理之避的路子。因为世间的一切对人们而言是如此的真实,人们对之需要是如此的迫切,所以,实在的避是太难了,只有心理之避,即视而不见、抚而不觉才能使人们收敛心性,一心向佛,最终摆脱一切邪恶物的包围,成就了佛果。

这就是佛教奥秘,这就是佛法辟邪的特征,这当然也是佛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鲜明体现。

2.清规戒律:行为上的辟邪

佛教认为,邪恶的东西并非某种外在实存的对象,而是由人的身、口、意三者引起。“身”会产生种种物质的欲望,并导致人们抢夺的行为;“口”会说出许多恶言恶语,造成无穷的纷争;而“意”则是人们各种邪恶念头的起因,这些都陷入于苦海之中无法自拔。当然,人的身口意除产生邪恶之外,还有可能引申出善。

所以,佛教在创立的初期,释迦牟尼灭度之后,就由优波离诵出了戒律,渐成定制,形成了律藏,并越发展越繁杂,如比丘(满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戒有二百五十条之多,比丘尼(女僧人)的戒更多达三百四十八条。

“戒”实为佛门独特的辟邪方法,其目的在于制止邪恶,使人向善修持,有十六字口诀为戒律的宗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繁多的戒律中最主要的是“五戒”,即学佛法之人,必须首先避免做五种事,《辩意长子经》云: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善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乃得生天。

“五戒”之一的“戒杀”,实为“避杀”,要求人们不要杀生。在佛教看来,人有生命,动物亦有生命,杀人是罪过,杀生难道就不是罪过吗?人贪口腹之欲,残杀其他动物的生命来滋养身体,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径。而且,人世间人们为何以刀枪木石毒药互相残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杀生习以为常。佛门以慈悲为本,杀生有违于此,所以必须避和戒。

“五戒”中之二是“戒盗”,亦即避免盗窃的行为。物各有主,盗他人之物为己占有,即犯了“不盗戒”。佛教所讲之“盗”,含义十分广泛,举凡自己盗取、以势力抢夺、以计谋获得、借用抵赖不还、拐骗、贪污、漏税等,都属偷盗。

“五戒”中之三是“戒淫”。“淫”在佛门中被视为大邪之事,所以“戒淫”又称为“邪淫戒”。在佛法看来,世俗人在尘世中受生老病死之苦,受轮回转世之苦,根源之一就是男女的淫欲,现在要超脱生死、摆脱轮回,就必须戒除淫欲。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出家的僧人,必须断绝淫欲,不得有丝毫的男女性交之事和性交的念头。而对于有妻室的人,“邪淫戒”要求不得与自己妻子之外的女人性交。若与不情愿者、法律规定未成年者、已出家为修女者性交或产生性交的念头,都犯了邪淫之罪。即便是自己的妻子,在娠期、哺乳期、经期等性交,亦属邪淫,此外,如口交、肛交、尿道交等“非道”、不是清净场所的“非处”等也是邪淫。

“五戒”中之四为“不妄语戒”。佛教把妄造虚言也视为“邪”,所以要避要戒。人的妄语常常是颠倒是非、迷惑众听,造成恶劣的后果,且人往往生性爱说谎,把圆的说成扁的,方的说成长的,把没有说成有,有的讲成无,等等,它是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生的大恶,必须避去此邪。

“五戒”中最后一戒是“饮酒戒”。酒为乱性之物,会使人丧失心灵的平静,产生躁动、烦恼,甚至使人发狂、神经错乱,生事肇祸。酒可说是世间至邪之物,饮之有瘾,不易戒除。在佛教看来,酒会引起人无限的欲念,做出许多不轨之事,所以必须避。

“五戒”是佛教中最主要的辟邪对象和辟邪的方式,除此之外,又有所谓“八戒”,即除以上五戒之外,还有第六“不坐高广大床戒”、第七“不观听歌舞戒”和第八“不过中食戒”等等。约建宗于中国历史上曹魏年间(约公元3世纪中叶。)的律宗,提出“僧戒”(男性和尚的戒律)广则无量无数;中则有“三千威仪”、“六万细行”;最少也可概括出二百五十戒。“尼戒”(女性僧徒的戒律),广亦无量无数;中则有“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最少也有三百八十戒。

佛家戒律的实质在于使人们视世俗人所念所求的一切均为“邪”。美味可口的食物,邪,必须避——“吃斋”;华丽舒适的服装,邪,必须避——着僧服;热闹非凡的都市,邪,必须避——住在深山古刹之中;销魂蚀魄的男女之欢,邪,也必须避——禁欲;人人渴望的长生不老,邪,要避——追求即时“坐化”、追求童男之身火化后的“舍利”等等。因此,当人们通过服膺戒律,戒除和避免了所有正常人生活的追求,“生”的内涵就逐渐缩小,而“死”则日趋迫近,但佛家认为这正是人们进入“涅盘”境界的前提,超脱生死轮回的开端,是人们应该以欣喜的态度迎接的“彼岸世界”。

3.“定学”:辟邪中的操作

佛法中的“定学”,有两层基本的含义,一则通过集中心意来避除妄想杂念,二则通过澄明心境来获得佛法的最高真理。所以,“定学”实为佛教心理辟邪的一种独特的功夫。

佛教辟邪与一般民间的辟邪活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佛教对心理活动的重视。在佛教看来,人的行为是内在欲念引起,消除恶丑的最好办法当然是从精神上、心理上形成一种辟邪的坚实屏障,抵御一切邪恶事物的侵袭。

