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9100000023

第23章 载舟五湖(2)

王维所认为的“大”是出将入相的士人观念的“大”,这个“大”使多少正直的读书人不得不低眉折腰,扭曲了自己的人性,到后来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这个“大”使读书人背负了过多的负荷,从客观和主观上都把步入仕途作为“人间正道”,作为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最终体现。李商隐“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著,实质上代表了历代中国封建社会士人的人生取向。李白、杜甫、苏轼包括王维等许多读书人,一生的抱负和为实现这一抱负而生成的苦恼,都是王维说的这个“大”所困惑而生成的。这是中国士人们的悲哀!这个悲哀如同悠长的哀叹,一直延续着,飘荡在中国政治的天空。

在封建的中国,士人们离开仕途的命运好像都不怎么好。就是范蠡这样入仕和退出都很成功的人,在重仕轻商的封建中国,也难以摆脱悲剧式的结局。范蠡晚年,小儿子在故乡楚国经商犯了事,范蠡通过贿赂想解决问题,但朝中无人没能办成。如果范蠡仍然在仕途上,他的家族地位就有所不同,儿子们也就不可能因经商而犯事了。看来飘逸潇洒的范蠡也难以摆脱出仕后的悲剧结局。载美泛湖的传说,也许只是人们、特别是读书人所编造的一个优美故事。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是历代中国文化人的期望,但每一个中国文人却都有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梦想。渴望不受束缚的人生,又难以摆脱千百年形成的人生理念。《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应该是一个流泪带血的真实故事,这故事浓缩了封建中国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载舟五湖式的侠客生活,只能是读书人无奈时述诸笔端的悲喜故事而已。

把入仕或者做官大小作为读书人终极目标的人生理念,像一条悠长的尾巴,至今还翘得很高。

做官职业化之后,伴随着政治的庸俗化,同时滋生了官场腐败。中国封建政治的最大优点或者弱点,就是把大多数读书人驱使到仕途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让读书人自己奴役自己,自己扭曲自己,相互挤兑,相互迫害,甚至相互残杀。并通过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之念想和科举制度的制约,使其在相互攀比官之大小,不择手段地向上攀登,相互争宠的过程中,被封建政治所利用,当作效忠朝廷的工具和走狗,用以维护封建统治,求得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公元1912年,读书人李宗吾先生研究中国封建政治史,发现一个千古不传的秘诀,“用一句话来贯穿它:‘厚黑而已’”。于是发明了自成系统的“厚黑学”,使民国生辉,一时“重庆纸贵”,风行全国。在《厚黑学》自序中李宗吾先生如是说:“最初民风浑朴,不厚不黑,忽有一人又黑又厚,众人必然被他所制服,他也就因而占尽优势。大家见了,急忙互相效仿,都是又黑又厚,你不能制服我,我不能制服你。”由此形成了厚黑之学。用厚黑之学看“道义”,圣人之言就显出虚伪;用厚黑史观看社会,社会就成为透明体。

在北方,人死后未入殓之前,脸上是要盖一张纸的,这大约是遮丑的用意。实质上人活着的时候也是带着面具的,如果没有面具遮掩着,人活着和死了的真面目,其实都是很丑的。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硬是要把人遮面的那张纸掀起来,这使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面目的狰狞。然而,李宗吾先生的努力是徒劳的,出将入相的诱惑仍然使千百万读书人踊跃献身,《厚黑学》仅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事与世都无补益。

名士良吏

被胡缵宗所震撼,是到江苏镇江的焦山,看到他题写的摩崖石刻“海不扬波”,斗大的字,同山浑然一体,刚劲雄健,潇洒自然。当时心头一一震,眼前一亮,人一下子就长了精神。

原先只知道胡缵宗是天水秦安人,了解并不多。而自此以后,就认真地读胡缵宗,同时被胡缵宗深深地吸引。

胡缵宗(公元1480一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别号鸟鼠山人。明代著名学者、大书法家,二十二岁中举,二十九岁进士。历任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巡抚都御史,山东巡抚等职。每任其职,皆有政绩。可以说,胡缵宗是集名士与良吏于一身的人,“经济弘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

