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800000031

第31章 家乡的英杰数不尽(7)

1930年初,韩槐准先后阅读大量研究中国与南洋关系的著作,对有关古代陶瓷贸易的书尤感兴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陶瓷及其贸易的研究。他将他掌握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历史学的领域。由于拥有搞染坊的经验,以及对有机化学染料和无机化学染料的认识,他根据彩料加热后所起的化学变化及风化程度,以及从外国釉料传入中国年代的先后,便能准确地鉴定一件陶瓷古董制造的年代,他因此成为南洋一带公认的陶瓷研究权威。1952年,韩槐准获推荐加入伦敦的东方瓷学会。他先后写了许多有关中国陶瓷研究的重要论文,发表在《南洋商报》的就有16篇之多,被誉为“研究中国古外销陶瓷第一人”。

1962年,受中国政府邀请,70高龄的韩槐准,带着夫人及幼子女从新加坡返回祖国。他将在南洋所荟集的古代文物,全部带回祖国捐赠给中国故宫博物院,并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不久后受聘出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顾问,重点是负责明清陶瓷研究。韩槐准为祖国考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天后圣母与华侨南进》等。

国医李峄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海南医学界,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与抗日名将蔡廷锴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他与著名民主革命家李济深交情甚深。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对他的医术、医德和爱国情怀深为赞扬,分别给他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国医李峄生”、“救世良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他银质奖章和二等奖状,是当时海南获得的唯一一项医学方面的奖项。他,就是海南著名爱国侨领、著名中医李峄生。

李峄生(1887—1966年)出生在海口市的一个中医世家,早年刻苦学习中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青年时离开家乡海南到泰国谋生。在泰国,他发挥其精良的中医学技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当地人民治病服务,事业得到很快的发展。他爱国爱乡,大力支持祖国革命和抗日战争。1932年,著名抗日将领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战,远在泰国的李峄生对蔡将军的义举十分敬仰,大力支持,他倾尽自己的心血和财力为抗战将士精心研制了用名贵中药犀牛角、鹿茸等制成的“止血散”和“保险散”,其拳拳的爱国心让将军刻骨铭心。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蔡廷锴将军流亡泰国,在曼谷拜会了李峄生,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深交,作为华侨领袖的李峄生对蔡将军和李济深先生在泰国的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并结下深厚情谊。不久,他回国行医,用中医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由于他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成就突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银质奖章和二等奖。李峄生不愧是海南名医的典范。

“海南的梅兰芳”林道修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爱看琼剧吗?如果你是个琼剧迷,你也许会知道林道修吧!

林道修(1924—2000年)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琼剧观众最喜爱的旦角。他演戏出神入化,艺压群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道修板”。他善于吸收前辈的“叠步”、“横步”、“路叹”等台步,提炼出自己别具一格的台步风格——“三足垫”,而道修唱腔的高音部,直到现在也没有琼剧演员能超越。他的艺术魅力震撼了成千上万戏迷的心,美名传遍东南亚,被誉为“海南的梅兰芳”。

1930年,年仅6岁的林道修随爷爷从泰国回到文昌潭牛老家。1942年,林道修刚满18岁,他身材苗条,有着妙龄女子般灵秀的眉眼。喜欢琼剧的他高兴时也唱,忧伤时也唱,他的唱腔十分优美,在当地美名流传。1945年日本投降,活跃在南洋的琼剧名角纷纷回琼组织戏班。琼剧著名丑角林鸿鹤,早闻道修唱名,将道修从乡下带到海口,让他加入专业戏班,道修从此迈出了男扮女旦的第一步。这期间,琼剧明星如王秀明、韩文华、王凤梅、潘辉星、陈烈三、陈丽梅等,汇聚琼岛,此时的道修只能在他们身边扮演丫鬟角色。但他刻苦学艺,自己没有戏时就躲在幕后,从缝隙中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演,暗地里把前辈们的演技记在心里。那时期琼剧常演通宵戏,先辈们有意培养这个好苗子,经常安排他担纲上半夜的女主角。他演吴发风编写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糟糠之妻》、《爱情与黄金》、《爱河潮》、《红泪影》、《空谷兰》等,每一句台词都被他唱得荡气回肠,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得情深意切,林道修刚一出道,就受到战后琼北戏迷热情的追捧,成为名满琼州的琼剧名家,剧团的台柱子,此一情景,连带他出来的恩师都深感意外。

