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800000042

第42章 独特的传统艺术(2)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黎族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的形象动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的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黎锦色彩多以棕、黑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配制适宜,富有民族装饰风味。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

黎族织锦艺术作为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国艺苑奇葩——儋州调声

青少年朋友,你欣赏过儋州调声吗?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它是将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的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儋州调声歌声优美,感情奔放,舞姿百态,生动活泼,男唱女答,歌声此起彼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儋州青年男女的对歌主要以调声为主。对歌时男队和女队对面站成2队,列距3米左右。对歌前每列队员互相勾住尾指,由歌头起调、领唱、指挥和选择歌词。男队先唱,女队答唱,当唱完第一段唱词后,唱一二句曲调代替乐器过门,接着唱第二段。队形随时变化,时而半圆,时而一字摆开,歌手手勾手,两脚有节奏地前后左右摆动。对歌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答不上)为止。对歌比赛时,各队都有统一的服饰,连草帽、鞋子、手表都相同。节日期间,对歌场上十几队、几十队男女歌手互比高低,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调声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在农闲时节、逢年过节,在山坡野地、乡镇集市都可进行,主要是青年男女互相以歌抒情,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

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由于民间文化传播,逐渐流传于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

儋州调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是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它集中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的发展过程,对研究海南古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曾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国际音乐专家和国内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群众喜闻乐见的的海南公仔戏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流行于琼北的海口、文昌一帯,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公仔戏是怎样演的呢?让我告诉你吧!

偶像的表演由导演者在幕后操纵,导演者一手撑偶像中的主棒,一手撑偶手双棒,导演操纵偶像时,手与曲肘并用。操纵木偶的表演程式约20种,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奏为锣鼓。清康熙年间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全用海南方言演唱,主要板腔为中板。“公仔戏”有各种角色,文生武生,文旦武旦。文生文旦斯文清秀,武生武旦浓眉大眼。杂生叫“杂脚”。

公仔戏按形式分为三类:武戏、文戏和现代戏。公仔戏继承传统剧目约有500多个,解放后创作的新剧目约有100多个。公仔戏的唱腔来源于吸收兄弟剧种的腔调和本地民歌的曲调。公仔戏艺人的特长是一人可以演唱多种不同角色的唱腔。这是它比其他剧种的艺人的过人之处。公仔戏的场景音乐基本来源于民间的八音乐曲。常用的八音乐曲有锣鼓乐、吹奏乐、丝竹乐等100多种。

公仔戏在海南流传四、五百年而不衰,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它融文学、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和社会等价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公仔戏是琼北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特别是解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公仔戏在农村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结婚、祝寿、孩子满月或传统的节日,都喜欢请剧团演一、两场。

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临高人偶戏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看过海南临高的人偶戏吗?临高木偶戏是人偶同台演出的木偶戏。它是全国唯海南独有、世界少见的稀有剧种。它主要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地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临高木偶戏演出时不设布幛,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主要唱腔有“阿罗哈”和“朗叹”,用临高语演唱,伴奏以双唢呐为主。临高木偶戏原来的木偶,只有拳头般大小,造型也不大讲究,1979年以后,对木偶进行了改进,演员一人一偶,按照剧情登台表演,时而以人为主,时而以偶为主,常获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许多地区演出木偶戏,只设小小的舞台,台上围着布幛,演员手擎仗头木偶在幕后操纵和演唱。可是,临高县的木偶戏演出时,则是采用大舞台,不设布幛,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

1981年至1993年临高人偶戏曾先后2次进京演出,均获得到好评,荣获优秀表演奖和优秀音乐奖。其中《花仙子》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人民日报》、《民族画报》、《中国木偶报》等多家媒体专题评介。临高人偶戏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世代传承的特点。它不仅是海南特有的传统艺术,同样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家乡人最喜欢的乡土音乐——海南八音