翻开中国文学史,仅明代文学这一部分,就够让人惊叹和唏嘘的,真可谓巨著如山,群星璀璨。几部古典名著大多成书于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传奇、散曲也耀眼夺目,《牡丹亭》至今还在戏台上占据着位置。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有一大串,仅胡缵宗生活的年代,李梦阳、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吴承恩等,一个个名字都丁当作响,说出来就让人佩服和尊敬。而胡缵宗并没有被亮丽的群星所淹没,他的四个字“海不扬波”,与青山长存,博大浩瀚,融海阔天空,成为一座立于天地之间的永恒的纪念碑。我想,凭一个人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自秦始皇起,屈指算来,中国仅皇帝数百,官吏、儒者名士数不胜数,入史作传者也不胜枚举。而能留于世,记在人民心中的人物,却不是很多。几个字,与青山长存,让后世的人们用心解读,是十分生动的。

是胡缵宗字写得好?文徵明与胡缵宗同时代,他的字至今学书者还倍加推崇,大约可以算得上是整个明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胡缵宗做过江苏的知府,当过官,以官扬名?胡缵宗身前身后,在江苏做过官的人,数起来也要好好数一阵子,到过江苏镇江比胡缵宗官大数品的,想必也不乏其人,而让人们记在心中,并留出一座山来让其书尽风流,却只有胡缵宗一人;是胡缵宗书写的这四个字包融性强,话句好?中国地大物博,山头众多,名山大川之上的摩崖石刻,看都看不过来,名言警句,好听好看的话句多得很!而胡缵宗的这四个看起来平平常常的字,却使江苏镇江的焦山,于名山大川之中,尽风流于万千摩崖石刻之上。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胡缵宗在江苏镇江与青山长存呢?

古往今来,许多人想留名于世,但昙花一现者多,流芳百世者却寥若星辰。自古至今,数百的皇帝,人们能记住的也就那么几个。更何况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历朝历代,那么多有名有姓的男女。上下五千年,有名有姓的风云人物也灿若星河。一个人能留下点什么,何其难,难在人心!人心有,才能代代相传。

胡缵宗之所以能与青山长存,不仅仅是他字写的好,也不仅仅是他学问如何超群,更不是他官做得大与小。读胡缵宗,你就会深深感到,是他的人品和作为,才是镇江的百姓赋予他青山般的坚实。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胡缵宗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爱民礼士,著于一时”。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任安庆府(今安徽安庆市)知府。在安庆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大力恢复因宁王朱宸濠叛乱遭受破坏的安庆经济,“抚绥安缉,民以大苏”。同时,“开吴塘乌石堰,溉民田”。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当他调任苏州知府,离开安庆时,安庆的老百姓“攀辕垂涕而遏之者以万计”,百姓乘船数百艘一直把胡缵宗送到苏州镇江。情真意切,恋恋不合。在苏州的四年,胡缵宗“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颃”,皇帝敕封为“中宪大夫”。

在苏州为政仅四年,清政廉洁,关心百姓疾苦,踏踏实实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办事,政声极佳。与在苏州任知府十三年,严惩贪吏,为民造福的况钟,颉颃并誉。何其不易!德行品格,既使没有摩崖石刻,苏州的百姓也会世代口碑相传。“海不扬波”摩崖石刻,只是物的映照,胡缵宗在苏州,在镇江人民心中,宛如浩淼的大海一样,环绕焦山,相存相依。

“海不扬波”,其容乃大。胡缵宗不仅在为政中体察民情,而且在他作文作诗中,也是激昂悲壮,对当时的积弊尖锐斥之,对人民的痛苦寄予同情。胡缵宗时代,政治败坏,皇帝昏庸无道,穷奢极欲,武宗四出巡游,荒淫无耻;世宗迷信道教,经年不朝。在胡缵宗《惊喜君王至》的诗中,直言不讳地揭露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直书武宗到大同掠良家女子充幸御,载数十车,在道日有死者的丑恶行为。“农夫不食稻,蚕妇不衣锦”,“朝耕秋无食,夜织冬无衣”的诗句中,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道:“鸟鼠山人诗直书其事,亦取祸之萌也。”是啊!为一个王朝治政者,本来就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工具一旦有了思考,看出了统治者的积弊和丑行,同时忍不住发几声呐喊。不仅仅最高统治者憋气,就是同僚中热衷于尸位素餐的人,也会不舒服。胡缵宗也深知其中要害,他在《愿学篇》中写道:“皆日‘仕途,畏途也’。予不以为然。及仕,始知之。吁,可畏也!”但道德秉性使然,他忍不住,还是把要说的话说了出来,授人以柄,遭了小人陷害。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胡缵宗任河南巡抚时,河南阳武知县王联因罪被胡缵宗罢官,王联记恨于心,利用世宗喜欢告讦的弱点,把胡缵宗迎驾诗“穆王八骏空飞电,湘竹英皇泪不唐”,说成是对皇上的诅咒。世宗大怒,捕缵宗入狱,命刑部尚书刘切严讯。刘切为人公正,认为缵宗的诗并非谤语,而是歌功之诗,世宗虽同意原宥,但仍恨缵宗,令杖打四十,削籍为民。时年,胡缵宗已71岁,不知四十棍他是如何硬撑下来的。