海南岛解放后,正当美好年华的林道修在剧坛更加红火,先后出演琼剧《荷池映美》、《春水浇桃花》、《空谷兰》、《樊梨花》、《荔枝换红桃》中的女旦角色,名声大震。他用姣好的身段、变化丰富的表情和婉转灵动的眼神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运用“水袖”的流动和飘逸来表情达意,他的表演艺术升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他独具韵味的“走路叹”、“横步”、“叠步”等各种优美的“三叠步”,走得满台生风,令人心生怜爱。

1962年,戏剧大师田汉来到海南文昌时,刚好遇上林道修在文昌县城主演传统剧目《荷池映美》和《春水浇桃花》。田老怀着浓厚的兴趣一连看了两个晚上,对林道修的艺术功底与精湛表演赞不绝口。他婀娜灵动的身段,如仙女行云般的“八丁步”,情真意浓的唱白,每每令台下观众凝神细看,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忘情鼓掌。田汉尤其对他颇似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韵味惊叹不已。演出结束,他见到还穿着戏装的林道修时,当即称他为“海南的梅兰芳”。此一称誉后来成为海南琼剧界的美谈。

海南戏迷对林道修的痴爱尽现在诙谐欢快的顺口溜中。直到今天,琼北乡村有一段歌谣仍在老人中流传:“锣响鬃光,鼓响心乱;去迟无座位,去早空肚归。哼!不怨神,不怨鬼,只怨道修那猴狲。”可见林道修个人的表演魅力在民间的长久影响力。

雕塑大师卢鸿基

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有一座气势磅礴、直插云天的纪念碑——大连苏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底下有一尊苏军战士铜像,它造型谨严,气度凝重,最见精神。这座闻名国内外的纪念碑的设计者就是一位叫卢鸿基的海南人。他是一位“集雕塑家、画家、诗人、教育家、艺术理论家”于一身(王朝闻语)的名师。

卢鸿基(1910—1985年)出生于风光明媚的博鳌排园村。孩童时,他经常在博鳌海滩上嬉戏,碧蓝色的大海熏陶着他酷爱艺术的童心;15岁考上琼崖中学(即海南中学前身);1929年下半年,他逃难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在这里他寻找一切机会进修绘画。因上海学费昂贵,他不久便转学到杭州国立西湖美术专科学校,读了整整六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他参加“一八艺社”,后师从刘开渠学雕塑。1938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参与发起“中国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从事木刻创作,文艺批评及诗文写作。1939年,卢鸿基到了重庆。他兼任中苏文化协会的对苏艺术联络委员,并负责“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工作。1941年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元旦美展,他的《战时文化人》(雕塑)被评为十件优秀作品之一。

1950年起,卢鸿基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为雕塑系教授、代系主任、院刊主编。同年为南昌“八一”纪念馆雕塑周恩来像,为中央军事博物馆雕塑海南游击队员像,1953年,卢鸿基应国务院邀请,为辽宁省大连市苏军烈士纪念碑建碑,负责雕塑工作。他塑的苏军铜像,得到郭沫若和全国美协的好评,郭老曾两次写诗予以赞扬,1954年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评比优秀奖。1987年再次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从60年代开始,他除了雕塑各类英雄模范人物肖像外,还开始进行粉笔画创作。后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兼攻粉笔画。1980年,他发起抢救粉笔画活动,并组织了首届全国粉笔画联展。他的粉笔画作品《荔枝与桃》,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卢鸿基是我国的著名艺术理论家、雕塑家、粉笔画家和诗人。他的名字曾收进我国和前苏联的现代文化名人史册。日本发表的中国木刻运动的论文中,对他在中国木刻史上的作用给以充分肯定。他至今尚有粉笔画五百多幅、文摘四十多万字、诗词百余首存世。

我国著名书法理论教育家祝嘉

青少年朋友,在我国现代书法界,有一位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著有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后于1947年由于右任先生作序出版,填补了中国近代书法史学的空白。他一生共撰写书学专著70种计360余万字,是我国书法碑学理论继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大家。他叫祝嘉(1899-1995),就是我们家乡的文昌人。