青少年朋友,想不想听海南最有代表性的乡土音乐呢?那你就非要听海南八音不可。

什么是海南八音?海南八音是海南主要的本土器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海南俗称的八音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它是海南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

海南八音乐曲十分丰富,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目前收录有历史遗传下来的乐曲达500多首。八音乐曲具有汉唐以来我国古音乐的遗韵,有很高的音乐研究价值。八音的题材广阔,内容充实,反映了海南人悠闲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它植根在群众之中,乡土气息浓郁,深为群众喜闻乐见,是海南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八音在海南农村人的眼里,是充满热闹和喜气的音乐。海南民间的八音队,一般会到婚宴、公期上表演,八音队在日常参加婚礼时,经常会演奏一些《大贺喜》、《小贺喜》、《送子》、《大贺寿》、《拜堂》等喜庆的乐曲。结婚时,场面更是热热闹闹,喝彩声和掌声满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南省澄迈县的16位农民带来了古老而神秘的海南八音,向世界各地游客倾情表演,受到广泛好评。而这些农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一个人上过音乐学院。

八音早在唐宋就已形成雏形,其历史比琼剧还久远,明代已经十分成熟。明代琼山县就出了一位熟操八音而闻名京城的音乐家汪浩然。海南八音在清代、民国以及解放后一直盛行于海南岛,并随着琼侨的脚步走向东南亚各国。八音从古至今都是清一色的由男子演奏,随着发展,女子逐渐可以在八音队伴唱琼剧。八音的发展史和海南民谣、地方戏剧一样同是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目前海口市有关部门正在将它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美动听的渔歌——临高哩哩美

青少年朋友,你听过海南的传统渔歌吗?请到海南临高县沿海渔村吧!在那里,你可以听到海南临高县沿海渔村的传统渔歌——哩哩美。它是著名的海南渔歌,是临高县新盈、调楼等沿海乡镇渔民逢年过节或其他喜庆日子喜欢演唱的歌谣,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渔歌“哩哩美”的起源可追溯到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临高县令名叫谢渥,此人是临高县历史上的知名县令,至今仍为临高人民所怀念。谢渥任临高县令后,体恤民众,关心教育和农事,更重视渔业。临高渔业连年丰收,渔村处处回荡着渔家姑娘们甜美动听的叫卖声。“哩哩美”最早起源于新盈、调楼一带渔姑卖鱼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大家来买鱼(雷)……”渔姑的叫卖声就是“哩哩美”渔歌的最初旋律。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哩哩美”善于比兴,演唱时见景生情地自由抒发,双关比喻尤为突出艺术韵味。在新盈一带渔村的夜晚,常传出年轻男女的对唱和吟唱“哩哩美”的动人歌声,他们在闲暇时各坐一边,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感受等即兴做词互相对唱,以编得快、对得妙者为胜。上世纪70年代前,在新盈、调楼一带,还保留着“娘子馆”。“娘子馆”其实是三五个渔家少女住在一起的地方,每到夜幕降临,“娘子馆”便成了姑娘小伙们谈情说爱的地方,“哩哩美”渔歌一如黎族的山歌,在这里也就成了传情歌。

“哩哩美”在临高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是最为大众化的民间歌谣。在临高县,有着一群执着的文艺人,从事着渔歌的挖掘整理工作。临高的男女老少,更是以“哩哩美”为骄傲。提起“哩哩美”,要么唱上几段,要么说上几句。而当地每次举行的渔歌比赛,场面都十分热闹。全县渔歌大赛中,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9岁。

“哩哩美”历经上千年的流传,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已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瑰宝之一登上我国的艺术殿堂。1962年,戏剧家田汉来临高采风,听了“哩哩美”渔歌,赋诗赞道:“椰子林边几曲歌,文澜江水袅新波,此间亦有刘三姐,唱得临高生产多。”海南省音乐家黄育平以“哩哩美”为素材创作器乐曲《鱼满舱来歌满港》,曾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并畅销全国。