我反复阅读明史列传有关胡缵宗被皇上责罪杖打的文字记载,一直读不懂为什么皇上既同意刘切等人的审讯意见,心里又觉得憋屈这层含义。既然缵宗的诗不含谤义,而是歌功颂德,为什么世宗皇上仍然要和胡缵宗过不去呢?史书最糟糕的就是含糊其词,让后人自个儿细细地去想。

世宗恨缵宗什么呢?一个71岁的退休官吏,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何妨害?世宗的嫉恨,惟胡缵宗的人品德行,学识才华而已。人臣难做,功高不能盖主,声高亦不能盖主。庸碌了不行,太有才能了也不行。既要把皇上的家园看管好,治理好,又不能让你太出风头,在百姓心中占了位置。有时还会罗织或强加莫须有的罪名,把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弄得人鬼不是。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为世宗歌功颂德的碑,无人细读。而“海不扬波”,却使几代人细细品读。

同类推荐
  • 时间会证明一切

    时间会证明一切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好事,坏事,皆成往事。生而为人,红尘浮浪,免不了世间一番摸爬滚打。也曾迷茫,也曾彷徨,虽抵不过少年白发,却终可见淬火成金。尝遍人间滋味,领略万种风情,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是时间。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时间会证明一切。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 烟雨醉双城

    烟雨醉双城

    本书是一本爱情诗集,是以诗和散文诗的形式写的情书,是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童话,在作者的浅唱低吟中,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种幸福,一种对未来的祝福,作者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爱人之间两间的相思与牵挂,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怀。
热门推荐
  • 梦幻奇缘传

    梦幻奇缘传

    萧梦星蓝穿越到苏丹尼格罗斯大陆,展开一段甜蜜的恋爱,同时跟她们的伙伴展开一段正义与邪恶激烈战斗。。。。。。
  • 英雄冢之烽火鸳鸯

    英雄冢之烽火鸳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或大或小。男儿有志挎吴钩,欲复燕云十六州。不惧征程千万里,此番岂是为封侯。
  •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遗忘的砻镇

    遗忘的砻镇

    新人写作!被遗忘的鬼镇,是砻镇,还是鬼镇。隐藏着震惊历史的秘密,无形的命运指引着赢天行和刘诗宁走向,那被遗忘的小镇。
  • 网王之想说爱你不容易

    网王之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只想说,爱你不容易。”微凉的指尖从男人的俊美的脸上划过。“那你后悔吗?”男人任由指尖的放肆,微微眯眼看着眼前的人。“呵呵。"一切,皆在拥抱之中······(这是一篇耽美文哦!)
  • 那个属于我的人

    那个属于我的人

    那个属于我的人,现在在哪里?那个属于我的人,是否存在这世界上?那个属于我的人,是否在我的身边?那个属于我的人,该如何去寻找?一个声音呼唤着我去寻找他,可我,又怎么去寻找呢?如果说,他不在这世界上呢?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个属于我的人,一直都在......
  • 皇妃旨意:皇上你就从了吧

    皇妃旨意:皇上你就从了吧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特工“罂粟”,一次任务使她穿越到了苏家废柴小姐身上,偶然发现原主并非废材,开启奇幻修炼之路,与她看中的男人共度一生,成就一段佳话良缘,携手天下。
  • 初心不忘:守候

    初心不忘:守候

    虽然本文是一本很俗套的重生文,但是,我想给你们一个不俗套的故事,内容根据本作者亲身经历改编,内容敬请欣赏。
  • 那儿

    那儿

    本书收录了《战友田大嘴的好官生涯》、《那儿》、《有个圈套叫成功》、《贪污“指南”》、《请好人举手》等小说。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