祝嘉1899年出生于海南文昌清澜镇溪田村。他的父亲嗜书如命,爱好字画,使祝嘉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八十余载不移初志。1916年,祝嘉考入广州广雅书院。他一生坎坷,从青年时期广州求学开始,之后一直为生计奔波,足迹遍及海南文昌、南洋、广州、南京、武汉、长沙、湘潭、重庆、苏州等地。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祝嘉曾数遭抄家,内心困顿,生活清贫。不管世间风云际会、人事倾轧,贫困潦倒,他都从未放弃过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1935年,他出版了首部著作《书学》,11939年,祝嘉由广西辗转进入四川,在璧山一个图书馆工作,因酷爱书学而潜心阅读史籍,探索书法长河的源头。这一段时光,祝嘉致力于读书、写作。他将书法学《张猛龙》《六十人造像》等作品,每晚临两通,用3个多月时间临满二百通。经过多年呕心沥血的努力,终于在1941年撰成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全书25万字,引用典籍五百余种。

晚年的祝嘉非常关心、思念家乡。每当遇有海南人拜访他,他的心情格外高兴,并总要写些作品托来访者带回海南。20世纪80年代后,他的许多书法作品往往也盖一枚‘文昌祝嘉’的印章,由此可见他对故土的思念。1985年,87岁高龄的祝嘉回海南省亲讲学,在海大演讲之后,现场挥毫,令人印象深刻。1994年,祝嘉执意要在海南出版他的著作《逆耳集》。有一次,海南有一位爱好书法的青年人去苏州购买碑帖,祝嘉得知有如此好学的同乡,十分高兴,在自己家中热情接待这位同乡后,还托这个青年人带回7幅墨宝,无偿赠予海南省博物馆。

黎族“歌后”——王妚大

青少年朋友,你知道黎族民歌唱得最好的歌手是谁吗?她就是被誉为“黎族歌后”、“海南刘三姐”的王妚大。

王妚大(1919—?)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什运村的黎族歌手。她是海南省目前仍健在的、黎族民歌最杰出的传承人。她一人能演唱上千首民歌,熟记三十多种不同的黎歌歌调,许多其他方言区失传的歌调她仍能记忆。她不仅能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创编新的歌词,而且能根据传统歌谣中的某一音节,即兴创作出一首全新的民歌。

王妚大最著名的作品有《叫侬唱歌侬就唱》、《有歌不唱留做乜》、《解放大军真是好》、《毛主席是咱国父》、《哎来哟调》等。电影《红色娘子军》、《五朵红云》,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毛主席来过五指山》等音乐基调,都来自王妚大传唱的歌调。这些民歌同时也是海南黎族民歌中内容较为丰富、歌调较多、旋律较为优美的黎族民歌之一,对海南原生态民歌的创作发展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由于王妚大的杰出贡献,1979年她被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歌手诗人座谈会并参加国庆观礼。1980年当选琼中县人大代表,同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东分会。2005年,王妚大所传唱的黎族民歌,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之一。2006年,她被《海南日报》评为“2006年度海南人物”。200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扬名海内外的著名琼剧旦角红梅

青少年朋友,你听说过红梅吗?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名字就为海南本土和海外广大琼剧迷所熟知。她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旦角,海内外最负盛名的琼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红梅原名叫黄红梅,1928年出生于海口市。1953年从艺,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祝英台一举成名。红梅的艺术生涯充满着传奇。16岁那年,年轻貌美的她被汉奸“妚肥四”看中,硬是抢来当小妾,直至抗战胜利“妚肥四”被枪毙后,她才重获自由。在解放初期,她加入业余剧团,开始学戏。她学艺十分刻苦,加上秉性聪颖,使她迅速成为名气鼎盛的新星。1955年,她接到要演《穆桂英》女主角穆桂英的任务,但她从未学过武戏,也不懂武功,要演活穆桂英,难度甚大。但她毫不畏缩,在武打师父李贤褔的指点下,两三天就练熟了武打的基本动作,成功登台献艺。

红梅一生演过多部经典琼剧,其中著名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穆桂英》等。她还是《红叶题诗》、《狗咬金钗》和《捜书院》几部戏女主角的首演者。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本书从中国文学历史画卷中采撷了部分精髓,从散文、赋、诗、词、戏曲、小说等文体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概览,从远古时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到当今喧哗的收集网络文学,择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家进行详细介绍。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