同类推荐
  • 猫眼内外

    猫眼内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世纪宝玉可以不打吗、“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拍马屁以及虎狼之伤、猪八戒照镜子、孟子三论“五亩之宅”、山下老虎咬不咬人、猴子磨刀与孔子设计、性情中人与“头家脾操”、干嘛要去撬动地球、想看电视就别思考、纳税人是哪些人、节能灯为谁节能、放弃举报、脸皮和披狼皮、披羊皮、且听老人言等。
  • 韩愈文集2

    韩愈文集2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本书是一本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学基本知识的读物,收录了古代中国文学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大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教益,既梳理了了历代的文学精华,又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鉴赏性,可作为广大青少年语文教育的有益读本。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本书包括《心爱永恒》、《巧遇》、《爱的示意》、《父母心》、《播种生命》、《一路同行》、《选择人生》、《最后一美元》、《寻找一颗善心》等124篇故事。
热门推荐
  • EXO得与失

    EXO得与失

    不是普通人可是神人?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好爱你们我真的很累放手吧,真的,有时失去就是得到......而有时,得到就是失去。gainsandlosses-得与失开启一个娱乐圈当红的人生@欣荣【欢迎你们,进入我的,娱乐圈世界】
  • 光影使者

    光影使者

    一个少年,因为与父母发生争执,一时激动自杀,不想却因怨念太重转世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块大陆,竟成为了邪教的圣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亲情?爱情?友情?考验当头,他能否改邪归正?
  • 神武狂修

    神武狂修

    少年李峥三年前修为被废,受尽人情世故,宗门凉暖。三年后他踏天而来,身有厄苍丹田,脚踩阴阳两气,胸怀黄泉地府,左手龙刀,右手凤剑。誓要搅乱风云,唯吾独尊!
  • 里面的世界

    里面的世界

    怕只怕,不过是梦了一场,醒来的故事终将睡去。
  • 顾倾苏甘然

    顾倾苏甘然

    一次意外,她碰见了顾柘弋,柘弋是她最好的梦,她也是柘弋唯一藏在心里的人。长伴十年,他莫名离去,只留下她为他亲手拍的照片并在照片后面写着“勿念”。时隔五年,在再次相遇,她凭借自己努力考上全市最好的大学,而他却已是全校万众瞩目的高冷男神,也是自己可望不可即的顾柘弋。五年来,她一直在寻找着柘弋,可再次相遇,一切变得那么陌生。小时候他对她说:“咱们两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能组个词‘含义’。”她问他:“那含义是什么呢?”他说:“等你长大我就告诉你。”
  • 爱上拉萨的秋天

    爱上拉萨的秋天

    写这个故事史于2007年,第一次踏上拉萨,我便被这片土地所深深震撼。回来后沉淀良久却无法下笔写游记,反复掂量脑海中那些辞藻,竟都觉得用来形容西藏都还是轻了些。被朋友们催久了,也觉得必须动笔了,这才不情愿的开始写它,最初只是想写些片段,记录些遇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人和事,可写着写着我竟然陷入其中,将我那时对爱情的理解凝入了笔尖。没想到这次一写竟是三年。这四年里,我又往返了西藏数次,为的是看看拉萨的秋天,重温下那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的温暖。仓央嘉措的诗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作者:韦政通。2009-年8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 高三随笔

    高三随笔

    当七月的风吹过阳光洒满了窗格我们十指轻扣着听同一首歌那一场大雨滂沱时间在这里定格十七岁的我总爱傻笑着抬头看你说你说美好和那些经过你说时间敌不过你我世界是一个圆怎么会走散了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简单勇敢的天真有明亮坚定的眼神
  •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梅绯传

    梅绯传

    她徐媛茹因为不一不小心跌倒,撞到了玻璃桌角。再次自己穿越成一名即将入宫的秀女……他是高高在上的七皇子,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次意外,两个人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