修习定学以辟邪,首先要注意环境的状况,以寂静、空气新鲜、无人干扰的地点为宜。佛教寺院多修筑在深山老林之中,当然不是贪图风景美丽,而是远避嘈杂的世俗事务,更好地修习定学,避免受到邪恶事物的影响。如果世俗人想习定学,就必须在家中选择一间干净且安静的密室,然后开始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调身的功夫,如饮食要有节,不可暴饮暴食;睡眠应有时,不要过多或过少;日常生活有序,不要火气过盛、气血难平,而应该心情豁达、自然愉快,等等。

第二,调心的功夫,切戒妄念用事。佛法最忌讳的就是心猿意马,既得陇又望蜀,这是世俗人的通病,无穷尽的欲念导致人一生都陷于无止境的追逐行为之中,它是人生苦不堪言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避免这些邪恶的东西,就必须摄心聚神,这当然决非一日之功而能实现的,但只要时时用功、处处留意,循序渐进,由戒除胡思乱想入手,最后达到心如古井、微波不兴、万邪不侵的境界。

修习定学以辟邪,其次要身体力行,佛门的要求就是所谓“打坐”,在每日清晨和晚上都应在静室中做这种功夫。具体方法亦须从身与心的两方面入手。

第一,身的方面,取一方凳,上铺厚软的坐垫,在臀部的地方又垫高约一至二寸,然后盘足端坐在上;或以右腿压在左腿之上,或以左腿压在右腿之上;左右手交握,安于小腹的下方,务必使肾囊悬空,不能有任何受压的现象。

第二,心的方面,要驱除一切杂念妄念,只存正念,犹如一面极干净的“镜子”,万物自然显影,但从不滞碍,更不留住什么,来则来之,去则去之,不染一尘。佛门摄心的关键即在于避一切邪恶的东西,驱除一切邪恶的东西。如果说身的调理已经比较难了,那心的调养就更难了。

“定”(又称禅定)在佛门中是主要的辟邪方法之一,人修之,既可免于神思的放逸,驱避邪恶的侵扰,又可渐趋佛法的真理。所以,唐朝的宗密禅师曾讲:“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佛教既然对“定”如此重视,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也就发展出众多的禅定方法和种类。

一般而言,禅定可分为三大类,分述如下:

第一,世间禅,指世俗人修习的禅定,又分为二种:一为根本味禅,为凡夫俗子向往佛法者所修,可以使有烦恼的人(即所谓有漏身)避开邪恶的欲念和行为,渐趋佳境。二为根本净禅,此为有成佛希望的凡夫俗于修习的禅法,习者可逐渐地从有无数烦恼的生活到达无烦恼(所谓无漏)的境界。

同类推荐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步上云端:神秘狂妃

    步上云端:神秘狂妃

    前世被叛,令她心灰意冷。一觉醒来,来到了异世界,只有同母的弟弟真心实意地对她好,于是她决心成为强者,步上云端保护爱她的人和她所爱的人。竟不知一个阴谋悄无声息地渗透入她的生活。就在这时,他的一句话融化了她的心:“别担心,本王和你一起面对,就算前方危险重重。”
  • 似水流年:迷惘中的记忆

    似水流年:迷惘中的记忆

    海风叙叙,夏日清温,当初那个携手漫步海边的女孩,许诺一生一世的女孩,如今成了他唯一的希望,校园的她成了众所恋爱的对象,忘了没关系,只要我记得就好,记得我们的点点滴滴,记得我和你的承诺,记得我要和你永远的约定,记得懵懂无知的年少,记得我爱你,爱的就是你,我会把我们的过去讲给你听,直到你——找到我!
  • 僵尸老公!

    僵尸老公!

    其实就是一极度喜欢粘着老爸的孩子,重生在一高危的世界,结果一不小心错认了领养者,屁颠颠的撒娇卖萌,结果喜闻乐见了的大喜剧。
  • 疚斋小品哥窑谱

    疚斋小品哥窑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魔情渊

    武魔情渊

    人魔的结晶,暗影的力量。世界将臣服在黑暗之中,魔亦有情,唯有真情,改变世界。为入巅峰,牺牲一切,为魔重生。
  • 困惑高中:恶魔强上怎么躲

    困惑高中:恶魔强上怎么躲

    "傲娇货,看看我的厉害!”某小可爱发给某恶魔一张截图。上面写着:我在意谁1***89%2***86%3***82%***这什么鬼?他的排名怎么会不是第一呢!某恶魔突然邪魅一笑,给这个不知情的小可爱发了个信息:给你三个选择:1要最在意我2要最喜欢我3最在意也最喜欢,一辈子都归我管她吓了一跳,天啊噜,小心翼翼地回复:有没有第四个选择?答案是:当然有,那就是选第三个。她很气愤,胡乱骂着他。谁知,他一脚踹开她的房门,走到她面前,又是邪魅一笑:“你可是逃不掉的哦!”不等她反应过来,他就轻轻一低头印上了她的唇。顿时,他的气息霸道袭来。
  • 第五开元

    第五开元

    纪元,都会有开始和结束。一场试炼,必死的结局,为争得生的希望而努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开,这是惊吓。再开,这是噩梦。呃,别手抖,你还开不开……
  • 男人四十

    男人四十

    本书从健康、心态、欲望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做一个以自在的心态善待自我的40岁男人。
  • 豪门隐婚之爱你入骨

    豪门隐婚之爱你入骨

    17岁那年,乔晚心里住进了一个叫陆寒的人,将她有死亡边缘拉回来,22岁那年,乔晚嫁给了沈君彦。一个在锦城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神秘男人。一纸婚约,各取所需。当她要退出婚姻时,沈某人却绝不放手!原来,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一个是恩人,一个是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