    甲板上的蝴蝶,翩然拍动着绚丽的翼翅,越飞越高,渐渐偏离了船的泊位,远远淡出了我走上南岸的视线。
  • 散文杂拌

    散文杂拌

    本书作者邓友梅著名“京味作家”,作者本人内心深处坚守的情感,也是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放眼世界的文化积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虚怀若谷、谦德满怀的老作家一路行走一路自立的风骨与精气神。《散文杂拌》收入作者的多篇中短篇作品,各个写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基本反映了作者创作的全貌。
热门推荐
  • 第一恶狗

    第一恶狗

    ◆门派经营类武侠,打造天下霸图,第一门派;◇全无武功的智慧型主角,手无缚鸡之力;◆热血\斗智\暗袭\陷阱等多类拼斗场面,精心策划;◇书里每一场打斗皆是独一无二,毫不类同;◆大于600种传统武功贯穿文中,无人可比;◇主角得江南采花淫贼衣钵传承,把妹水准不同凡响;◆千般情只愿生死相许,悲喜互缠;◇主角被迫与仇人成婚,爱恨交织;◆尔虞我诈的门派斗争,步步惊心;◇场面宏大的城战攻防,血流成河;……精彩种种,全都在《第一恶狗》!
  • 帝荒王道

    帝荒王道

    洪荒后,人类大劫看似再次平息。百家争鸣时代掀起帷幕。诸罗列强,独占鳌头。叶均在这残忍的时代明白了,只有力量是一切,如果只自怨自艾将被时代抛弃,他要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丑陋的一面的天地!那么,上古荒前,发生了什么,被指证的罪人却道出另有其人……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豪门止步:独宠娇妻太诱人

    豪门止步:独宠娇妻太诱人

    他是豪门大少,亦可翻云覆雨整个黑道。她善良坚强,却在爷爷重病之际被养母卖给了他。“签了它,你爷爷才有救!”他将一份协议推到她面前。“我-不-签!”她气愤的当场将协议撕毁。可没想到他竟然将她抱起,在她耳边轻轻吐气,“那可由不得你!”一场爱的追逐游戏,她渐渐沦落身心,以为快要碰到幸福时,才发现只是替身而已……夕雾QQ:2027235421(大家记得小说中人物姓名敲砖进门)
  • 《重華宮第九部:今生今世、香雪海》

    《重華宮第九部:今生今世、香雪海》

    《重华宫》·········作者:轩辕洛飞樱·······《重华宫》是一部集;现代、古代;仙侠、玄幻、穿越;亲情、友情、爱情悬疑、军事、历史;前世、今生、来世;为一体的神话长篇巨着。这里有、恣意洒脱的上仙。这里有、温润如玉的公子。这里有、铁血铮铮的英雄。这里有、不让须眉的红颜。这里有、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 五灯会元目录

    五灯会元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弑神剑

    弑神剑

    剑有两面,一面伤人,一面伤己
  • 混邪小仙

    混邪小仙

    哥是个有觉悟的青年,穿越重生而来,可新身份实在有些差劲,更是任人欺辱。这绝不是哥的风格,也不是哥想要的。于是哥变了,一代混世邪王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修真世界开始慢慢养成!有人对哥不屑一顾,有人对哥惊惧胆寒!也有人对哥感激涕零,誓死追随!更有人对哥深恶痛绝,恨之入骨!还有人对哥一见倾心,相思幽怨!世间险恶,人心不古!混邪小仙,哥自逍遥!
  • 孩子她妈是女神

    孩子她妈是女神

    诶!问君能有几多愁?年少多金.异能加身.英俊风流,注定漫漫前程片刻不得闲。温顺乖巧如小雏菊的邻家小妹冷艳妖娆如罂粟花的杀手女王勇敢火热如玫瑰花的黑道御姐咳咳...那啥~你们先忍忍。我先伺候好孩子她妈再说!
  • 许你阳光灿烂

    许你阳光灿烂

    志向远大女主的我曾愤世嫉俗地说:“想当初我曾梦想成为梵高第七代传人。”那人说:“然后现在你终于恍然大悟,从幻想中出来了。”我甩甩头发,狂拽酷炫叼地说了句:“不,我是要超过梵高的人。”那人半天没说话,大概是被我的志向震撼到了。逗比女文青的爱情故事。